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西省水土保持大户治理的主体、治理开发模式等正向多元化发展 ,大户治理对加快水土流失治理 ,促进山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大户治理 ,应统一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 ,明确政策、加强宣传 ,进一步调动治理大户的积极性 ,在搞好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的同时 ,应加强对治理大户进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临汾市把发展民营水保大户作为加快水保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实行政策优惠、加强科技服务、坚持资金扶持、用大户带动等,有效地壮大了民营水保治理队伍,全市1 000亩以上的大户达215户。民营水保大户是治理开发“四荒”的重要力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发展民营水保大户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近两年共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 10 95万亩 ,年治理进度达 3 3 7%。全省水保专业队已发展到 5 2 3支、1 6万人 ,治理大户发展到 43 98户 ,承包和购买“四荒”面积 1185 9km2 。封禁治理要因地制宜 ,可彻底封山禁牧 ,也可采取封治同步、先治后封、先封后治等形式 ,省政府拟出台实行封禁治理的政策规定。要加大对治理大户的扶持 ,依法保护大户的治理成果 ,省政府计划出台关于大户的资金扶持办法。工程建设要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报账制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大户治理股份制经营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大户治理经营的形式,对相应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目前共有治理开发大户9800余户,其中10000亩(666.66hm~2)以上的大户23户,承包治理开发面积共达256.53万hm~2。大户推进了全省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促进了广大山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据调查,大户资金投入能力不足,项目资金难以对大户进行支持,大户的治理成果在一些地方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省政府应尽快出台资金扶持大户的办法和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促进有关方面与治理开发户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8月24日至27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长张学俭来我省调研民营水保大户治理发展情况。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健、厅水保局助理调研员石生新等陪同调研。一行人员深入阳泉、晋中、临汾三市共12个民营水保大户,认真察看了他们的治理现场,详细询问了大户在治理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关于当前大户治理开发“四荒”资源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治理开发大户已成为治理开发“四荒”的龙头。大户治理的势头好、潜力大 ,具有生机和活力。大户治理是当前深化水保改革的新特点 ,我们应给予大力支持和扶持 ,并通过规范管理 ,推动大户治理工作健康发展 ,加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8.
兴县小流域治理户近2000户,承包治理面积超过66.7hm^2以上的大户17户。大户承担的治理面积达到全县总治理面积的1/3。大户的主要经营模式为种养为主的牧工商一体型、以经济林为主的园区建设型和以林为主的生态经济型。大户治理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民的集约化经营水平,推动了小流域治理的深入发展,充分发挥了在流域治理中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9.
至2003年8月底,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66.7hm^2以上的大户达到9046户。小流域治理大户,是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存在着投入不足、专项资金难以支持、多头管理、权益受损及包而不治等问题。推动大户治理,首先要提高认识,用好现有政策;其次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为治理大户提供优质服务;第三是多方协作,归口管理,为大户治理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第四是完善机制,加强监管,保护治理大户的合法权益;第五是不断研究新情况,认真推广新经验。  相似文献   

10.
据调查,大同市目前33.3hm^2以上水保治理大户有155户,治理效益明显的大户有38户,治理大户的主要成效及经验是:增加了治理投资,加快了治理速度,提高了水土保持三个大效益;治理成果易于巩固,示范辐射作用强烈,促进了科技与生产结合,主要存在问题是技术服务欠缺,承包户相对少,资金支持渠道不畅,优惠政策不明确,今后应从提高认为,转变观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加强指导,搞好服务;加强监督,保障权利等方面入手推动水保大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2004年,笔者提出了"水土生态保持"一词,随后又撰文多篇探讨其内涵,阐述其意义。结合这些年的生产实践,笔者又对水土生态、水土生态保持的内涵与外延及其意义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希望专家学者指正或争鸣。  相似文献   

13.
红壤积水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室内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红壤积水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入渗过程中湿润锋距离、累积入渗量与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湿润锋运移速率与时间呈乘幂关系,而入渗率与时间平方根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再分布过程中,在隔绝蒸发条件下,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同一深度土层含水量则随时间推移而下降。无论在隔绝蒸发还是在自然蒸发条件下,短期内土壤水吸力有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而同一深度土层水吸力则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土壤初始含水量对水分的入渗及再分布有较大影响,初始含水量较低时,水分入渗较快,而水分再分布则较慢。  相似文献   

14.
开展水土流失监测 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州区的水土流失类型和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在三峡库区、渝东地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万州区缺乏及时、准确、全面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给水土保持宏观决策、监督执法、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增加了困难。经万州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于1999年成立了万州区水土保持监测站,展开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并通过点面结合布设站点、加强技术人员培训、科学分析监测成果等措施,来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5.
对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侵蚀的基本特征就是土壤发生破坏和搬迁,按其对水土资源造成的后果可将土壤侵蚀划分为良性侵蚀和恶性侵蚀两大类,通常所治理控制的就是恶性侵蚀,水土流失是由地球的外营力引起的,当外营力对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造成损失和破坏时,则称之为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对土壤破坏和搬迁程度不同,数量不等,土壤侵蚀是绝对的,水土流失同是相对的,科学界定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含义,对于正确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是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水土资源是农业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没有水和土,就没有农业和人类。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流失宝贵的水土资源,而且使土壤肥力大大降低,削弱土地生产潜力,减少农业收入。通过水土保持,可以建立生态环境、水资源和土壤耕作保护体系,做到层层设防,节节拦蓄,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使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并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水土流失治理及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13.417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5.04%,年土壤流失总量50 813万t,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分析云南省自然地理概况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资料,介绍了云南省水土流失治理空间布局模式以及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适宜树(草)种和配置模式,并以会泽县头塘小流域为例进行了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8.
绿水概念是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研究所水文学家Falkenmark于1995年首次提出的,它拓宽了传统水资源的范畴,更新了水资源的思维,引起科学界对水资源概念和水文功能的重新思考。在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严峻情况下,从绿水概念出发,可以看出"水土保持"概念的全面性,也更加明确了保水的思路和方法,为全面做好水土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水土保持中"保水"的对象就是绿水,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增加绿水比例,林草措施可以储蓄绿水,耕作措施可以提高绿水利用效率。应完善保水评价体系,加强绿水资源管理,发展保水技术,完整地宣传水土保持概念,树立完整的水土保持意识。  相似文献   

19.
杨华  石辉  李卓  胡凡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3):142-146
石油烃污染土壤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污染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直接影响土壤的持水特性及水分有效性,确定石油烃污染对土壤持水特征和水分有效性的影响及其程度可为揭示石油烃污染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提供新的科学认识。通过人工配置柴油和原油不同污染浓度污染的黄绵土,利用离心机法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了土壤的持水特征与水分有效性。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柴油与原油污染土壤后,水分特征曲线均位于未污染土壤的下部,其中原油污染的影响更甚。(2)水分特征曲线van Genuchten模型参数θs、θr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呈现指数衰减,参数α值呈幂函数减小、n值出现随污染浓度对数增加的特点。(3)土壤的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以及凋萎含水量均随柴油、原油污染浓度的增加出现下降趋势,表观土壤有效含水量随污染浓度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字形的变化模式。无论原油还是柴油污染土壤,均会影响土壤的持水特征和水分有效性,影响的大小与石油烃的类型和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文献研究,发现自2000年起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研究的相关文献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分为探索阶段、起步阶段、增长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从基础理论、技术措施、模式构建、试验示范和监测评价等方面对这一领域的主要标志性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展望:针对喀斯特地区特殊的地表和地下"二元"结构,应重点突破喀斯特水土保持关键技术适应性研究,建立喀斯特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治理模式、综合性试验示范和监测系统评价体系,为进一步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