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白僵菌属虫生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白僵菌属虫生真菌资源,为害虫生防真菌资源及生防制剂开发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16年11月-2018年1月,对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白僵菌属虫生真菌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形态和分子测序技术进行白僵菌种类鉴定,并用物种多度、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白僵菌属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及海拔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设置的60个样方中共采集白僵菌属虫生真菌侵染罹病虫体207头,经过分离培养和鉴定获得白僵菌属虫生真菌5种,分别为球孢白僵菌、布氏白僵菌多形白僵菌、B.loeiensis和猫棒白僵菌,其中球孢白僵菌为优势种,相对多度为91.3%,其次为布氏白僵菌,其相对多度为6.3%,B.loeiensis相对多度为1.44%,多形白僵菌和猫棒白僵菌相对多度相同均为0.48%。从白僵菌属虫生真菌种类的生境分布特征来看,热带石灰岩山季雨林和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白僵菌的种类、数量及寄主昆虫的多样性均高于热带丛生竹林和热带季雨林保护区。从白僵菌属虫生真菌种类的海拔分布特征来看,低海拔区白僵菌物种数和菌株数均明显高于高海拔和中海拔区,且低海拔区Shannon-Wiener指数均较高于中海拔和高海拔区,而均匀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低海拔、高海拔和中海拔。  相似文献   

2.
一株侵染柑橘木虱的球孢白僵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柑橘木虱虫体分离得到一株具有强致病性的虫生真菌GZMS-28,本文测定了该菌株对柑橘木虱的致病性,并分析了其rDNA ITS基因序列。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柑橘木虱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浓度为1.0×108个/mL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柑橘木虱成虫7d后,其校正死亡率达到95.7%。菌株GZMS-28的培养特征与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较为一致,其rDNA ITS序列与GenBank中白僵菌属多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对应序列相似性达到99%以上,因此将菌株GZMS-28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物防治研究近况(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虫生真菌据1991年统计,世界上已记载虫生真菌约100属800多种。我国报道虫生真菌为66属405种。其中我国报道的新种为24种,说明找国虫生真菌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在应用方面,我国白僵菌的工业化生产产量和应用面积世界前列,目前生产应用的虫生真菌有7种(表3),用于防治40多种害虫和害螨。但是,当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液固两相生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抱子铅含水量偏高.产品污染严重,菌剂生产缺乏统一标本,质量不过关,放至今尚未有制剂注册.限制产品打入国际市场。dBt杀虫剂目前中国的Bt杀虫剂已朝着大吨位、多品种的…  相似文献   

4.
应用虫生真菌防治烟粉虱的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发虱Bemisia tabaci属世界性分布的大害虫。在一定条件下虫生真菌是控制烟粉虱种群的最有效天。本文就几种常见虫生真菌:蜡蚧轮枝菌Vericillium lecanii、座壳孢Aschersonia spp.、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等防治烟粉虱的应用现状以及它们与其它敌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烟粉虱虫生真菌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研究了紫蓬山虫生真菌资源概况。共采集分离获得436株虫生真菌,鉴定为6属13种,其中优势种为环链棒束孢、蝉棒束孢、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4种优势种占所有菌株的89.23%。对其虫生真菌季节变化和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发现,虫生真菌数量丰富但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夏季和晚春虫生真菌最为丰富,随着气温及降雨量的下降,菌株数量逐渐下降;不同季节环链棒束孢、蝉棒束孢和球孢白僵菌的数量波动大,但玫烟色棒束孢波动较小。环链棒束孢、蝉棒束孢和玫烟色棒束孢主要分布于阔叶林中,对单一生境的依赖性较强;而球孢白僵菌主要分布于针叶林中。本研究明确了紫蓬山虫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点,为进一步开发生物农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布氏白僵菌防治花生蛴螬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布氏白僵菌是寄生蛴螬的一种虫生真菌,田间试验表明:吉林4号每公顷用量22.5、37.5、52.5kg,依次可降低虫量61.4%,70.1%和82.5%,减少花生果被害率72.7%、74.8%和85.9%。中耕期防治效果略高于播种期,尤其是对夏播花生防治后增产效果更为明显。菌药混用有较好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利用真菌防治害虫的历史、进展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利用虫生真菌防治害虫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只有约60年历史。经过1969年在广东省新会县召开的南方8省(区)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现场交流会以及2002年“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获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这两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国不仅建立了世界生产规模最大而且技术先进的真菌杀虫剂产业以及形成以利用球孢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和玉米螟为代表的世界最大规模的成功的生物防治项目,而且在虫生真菌的分类学、病理生物学、遗传育种以及生态学等研究领域全面地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分子致病机制、基因工程以及基因组学等方面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我国利用真菌防治害虫近60年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近年来在细胞核及线粒体变异和菌种退化、分子致病机制、基因工程、比较基因组学、遗传多样性、利用真菌持续控制害虫的生态机制、真菌杀虫剂应用效果的精确评价以及真菌流行病的溯源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4种虫生真菌对烟草甲虫的致死效果。结果显示,球孢白僵菌对烟草甲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在108个/mL的孢子浓度下,对烟草甲虫的致死中时为10 d。另外几种真菌对烟草甲虫也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经过SPSS软件分析了白僵菌对烟草甲虫致死率与时间剂量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农药与生防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ON01的相容性,测定了5种常见农药噻虫啉、四氯虫酰胺、双丙环虫酯、氯虫苯甲酰胺和咯菌腈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致死浓度和次亚致死浓度的双丙环虫酯对孢子萌发无影响;致死浓度、亚致死浓度和次亚致死浓度的双丙环虫酯,次亚致死浓度的噻虫啉对菌丝生长无影响;致死浓度、亚致死浓度的双丙环虫酯,次亚致死浓度的噻虫啉和四氯虫酰胺对产孢量无影响;而上述药剂的其他试验浓度以及其他供试药剂的各试验浓度对球孢白僵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量均具显著抑制作用。综合比较得出,供试药剂中与球孢白僵菌相容性最佳的是双丙环虫酯,在其致死浓度、亚致死浓度、次亚致死浓度下,孢子萌发率分别为91.67%、95.00%、96.33%,菌落直径分别为5.97、5.90、6.03 cm,产孢量分别为13.82×107、13.74×107、13.93×107个孢子/m L。研究结果可为田间混用球孢白僵菌与农药防治病虫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朱红毛斑蛾幼虫为研究对象,研究1株自朱红毛斑蛾幼虫僵虫上分离得到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PfBb,与3种常用虫生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afz01、卵孢白僵菌B. brongniartii 400和球孢白僵菌B.bassiana DSXJ-07)进行致病力比较,以期筛选出高效的虫生真菌用于朱红毛斑蛾的生物防治。采用浸虫法,测定4种虫生真菌不同浓度下朱红毛斑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及僵虫率。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Mafz01、卵孢白僵菌400、球孢白僵菌DSXJ-07和球孢白僵菌PfBb对朱红毛斑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3.1×10~8、1.1×10~8、1.9×10~7和2.8×10~5孢子/mL;1.0×10~9孢子/mL浓度处理下的僵虫率分别为52.5%±6.45%、52.5%±6.45%、73.75%±6.29%和97.50±2.89%,且球孢白僵菌PfBb处理后的朱红毛斑蛾幼虫僵虫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虫生真菌。4种虫生真菌对朱红毛斑蛾幼虫毒力大小依次为球孢白僵菌PfBb球孢白僵菌DSXJ-07卵孢白僵菌400金龟子绿僵菌Mafz01。推荐使用浓度大于1.0×10~7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PfBb防治朱红毛斑蛾幼虫。  相似文献   

11.
白僵菌是一种虫生真菌,目前在农林害虫防治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了进一步促进白僵菌农药的发展,开发低成本的白僵菌发酵方法或优化其发酵条件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尝试以木耳菌糠作为主要培养基液体发酵球孢白僵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菌糠培养基配方并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废弃菌糠适宜作为球孢白僵菌的主要培养基,当料液比为1:4,补充0.3%硫酸锰、0.5%硝酸铵,接菌量10%,培养温度为25 ℃,培养时间为4 d时,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达到了2.0×109个孢子/mL。研究证实了木耳菌糠培养球孢白僵菌的可行性,希望为低成本发酵其他生防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球孢白僵菌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6,27(9):58-58,56
理化性质:球孢白僵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白僵菌属,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产品的有效成分为分生孢子.属微生物杀虫剂。在SDAY培养基上.球孢白僵菌菌落绒毛状、丛卷毛状至粉状,白色至浅黄色,偶成淡粉色。在显微镜下.“之”字形弯曲的产孢结构是其重要鉴别特征。产孢细胞单生或簇生于菌丝或分生孢梗上.基部柱状或膨大呈烧瓶形.顶部变细。其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对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细胞免疫作用,研究了注射不同剂量球孢白僵菌芽生孢子后亚洲玉米螟幼虫血细胞总数的时间动态变化和活体与离体条件下血细胞对芽生孢子的包囊作用。各处理组的血细胞总数均在注射后0.25 h达到一个低谷之后上升,注射剂量为102个/虫和103个/虫芽生孢子组血细胞总数在注射后24 h仍高于正常值,注射剂量为104个/虫和105个/虫芽生孢子组血细胞总数在注射后24 h低于正常值。在活体条件下亚洲玉米螟幼虫血细胞粘附在球孢白僵菌芽生孢子表面形成包囊;在离体条件下包囊形成的速度较慢,其致密程度不如活体状态。表明亚洲玉米螟幼虫对球孢白僵菌芽生孢子具有强烈的细胞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茭白二化螟的感病死亡率以及携带的优势微生物种类,本文在野生茭白和栽培茭白中共采集二化螟越冬幼虫6000余头,发现二化螟的感病死亡率分别为19.98%和17.00%,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栽培措施没有影响昆虫病原菌的流行。采用18S rRNA和16S rRNA测序方法对死虫标本中的真菌和细菌组成和丰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5%以上个体的优势真菌为白僵菌,相对丰度在90%以上,没有检出绿僵菌;优势细菌科为肠杆菌科、肠球菌科、根瘤菌科和丛毛单胞菌科,丰度分别为19.37%、17.37%、7.04%和5.04%,含昆虫病原细菌的芽胞杆菌科和梭菌科细菌的丰度只有1.44%和0.41%,表明细菌不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证明白僵菌是越冬期茭白二化螟的优势病原菌。因此,在茭白田中开展以菌治虫首选使用白僵菌。  相似文献   

15.
球孢白僵菌体壁蛋白水解酶基因BbCDEP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玉米螟虫生真菌球孢白僵菌中分离到体壁蛋白水解酶基因片段BbCDEP,长度为1760bp,包含有3个内含子区段,分别位于331~405,586~646,1157~1223bp的位置,该基因编码了一个由37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与蛋白数据库中同源蛋白AAL5578.1和AAK70804.1的最高同源性分别为98.9%和98.7%,为研究该基因在致病过程中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从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幼虫僵虫中分离的虫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形态学鉴定及ITS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该分离菌株对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虫生真菌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并将该菌株命名为PfBb。球孢白僵菌PfBb菌株可侵染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随着该菌株孢子液浓度的增加,其对朱红毛斑蛾幼虫的毒力逐渐增强。PfBb菌株孢子液处理朱红毛斑蛾1~5龄幼虫6 d时的LC50分别为2.61×104、1.04×105、1.11×106、1.54×106和1.44×107 个/mL,处理6龄幼虫8 d时的LC50为1.02×107 个/mL。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PfBb菌株对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LC50和LC90随之降低,表明存在剂量效应。当处理浓度相同时,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僵虫率随着虫龄的增加而降低,但在较高浓度1.0×107~1.0×109 个/mL处理时,1~5龄幼虫的僵虫率无显著差异,说明1.0×107个/mL球孢白僵菌PfBb菌株孢子液防治朱红毛斑蛾幼虫即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表明球孢白僵菌PfBb菌株对朱红毛斑蛾有较大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球孢白僵菌加增效剂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光肩星天牛 (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虫生真菌以其安全有效 ,容易大量生产等优点 ,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应用潜力。但虫生真菌在野外对温、湿度要求严 ,耐贮性差 ,对害虫致死慢 ,影响了它的广泛应用和商品化生产。为克服上述缺陷 ,提高其致死率 ,我们通过近 5年的试验 ,  相似文献   

18.
李柳松 《江西植保》2004,27(1):23-25
在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中,使用白僵菌防治是现阶段松毛虫生物防治中的一种主要手段。本文结合临川区多年米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效果进行分析,试图从中了解和寻找本地区使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较好的方法措施,以便尽可能提高防治效果,把松毛虫长期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球孢白僵菌是一种对西花蓟马具高致病力的重要生防真菌。球孢白僵菌感染改变了西花蓟马的偏好温度。探讨这一现象对于提高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西花蓟马偏好温度随球孢白僵菌剂量和感染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各观察时间点(24~120 h,48 h除外),感染高剂量球孢白僵菌的西花蓟马偏好温度显著低于被低剂量真菌侵染的个体。与健康西花蓟马的偏好温度(24℃±0.5℃)相比,无论是高剂量还是低剂量真菌,染菌蓟马偏好温度均随时间推移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染菌0~48 h时,蓟马的偏好温度逐渐下降。染菌后48~120 h,偏好温度回升。感染高剂量球孢白僵菌的蓟马体内真菌基因拷贝数大于被低剂量真菌感染的个体,随染菌时间的推移,差异进一步加大。本研究将为建立西花蓟马的高效防控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对桃蚜Myzus persicae具有高致病性的生防真菌,以从陕西省秦岭原始森林采集到的鳞翅目僵虫虫体中分离获得的5株真菌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对桃蚜的致病性并筛选出高致病性菌株表现最佳杀蚜活性时的孢子悬浮液浓度,同时结合形态学及18S rDNA和ITS-rDNA序列分析对致病性最高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5株菌株中初步筛选出1株高致病性菌株BQ-63,处理7 d后桃蚜的死亡率为80.33%,校正死亡率为81.58%,僵虫率也达到最高,为80.78%;当菌株BQ-63的孢子浓度为108个/mL时,对桃蚜的致病性达到最高,处理7 d后死亡率为89.53%,校正死亡率为90.10%,僵虫率为89.84%;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BQ-63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表明菌株BQ-63对桃蚜具有高致病性,可作为生防真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