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琼海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了海南省种子站下达的“桂农占大面积丰产示范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经过大面积不同土壤状况、施肥水平、播种时间、肥水管理集成等技术研究,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为全省加快桂农占示范推广提供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超级稻桂农占在海南多地试种成功,平均亩产量可达到650公斤。目前桂农占已列入海南省高产水稻新品种,明年将大面积推广。桂农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超级稻育种研究室选育的广适型超级稻新品种,2005年分别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和海南省品种审定.2005~2007年连续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2006年被农业部确认为国家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2005年早造,在海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指导下,琼海市农业局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加积镇南堀村委会大坡片(龙池土冬)共同组织实施超级稻P88S/0389组合面积20hm^2连片栽培示范项目。2005年5月19日,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琼海市农业局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技术人员现场验收,平均每667m^2。产量达513.8kg。  相似文献   

4.
闽花6号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油料研完所选育的花生新品种,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于2004年春引进我县参与品试,秋季由福建农林大学油料研究所和平潭县区划办协助,调种100公斤到海南省冬繁,于2005年春在北厝镇跨海村示范栽培50亩。供当年省内多个县秋繁和2006年示范。2007年,福建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推广项目“花生闽花系列良种丰产栽培示范和推广”千亩中心示范片在平潭实施。至2008年闽花6号已成为我县主要的当家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秋繁技术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广东农业科学》2006,(9):46-46
桂农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而成的广适型超级稻新品种。2006年被农业部确认为国家超级稻示范推,“品种。2005年分别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和海南省品种审定。2005~2006年连续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并作为广东省实施国家超级稻示范推广计划的示范品种。  相似文献   

6.
针对农业科研缺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低、农业技术推广难问题,组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部分种养大户以及合作社带头人,不断示范创新一系列农业技术高效模式,总结并推广了一系列农技服务模式,从而探索出“1+10+10”农技服务模式,该模式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时期内农业技术服务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7.
连子和1971年高中毕业后,毅然决心把学到的知识奉献给家乡的“三农”事业。1985年,他创办“粮猪果生产科技服务站”,1995年经原惠安科委批准创办”联和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十多年来,他依靠自学,悉心研究农业科技.甘拜农技专家为师,成为泉港闻名的科技示范户。他承包的近十亩责任田被村民视为是农业科技示范园.每年承担省农业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这十多个.先后引进20多个农作物新珍高优盘品种并在泉港惠安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连子和1971年高中毕业后,毅然决心把学到的知识奉献给家乡的“三农”事业。1985年,他创办“粮猪果生产科技服务站”,1995年经原惠安科委批准创办”联和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十多年来,他依靠自学,悉心研究农业科技.甘拜农技专家为师,成为泉港闻名的科技示范户。他承包的近十亩责任田被村民视为是农业科技示范园.每年承担省农业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这十多个.先后引进20多个农作物新珍高优盘品种并在泉港惠安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华南蔬菜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已于2007年9月正式立项。该项目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主持,参加单位还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州市蔬菜研究所等华南地区蔬菜研究院所。为了使该项目全面开展和顺利实施,项目攻关组于2007年10月29日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青田县的农技干部积极投身于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大胆探索,既重视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服务工作,又积极建基地、办实体,创建了“青田县益农果蔬专业合作社”等近10家合作组织,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也增强了基层农技站的自身实力。现将青田县基层农技站以项目为依托,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开展以来,界首市紧紧围绕实施目标,重点做好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技术服务、科技示范户培育、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加快推进本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并通过创新农技推广机制,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在安徽省农委对96个项目县(市、区)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政策落实延伸到县绩效管理考核”中,2013年度界首市荣获第一名,2014年度荣获第八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技推广》2007,23(8):47-47
为了认真贯彻中宣部、科技部等14部委《关于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精神,探索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人员、农技推广工作者、农资经销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中国生态农业千县万亩示范基地工程优选产品科技下乡活动在全国开展得既扎扎实实、又轰轰烈烈,经研究,由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品交流交易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培训中心主办,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承办的全国优秀农技推广工作者与农资经销商表彰大会将于2007年12月16-18日在北京钓鱼台举行。  相似文献   

13.
“青角306“(原名“K306”)是青浦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选育而成的晚粳新品种,2007年6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编号:沪农品审稻(2007)第03号】。现就其选育过程、试验示范、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1月23日,受天津市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办公室委托,我院组织专家组对李树和副教授主持的,由宝坻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天津农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承担的天津市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山药新品种引进及无公害高效栽培示范体系的建立"(0504050)进行了结题验收。与会专家在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审阅了相关材料后认为:  相似文献   

15.
基于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的基本情况,通过实施湖南省强农惠农政策、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对农场构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了以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依托进行资源整合、以项目为载体推动科技服务、建立科技示范培训基地、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队等路径,以期为农场提升公益性职能、强化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长期形成的农技推广机制和服务方式已不适应农村形势发展和农民的要求。为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2000年以来,淮阴市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农技人员承包农业科技园区活动,以承包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切入点,利用自身技术精、信息灵的优势,深入园区田头办项目、当业主,直接把自己的利益与农业园区的发展捆在一起,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为结构调整做示范,为自我发展闯路子。目前,市、县、乡三级农业部门已有379名农技人员紧贴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导项目,以个人独资、联合投资、技术入股、提供技术指导等形式,承包、承建农业科技园区65个,面积达30689亩,其中技术承包26762亩,自主经营3677亩,股份合作250亩,自筹资金476.1万元,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实施农业部门的“双增工程”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愈来愈显得重要。增强农技实力与增加社会影响力的着力点是利用农技部门的各项优势创建种子、种苗与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整合农技资源、组建不同形式的推广织织、建立绩效评估这一新的体系,积极实施三电互动的全程信息服务以及组建技物结合为主要內容的农技营销网络等,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不断适应目前变化了的新情况,走出农技推广一条崭新路子来。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计算机海量存贮、网络信息共享、信息传输速度快捷等优势,在管理领域得到了充分发挥。各种农业信息管理软件,如县(市)农业计算机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农业科技文献管理系统、配方施肥系统及各类作物的计算机模拟模型等的应用,将农业信息管理推向新的里程。目前,我省市、县、乡三级共有农技推广人员5.6万余名,作为“科教兴农”技术载体与技术服务的农技推广体系,在发展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过程中,以技术、信息。站办农场及其它示范基地为依托,面向市场,开展技物结合服务,大力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19.
《四川农场》2006,(3):10-10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将着重以5项重大技术的示范效应,全面提升农业技术的到位率与普及率。  相似文献   

20.
中宁县地处宁夏中部,具有得天独厚的黄河自流灌溉条件,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是优质稻的理想产区,但长期采用的高播种量、高插秧密度的栽培技术,严重制约了中宁县水稻生产的发展,使优势的农业自然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2001年,按宁夏农技推广总站的安排,采用水稻旱育稀植规范化栽培技术,在中宁县示范种植了0.13hm^2(2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自此,拉开了中宁县大面积示范推广水稻旱育稀植规范化栽培技术的帷幕。2002年示范面积猛增到353.33hm^2,2003年扩大到2000hm^2,到2004年,全县推广面积达4666.67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90%,并通过自治区水稻旱育稀植规范化栽培技米示范县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