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朱金鹤  崔登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73-18576
消费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居民消费结构状况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该文从城镇居民消费率、消费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等层面分析了新疆城镇居民收支、消费结构的现状,然后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等进行实证定量分析,旨在为优化新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江正平  边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905-17908
运用经济学知识,对1997~2007年山东省菜芜市经济发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剖析了城镇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的变化并进行了收入弹性及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探讨了莱芜市消费支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莱芜市扩大城镇居民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ELES模型在甘肃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2006年的甘肃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情况的统计资料,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当年甘肃省城镇居民家庭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分别从边际消费倾向、需求的收入弹性以及需求的价格弹性方面进行了静态分析,揭示了甘肃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生活状态以及各类消费品的消费量受可支配收入和价格变化的影响,据此发现甘肃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扩大甘肃城镇居民消费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首先描述了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现状,然后以2005-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为基础,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并借助于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4-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需求与收入相关性强;自2004年以来城镇居民居住边际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增加的居住消费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城镇居民居住需求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且呈下降趋势,居住消费需求是城镇居民的刚性需求;城镇居民居住基本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不同收入户居住消费差距缩小;中国城镇居民对居住的消费需求已经由生存型转变为发展型和享受型,居住质量得到了提高。最后提出了缩小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确立科学合理的居住消费理念、加大调控力度,抑制住房投机行为、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协整理论,对1978~2008年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调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期收入和长期均衡对居民消费都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从长期来看,要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6.
基于ELES模型的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ELES模型,利用2012年31个省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食品消费支出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情况进行研究,回归得到各类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弹性和自价格弹性。研究表明,城镇居民食品消费边际倾向中,在外用餐最高,其次为水产品、肉禽及制品;水产品、糕点类、在外用餐类的需求增长率高于收入增长率;蔬菜、粮食、肉禽及制品等基本食品消费的自价格弹性较低,水产品、糕点类、外出用餐的自价格弹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收入差距对海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消费支出的PANEL-DATA模型,估计海南省城镇居民收入等级因素对各项消费支出的影响值,结果显示,收入差距是影响消费结构的重要因素,不同收入组的居民消费行为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8.
李苗  喻闻  戴健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6):1168-1176
【目的】研究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特征,分析收入与消费支出、消费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价格变化对肉类消费量、消费支出的影响,分析肉类消费趋势,为从需求侧多因素研究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特征以及消费需求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新疆城镇居民对牛、羊、猪、禽肉类消费的相关数据作为材料,采用双对数线性支出模型和LA/AIDS模型,测算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消费的支出弹性、自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分析肉类消费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1995~2018年的23年间,牛羊肉消费量占比提高了4.12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比上升了7.33个百分点。牛肉替代羊肉消费的趋势明显,牛肉消费量占肉类总消费量的比重增加了9.29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肉类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增加了18.91个百分点。而羊肉消费量占肉类总消费量的比下降了6.07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肉类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了11.56个百分点。猪肉作为辅助性消费的性质明显,消费量占比基本稳定在20%,消费支出占比在15%左右。【结论】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稳步增长,收入与肉类消费支出和需求表现出正相关,消费交叉价格弹性、自价格弹性和支出弹性反映出肉类消费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关联性。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以牛羊肉为主。市场肉类消费变化受价格弹性影响明显,牛、羊、猪、禽肉类之间价格关联性强。羊肉在肉类消费中的重要性弱化,显现出多元化的消费格局,收入变化对肉类消费支出影响程度的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要点,研究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及规律,能准确把握居民消费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宿州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该文介绍了宿州城镇居民5a来消费支出情况,分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消费结构变动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促进居民消费合理增长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锐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1):192-197
采用ELES(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模型,依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消费支出数据对全国居民进行基本消费支出、边际消费倾向以及弹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全国城镇居民对于不同消费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及基本消费需求。研究结果表明:内需消费不足、贫困居民生活困难仍是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最后,为正确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扩大内需、推动国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孟劲  侯炬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20-12523
消费需求不足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结构性瓶颈。从计量经济模型出发,检验了中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异,并提出中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但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下降的趋势,而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上升的趋势。造成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原因是:城乡收入结构、消费结构、耐用消费品消费三方面因素存在差异。总之,刺激中国消费需求增长的重心在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福建省呈现出消费需求不足的局面。收入是决定消费能力与消费倾向的要素之一。本文依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从收入和收入分配角度分析得出制约福建省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等。因此从收入因素探讨进一步扩大福建居民消费需求的必要性及对策建议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选用《中国统计年鉴》中1994-2013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以及旅游消费的相关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定量分析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与出游率、人均花费之间的关系,探究收入因素对城乡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对比城乡差异,结果表明:收入高低是影响居民旅游消费最重要的因素;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总体水平高于乡村,但是边际旅游消费倾向低于乡村;乡村旅游消费受偶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上海市城镇家庭的蔬菜消费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1995年以来上海市城镇居民蔬菜消费的特点,估计了ELES模型的参数,计算了主要食品的消费弹性系数。研究发现:蔬菜和粮食收入弹性接近,都是上海城镇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其边际消费倾向远低于肉类;蔬菜、粮食和肉禽蛋水产品三者之间是互补品的关系;蔬菜等食品的消费受收入和自身价格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研究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揭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行为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拓展农村消费的政策作用机制。采用经济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分别基于一元线性系统和一元非线性系统,构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状态空间模型(State Space Model),并基于模型对相关时变参数进行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估计,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1978—2010年间平均消费倾向(APC)和边际消费倾向(MPC)的变动趋势及相互关系;同时,对模型作了序列相关性检验、异方差检验和协整检验,以确保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对状态空间模型时变参数的估计,详细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较好地解释了外部环境和内在动机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状态空间模型是合理的、有效的;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表现为消费心理预期波动上行,消费倾向偏离趋于缩小,符合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利用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数据,运用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长期及短期影响因素,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981-2012年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分别由4.8 kg和1.9 kg增长到9.1 kg和6.9 kg,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与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人均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的短期影响程度最大,且农村居民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城镇居民;食用植物油价格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健康信息还未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产生负向影响;消费习惯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城镇居民的消费惯性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对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短期变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调节力度较强;从长期来看,促进农村食用植物油消费市场发展必须依靠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方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46-15048
以2008和2009年重庆市农村居民按收入分组和按商品类别分组的面板消费数据为基础,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消费需求、恩格尔系数及需求收入弹性的分析和对比,揭示了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及构成的变动,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吉林省9个市(州)36个县(市、区)62个行政村的农村居民问卷调查,研究了吉林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吉林省各个地区平均消费倾向从高到低依次为白城、延边、通化、辽源、吉林、白山、松原、长春、四平。运用消费函数模型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群体、结构类型、经济来源、消费态度、社会保障和存款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