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鲫鱼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最传统的优质鱼类,其产量占常规养殖鱼类产量的15%以上,在带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说,鲫鱼市场是一个永恒的市场。近年来,我国  相似文献   

2.
正淇河鲫鱼产于鹤壁市淇河流域的河道、水库、池塘等水域。明代嘉靖二十四年(1546年)纂修的《淇县志》水产鳞族中专门有淇鲫的记载。《汤阴县志》记载:"淇鲫体皆双脊,形扁圆,其肉嫩肥美,片片呈蒜瓣状,汤暖,尤宜啜于冬日,昔在封建时代常有专差向皇帝贡献,为三大贡品之一,颇受嘉评",故"名声大噪,驰誉南北"。古诗中也有"以其为食,唯淇之鲫"的论述。自殷商(淇县古称朝歌,曾为殷商帝都)以来,历  相似文献   

3.
先科巨鲫     
先科巨鲫生活于水体的上、中、下层.有群居的习性,性情温驯.适宜高密度养殖。其生存水温为0-38℃.摄食水温10-35℃,生长水温为15~32℃,最适生长水温为25~32℃。水体pH值为5-8.5,最适pH值为7-7.5,盐度0-0.7%。一般池塘养殖溶氧量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  相似文献   

4.
芙蓉鲤鲫     
<正>品种登记号GS-02-001-2009亲本来源芙蓉鲤×红鲫选育单位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特征特性该品种是在8%~10%选择压力下,以连续选育3代的散鳞镜鲤为母本、兴国红鲤为父本进行鲤鱼品种间杂交,获得杂交子代芙蓉鲤,再以芙蓉鲤为母本、以在8%~10%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5.
多倍体鲫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在世界上首次研制出雌雄两性能育、遗传性状稳定的异源四倍体鲫鲤群体。两性可育四倍体鱼群体连续繁殖了11代(F3-F13),形成了一个染色体数目为200的新鱼种。用四倍体鲫鲤群体为父本与二倍体鱼母本交配大规模生产了具有生长速度快、不育等优点的三倍体鱼。本文介绍四倍体、三倍体鱼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学意义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湘云鲫2号     
<正>湘云鲫2号(又名湘云金鲫)是通过倍间交配形成的三倍体鱼,已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品种登记号:GS—02—001—2008)。目前,湘云鲫2号已在湖南长沙、望城、湘潭、湘阴等地推广养殖,取得了很好的养殖成果。  相似文献   

8.
9.
湘云鲫体形美观,肉质鲜嫩,肉多刺少,营养价值高,可食部分高出普通鲫、鲤鱼10%~15%。该鱼属广温性底栖吃食鱼类,具有食性广、体型好、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温和低溶氧、起捕率高等特点,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湘云鲫因自身不能繁殖,因此在市场上更有竞争潜力。湘云鲫品种可分为彭泽鲫、异育银鲫、"中科三号"、土鲫鱼、湘云鲫等。湘云鲫体形呈长梭形、鱼鳍略带淡黄色、鱼唇上部的两侧还有肉眼极难辨认的短胡须,看上去和鲤鱼  相似文献   

10.
湘云鲫2号     
<正>湘云鲫2号(见第24页图5)体侧扁,口端位,呈弧形,体被圆鳞,背部青灰色,腹部浅黄色,尾鳍灰色。整个鱼体体色光亮,在外形上接近野生鲫,具有体长尾短、头小、背部高而厚、腹部小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含肉率。湘云鲫2号生长速度快,1龄鱼每尾可长到500~600克,2龄鱼每尾可长到1~2公斤。湘云鲫2号抗逆性强,便于运输,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1耐低氧能力强。在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二倍体和三倍体鲫Carassius(黑龙江流域鲫、九江彭泽鲫、宁河彭泽鲫、海河流域鲫、金鱼)以及日本二倍体、三倍体鲫为试验材料,应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法对其肌浆蛋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二倍体鲫中共检测出4种类型(BB、BC、CC和BD),其中BB为主要类型,并且4种类型均不同于日本的二倍体鲫;在中国三倍体鲫中也检测出4种类型(BBB、BBC、BCC、ABB),方正银鲫中的两种类型(BBC、BCC)均不同于九江彭泽鲫、宁河彭泽鲫、于桥水库鲫和日本三倍体鲫,九江彭泽鲫、宁河彭泽鲫以及95.1%的于桥水库鲫为BBB类型,其电泳带组成与谷口顺彦报道的日本银鲫中的Ⅱ-1型相同。  相似文献   

12.
湘云鲫是由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筠院士为首的科研组动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来的三倍体新型鱼类,具有自身完全不育、生长快、食性广、抗病力强、耐低氧低温、易起捕等优良性状。当年苗最大生长个体可达0.5kg,适于池塘、湖泊、水库、稻……  相似文献   

13.
14.
野生鲫与养殖鲫肌肉营养成分及抗氧化能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野生鲫与配合饲料养殖鲫肌肉营养成分和抗氧化能力,分析了两种鲫的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以及血清与肝胰脏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配合饲料养殖鲫肌肉干粉偏黄且腥味明显,野生鲫肌肉干粉偏白且鱼香味较浓厚。野生鲫肌肉粗蛋白质、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养殖鲫,但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鲫,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野生鲫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分别为10.05、18.68、71.34、8.78、646.42 U/m L,均高于养殖鲫相应指标,但丙二醛(MDA)含量(8.18 U/m L)低于养殖鲫;野生鲫肝胰脏中T-AOC、GST、SOD、CAT以及GSH-Px活性分别为2.75、9.68、126.34、15.78、86.42 U/m L,均高于养殖鲫,但MDA含量(1.13 U/m L)较养殖鲫低。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淇河鲫种质状况,采用了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黄河、海河2个水系的淇河鲫、沁河鲫、金堤河鲫和北运河鲫4个鲫群体的可数、可量和框架形态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其它3个鲫群体相比,淇河鲫形态特异性比较显著。其侧线上鳞、侧线下鳞和臀鳍条数均值,均显著高于其它3群体鲫,其侧线鳞数均值低于金堤河鲫,淇河鲫在体厚、背鳍长度、躯干部长度和尾部长度、高度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在臀鳍长度、头部大小及体高方面有明显的劣势;(2)淇河鲫与北运河鲫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金堤河鲫与沁河鲫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相对于沁河鲫,淇河鲫与金堤河鲫亲缘关系更近;淇河鲫仍然有着较为独特的种质特征,外来种质的影响尚不显著。研究亮点:淇河鲫为河南省特有名贵鱼类,采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3种多元统计方法,对淇河鲫可数、可量和框架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确证了其双背鲫的特征,认为外来种质对淇河鲫的影响尚不显著,为其种质鉴定与科学保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淇河鲫与其它3种鲫形态差异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淇河鲫种质状况,采用了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黄河、海河2个水系的淇河鲫、沁河鲫、金堤河鲫和北运河鲫4个鲫群体的可数、可量和框架形态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其它3个鲫群体相比,淇河鲫形态特异性比较显著。其侧线上鳞、侧线下鳞和臀鳍条数均值,均显著高于其它3群体鲫,其侧线鳞数均值低于金堤河鲫,淇河鲫在体厚、背鳍长度、躯干部长度和尾部长度、高度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在臀鳍长度、头部大小及体高方面有明显的劣势;(2)淇河鲫与北运河鲫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金堤河鲫与沁河鲫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相对于沁河鲫,淇河鲫与金堤河鲫亲缘关系更近;淇河鲫仍然有着较为独特的种质特征,外来种质的影响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双凤水库银鲫(方正银鲫)的年龄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湘云鲫无公害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云鲫是淡水养殖鲫鱼的优良品种,现将其无公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池塘准备 环境条件:必须符合GB/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产地环境要求,周围2千米以内无城市、工矿企业等污染源,水质始终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彭泽鲫的受精细胞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彭泽鲫与兴国红鲤受精细胞学所作研究表明,彭泽鲫属雌核发育种群。异源精子能正常进入彭泽鲫儿子内,瑷 精卵中异源精子呈凝缩状态,不形成雄性原核,没有看到两性原核融合。在刚产出的成熟卵子中没有看到极体,受精后12min见到唯一的一个极体排出,雌性原核自行发育。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二倍体野鲫、三倍体异育银鲫和复合四倍体银鲫等不同倍性鲫的染色体组型及红细胞核的形态大小差异,探讨了不同倍性鲫细胞遗传特征及其倍性鉴别的快速方法.结果表明:(1)二倍体野鲫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00,核型公式为22 m+ 34 sm+22 st+22 t,染色体臂数NF= 156;三倍体异育银鲫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156 (其中6条为超数染色体),核型公式为33 m+51 sm+33 st+33 t+6 mc,染色体臂数NF=234+6 mc;复合四倍体银鲫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06 (其中6条为超数染色体),核型公式为44 m+68 sm+44 st+44 t+6 mc,染色体臂数NF= 312+6 mc.(2)二倍体野鲫、三倍体银鲫和复合四倍体银鲫的红细胞核长径、短径和核体积均依倍性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其中,又以核体积增大最为显著,银鲫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三倍体的核体积分别为二倍体野鲫的2.0倍和1.65倍.通过在Coulter Counter颗粒分析仪上测量红细胞核体积可实现二倍体野鲫、三倍体银鲫和复合四倍体银鲫的快速鉴别.(3)在复合四倍体银鲫中还观察到较高比例(约占10%)的哑铃型红细胞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