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野生古茶树叶片生理特性对不同海拔的响应机制。【方法】以云南省镇沅县千家寨自然保护区野生古茶树大理茶种(Camellia talinensis)为研究对象,测定在不同海拔(2 050、2 200、2 350和2 500 m)其叶片游离脯氨酸、光合色素、葡萄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随着海拔的升高,野生古茶树叶片叶绿素a (Chla)和叶绿素a/叶绿素b的比值先增后降,而总叶绿素(Chl a+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呈现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均在海拔2 200 m达到最大值;同时,野生古茶树叶片中葡萄糖和淀粉及可溶性蛋白等内含物质含量在海拔2 200 m处亦显著高于其他海拔(P0.05);此外,随着海拔上升至2 500 m,葡萄糖和淀粉含量降至最低水平,而抗氧化酶POD和APX活性更高。【结论】千家寨自然保护区海拔2 200 m的生境条件更有利于野生古茶树光合生理代谢及光合产物淀粉或糖分的累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下烤烟(Nicotiana glauca L.)叶片化学成分的代谢规律,探讨不同海拔下烤烟生长过程中内部生理变化。[方法]试验地选取在毕节市3个高、中、低海拔的典型烟叶产区,其中金沙县西洛乡为低海拔(840 m),大方县双山镇为中海拔(1 430m),威宁县牛棚镇为高海拔(2 100 m)。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结果]在移栽后50~95 d,不同海拔烤烟叶片化学成分代谢规律不完全相同。其中,低海拔下烟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紫黄质、叶黄素、β-胡萝卜素、氨基酸含量和糖碱比呈线性下降趋势;中海拔下烟叶氨基酸含量呈线性下降趋势,而糖碱比及叶绿素a、叶绿素b、紫黄质、叶黄素、β-胡萝卜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高海拔下烟叶糖碱比及叶黄素、β-胡萝卜素含量呈线性下降趋势,而叶绿素a、叶绿素b、紫黄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氨基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而后又降低的趋势。在移栽后95 d,烟叶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氨基酸含量与海拔呈正相关;还原糖含量、糖碱比与海拔呈负相关;淀粉和烟碱含量在低海拔下最适中,在高海拔、中海拔下表现为过高或过低。不同海拔下烤烟叶片新黄质、还原糖和烟碱含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其中新黄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还原糖含量呈线性下降趋势,烟碱含量趋于稳步上升,但淀粉含量变化规律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毕节市不同海拔生态区域特色烟叶质量的形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海拔青海云杉与祁连圆柏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寺大隆林区连续海拔梯度(2 765 m~3 565 m)上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为材料,通过测定叶片中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常绿木本植物抗氧化酶系统适应高山极端环境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几种物质在青海云杉(除SOD活性)和祁连圆柏叶片中含量均虽增加趋势;相同海拔梯度上,青海云杉的MDA含量高于祁连圆柏,而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祁连圆柏,说明2树种都能适应低温、冰冻、强辐射等环境胁迫,但祁连圆柏的抗低温胁迫和抗辐射能力高于青海云杉.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毕节市不同海拔对烤烟新品系毕纳1号生产优质烟叶的影响,进一步为毕节市特色烤烟品种在不同海拔生态区域质量的形成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对毕纳1号移栽后50~95d的叶片内在化学成分的代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毕纳1号在移栽后50~95d时,不同海拔下叶片的淀粉、氨基酸含量变化完全相同,淀粉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氨基酸含量呈线性下降趋势;叶片的其他化学成分代谢规律不完全相同。海拔高度对毕纳1号烤烟叶片色素、还原糖含量影响较明显,中海拔生态环境有利于生产出优质的毕纳1号烟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天山北麓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究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的生态因子。【方法】以中天山北麓1500~3000 m海拔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氯仿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基于相关性分析揭示不同海拔、不同土层草原土壤微生物量及理化性质的垂直分异规律。【结果】(1)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量为高寒草甸>山地草甸>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在不同草地类型的分布特征与微生物量分布特征相同,土壤容重、pH与微生物量分布特征与之相反。(2)微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海拔2900 m处达到最大值。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在海拔1500~3000 m范围内分别为316.07~3324.10、8.98~343.11 mg/kg。土壤微生物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在0~60 cm土层内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降低(P<0.05),在各海拔梯度上均表现为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40~60 cm土层。(3)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随海拔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海拔2900 m处达到最大值;土壤容...  相似文献   

6.
不同海拔对黄果柑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果柑为材料,对黄果柑主产区石棉县海拔800~1 200 m的果树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果柑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随海拔高度的升高,Pn越大,最大值为4.05μmol CO_2/(m~2/s);蒸腾速率(Tr)、叶片气孔导度(Gs)与Pn的日变化趋势相同,胞间CO_2浓度(Ci)反之;黄果柑果实总糖与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增高,最大值分别达到12.25 g/100g和13.15%;黄果柑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与维生素C(VC)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黄果柑果实综合品质随海拔高度的改变无明显变化规律,其中海拔800~850 m处最好,综合得分为6.87,海拔850~900 m次之。  相似文献   

7.
云杉幼苗叶片N,P计量学特征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4):547-551
云杉是华北山地寒温性针叶林主要组成树种之一。在关帝山林区沿海拔梯度选择样地,调查采集云杉更新苗,以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云杉幼苗叶片N,P计量学特征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在相同海拔梯度下,云杉幼苗叶片N,P的含量随着苗龄的增加而升高,N∶P则降低;相同苗龄的云杉幼苗N,P的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N∶P则降低;叶片N含量与叶片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N∶P与叶片N,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叶片N,P含量与海拔、苗龄、土壤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叶片N∶P与海拔、土壤没有显著相关性,与苗龄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寒地冬小麦返青后各生育阶段光合生理特性对小麦植株生长发育及籽粒形成的影响,以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对大田种植返青后不同生育阶段小麦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总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及籽粒总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返青后,随着生育期延长,小麦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在开花期之前,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均呈上升趋势,光合速率主要受气孔因素影响;开花期后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呈相反变化趋势,此时期影响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是非气孔因素。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灌浆期达到最大值;总可溶性糖及蔗糖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籽粒中淀粉含量随总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的下降而上升。  相似文献   

9.
海拔对藜麦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甘肃省不同海拔地区,以国内首个藜麦品种陇藜1号为材料,测定不同海拔对藜麦苗期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藜麦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下降;MDA含量和O_2~-产生速率升高后下降再升高,在海拔最高(2 130 m)处达到最大值;SOD、POD、CAT和APX活性先升高后下降。说明随海拔的升高,藜麦叶片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清除多余的活性氧物质,维持细胞渗透势平衡,缓解环境变化对其生长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物候期妃子笑荔枝叶片光合特性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趋势,为妃子笑荔枝丰产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 3 年观测妃子笑荔枝的物候期,并对不同物候期内荔枝叶片光合特性指标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采用 CIRAS-3 便携式植物光合测定仪测定叶片光合特性指标、蒽酮 -硫酸法测定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碘量法测定叶片淀粉含量。【结果】妃子笑荔枝叶片净光合速率呈波浪式变化,枝梢完全老熟后出现最高值 13.04 μmol/m2·s,果实着色期出现最低值 4.73 μmol/m2·s;叶绿素含量在生长期内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最大值为 5.2 mg/g。可溶性糖含量呈波浪式变化趋势,花芽分化期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最高值 42 mg/g 在生理落果结束后出现,果实成熟期出现最低值 16 mg/g;淀粉含量在花芽分化期呈上升趋势,最高值 237 mg/g 在白点期出现,生理落果期含量下降到最低值 102 mg/g,而后逐渐回升。【结论】从花芽分化期到果实成熟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存在两个峰值,在花芽分化期和果实发育期出现;可溶性糖含量在果实发育期和果实着色期有较大积累,淀粉含量在花芽分化期和果实着色期有较大积累,为后续生长发育储备充足营养。在整个过程中,叶片无明显退绿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源地云杉的苗期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青海云杉、黑云杉、欧洲云杉、蓝云杉和白云杉不同种源的2年生苗木为试材,测定其在不同水分梯度下叶片的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质膜透性(RPP)、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分析其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研究其抗旱性.结果表明:在连续干旱胁迫下,5种云杉的SOD、CAT活性和Pro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S含量、MDA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POD活性呈降-升-降的趋势,叶绿素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各指标的变化幅度在不同种及种源间的表现不一.5种云杉的苗期抗旱性大小依次为青海云杉>黑云杉>欧洲云杉>蓝云杉>白云杉;不同种源地云杉的抗旱性大小依次为青海云杉001>黑云杉001>欧洲云杉001>黑云杉002>欧洲云杉002>蓝云杉001>蓝云杉002>白云杉001.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抗旱指标与平均隶属函数值的关联顺序依次为过氧化氢酶>可溶性糖>脯氨酸>质膜透性>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叶绿素.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烟叶生产布局和卷烟工业原料差异化的选择提供参考,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黔西南烟区不同海拔高度(1 200~1 399m,1 400~1 599m,1 600~1 800m)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同部位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下部叶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中、上部叶淀粉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蛋白质、总氮和烟碱含量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低、中海拔烟叶的烟碱含量均在适宜范围,高海拔烟叶烟碱含量偏低;钾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同部位烟叶氯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钾、氯含量整体偏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以1 200~1 399m烟区最好,其次为1 400~1 599m烟区,再次为1 600~1 800m烟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了华北土石山区四个海拔梯度(50 m、350 m、650 m和950 m)的栓皮栎和侧柏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和叶片生理生态观测,分析针阔混交林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片生理生态变化适应海拔梯度变化的协同或权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海拔每增加100 m,林地土壤含水量和叶片含水量均增加约1.5%,叶比面积和碳同位素比值分别降低约0.06~0.07 cm2/g和0.76~0.81‰,表明针阔林的水分利用效率随海拔梯度逐渐降低。栓皮栎和侧柏的光合速率随海拔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并在650 m海拔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57μmol·m-2·s-1,和7.73μmol·m-2·s-1。栓皮栎和侧柏均能通过调节水分利用效率和改变叶片生理生态协同适应海拔梯度变化,但在海拔梯度下,侧柏的叶片含水量、比叶面积低于栓皮栎,但侧柏的碳同位素比值和光合速率高于栓皮栎,说明栓皮栎对海拔梯度变化的适应更强性。研究结果为我国北方山区森林管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N、P、K配比对玉米(Zea mays L.)光合生理特性、光合产物及子粒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其不同施肥水平下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物质生产能力的差异,探索玉米最佳施肥量,以期为吉林省中北部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拔节期到成熟期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整体呈下降趋势,T10处理最高,叶片胞间CO2浓度(Ci)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从拔节期到成熟期T10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均最高,玉米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合理的N、P、K配施对玉米的茎粗有一定的影响,株高、茎粗除N肥起决定作用外,与P、K肥也有一定的关系;T7处理的倒伏率最高,T1处理的倒伏率最低;T10处理的玉米子粒产量最高,比对照T0增产176.6%,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N为3水平的T10处理在光合生理特性、子粒产量方面综合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5.
青海云杉种群分布格局沿海拔梯度分形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分形几何理论和方法,对祁连山青海云杉种群沿海拔梯度空间分布格局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 7003 300 m的海拔,计盒维数分别为:1.706、1.880、1.927、1.640、1.465、1.219,表明其水平占据空间的能力很强,信息维数分别为:1.660、1.684、1.805、1.761、1.470、1.359、1.013,表明其结构较复杂,格局强度较高。计盒维数与信息维数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值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在海拔2 900 m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海拔的继续升高,其值又开始下降,在海拔3 300 m时达到最小值。第2期张立杰等青海云杉种群分布格局沿海拔梯度分形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海拔马尾松针叶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漳州南靖国有林场不同海拔马尾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马尾松叶片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的海拔效应。结果表明:①在0m海拔和100 m的林地中马尾松成熟针叶的N含量要显著高于海拔为200 m和300 m的含量,马尾松成熟针叶中P和N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马尾松叶片的N/P比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表明该立地条件均存在磷限制。②200 m海拔区的马尾松衰老针叶中N含量最低,而0 m海拔区的马尾松衰老叶中最高。随着海拔的升高,N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100 m海拔区的马尾松衰老针叶中P含量含量最高,而300 m海拔区的最低。③高海拔马尾松叶片的N再吸收效率显著高于低海拔的马尾松,其中在200 m海拔时达到最大值;叶片P的再吸收效率随海拔变化的规律与N相似,在所有海拔林地内,P的再吸收率均要高于N的再吸收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矿质元素和C/N对越橘(Vaccinium)花芽分化影响,以8年生越橘品种"北陆(Northland)"为试材,测定花芽分化期间叶片N、P、K、Ca、Mg、Fe、Mn 7种元素及碳水化合物含量,并分析C/N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越橘花芽分化期N和Fe含量呈下降趋势,K和Mn呈持续上升趋势;P含量从7月24日开始不断降低,到8月9日升高,直至9月2日达最大值3.92%,随后含量开始下降;Ca和Mg含量则呈双峰式波动。越橘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先升后降;而C/N呈上升趋势,直到8月25日开始下降。可知高水平C/N与越橘花芽分化相关。同时,高浓度N和Fe促进越橘花芽分化进程;花瓣原基分化期需大量Ca和Mg;P、K、Mn积累与花器官形成有关,碳水化合物迅速增加促进成花。  相似文献   

18.
海拔对烤烟生长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海拔对烤烟生长和化学成分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在昭通烟区海拔1 200~2 000 m处,研究了海拔对云烟87农艺性状、SPAD值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烟株茎围逐渐增大,在海拔低于1 800 m时其他农艺性状随着海拔升高逐渐增加,海拔超过1 800 m后,开始逐渐降低;SPAD值变化大体上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随着海拔的升高,总糖含量提高至30%以上,还原糖含量也提高至20%左右,烟叶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在海拔1 500 m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烟碱含量逐渐降低,低至1.5%~2.0%,钾离子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氯离子含量没有呈现出明显一致的变化趋势。综合分析烤烟在不同海拔下的生长情况和化学成分含量可以看出,对于昭通烟区来说,海拔在1 400~1 600 m,烤烟化学成分相对协调,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戴云山常见的2种亲缘关系较近的松属植物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研究对象,探讨这2种植物针叶的抗氧化酶活性沿海拔梯度的差异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山松、马尾松针叶的丙二醛(MDA)含量差异显著,马尾松MDA含量高于同海拔黄山松.MDA含量沿海拔梯度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海拔1 400~1 700m,北坡黄山松MDA含量均高于南坡,随着海拔的升高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马尾松、黄山松抗氧化酶活性随海拔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海拔的升高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增强的趋势;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高海拔处未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常玉庆 《乡村科技》2023,(21):120-122
为研究遮阴对青海云杉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自然光照为对照,设置4个不同遮阴处理,分别为遮阴12%、遮阴24%、遮阴36%、遮阴48%,研究不同遮阴处理下青海云杉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和光合特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幼苗株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均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遮阴24%时各指标达到最大值,因此适当遮阴对促进青海云杉幼苗生长、提高青海云杉幼苗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