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退耕还林是国家为解决水土流失严重和沙化耕地等生态问题的重要举措,实施至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对四川省邛崃市80户退耕还林农户的调查,分析了邛崃市在退耕还林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退耕还林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1年,赤峰市的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实施,2002年全面铺开。工程实施以来,全市12个旗县区,217个乡镇苏木,53个国有场圃,约43.69万户受益,水土流失耕地、耕作不便的耕地和沙化退化严重的耕地得以退耕还林。截止2005年底,全市已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571万亩,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使全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同时,通过多树种混交造林,使全市的树种结构得到调整,林木的分布逐渐趋于合理,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3.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给予了空前的重视,把它作为西部大开发的突破口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来抓,大幅度增加投入,相继启动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其中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涉及面最广的一项工程就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陡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因地制宜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工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根据规划,国家将投资3400多…  相似文献   

4.
一、退耕还林现状 宁夏泾源县总面积169万亩,其中耕地59.7万亩,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31.5万亩,“退一还二”荒山造林36.8万亩,工程涉及7个乡镇114个行政村,受益农户20,187户94,512人,工程实施八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环境恶化的态势得到逐步扭转,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5.
浅议毕节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途述毕节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主要表现是水土流失严重。而水土流失主要来自于 2 5°以上的陡坡耕地。要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 ,关键是要在陡坡耕地上实施退耕还林。当前 ,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建设高度重视。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宝贵机遇 ,积极探索 ,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 ,把退耕还林这一重要工程抓实抓好 ,从而使我区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6.
达川区新一轮退耕还林发展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工程,四川省达川区经过十多年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全面完成退耕地造林7050hm~2,现已基本上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国家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建设项目,对保持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促农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退耕还林政策,结合达川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必要性,总结出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中的若干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兴文等县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应处理好退耕还林与林粮间种、退耕与保护耕地、退耕还林与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与适地适树、国家补助与自力更生等方面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退耕还林与耕地保护的辨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实行的耕地保护和退耕还林的辨证关系,指出退耕还林与耕地保护均是构筑国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耕地保护则是保障国家耕地和粮食安全,维系大局稳定的战略性问题。耕地保护是退耕还林的基础和前提,退耕还林是耕地保护的辅助和保障。要实现耕地保护和退耕还林的协同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二者的辨证关系,统筹规划,是耕地保护与退耕还林协同发展的基础;切实保护农民权益,是耕地保护与退耕还林协同发展的关键;因时、因地、因势制宜,是耕地保护与退耕还林协同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草)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千秋的伟大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为西部地区脱贫奔小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要完成规划的退耕还林(草)造林任务,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坚持“四个一”工作机制。 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退耕还林政策是目前我国影响范围最大的环境政策,它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区域的环境状况。以2000年为界,分析了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2个时段土地利用的变化状况;并基于高程与坡度的综合分类,探讨了2个时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转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耕地显著减少,林地和草地增加明显;(2)研究区减少的耕地主要集中在坡度小于25°,且高程为低和较低的耕地上;(3)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增加的林地和草地在时空布局与退耕还林政策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1.
对国家退耕还林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项目背景、实施情况和补偿标准进行分析,认为应该以农村退耕还林(草)土地的机会成本为退耕还林补偿的标准,提出了优化退耕还林区的产业结构和经营模式,完善耕地和林地的流转制度,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信息荟萃     
《国土绿化》2004,(1):35-36
信阳市超额完成2003年退耕还林任务河南省信阳市高标准完成退耕还林56.4万亩,是省里下达2003年度任务的103%。(汪运利)赣县沙化耕地还林逾万亩江西省赣县实施退耕还林,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引导农民在低产沙化耕地上栽种以黄竹为主的生态林。2003年全县在沙化耕地上退耕还林1.2万亩。(曾祥针)含山县2003年退耕还林任务全面完成安徽省含山县2003年退耕还林6.9万亩,占上级下达任务的138%,造林平均成活率、保存率达86%。目前,全县已按照验收合格面积将国家补助原粮、苗木费、养护费全部发放到位。(田斌峰郭传义)槐桥乡退耕还林力度大河北省曲周县槐桥乡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该乡的骨干路渠和荒废地全部退耕还林,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已完成退耕还林1200亩,匹配造林9500亩。(樊新军)凤庆县退耕还林建基地云南省凤庆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两年来,先后发展泡核桃2.3万亩、高优茶园1.4万多亩、桑园4900亩。三大基地为群众脱贫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陈德荣)大名县2003年退耕还林任务超额完成河北省大名县高标准、高质量超额完成了2003年的退耕还林任务。其中退耕地造林0.5万亩,匹配荒地造林2.5万亩,建...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笔者以山西省中阳县退耕还林工程后的植被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年代退耕还林类型,以弃耕地为对照,对退耕还林后的景观结构和土壤表层特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后斑块面积指标、土壤结构稳定性指标、渗透性指标和养分循环指标均高于弃耕地。退耕还林地与弃耕地相比,前者可以有效地截留降水,改变和减少雨滴的降落速度和方式,从而减免和削弱雨滴对土壤的溅蚀作用,进而达到保护水土和有机质等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云南林业》2000,21(3):4-6
编者按:在省政府最近召开的全省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嘉廷对我省退耕还林(草)工作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实施要求,作了全面而精辟的阐述,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现将有关政策措施、实施要求摘登于下,供全省林业职工学习。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退耕还林(草)的重要意义(略)二、明确任务认真落实好退耕还林(草)的各项政策据统计,在我省现有耕地64213万公顷中,大I,25度的坡耕地就有7487万公顷,涉及人口约1005万人。省委、省政府根据党中央、同务院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确定2000-201…  相似文献   

15.
英胜  师茁 《新疆林业》2005,(2):8-12
在新疆这样一个相对全国而言较为独立的生态区域,退耕还林的位置应该怎么摆?到底搞多大较为合理?与方方面面的关系如何统筹协调?针对这些问题和困惑,我们必须结合实际,突出地域特点,在中央关于新疆发展与稳定的战略决策下对退耕还林建设进行重新解译。必须对退耕还林工程近年来的实施、工程建设的比较效益、在解决“三农”问题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进行一次全面梳理。  相似文献   

16.
我省退耕还林工程题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张家口、承德坝上六县一年多时间的成功试点,我省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初正式启动,规划范围涉及全省11市124个县(市、区),规划面积1300多万亩。同年,工程在9市73个县(市、区)实施。截止2002年底,全省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种草及匹配荒山荒地造林520多万亩,使近300多万亩坡耕地和沙化耕地退耕还林,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状况得  相似文献   

17.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退耕还林作为一项长期的、在国民经济中有着深远影响的系统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好坏、农民是否增收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巫山县已有24.5万亩坡耕地退耕,占全县耕地的30%,后续产业培育将成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这项工作是解决广大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必要措施,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根本保证,对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全县生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沟壑水土保持林区位于六盘山以东,子午岭水源涵养林以西,南北分别于陕西、宁夏交界,总面积282万hm2。该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区,也是甘肃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区坡度大于25°以上的耕地全部要退耕还林。酸枣作为温带黄土性土壤上富集氮量极高的树种犤1犦,在本地分布较广,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也是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如果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充分利用陡坡退耕地资源规模化发展、经营,对以恢复植被、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地力为中心的生态建…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已经在我区11个旗县实施一年了,这项工程进展如何?为总结试点旗县经验,进一步规范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工作,自治区林业厅于元月7~8日在凉城县召开了全区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工作座谈会。与会人员深入麦胡图镇和永兴乡的部分农户作现场调研。承担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工程任务的盟市和旗县林业局长参加了会议,自治区林业厅曹文仲副厅长主持会议,邹立杰副厅长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试点示范工作是成功的,成绩是很大的,工程进展是顺利的。 据检查,按照2000年计划确定的任务,11个试点旗县该退的耕地全部退下来…  相似文献   

20.
恩施州是湖北省的茶叶主产区,5年来,借助退耕还林项目在恩施州的建设实施,把发展茶叶产业与退耕还林项目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给社会、经济、生态带来了巨大变化并实现了“三赢”的可喜局面,为推动恩施州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占90%,耕地445.70万亩,其中绝大部分为山地,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退耕还林项目在恩施州建设规模为323万亩,通过5年建设实施已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69万亩,对该州生态环境、林业资源结构调优以及增加农民收入呈现出巨大的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