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理清青贮玉米蠕形菌生物学特性及筛选出防治该类病害的有效药剂,本研究测定不同氮、碳源和pH值对青贮玉米6种蠕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及8种杀菌剂对蠕形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氮源中的酵母提取物、蛋白胨、酶水解酪蛋白和酸水解酪蛋白对6种蠕形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供试碳源中甘露醇、蔗糖、淀粉、葡萄糖、麦芽糖和乳糖对6种蠕形菌的生长具有最明显的促进作用。6株菌株在pH值为4~11都可生长,pH值为4、5、9时MH-41(穗状弯孢菌)、CJZ-8(大斑突脐孢菌)、DT-68(新月弯孢菌)和GDX-65(麦根腐平脐蠕孢菌)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药剂试验表明,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5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5%硅唑·咪鲜胺水乳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6种蠕形菌的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对从苏丹草叶斑病病斑上分离获得的高粱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ghicola(Lefebvre et Sherwin)Alcorn]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苏丹草叶斑病平脐蠕孢菌的生长发育特点,并为防治该菌引起的病害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高粱平脐蠕孢菌分生孢子在15~40℃温度下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最适萌发pH值为6;菌丝在15~40℃,pH值4~1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值为8;在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和乳糖,氮源中甘氨酸、脯氨酸和蛋白胨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而脲等氮源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并且在各碳源、氮源培养基上菌落形态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几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画眉草弯孢,新月弯孢,棒状弯孢和中隔弯孢4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明确了它们在分生孢子形态,大小,产孢量以及对温度,pH值,光照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总的看来,这4种弯孢霉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是25-35℃,最适pH范围为6-7,最适碳源为葡萄糖,碳源浓度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光照能促进菌丝的生长。试验结果还发现,有的弯孢霉在培养基中可以产生不同的色素,供试所有种类弯孢霉的无菌培养滤液,可抑制玉米种子根的伸长,证明这4种弯孢霉在人工培养过程中都可产生致病毒素。  相似文献   

4.
狗牙根平脐蠕孢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狗牙根平脐蠕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5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狗牙根平脐蠕孢菌对多种碳、氮源都能利用,以蔗糖和硝酸钾、L-天冬酰胺最好,但以脲为氮源的培养基生长较差。菌丝最佳生长温度是25~30 ℃之间,在25 ℃时最利于产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是56 ℃;该菌在pH 3~11范围内均能生长,产生分生孢子,菌丝生长的最适pH 5~7,产孢量最大的pH是 3,9,10;糖浓度在2%~8%菌丝能生长,在糖浓度为2%时菌丝生长最好,产孢量最高;光照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有明显影响,在全光照的条件下有利于菌丝的生长,但不会产孢,黑暗12h光照12h既利于菌丝生长又利于产孢,而全黑暗的条件下不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对5种杀菌剂的研究表明:退菌特和百菌清对狗牙根平脐蠕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其它杀菌剂也能有效的抑制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采用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对玉米顶腐病致病菌亚粘团镰孢菌[Fusarium subglutinans(wollenweb.&Reiking)Nelson]和玉米鞘腐病致病菌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Matsushima)Nirenberg]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两种镰孢菌在Czapek、PS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多种碳源、氮源物质对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亚粘团镰孢菌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层出镰孢菌最适碳源为麦芽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氮源为牛肉膏。两种镰孢菌在5~35℃温度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为25℃,40℃菌丝不生长。在pH 5~12范围内均可生长,pH 6时生长最快。在pH 4~8范围内层出镰孢菌生长快于亚粘团镰孢菌,而pH 9~12范围内则相反。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向日葵列当粗提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向日葵列当粗提物作为供试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及小麦根腐病菌等8种植物病原真菌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列当粗提物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高(抑菌率达到87.80%)、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生长量的抑制率最高(为94.87%)、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强(达98.94%)。  相似文献   

7.
水稻褐变穗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褐变穗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pH值范围为6~7,在pH值为6.5时,菌丝生长最快,链格孢菌落直径达59.3mm,黑孢霉菌落直径达83.3mm。在全光照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在连续振荡培养条件下,菌丝干重最重。在供试的13种碳源中,链格孢菌在木糖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黑孢霉在葡萄糖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8.
对隆回县食用百合鳞茎腐烂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百合专化型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病菌最适菌丝生长温度为28℃,最适产孢温度为34℃;最适菌丝生长pH值为5,最适产孢pH值为6;孢子交替光照处理下最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在52℃下处理10 min能全部致死;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最适碳源为果糖;而最适菌丝生长和最利于孢子产生的氮源不同,分别为天冬氨酸和硝酸钾。室内抑菌试验结果显示,12.5%烯唑醇WP、10%苯醚甲环唑WG、腈菌.福美双WP、5%己唑醇ME、3%中生菌素WP抑制病菌菌丝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大花金鸡菊白粉病菌棕丝单囊壳(Sphaerotheca fusca)的重寄生菌—宿白粉菌(Ampelomyces quisqualis Ces.)在PSA,O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以PSA最好,而在A &; HA和Czapek上生长较差,且在Richard上不产孢; 菌丝生长和产孢适温20~25 ℃,适宜pH值4~9,光照促进产孢,而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和干重以甘露醇、水解乳糖等6种碳源为好, 甘露醇最佳, 淀粉最差;产孢以葡萄糖、蔗糖和果糖为好,葡萄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及干重以蛋白胨和酵母膏为好,酵母膏最好;产孢以酵母膏最好。孢子萌发适宜温度10~25 ℃,相对湿度65%~100%和水滴中均能萌发,其中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低于50%不萌发。最适pH值5~7, pH低于2和pH高10于孢子不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玉米顶腐病生物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指导。【方法】研究了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对玉米顶腐病病原菌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var.subglutinans)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玉米顶腐病病原菌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产生孢子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25~30和25℃。该病原菌在pH 4~13能够正常生长、产生孢子并萌发,菌丝生长的最适pH 5~12,孢子萌发的最适pH7~9,产生孢子的最适pH 6~8。该病原菌在以淀粉、甘露醇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与供试的其他8种碳源间差异极显著,10种碳源对产孢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甘油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在供试的8种氮源上,该病原菌菌丝均能生长、产孢,孢子均能萌发;在以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产孢量最大,与其他7种氮源相比有极显著差异;在以甘氨酸为氮源的培养液中孢子萌发率最高,与其他7种氮源相比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光照处理对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产孢量极显著增大;连续光照条件下孢子萌发率100%,黑暗条件下孢子萌发率仅有10.8%,二者差异极显著。【结论】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生孢子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25~30和25℃;最适pH值分别为5~12,7~9和6~8;在以淀粉、甘露醇为碳源和以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炭疽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是10~38℃,pH为3.5~10.5;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0℃,pH为6,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8℃,pH为8.2~9.连续光照处理可促进菌丝生长.该菌对多种碳源和氮源均能利用,其中以麦芽糖、果糖作碳源,缬氨酸、亮氨酸作氮源的菌丝生长最佳;以麦芽糖、蔗糖作碳源,硝酸钙作氮源的产孢最多.1000 ppm的浓度的代森锰锌或硫悬浮剂可完全抑制该菌的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省甘蔗褐斑病菌(Cercospora longipes)CL12分离株为对象,研究了温度、pH值、培养基种类、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株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甘蔗尾孢引起的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药剂筛选奠定基础.结果表明,CL12分离株的菌丝在供试的10种培养基上都可以生长,但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PDA和PSA培养基有利于菌丝生长,而MS和N6培养基不适合该菌生长.以Czapek培养基作为基础,果糖作为碳源、牛肉膏和酵母粉作为氮源最适宜病菌的菌丝生长.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5,在pH值为4.0~10.0均可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35℃,pH值为4.0~10.0,最适萌发条件为25℃,pH值为6.0.  相似文献   

13.
对木霉菌菌株Tr11室内菌丝生长、产孢的适宜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r11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产孢最多;25℃下菌丝生长最快,15~30℃下均可大量产孢;黑暗可促进菌丝生长,但有无光照对孢子产生影响不明显;果糖是菌丝生长最好的碳源,乳糖是Tr11菌株产孢的最佳碳源;蛋白胨、硫酸铵是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有机氮源;微量元素中Ca、Cu对菌丝生长及产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H值5最适宜菌丝生长,pH值6~8适宜产孢。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研究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从三亚南滨农场等南繁种植基地采集病叶,分离得到致病力强的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病菌C24。利用柯赫氏法则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生长速率测定等方法 ,分别从培养基(PSA、PDA、 Czapek、 PSA+玉米绿叶煎汁、玉米绿叶煎汁、 PDA+玉米绿叶煎汁、燕麦)、温度(10、 15、 20、 25、 28、33、 37、 41℃)、光照(全日光照、全日黑暗)、 pH(5、 6、 7、 8、 9、 10、 11)、碳源(蔗糖、麦芽糖、乳糖、 D-木糖、 D-果糖、可溶性淀粉)、氮源(甘氨酸、苏氨酸、 NaNO3、 L-缬氨酸、 L-丝氨酸、 L-精氨酸、 L-谷氨酰胺、 L-赖氨酸、 L-脯氨酸、 L-亮氨酸)6个方面对南繁区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2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24鉴定为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 Boedijn)在供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在燕麦培养基上生长最好;最适生长温度在28~37℃;最适pH值为7~9;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L-亮氨酸。本研究发现玉米弯孢霉菌能引起南繁区玉米病害,较适应热带地区高温天气,在28~37℃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15.
林芝地区温室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岳海梅  庄华  旺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23-13224,13321
[目的]研究林芝地区温室番茄灰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该地区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不同的温度、pH值、碳源和氮源,研究林芝地区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条件。[结果]番茄灰霉病菌在10~30℃均能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最佳温度为25℃,30℃以上的高温抑制病原菌生长及产孢。pH值5.0~9.0范围菌丝均能生长,以pH值6.0为最适,中性条件下不利于产孢。碳源以果糖对菌丝生长最佳,产孢以蔗糖溶液中最多。氮源以蛋白胨对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缺氮条件下不产孢。[结论]番茄灰霉病在林芝地区日光温室中流行,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碳源不一定最利于其产孢,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氮源同时也有利于其产孢。  相似文献   

16.
以石榴干腐病病菌SGF1为供试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酸碱度、光照和湿度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用血球计数板计测产孢量,并在室内筛选有效抑菌药剂。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佳培养条件为PDA培养基、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28℃、pH值为7、全光照、相对湿度60%。BA培养基、28℃、pH值8最适合产孢。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100%。研究结果为云南石榴干腐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绿色木霉TR-8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绿色木霉菌TR-8是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拮抗菌。研究发现TR-8菌株在PDA培养基、查彼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均能较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最快,3种培养基对孢子产生影响不大。温度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影响显著,30℃时菌丝生长最快,25℃时产孢量最大。TR-8菌株在pH值2~10范围内均可生长,pH值5~6时菌丝生长最快,pH值为7时孢子产生量最大。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可明显促进孢子产生。葡萄糖和麦芽糖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天冬酰胺是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最佳氮源。不同维生素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作用不同,烟酸对菌丝生长最有利。微量元素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Mn有利于孢子产生。镰刀菌的菌丝提取物对TR-8的孢子产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山茶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湿度、碳源对山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Mass)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5~30℃,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5℃;孢子萌发需要较高的湿度,相对湿度85%以上萌发率高,低于75%不能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 10 min或55℃ 5 min;在pH 3~10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pH均为5~6.光照处理对该菌菌丝的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该菌对多种碳源都能利用,其中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作为碳源,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蛋白激发子产生菌链格孢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研究不同温度、湿度、pH值、碳源及氮源对该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最适pH值7~8 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8℃,最适相对湿度98%,最适pH值7~8。葡萄糖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硫酸胺和氯化胺等会抑制菌丝生长。[结论]中温高湿环境利于链格孢菌的生长及孢子萌发,不同营养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引起百香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腐皮镰刀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开展室内高效低毒化学药剂筛选。选取经鉴定的主要代表菌株,采用实验室常规法研究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4种杀菌剂进行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病菌生长适宜温度24~30℃,产孢适宜温度28~32℃,孢子萌发适宜温度20~30℃,菌丝生长适宜pH为5~11,产孢适宜pH为3~10,孢子萌发适宜pH为5~9。连续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全黑暗及半光半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光照条件对产孢量无显著影响。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其次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其次为酵母粉和蛋白胨;最适培养基是Czapek,其次为PDA。通过室内试验筛选出抑制效果较好的杀菌剂6种,经毒力测定表明,咪鲜胺450 g/L水乳剂和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对病菌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0.078、1.189μg/mL;其次是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40%腈菌唑悬浮剂,EC50分别为6.887和13.092。该研究结果可为百香果茎基腐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