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测定了水茄主要分布区的药材及其生境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 、Ni、Pb、Zn),分析比较了各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地区水茄和生境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不同地区水茄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水茄根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地区水茄对元素的富集系数差异显著,水茄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对Cu的富集能力最大.  相似文献   

2.
杨鸾芳  刘忆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55-6855,6914
[目的]利用AAS法考察臭灵丹对4种重金属Pb、Cu、Zn及Ni的富集作用。[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了臭灵丹对重金属Pb、Cu、Zn及Ni的富集含量,并研究了臭灵丹对这4种重金属的富集特性。[结果]臭灵丹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不同,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对同一金属的富集系数也不相同。臭灵丹叶对Pb的富集系数及臭灵丹茎对Ni的富集系数1,臭灵丹对Pb、Cu、Zn及Ni的转运系数均1。[结论]臭灵丹具有开发为Pb、Ni污染的植物修复的主体植物的潜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土壤-植物体系中重金属的关系,探明植物根、茎、叶对一些重金属的富集迁移能力。[方法]以平顶山一矿煤矸石山和白龟山水库附近的土壤和多年生野艾蒿为试材,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平顶山矿区与非矿区土壤中Cu、Zn、Mn、Pb和Cr的含量以及这些金属在植物艾蒿根、茎、叶中的含量。[结果]除Cu、Cr外,矿区土壤和非矿区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艾蒿根、茎、叶对这几种金属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的分析表明,它们在该植物体的富集系数为:Cr〉Cu〉Pb〉Zn〉Mn,在根、茎、叶富集情况为:茎〉叶〉根。对重金属转运能力为茎大于叶,其中对Mn的转运能力最强。[结论]艾蒿可用于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以西安市城区不同公园绿化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它们对6种重金属元素[锰(Mn)、锌(Zn)、铜(Cu)、镍(Ni)、镉(Cd)、铅(Pb)]的吸收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园林植物土壤6种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表现为ZnMnPbCuNiCd,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在植物中基本表现为棕榈广玉兰夹竹桃海桐。土壤中Zn、Pb、Cu、Ni含量的平均值均没有超标,但Cd含量的平均值是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2.17倍。不同园林植物相同器官中重金属含量基本表现为棕榈广玉兰夹竹桃海桐,同一植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基本表现为ZnMnCuPbNiCd,重金属含量在各器官中基本表现为叶茎根。不同园林植物各器官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基本表现为叶茎根;不同园林植物对Mn、Ni、Zn的平均富集系数相近,且均大于1,对Cd的平均富集系数最大,对Cu的平均富集系数接近1,而对Pb的平均富集系数均小于1。不同园林植物对重金属的转移能力表现为CdPbNiCuMnZn,同种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转移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海桐、广玉兰对重金属的转移能力普遍较高;不同园林植物对Cd、Ni、Pb的吸收能力高于对Zn、Mn、Cu的吸收能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园林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主要依赖于土壤重金属含量,而根和茎对Cu、Zn、Cd的吸收起着主要的依赖作用。总体看出,海桐、广玉兰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合张掖市城市交通道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绿化树种,在金张掖大道两侧采集6种主要绿化树种的树根、树皮和根际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CP)和原子荧光法(AFS)测定了Cr、Cd、Pb、Cu、Zn、Ni、As、Hg元素含量,通过计算富集系数、转运系数评价不同绿化树种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能力。结果表明:6种绿化树种不同器官重金属含量存在差异,白蜡树根中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最高,青海云杉树皮中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最高;青海云杉对Cd和Zn、白蜡对Cu的富集能力最强;丁香对Cr和Zn、连翘对Cd和Hg、青海云杉对Pb和As、白蜡对Cu、樟子松对Ni的转移能力最强。隶属函数计算结果指出,6种绿化树种对复合重金属污染的转运能力大小依次为青海云杉>樟子松>连翘>丁香>白蜡=白榆。综上所述,青海云杉作为张掖市交通道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绿化树种应用潜力巨大,但在日常生产应用中,要根据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类型选择相应的绿化树种进行栽植,以达到最佳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成芬  王海邻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01-18502,18506
[目的]研究山药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规律。[方法]选择Cu、Zn、Pb、Mn、Ni、Cr 6种重金属进行试验分析。分别对土样和山药样品进行消解,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研究怀山药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规律。[结果]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Cr和Cu元素达到国家一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山药与土壤中Cu、Zn、Ni、Cr、Pb、Mn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0.956、0.574、0.330、0.500、-0.044。并且山药对不同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表现为Cu〉Zn〉Mn〉Ni〉Cr〉Pb。[结论]研究区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Cr和Cu元素达到国家一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山药中Cu、Pb、Cr含量均未超出粮食标准,Mn、Zn、Ni在粮食标准中没列出,故不作评价。  相似文献   

7.
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优势植物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采集的植物和对应土壤的监测分析,研究了包头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优势植物和土壤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以优势植物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香蒲(Typha oriental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物和土壤的野外采样分析,检测了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湿地植物及相应土壤中As、Cd、Cr、Cu、Ni、Pb、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单因子分析及综合分析,同时分析了3种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植被区土壤均受到中度污染,其中As、Cd、Zn污染最为严重。该湿地优势植物富集特征显示:香蒲地上部和地下部对Ni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对土壤中Ni污染具有修复作用;香蒲和芦苇对重金属As、Cd、Zn的转运系数相对较高,耐性较好;三种优势植物对As、Cd、Zn等污染程度高的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小于1,对土壤中As、Cd、Zn污染没达到修复效果;不同植物体内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同,其作用结果会对植物重金属的富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道真玄参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与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不同部位重金属Cr、Cu、Zn、As、Cd、Hg、Pb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了玄参茎、叶、块根、芽对根际土壤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作用。结果表明,玄参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Cd、Hg平均含量均高于限量值要求,土壤表现出一定程度的Cd和Hg污染,而玄参各部位未检测到Hg;茎、叶中Cd平均含量高于限量值,块根、芽中Cd含量低于限量值。玄参不同部位对重金属元素富集能力表现:Cr为茎叶芽块根,Cu为芽叶茎块根,Zn为叶块根茎芽,As为叶茎芽=块根,Cd、Pb为叶茎芽块根。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现场采样及室内样品分析测试方法,重点探讨了天津污灌区小麦各器官的重金属含量,以及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壤质地、土壤盐度、土壤有机质等对小麦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各器官对Cd、Cu、Pb的富集程度均较高,籽实中Cd的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受到污染.小麦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小麦根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依次为Cd>Zn>Cu>Ni>Pb>Cr;小麦的茎和叶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依次为Cd>Cu>Zn>Pb>Ni>Cr;小麦籽实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依次为Zn>Cd>Cu>Pb>Cr>Ni.土壤重金属含量、pH值、有机质、全盐和土壤质地与小麦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小麦籽实中Cd的含量与土壤中Cd的含量相关性较好;Zn和Ni的富集系数与土壤pH值的相关系数最大;小麦中的重金属与土壤有机质呈负相关,Cu与有机质的相关性最好,Cd、Pb次之;土壤种类和土壤质地对小麦籽实重金属的富集有一定影响,小麦中的重金属与砂质潮土、壤质潮土相关性较好,与粘质潮土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区不同园林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昆明市道路园林绿化植物(紫薇、石榴、石楠、海棠、枇杷)为试材,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5种园林绿化植物对6种重金属元素(Mn、Zn、Cu、Ni、Cd、Pb)的吸收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园林植物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大小依次为ZnMnPbCuNiCd,不同园林植物土壤重金属含量基本表现为石楠枇杷石榴海棠紫薇,局部有所波动。昆明市土壤中Zn、Pb、Cu、Ni平均含量均没有超标,但Cd含量是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6.0~15.5倍。不同园林植物相同器官中重金属含量基本表现为石楠枇杷石榴海棠紫薇,局部有所波动,重金属平均含量基本表现为ZnMnPbCuNiCd,重金属含量在各器官基本表现为叶茎根。不同园林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基本表现为Cu=Mn=ZnNiPbCd,各器官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基本表现为叶茎根;不同园林植物对Cu、Mn、Zn的平均富集系数均大于1,对Ni的平均富集系数接近于1,对Pb、Cd的平均富集系数均小于1;不同园林植物对重金属的转移能力依次表现为CdPbNiCuMnZn。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园林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主要依赖于土壤重金属含量。紫薇、石榴、石楠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作用强于其他园林植物。  相似文献   

11.
广西会仙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广西会仙湿地土壤环境质量。[方法]]研究广西会仙湿地表层土壤中Cu、Zn、Pb、Ni、Cr、As和Hg 7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分布特征,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会仙湿地土壤Zn、Pb、Ni、Cr、Cu、Hg和As 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1.25±126.62)、(46.99±20.14)、(39.60±13.93)、(110.71±30.84)、(38.76±27.51)、(0.18±0.16)、(17.32±6.92)mg/kg,除As和Hg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超过广西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存在差异,含量高的地方相对集中于池塘和沟渠,其中河流湿地Hg含量超过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Zn与Ni、Cr、Cu、As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Pb仅与Cr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与其他重金属元素间均未表现出相关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河流湿地、林地、沼泽湿地属于中度污染,其他湿地类型为轻度污染。[结论]会仙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矿区周围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迁移累积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波  张光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84-19385
[目的]为徐矿集团庞庄矿区水稻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徐矿集团庞庄矿区周围10个水稻高产示范田的土壤、水稻糙米中重金属含量,分析重金属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累积规律。[结果]水稻糙米对土壤Cu、Pb、Cr、Cd、Zn的平均积累率分别是0.108、0.008、0.009、0.145和0.223。[结论]水稻糙米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迁移和积累能力不同。在5种重金属中,水稻糙米对Zn、Cd和Cu的积累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13.
富里酸对As·Ni·Cd·Pb在土壤-玉米体内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方法]通过施加不同浓度的富里酸溶液,分析重金属砷、镉、镍、铅在玉米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及迁移规律。[结果]随着富里酸浓度的增加,玉米中砷、镉、镍、铅的含量均呈增加趋势。重金属在玉米不同部位的分布顺序为:根>茎>叶>籽。[结论]富里酸可促进玉米对重金属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程度。[方法]采样分析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重金属(Cr、Ni、Cu、Zn、As、Cd、Pb)的平均含量及富集状况,分别以现代工业化以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全球最高背景值和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自然背景值为参比值,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生态危害系数以及生态危害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以2种背景值为参比得出的重金属污染水平相近,Cd和Pb是对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主要重金属元素。[结论]五指山茶园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潜在危害程度为轻微-中等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5.
黔产薄荷不同营养器官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5种常见重金属(Pb、Cd、As、Hg和Cu)在黔产薄荷(Mentha haplocalyx)不同营养器官中的分布特征,探讨影响中药材重金属含量的因素,为薄荷入药器官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结果]As、Hg、Pb在黔产薄荷中表现出的规律为叶〉根〉茎,Cu在黔产薄荷中表现出的规律为根〉叶〉茎,而Cd在黔薄荷中表现出的规律为根〉茎〉叶。黔薄荷叶中Cu和Pb的相关系数r=-0.952(P〈0.05);药材GAP基地土壤中As和Pb的相关系数r=0.987(P〈0.05)。[结论]薄荷不同器官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其中叶中的含量相对于其他器官较低,且重金属的含量在限定范围内,为入药首选;营养器官中重金属含量与其生长土壤中的重金属总量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
珠三角地区电镀厂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珠三角地区电镀厂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风险情况。[方法]采集珠三角地区不同电镀厂的土壤样品,采用BCR提取法测定土壤样品中Pb、Zn、Cu、Cr、Ni等重金属元素4种形态的含量,评估珠三角地区电镀厂重金属的浸出风险。[结果]珠三角地区电镀厂土壤污染的主要重金属类型为Cr、Zn、Cu,Pb和Ni的污染较小。珠三角地区电镀厂土壤中Zn、Cu、Cr的风险非常高,土壤条件若有改变就会带来重金属的浸出。场地1土壤样品中Zn、Cu、Cr严重超标;场地2土壤样品中Cu和Cr严重超标;场地4土壤样品中Zn严重超标;场地5土壤样品中Zn、Cu、Cr属于重污染;场地6土壤样品中Zn、Cu、Cr、Ni严重超标。[结论]该研究可为珠三角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周疆丽  田胜尼  张玉琼  占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378-8380,8413
[目的]探讨柳树对单一或复合重金属的耐性大小,为木本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根生长法研究重金属Cu^2+、Pb^2+、Zn^2+及3者混合液对柳树枝条不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溶液对柳树枝条不定根的生长存在显著影响。当Cu^2+浓度高于15 mg/L、混合溶液浓度高于20 mg/L、Zn^2+浓度高于30 mg/L时,柳树枝条均无不定根生成;溶液浓度达到40mg/L时,只有Pb^2+处理组能长出不定根;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柳树枝条不定根的数目逐渐下降;浓度为5 mg/L的Zn^2+处理组柳树枝条不定根数目最多。其他浓度中,Pb^2+处理组不定根数目最多、根长及平均根长最长、生根率最高。[结论]柳树枝条对Pb2+的耐受性最强,对Cu^2+的耐受性最弱。柳树对3种重金属及3者混合液的耐受性大小依次为:Pb^2+〉Zn^2+〉Cu^2++Pb^2++Zn^2+〉Cu^2+。  相似文献   

18.
吴卿  高亚洁  李东梅  赵彩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76-17378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对河道底泥中重金属的修复作用,为利用植物修复技术解决受污染河道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过筛的底泥(以风干土计)混和均匀后装入长方形PVC箱(0.6m×0.5m×0.4m),底部设有渗流通气孔;将箱中底泥用去离子水调至30%~60%持水率(WHC)。2010年4月播入紫花苜蓿种子,生长7d后间苗,每隔30d采集植物根际土壤样品,监测底泥重金属含量、细菌及酶的活性。10月收获植物并测定植物根、茎、叶部分的重金属吸收情况。[结果]紫花苜蓿的同一部位对不同的重金属积累量不同,且同一重金属在植株的不同部位积累量也不同。紫花苜蓿对Zn的总积累量最大,且主要积累在根部;Ni、Cr、Cu和Pb也主要积累在根部;Mn在紫花苜蓿叶片中的积累最多,占植物中总积累量的42.47%;各种重金属在茎内的积累量均较低。紫花苜蓿对Ni、Cu、Pb和Cr的降解效果比较好,延长种植作物的种植时间或增加作物的播种次数有利于重金属的降解;紫花苜蓿对Mn的降解效果不明显。种植紫花苜蓿后,底泥中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脱氢酶活性也有所提高。[结论]紫花苜蓿对Zn、Ni、Cr、Cu、Pb和Mn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以用于解决受污染河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测定和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099-9100
[目的]评价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方法]用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公路两侧土壤中镉、铬、镍、铅和铜的含量,并利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土壤受镉、铬、镍、铅和铜5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结果表明,采样点距公路直线距离越大,土壤中镉、铬、镍、铅和铜的含量越低,铬、镍、铅和铜的含量均有明显上升,但未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镉污染严重,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