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阶段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全省86个退耕还林工程县退耕前后社会经济情况的统计调查、对工程区11个退耕还林重点县的20个乡688户退耕户的人户调查以及对典型案例的追踪调查结果,结合退耕还林固定样地和径流场观测结果,分析研究了退耕还林工程对贵州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初步评价了贵州省2000~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重点评价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再造秀美山川,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乌兰浩特市退耕还林工程自2002年实施以来,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把退耕还林工程与扶贫开发,水土保持等政策措施结合起来,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在生态建设的同时,很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乌兰浩特市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深入研究了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退耕还林工程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分析了实施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巩固和完善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的时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延安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效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助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转移农村人口、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自1999年以来,我国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过程中存在着规划不合理、盲目超计划实施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有效实施,应加强科学规划研究、完善政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针对性地退耕还林,做好“五结合”,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为解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也为我国的林业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以河北省迁西县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和研究迁西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的各项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果显示,退耕还林在迁西县林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定位监测与跟踪调查、临时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监测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使退耕区内植被得到了较快的恢复,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遏制,同时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从而达到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宝鸡市陈仓区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退耕还林区已初步建立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李贵远 《绿色科技》2015,(3):306-307
指出了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治理水土流失、防御洪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的重点生态计划,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效益。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对相关内容研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淅川县为例,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全县生态农业的发展变化,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淅川县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生态方面,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将提高6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241.32平方公里;在经济方面,全县每年将增加生态效益价值55722.23万元,林产品经济效益达11360万元,发展林下经济收入6555.7万元等;在社会效益方面,增强了社会的生态意识,保障了粮食生产,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巴州从2000年退耕还林工程开始试点到2003年工程全面启动,工程实施4年来,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3郾09万公顷,国家投入资金2909万元,补助退耕户粮食3040万公斤,21479户群众受益,有力地促进了巴州的生态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刚刚启动,就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呈现出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全面推进退耕还林工程,使其真正成为巴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富民工程”和“精品工程”,最终达到生态增绿、社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11.
摘要:文章对赤壁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对后续工程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对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背景与发展概况进行了论述。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结合实际,对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这是加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抓住当前退耕还林的要害,研究真正管用的对策和措施,使退耕还林工程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退耕还林要与调整林业经济结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为贵州省习水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好机遇。退耕还林不但使县生态环境初步得到改善,而且广大农民群众得到良好的经济回报。通过贵州省林业厅对该县2002年度11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的实地检查,造林面积合格率100%,面积核实率100%,效果名列前茅。2003年20万亩退耕还林工程也正式启动。现就退耕还林工程的一些做法、经验和成效小结如下:一、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一)坚持“三结合”,规划设计合理。退耕还林的规划设计工作始终坚持“三个结合”,即:始终把退耕还林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凌云县退耕还林后农村产业发展的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云县是广西退耕还林重点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森林覆盖率增加,改善了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已初见成效。对退耕还林现状及退耕还林后农村产业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在济源市实施以来,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核桃与冬凌草套种表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从植物配置、技术措施、推广应用、效益贡献等方面对该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阿克苏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克苏地区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实施以来,工程效益显著。通过对项目区8县1市97个乡镇场1212个行政村退耕农户跟踪调研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发现,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农民收入、农村产业结构、粮食生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较大,认为退耕还林工程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较大等。  相似文献   

18.
曾仰君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197-201
镇雄县自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已完成6 933hm2的退耕还林任务。介绍了退耕还林的主要技术措施、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退耕还林对农村经济和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并进行了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19.
榆社县是山西省晋中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县。自2002年以来,退耕还林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坚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在对榆社县已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乡、村、户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科学合理规划、加大管护力度、调整树种结构等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1999年起四川省德阳市六县(市、区)相继纳入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截止2005年底,我市西部山区完成退耕还林任务8000hm2(其中:退耕还林6万亩,配套荒山造林4000hm2)。反思我市西部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实施几年来,虽然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但经济效益不甚明显,农民增收不大,严重挫伤农民群众退耕还林积极性,致使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困难,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毁林还耕现象。如何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调整农林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水平,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退耕还林地区一直在探讨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市西部山区退耕还林区域几种林下经济开发模式的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区域林下经济开发的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