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人们只重视对出壳后的雏鸡及成年鸡的疾病研究,而忽视了对胚胎期疾病的研究,近年来,大量的资料表明胚胎病与鸡疾病有极密切的联系。许多孵化厂家普遍存在着受精蛋孵化率低,胚胎死亡较多,甚至出壳后几天就发生多种疾病的问题,这样人们不得不追根求源,加强对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为种蛋的贮存、孵化条件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对营养性、遗传性、传染性胚胎病的研究表明,加强种鸡的饲养管理是控制和减少胚胎病发生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出雏率、健雏率及提高鸡的生产力无疑是有益的。1分类胚胎病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1生…  相似文献   

2.
鸡胚胎病是指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疾病。有效控制鸡的胚胎病,对提高受精率、出雏率、健雏率及提高鸡的生产力和养殖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鸡常见胚胎疾病的病因、疾病类型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1早期的胚胎感染或孵化不良1.1胚胎病主要指垂直传播的传染病,如鸡白痢、鸡支原体病、鸡副伤寒、禽脑脊髓炎、呼肠孤病毒感染、鸡传染性贫血、传染性矮小综合症等。1.2孵化不良孵化过程中,温度、湿度、通风换气的合理控制至关重要。温度急高急低,通风换气不良都会致使出雏提前或推迟,从而产生大批弱雏。这种弱雏体形小,腿脚发干、脱水、卵黄吸收不良,往往因站立困难、抵抗力差、感染疾病等而引起死亡。1.3孵化消毒不彻底在孵化过程中,如果种蛋、孵化器、出雏器、孵化后的其他用具消毒不彻底,刚出壳的雏鸡就极易感染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  相似文献   

4.
1 概述 禽胚胎病(Disease of avian embryo)是指禽类胚胎在其发育过程中,由于某些异常的理化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其发育出现偏差,以致发生病变、畸形和死亡的现象。对家禽胚胎病的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对禽类胚胎病的研究,保证禽类胚胎正常发育生长,提高孵化率,对家禽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日常的禽病防治工作中,人们往往只着重研究禽类本身的疾病,而对禽的胚胎病的研究较少。鸡胚胎病的发生,不但使孵化成绩(包括受精率、出雏率、健雏率等)明显降低,亦造成大量畸形雏和病…  相似文献   

5.
家禽胚胎病是一类很值得重视的疾病,该类疾病可分为遗传性胚胎病、营养性胚胎病、传染性胚胎病以及由于孵化条件不当引起的胚胎病等。给养禽业造成的危害主要有:(1)导致部分胚胎死亡,降低出雏率;(2)病胚孵出的病雏、弱雏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都远不及健雏;(3)种鸡带有的某些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种蛋带菌—病胚—病雏的途径广为扩散。传  相似文献   

6.
<正> 河北省河间市一种鸭场饲养的3000只樱桃谷肉种鸭群中发生了以卵黄性腹膜炎为特征的传染病,当时诊断为大肠杆菌病,用蒽诺沙星拌料(0.02%)、庆大霉素(0.02%)治愈后,继续留作种用。后来,应用其种蛋孵化时,发现种蛋孵化率仅为(52.7%-61.2%),胚胎后期及雏鸭早期发生大批死亡(出壳5天内死亡率达57.3%)。1 临床症状3批种蛋在孵化的早中期生长良好,后期胚胎死亡,特别是在孵化的第21天到第25天为死亡高峰期。其中大部分为弱胚,无力出壳;能出壳的雏鸭,出壳时间亦推迟1~2天,残雏和弱雏增多。病雏精神委顿,双肢无力,站立不稳甚至瘫痪,食欲不振乃至废绝,拉黄绿色稀粪,尖叫,出壳后的5天内死亡严重,死亡率高达57.3%。2 病理变化检查死胚:蛋内有恶臭的淡黄色或紫黑色浑浊液体,胚体表面腐烂,头颈部肿胀明显。未出壳的弱雏表现为绒毛生长不全,身体与蛋壳发生粘连。严重脐炎,有些自脐  相似文献   

7.
鸡的胚胎疾病张权,张彬(湖南省南县畜牧局,413200)鸡的胚胎病是孵化过程中出现的疾病,它的危害性不仅是造成死胎,降低出雏率,而且孵出的雏鸡体残身弱,发育不良,存活率低,更为严重的是使病原扩散,造成疾病流行,后患无穷。一、种鸡营养造成的胚胎病种鸡日...  相似文献   

8.
幼雏期鸡常常发生各种疾病,引起大批死亡。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胚胎病和孵化不良的弱维 1、传染性胚胎病,是指病原经垂直传播途径发生在子代的传染病,包括鸡白痢、鸡副伤寒、鸡白血病、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等,这些疾病的发生最主要原因是种鸡群净化不彻底。 2、营养缺乏症: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的种鸡群所产种蛋孵出的雏鸡表现为维生素缺乏症、矿物质缺乏引起钙、磷比例失衡,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缺乏症等。 3、孵化不良。孵化过程中温度忽高忽低,通风换气不足致使出雏鸡过早或过迟而出现大批弱雏。这种鸡体形小,…  相似文献   

9.
家禽(主要指鸡)的胚胎病应是一类值得重视的疾病,其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导致一部分胚胎死亡,降低出雏率;二是病胚孵出的病雏、弱雏,生长发育和成活率都远不及健雏;三是种鸡某些传染病(如白痢杆菌病)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种蛋带菌--病胚--病雏的途径广为扩散。胚胎病分为三类,即由种蛋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引起的营养性胚胎病;由母源或外源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胚胎病;由孵化措施不当引起的胚胎发育不良或异常。目前,对胚胎病的治疗方法不多,重点在于预防。一、营养性胚胎病表现为胚胎发育不良,严重时造成死胚。程度较…  相似文献   

10.
土坑孵化是农村养鸡的主要孵化形式,它具有投资少,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小规模孵化,不受停电影响等优点,但也存在保温与通风难调节,导致出雏率低,弱雏残雏率高等缺点。据1994年统计,我站孵化室受精蛋的出雏率始终徘徊在45~50%之间,二照蛋胚胎死亡率占受精蛋的13.6%,胚胎啄壳后死亡率占受精蛋的19.2%,雏鸡弱残率占出壳雏鸡总数的10%左右。出壳后的雏鸡精神萎靡,绒毛稀短无光泽,体质瘦弱,站立不  相似文献   

11.
鸡白痢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诊断要点1.1流行特点本病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一种卵传性疾病,种鸡场如被本菌所污染,种鸡中就有一定比例的病鸡或带菌鸡,这些鸡所产的种蛋同样有一定比例是带菌的,在孵化过程中会造成胚胎死亡,孵出弱雏、病雏。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主要通过消化道  相似文献   

12.
动物传染病的垂直传播,是指从亲代到其子代之间的纵向传播形式,传播途径包括胎盘传经卵传播和产道传播,介绍几种垂直传播的禽类传染病. 1 鸡白痢 种鸡场如被鸡白痢沙门氏菌污染,种鸡中即有一定比例的病鸡或带菌鸡,这些鸡所产的种蛋在孵化过程中可以造成胚胎死亡,孵出的雏鸡有弱雏、病雏,这些弱雏和病雏又不断排出病菌感染同群的鸡.  相似文献   

13.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鸡白痢病是养鸡业生产中,危害比较大的细菌病。种鸡场如果被鸡沙门氏菌污染,种鸡中就有一定比例的病鸡或带菌鸡,这些鸡所产的种蛋同样有一定比例是带菌的,在孵化过程中可造成胚胎死亡,孵出的雏鸡有弱雏和病雏。同时该病在同群鸡中又可互相感染传播,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早期胚胎死亡是指发生在孵化1~7日期间的胚胎死亡。根据我厂1994年4月第三种鸡场AA~CS种蛋58.67万枚的孵化生产记录分析,共出雏可售苗鸡48.30万羽,出雏率82.33%,“无精蛋”率9.86%,死胎蛋率5.03%,淘汰苗鸡率2.21%,机耗为0.57%。抽样检查5%“无精蛋”,其中40.75%属早期死胚蛋。抽样检查5%死胎蛋,其中早期死胚蛋为8.8%,据此推算,早期胚胎死亡占4.44%以上。因此,减少早期胚胎死亡是提高种蛋孵化率、出雏率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家禽胚胎病的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科学领域。实践证明,由于各种胚胎疾病所引起的孵化率低、幼雏生长发育迟缓或死亡等在经济上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很有必要进行研究。鸡的胚胎疾病有三类。一、营养性胚胎病1.核黄素(维生素B_2)缺乏症:患有本病的胚胎常于出壳前几天死亡,其皮肤表面有结节状绒毛,嘴歪,趾弯曲。即  相似文献   

16.
<正>1流行特点本病是鸡的一种卵传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所造成的损失与种鸡场鸡白痢净化程度、鸡群饲养管理水平以及防治措施是否得当密切相关。如果种鸡场受到污染,就有一定比例的种鸡是病鸡或带菌鸡,有一定比例种鸡所产的种蛋带菌。种蛋孵化过程中就会有胚胎死亡,孵出的雏鸡有弱雏、病雏。同时,该  相似文献   

17.
鸡的幼雏期(0-4周龄)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营养的需要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常常发生各类疾病死亡,无论鸡场.还是专业养禽户,均有盈利与亏损的经验与教训,放养者造成大批死亡而亏本的较多,而“老”养禽者则是普通病不断而造成经济效益降低的居多。_大批死亡原因分析一、胚胎病和孵化不良禽胚的营养不良几乎全是山于对亲代(种禽)的不合理饲养条件引起的在用非全价的饲料喂养母禽时,卵黄成分即发1明显差异,不能满足卵细胞和胚胎继续发育的需要,就能造成禽胚生命力和抵抗力的降低,甚至比亡即使出壳也影响雏禽健康,雏禽的许…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和大型孵化机的推广和使用,由于环境卫生不良,防病措施不严,操作流程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卵黄囊感染的案例时有发生,给广大养殖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影响,近年来本病愈加到人们尤其是广大业者的关注和重视。卵黄囊感染多发生于孵化后期的胚胎以及1~2周龄以内的雏禽。正常情况下,卵黄应该在7天内完全吸收,起到增加抗体,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如果卵黄不吸收、不完全吸收或是吸收过慢,都视为卵黄炎。卵黄炎是鸡胚胎与孵化的幼雏体内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变形杆菌及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本病也是雏鸡出壳后常发生的疾病,主要发生于1~2周龄的雏鸡。本病对鸡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10%~40%。  相似文献   

19.
畸形雏是指孵化时鸡胚发生畸变,出壳后身体奇形怪状或存在某些缺陷的异常幼雏。此种幼雏体质孱弱,生存能力低下,难以存活。 要减少孵出畸形雏,必须了解鸡胚致畸因素并加以克服。鸡胚致畸因素很多,重要的有:(1)未按正确孵化规程进行孵化;(2)孵化器具选择不当;(3)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等。其中(1)只要严格按正确孵化规程进行孵化即可解决。此处重点介绍(2)、(3)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畸形雏是指孵化时鸡胚发生畸变,出壳后身体奇形怪状或存在某些缺陷的异常幼雏。此种幼雏体质孱弱,生存能力低下,难以存活。要杜绝孵出畸形雏,必须了解鸡胚致畸原因,加以克服和纠正,从源头进行预防。从养鸡实践中得知,鸡胚致畸原因很多,重要的有:(1)未按正确孵化规程进行孵化;(2)种鸡近亲繁殖;(3)孵化器具选择不当;(4)饲料添加剂或药物使用不当。其中第(1)项只要严格按正确孵化规程进行孵化即可解决,有关书籍及报刊多有叙述,此处略而不谈。此处着重介绍其余各项。1.避免种公鸡种母鸡近亲繁殖:近亲繁殖有许多缺点,如孵化率低、后代体质较弱等;最突出的缺点是后代畸形率较高。所以避免用近亲繁殖所产的鸡蛋作种蛋进行孵化,是杜绝出畸形雏的首要措施。2.避免使用有致畸作用的孵化器具:电热毯(俗称电褥子)由于保温性能好,温度适中,某些地方已作为孵鸡器具使用。但近来许多科学家发现,电热毯热时辐射出的电磁场对鸡胚有较强的危害作用,它通过促进鸟氨酸脱羧作用加快和引起大脑震荡扭曲而引起胚胎发生畸变。西班牙科学家用鸡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将种蛋放置在极低频脉冲弱电磁场中孵化时,孵出的雏鸡有80%发生头部神经的畸变。3.避免使用有致畸作用的饲料添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