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扬中秧草的种植面积已突破万亩,涌现出很多专业的秧草合作联社,逐步形成新的产业,成为扬中的“绿色名片”。但秧草的收获一直沿袭传统的人工收割,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大大制约了产业的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市面上的秧草收割机械一般是针对大规模秧草生产基地的收获作业而设计制造的,收获效率虽然很高,但维护成本也高,价格昂贵,自行走式的秧草收获机更是需几万元1台,设备投入太大。论述了一种小型、高效、经济实用、低价位的秧草收获机械,适合小规模、小田块或大棚秧草的收割,高效简易、经济实用,为江浙沪一带小规模种植秧草的农户提供了更多收割秧草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秧草茎秆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秧草茎秆的力学特性是设计秧草收获机械收割装置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此,利用TA-XT2i物性测定仪对秧草茎秆的质量、抗剪切力和拉伸力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秧草的平均质量为0.897g,秧草的平均高度为8.69cm,平均直径为0.946mm,平均抗拉应力为3.737MPa,平均抗剪应力为5.1MPa,并对直径大小与拉伸强度、剪切强度的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可以指导秧草收获机械切割装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秧草机械化收获,提高收获效率,避免汽油机动力作业时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在研究秧草的种植模式、生长特性和秧草力学切割性能基础上,设计的4GDS-1.0型秧草收获机采用清洁能源锂电池为动力,可一次性完成秧草的收割、拨禾、输送、收集等作业工序。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样机的收获效率达0.17hm2/h,最小漏剪率1.9%,满足秧草的收获收集一体化作业要求,同时,也为其他叶菜类作物机械化收获作业机具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氮肥总量控制试验得出秧草的肥效试验结果:氮肥影响秧草的植物长势,是其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不施氮肥会严重影响秧草产量,在一定的范围内,秧草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随着氮肥用量的加大,秧草病害发生越重。在秧草生产过程中,每667 m2的P2O5和K2O用量都是6kg,纯氮用量最大不超过33.26 kg,而纯氮用量30.22 kg经济效益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4YC-110型秧草收获机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收获效率、降低秧草收获的成本和劳动强度,设计了一种集秧草切割和收集一体的手推式收获机,并阐述了该机的总体结构以及切割装置、收集装置的工作原理,研制样机并进行了田间收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秧草收获机平均工作效率为0.091 7hm2/h,平均漏剪率为1.98%,达到设计要求。该机提高了秧草的收获效益,有助于推动秧草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稻-秧草模式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秧草学名黄花苜宿,俗名秧草、三叶菜.食用嫩茎叶,可炒食、腌渍及拌面蒸食,味鲜美.具有耐寒、抗逆性强、少病害的特点,是沿江地区传统特色蔬菜.镇江市丹徒区属沿江地区,多年来秧草种植以农户自由种植为主.2007年该区改变了以往低效的稻麦栽培模式,发展稻一秧草栽培模式,发挥了地方特色,促进了农民增收,形成了"润叶"品牌咸秧草和"仙人山"品牌有机稻米.  相似文献   

8.
叶菜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菜类蔬菜约占蔬菜生产的1/3,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收获环节劳动力紧缺,导致种植成本不断提高,机械化收获水平低已成为叶菜类蔬菜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了叶菜类蔬菜生产机械化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叶菜蔬菜收获机的研究方向,结合实际,以该地种植面积广的秧草为例,介绍了一种秧草机械化收获机的研制方法,为开展其它蔬菜机械化收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扬中地处长江下游,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于多种树木生长。经多年的发展,扬中林业生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从建设“绿色江苏”发展生态林业的角度,就扬中城乡一体生态林业建设的现状、特点、面临的新机遇及今后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特色无公害金花菜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花菜学名苜蓿(Medicago Hispida Gaertn),又名秧草、三叶草,原产印度,我国自古栽培,由野生植物转入特色蔬菜行列。金花菜植株抗寒、抗病、抗逆性强,成为江、浙、沪一带城乡居民喜食的蔬菜。整个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句容市麦田杂草种类及发生情况,采用倒置的"W"九点取样法对句容市6个乡镇麦田杂草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麦田杂草共有16科39种,沿江地区麦田杂草的种类较少,共有8科13种,丘陵地区共有12科24种,赤山湖圩区麦田杂草种类较多,共有14科31种。相对多度在50%以上的杂草有猪秧秧、菵草、日本看麦娘,可视为麦田优势杂草种群。  相似文献   

12.
正洪珠4U-70型马铃薯收获机主要用于收获马铃薯、大蒜、地瓜、胡萝卜、花生等地下根茎农作物。具有收获效率高、破损率低、运转轻快无震动、不堵草、漏土快、结构简洁、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该机增加了防缠草功能,可以带秧收获,不堵塞,在杂草较多的地里也可以收获。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3.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具体操作规程如下: 1.水稻棚盘育秧技术盘土配制本田土含量占85%,腐殖土或草碳土占15%,采用3次混拌法拌匀盘土药剂和化肥,保证盘土粘结力,提高秧强度。播种使用手动播种器,严格控制播种量,保证播种分布均匀,秧苗整齐,在插秧机取秧量调至中间位置时,单臂取秧车为3株/次~5株/次,稀植的为2株/次~3株/次。2.水田机械整地技术基础整地基础整地应用激光平地技术。用激光机平地后可节省土地9%,节水  相似文献   

14.
2013年4月,由镇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承担的2012年度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电动秧草联合收获机创制"项目进行了首次田间台架试验,江苏省农机局范伯仁副局长充分肯定了项目组前期所做工作,并对试验样机整体布局、作业效果、功能等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疆番茄品种及种植模式的需要,对分秧器进行结构研究。介绍了分秧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分秧器在工作过程中番茄秧的运动情况。根据新疆番茄种植品种和种植模式,通过分析分秧器的前倾角和分开角对分秧器分秧能力的影响,确定了前倾角和分开角的大小。试验表明分秧器达到较好的适应性的要求,提高了分秧器分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杜宏伟 《农机化研究》2015,(11):113-116
针对红薯秧茎的蔓生性及北方红薯种植模式,研制了适合于垄作红薯秧茎破碎还田机。该机主要由挑秧机构、秧茎破碎装置、刀轴总成、碎秧输送装置和地轮总成等组成。该机由轮式拖拉机牵引,可一次完成秧茎的收割、粉碎、还田等项作业。工作时,动力通过万向节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出,经过锥齿轮减速器变向增速后,动力分成两路,分别传给秧茎破碎装置、碎秧输送装置和嫩秧切断装置。随着拖拉机前进,秧茎先被挑秧机构挑起,然后被机器前部高悬的旋转圆盘刀切断,高速旋转的破碎刀轴产生负压将切断的秧茎及剩余主干上的薯叶吸进破碎刀轴和护罩间破碎,碎秧落入碎秧输送装置的输送带,被均匀输送抛撒至垄沟。  相似文献   

17.
沙打旺又名直立黄芪、斜茎黄芪、麻豆秧、薄地犟、苦草、地丁等。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人工种草和改良天然草地的首选草种之一,对恢复植被、维护生态平衡、改变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促进农牧业生产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水稻钵苗移栽机送秧装置精准稳定的送秧要求,设计一种新型纵向送秧装置。此装置采用链轮驱动,通过弹簧钢丝拨动钵盘实现纵向送秧,提高纵向送秧的精度和稳定性。分析新型纵向送秧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建立秧箱链轮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并通过Matlab软件优化出一组设计参数。设计并研制纵向送秧装置试验台,进行纵向送秧精度测试试验以及取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纵向送秧的偏差量在±2 mm范围内,且多次试验没有产生累积偏差,符合设计要求;试验台的最低取苗成功率为91.37%,新型纵向送秧装置送秧效果良好,结构设计可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得到良好的插秧质量,插秧机的秧爪、送秧器和移箱器等有关部件都要调整好。 1.根据秧苗的情况选用秧爪:秧爪有12mm和14mm宽度的两种,一般采用12mm小秧爪,配18mm小秧门,如秧苗粗长或要求秧穴苗数多,应用14mm大秧爪,配22mm大秧门。 2.基本调节:为提高取秧的均匀度,应对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共轭凸轮推秧装置结构尺寸过大的问题,提出了等径凸轮推秧装置。该推秧装置由等径凸轮控制推秧杆运动。根据推秧杆农艺要求及椭圆齿轮行星系驱动机构构造了推秧杆的理想运动学曲线,建立了该推秧装置的反求模型。基于VB 6.0编写了其反求设计及仿真软件,得到一组满足农艺要求的参数,包括机构参数和等径凸轮廓线。根据这组参数研制了该推秧装置并进行高速录像试验。理论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该推秧装置能够满足推秧杆的农艺要求,且具有比共轭凸轮推秧装置更小巧的结构尺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