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活性纳豆激酶工艺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高活性纳豆激酶的纳豆生产工艺条件。[方法]从市售纳豆产品中分离筛选出高活性的菌株作为试验菌株,采用固态发酵的方法制备纳豆,对影响纳豆激酶产量的主要因素浸泡时间、接种量、发酵时间等进行考察,研究高活性纳豆激酶的工艺条件。[结果]利用对甲基苯磺酰L精氨酸甲酯(TAME)法测定纳豆激酶活性,确定最佳纳豆激酶酶活的纳豆生产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8 h、接种量10%、发酵时间48 h。[结论]该研究可为高活性纳豆激酶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花生粕作为纳豆菌发酵主要原料,研究花生蛋白纳豆菌发酵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将纳豆激酶活性和纳豆菌活菌数作为观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花生蛋白纳豆菌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4%,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7℃,种龄18 h,初始p H 7.0.在上述发酵条件下,可得到较高的纳豆激酶活力(271.57 U/m L)和纳豆菌活菌数(36×10~5cfu/m L).[结论]该试验结果为花生粕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路龙女  唐欣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33-16434,16443
[目的]确定纳豆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方法]以纳豆芽孢杆菌BN-4菌株为试材,研究纳豆固体发酵中大豆破碎程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等因素对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和酶活的影响,探讨液体发酵中细胞浓度、蛋白质浓度和酶活变化,确定纳豆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结果]纳豆固体发酵最佳条件为:大豆破碎2瓣、接种量8%、发酵时间24 h,纳豆激酶活力最高为976IU/g。在纳豆激酶液体发酵中,发酵最佳时间48 h时,纳豆激酶的蛋白浓度为178 mg/L,纳豆激酶酶活力为174 IU/g;纳豆杆菌活菌浓度、蛋白质浓度和纳豆激酶酶活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通过测定活细胞浓度来监控发酵进程。[结论]为纳豆的生产和纳豆激酶的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纳豆的风味和口感,提高其可食用性,通过优化纳豆芽孢杆菌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工艺,降低纳豆的氨腥味;在此基础上,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纳豆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纳豆固态发酵的最优条件为:混合菌种比例为3∶1,大豆含水量为60%,大豆的铺层厚度为3 cm,高温蒸煮30 min,接种量6%,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8 h,后熟1 d,此条件下,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降低了40.1%,纳豆激酶活力提高了39.1%,纳豆的风味和口感均得到提升,更适合我国居民食用。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纳豆激酶活力和感官质量为指标,研究了发酵原料、发酵底物中黄豆汁比例、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保温、保湿措施的影响,确定了纳豆温室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优质大豆、底物中保留30%黄豆汁、37℃下发酵24 h及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再插孔方式可以得到最优质的饲用纳豆。纳豆激酶活力为389 U,纳豆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6.
纳豆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波  樊星 《北京农业》2011,(36):98-99
研究在纳豆生产中,黄豆浸泡时间、蒸煮时间、菌种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纳豆的口感和品质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黑豆纳豆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8h,接种量8%,发酵时间18h,发酵温度42℃,再置于4℃冰箱后熟24h,即得到品质较高的纳豆产品。  相似文献   

7.
纳豆芽孢杆菌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纳豆菌悬浊液的吸光值作为检测标准,对纳豆菌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探讨了种龄、接种量、温度和时间对纳豆菌生长的影响。确定最适种龄为22h,最佳接种量为5%。其最佳发酵工艺确定为:发酵温度为35℃,发酵时间25h。  相似文献   

8.
杨婷 《安徽农学通报》2013,(16):139-140
以蚕豆为原料,接种纳豆芽孢杆菌,对蚕豆纳豆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得到蚕豆纳豆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室温25℃下,浸泡比例为1∶7,浸泡时间为28h,在121℃,0.1MPa下蒸煮40min,接入纳豆菌粉后于37℃发酵28h,4~5℃后熟24h。  相似文献   

9.
采用响应面法对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Plackett–Burman法确定产纳豆激酶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发酵温度、初始物料比和发酵时间,再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方法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到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6℃,初始物料比90.24 g/(100 g),发酵时间92.82 h,在优化后的条件下,纳豆激酶活力可达6 031.33 IU/g。  相似文献   

10.
双菌株混合发酵纳豆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纳豆氨腥味,提高纳豆激酶活力,从工艺条件入手,以纳豆感官、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纳豆激酶活力作为评判标准,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索了沼泽红假单胞菌与纳豆芽孢杆菌的比例、发酵温度、发酵时间3个单因素的最佳条件,然后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了这3个因素的最佳联合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联合条件为沼泽红假单胞菌与纳豆芽孢杆菌比例1∶5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2h,在此发酵条件下,纳豆口感好,氨腥味明显降低,纳豆激酶活力增大显著,可达8432.003U·g~(-1),与纳豆芽孢杆菌单独发酵纳豆时相比提高53.74%,氨含量降低79.81%。纳豆芽孢杆菌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混合发酵在保持纳豆原有的保健功效外,还丰富了发酵产生的蛋白酶系,提高了纳豆的营养价值,并解决了纳豆氨腥味浓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发酵纳豆酱的后熟工艺条件,以发酵成熟的纳豆为原料,以纳豆激酶活性为指标,就纳豆酱后熟过程中的前期水浴温度、时间、盐水质量分数、盐水添加量以及后续低温后熟时间对纳豆激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发酵纳豆酱最适后熟工艺条件为添加质量分数3%的盐水0.60 m L/g,58℃水浴23 h后,在4~10℃后熟5 d,此时纳豆酱的纳豆激酶活力达到768 U/g,同时氨基态氮的质量分数达到0.77%,口感绵滑细腻,有明显的酱香味,感官评价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抗菌脂肽和活性小肽产量,以猪肉骨粉为主要基质,研究利用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NT-6 生产抗菌营养饲用肽,并优化固态发酵和二次酶解工艺条件。【方法】考察固态发酵中肉骨粉与麸皮配比、稻壳添加量、初始基质水分含量和发酵时间对大肠杆菌抑菌率的影响,考察二次酶解中料水比、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小肽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优化固态发酵及二次酶解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发酵工艺为:肉骨粉与麸皮配比 7.96 ∶ 2.04,稻壳添加量 1.58 g,水分含量 59.95%,发酵时间 99.10 h,大肠杆菌抑菌率可达 87.10%;最佳酶解工艺为:料水比 1 ∶ 2.35,pH 8.60,温度 40.48 ℃,酶解时间 2.91 h,小肽转化率可达 21.26%。【结论】优化和明确了 NT-6 发酵酶解肉骨粉生产抗菌饲用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型抗菌营养活性饲用肽的商业化应用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短乳杆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混菌固态发酵,优化发酵条件,提高双低菜籽粕的饲用品质。【方法】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固态发酵(先接入纳豆芽孢杆菌再接入短乳杆菌),以发酵产物中的纳豆激酶活力常用对数值与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构成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接种量、温度及料(g)水(mL)比对发酵效果的影响。选择接种量、温度及料水比为影响因子,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筛选双低菜籽粕的最优发酵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优接种量为每100g 1.5mL,最优的发酵温度为37℃,最优的料(g)水(mL)比为1∶1。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的双低菜籽粕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每100g 1.5mL,发酵温度37℃,料(g)水(mL)比1∶1.05,在该条件下发酵96h后发酵产物的综合评分为4.57。【结论】经优化的混菌固态发酵工艺对发酵后菜籽粕品质的综合提升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纳豆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豆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性食品,近年研究发现其具有许多保健功能.通过正交试验和产品感官评定,得到的纳豆生产优化工艺是:菌种为B-1,大豆浸泡时间为14 h,蒸煮时间20 min(121℃),接种量4%,最佳发酵温度为37℃,最佳发酵时间为24 h,NaCl 3%,蔗糖2%,在4℃下后熟24 h.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研究产纳豆激酶的枯草芽孢杆菌的固体发酵条件优化。优化接种量、培养温度、时间及纳豆的蒸煮时间等影响纳豆激酶产量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量为8%,培养温度为37℃,纳豆激酶产量达到最高。经过条件的优化酶活达到4 080 U/g,为进一步的发酵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青稞酸奶的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欢  梁琪  毕阳  米兰  张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2,47(2):135-140,151
以青藏高原青稞、鲜牛奶为主要原料研制青稞谷物酸奶,青稞经炒制、粉碎、糊化、液化后与鲜牛奶混合进行发酵,研究了青稞的液化工艺和不同试验条件对青稞酸奶感官、理化性质、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青稞液化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20U/g,液化时间40min,液化温度70℃,青稞粒度80目.青稞谷物酸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青稞添加量为6%,稳定剂添加量为1%,蔗糖添加量为6%,发酵时间为6h,所制得的青稞酸奶口感细腻,组织状态均匀,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纳豆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纳豆,并对纳豆的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将从纳豆中提取出的纳豆芽孢杆菌接到蒸煮大豆中,对影响纳豆品质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后熟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4h、后熟时间为24h.此时,水分、蛋白质及粘多糖含量分别为61.8%,19.34%...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出发酵制备纳豆激酶制品质量稳定、价格低廉的直投式纳豆发酵剂。[方法]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市售纳豆及纳豆菌剂中筛选出3株纳豆芽孢杆菌优势菌株。通过比较这3个分离菌株与实验室保存的纳豆芽孢杆菌菌株的产酶能力,优选出其中1株作为制备直投式纳豆发酵剂的菌种并研究其发酵工艺。[结果]试验得出,实验室保存的纳豆芽孢杆菌产纳豆激酶酶活力最高。作为接种剂,直投式发酵剂在产酶活力上均优于液体种子液。试验优化了冻干粉菌悬液的浓度为107CFU/ml,发酵豆粕获得了498.8 U/g纳豆激酶酶活力。[结论]研究可为利用直投式发酵剂发酵产纳豆激酶制品提供参考依据,为实际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将炒制碾磨后的青稞粉加入到牛奶中,探索制作青稞酸奶的最佳工艺配方。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经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制作青稞酸奶的最佳工艺配方:青稞粉添加量为2%、菌添加量为2.5%、蔗糖添加量6%,42℃条件下发酵8h。用最佳配方研制的青稞酸奶,不仅有青稞粉及酸奶的独特风味,且兼具青稞粉和牛奶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许强  薛建 《北京农业》2014,(33):32-33
以纳豆激酶生产菌为出发菌株,利用单因素与完全随机试验,优化其液体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和碳氮比)。结果表明: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淀粉,浓度为2.00%;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浓度为1.50%;最适种龄为7.00 h,发酵周期为26.00 h。通过优化培养基,产酶量可达到720.70 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