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对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早春开花植物种的组成及区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早春开花植物26科54属89种,其中草本种类占据明显优势;早春开花植物属包括9个分布区类型及亚型,温带成分占绝大多数,其中,北温带分布型所占比例最高;种的地理成分中,以温带性质的种和寒带至亚寒带性质的种构成,无热带成分;保护区早春开花植物种类丰富,资源储量大,用途多样,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2.
凤城市早春草本植物物种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凤城市林区内的早春草本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早春草本植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凤城境内早春草本植物有12科23属31种,包括早春短命植物8种,早春开花植物17种,早春展叶植物6种,主要优势科为百合科、堇菜科、罂粟科,主要优势种为多被银莲花、单韭花、鹿药、鸭绿乌头等。  相似文献   

3.
历山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良好,为野生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历山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27科526属1 304种,包括蕨类植物16科27属58种,种子植物111科499属1 246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5属8种,被子植物107科494属1 238种(双子叶植物93科399属1 040种,单子叶植物114科95属98种)。按照野生植物的资源属性,历山自然保护区资源植物可以划分为7个类型:材用植物32科63属131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余同);药用植物97科374属711种;油脂植物47科107属147种;观赏植物79科263属599种;食用植物32科61属98种;有毒植物44科82属142种;蜜源植物58科133属173种。最后,提出了历山自然保护区资源植物保护和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调查与民间走访,整理统计出浙江遂昌县主要野生食用植物41种,其中根茎菜类植物有8科9属9种;叶菜类植物有12科16属18种;花菜类植物有4科4属4种;果菜类植物有8科9属10种。根茎菜类植物喜食程度较高的有毛竹、土人参、黄精和藠头;叶菜类植物喜食程度较高的有蕨、马兰、大青和攀倒甑;花菜类植物喜食程度较高的有蘘荷和木槿;果菜类植物喜食程度较高的有金樱子、野山楂、苦槠和中华猕猴桃。结合遂昌县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校园环境绿化情况和建设生态文明校园,采用实地调查法对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校园现有木本植物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校园木本植物共有44科77属103种(包括栽培品种和变种),按经济价值分析,观赏植物44种,绿化植物51种,药用植物55种,工业用材植物38种,食用植物21种,榨油植物16种.按开花季节分析,春季开花木本植物占校园总木本植物55.45%,夏季29.70%,秋季13.87%,冬季1.98%.结果显示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校园木本植物种类多样性较高且校园生态环境良好,植物花期四季分明,校园平面绿化充足.建议补充校园垂直绿化工作,建立数字化植物资源管理库,丰富植物文化内涵,补充对校园绿化使用者的需求评估.  相似文献   

6.
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科属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野外调查及资料统计发现,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有野生种子植物73科245属454种,其中裸子植物1科4属7种,被子植物72科241属447种。研究区按科的分布型统计,可划分为6个类型,世界分布类型有22科(包括114属、212种植物)、热带分布类型共26科(包括46属、80种植物)、温带分布类型共25科(包括85属、162种植物)。从科的地理成分看,该区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的分布型科为主体;该区属的地理成分复杂,可划分为13个类型,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分布有178属,占本区总属数的86.41%,是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的主要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城市湿地维管束植物类型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野外踏查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对太原市规划区内的湿地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湿地维管束植物共147种,隶属53科104属,包括蕨类植物6科6属7种,裸子植物2科2属4种,被子植物45科96属136种;对于湿地植物的区系分布而言,在科和属的水平上,世界分布和温带分布区都占有很大比例,反映出太原市城市湿地植物的普遍性以及典型温带性质;湿地植物划分为6个生活型、3个生态型;湿地植物来源以本地种居多;外来入侵植物共12种,隶属7科9属,以菊科最多;保护物种有2种;湿地植被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31个群系。  相似文献   

8.
丁献华  毕润成  张慧芳  闫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32-12033,12108
基于研究区植物名录和野外样方调查统计数据,采用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对霍山七里峪植物种类组成生活型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七里峪研究区植物群落的维管植物有221种,分属157属,53科,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4种,裸子植物1科2属2种,双子叶植物43科133属187种,单子叶植物7科20属28种;霍山七里峪植物生活型组成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41%,其次是高位芽植物,占28%,一年生植物也较多,占22%,地上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很少,仅占5%和4%。总体上反映了该区夏季温暖且多雨,冬季寒冷且漫长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冬季景观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筛选以提升冬季景观质量为主的优良绿化树种,为华北地区冬季景观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树木观赏器官(姿态、茎杆、果、叶、芽)的生物学特性,以《华北树木志》为主,结合《园林树木1600种》及相关文献,初选华北地区312种乔木、455种灌木树种,并进行分类整理;收集影响树种冬季景观质量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筛选出的优良乔木树种,位于第Ⅰ等级的常绿乔木3科7属12种,落叶乔木20科26属43种,其中新疆杨的观赏价值最高,相对综合指数为0.450 3%;第Ⅱ等级的常绿乔木4科10属15种,落叶乔木26科36属94种。优良灌木树种,第Ⅰ等级的常绿灌木8科10属23种,落叶灌木15科23属58种,其中红瑞木的观赏价值最高,相对综合指数为0.362 5%;第Ⅱ等级的常绿灌木5科6属8种,落叶灌木24科49属110种。  结论  筛选出的第Ⅰ等级、第Ⅱ等级的乔木、灌木树种可分别作为冬季景观质量提升的优、良绿化树种,华北各城市可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树种,提升冬季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浙江省植物分布2新记录属和5新记录种.其中,2新记录属为黄细心属Boerhavia L.(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和山香属Hyptis Jacq.(唇形科Lamiaceae),5新记录种为匍匐黄细心Boerhavia repens L.(紫茉莉科)、镰形觿茅Dimeria falcata Hack.(禾本科Poaceae)、山香Hyptis suaveolens(L.)Poit.(唇形科)、大叶石龙尾Limnophila rugosa Merr.(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和硬直黑麦草Lolium rigidum Gaudin(禾本科).匍匐黄细心、山香和硬直黑麦草的凭证标本保存于温州大学植物标本室,镰形觿茅的凭证标本保存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标本室,而大叶石龙尾在温州大学植物标本室和浙江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均有保存.它们在浙江的发现丰富了浙江植物区系的内容,为浙江植物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常绿植物在北京公园冬季植物景观营造中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利用常绿植物在优化冬季植物景观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基于对北京市公园绿地冬季植物景观中常绿树种应用现状的实地调查,从植物种类、应用状况和景观效果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常绿植物的应用形式较多,但种类较少,总体应用水平良好,部分有待改进。最后对常绿植物在北京公园冬季植物景观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为相关工作人员对北京公园冬季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锦葵科植物多具有花大色艳,抗逆性强等优点。本试验通过适应性栽培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广泛应用的锦葵科草本园林绿化用材。【方法】从中国的甘肃、内蒙、四川,美国、日本等地收集到种子、种苗等资源20余份,隶属9属10种16个品种;进行连续3年多的引种栽培试验,包括对物候期、观赏特性及抗逆性的统计分析。【结果】锦葵、蜀葵、芙蓉葵在北京地区能够安全越冬,且抗旱耐热能力较强,花期均可从6月上旬持续到10月中旬。紫叶槿虽不能露地越冬,但整个生长季植株为红褐色,抗病虫害及抗旱耐热能力极强。【结论】最终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大力推广及广泛应用的资源,分别为蜀葵、锦葵、芙蓉葵及紫叶槿。  相似文献   

13.
浙江蕨类植物的数量统计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植被特征的浙江植物区系中,蕨类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计49科,116属和542种(含变种、变型).其水平和垂直分布随地形和海拔高度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生态类型和区系成分也较为复杂,各科、属的种数差异较大.蕨类植物在浙江植物区系组成中占较大比重.  相似文献   

14.
在野外调查、文献和标本查阅的基础上,对温州地区野生的壳斗科植物进行了全面的分类整理,探讨了其种类组成和分布特点。现知温州市有壳斗科植物6属36种,占浙江省种数的8182%,是浙江省壳斗科种类最丰富的地区。温州的36种壳斗科植物可分为广布种7种、常见种14种、偶见种9种和稀有种6种。温州市各县(区、市)拥有的物种数差异较大,山区明显多于东部平原和海岛,其中最多的是泰顺,有34种,最少的是洞头,仅有4种。温州壳斗科植物分布格局的形成不仅与各属种的区系性质和生态适应性有关,也受温州各地的地形地貌、海拔高度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对已列入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卷斗青冈和刺叶栎的稀有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云南铁线莲花卉种质资源生境及观赏类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云南铁线莲(Clematis)有56种,据其生境特点可分为亚热带森林型,暖温带森林型,温带森林型和林缘广布型,据花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分可为常绿型,薄萼型和厚萼,据花期可分为春花型,春末夏初型,夏花型,秋花型,冬花型,对种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作了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直播冬油菜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了解高产直播冬油菜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方法】高产栽培条件下,在冬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定期取样,测定油菜各部位干物质量和养分含量,计算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明确甘蓝型冬油菜在4 500 kg•hm-2产量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结果】直播冬油菜总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表现为薹花期>苗期>角果成熟期。根、茎、绿叶、落叶的干物质量分别在播种后185、200、130、230 d达最大值,干物质量分别为2 286、5 450、2 306、2 162 kg•hm-2。各器官氮含量(籽粒除外)随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降低,苗期变化平缓,蕾薹期后降幅较大。茎、绿叶中磷含量苗期略有上升,蕾薹期后迅速降低。根、落叶、角壳中磷含量则持续下降。根、茎中钾含量在苗期波动较大,蕾薹期后迅速降低。叶片中钾含量在苗期略有降低,其后一直稳定。落叶中钾含量一直波动变化,无明显规律。氮、钾的积累规律相似,出苗后持续增加,花期达最大值,而后略有下降,两者积累量均表现为苗期>蕾薹期>花期。整个生育期磷积累量持续上升,表现为角果期>苗期>薹花期。高产栽培条件下直播油菜N、P、K最大养分需求量分别为217.6、39.9、219.8 kg•hm-2,需求比例为1.00﹕0.18﹕1.01。【结论】除落叶和生殖器官外,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含量、养分积累量均呈现苗期升高花期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根、茎、叶中的部分养分在花期后会转移到籽粒中,保证直播冬油菜花期前充足的养分供给是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浙江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组成及危害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外来入侵植物对其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本研究目的是为掌握浙江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现状,评估其主要危害和防控区域。  方法  对岛屿不同区域进行样方调查,通过分布区域、优势度、浙江省外来植物入侵等级进行加权统计评分的方法,评定各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程度、入侵等级,确定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危害区域和防控区域。  结果  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全为草本植物,共计47种,分属于21科36属。来自美洲的入侵植物有38种,占总种数的80.85%。中度危害与严重危害的种类共23种;入侵等级为1级与2级的种类共22种。丘陵山地、郊野荒地以及海岸滩涂是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危害和防控区域。  结论  普陀山的外来入侵植物危害现状较为严重,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海岛联动防控,加强外来物品入岛检验检疫工作,做好外来植物应用前的入侵危害风险评估与防控工作预案。表1参3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浙江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21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多样性及现状,评估各种的濒危等级,为制定科学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2013—2018年浙江省第2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浙江植物志(新编)》编研以及近年来其他相关资料,参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等资料的评估结果,对这些植物的现状与濒危等级进行评估与分析。  结果  ①目前,浙江分布有11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与1999年版保护名录相比,增加了3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降级了3种,解除保护4种。②濒危等级可以分为5个等级,极危等级19种,占16.38%;濒危等级36种,占31.03%;易危等级30种,占25.86%;近危等级17种,占14.66 %;无危等级12种,占10.34%;数据缺乏2种,占1.73%。③受威胁等级(极危、濒危和易危)的共有85种,占73.28%,受威胁程度较高。  结论  浙江省拥有丰富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近70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取得较好的保护成效。建议:①保护原有生境,防止过度干扰,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和其他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就地保护作用;②加强科学研究,改进野外调查方法,完善物种生境信息,重视物种遗传多样性;③多学科合作,建立健全保护网络,形成完备繁殖体系。表2参35  相似文献   

19.
草本竹的开花现象鲜有报道。为了全面了解竹子的开花特性,以引种至浙江省临安市的原产于巴西的Mniochloa abersend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形态特征和引种适应性进行了分析,之后采用定时定株的方法,对其开花预兆、开花次序、开花周期及持续时间、花序结构以及结实情况等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M. abersend为多年生丛生草本竹,植株矮小,不适宜在0 ℃以下环境下生长。开花前出现变型小叶,花期较长;花序属于穗形总状花序,为真花序;基本单位是孪生小穗,结实情况良好。M. abersend具有每年开花结实的特性。这将为竹子的杂交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图 2 参22  相似文献   

20.
对浙江省10家不同类型农业观光园的植物种类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农业观光园已应用的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366种,分属于119科273属。应用频率在40%以上的植物占调查植物总数的23.7%,应用频率高的植物种类较少,植物多样性相对较高;将植物的应用形式进行归类分析,共有6种类型,以此提出目前浙江省农业观光园植物种类选择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