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进行新大河猪品系选育过程中,提高和固定数量性状的同时,对该品系毛色类型分离和毛色遗传背景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结果分析和选育实践初步证明,新大河猪的黑毛是较容易固定的毛色。  相似文献   

2.
猪的毛色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启顺 《养猪》2006,(3):21-24
猪的毛色遗传极其复杂,至少受7个基因座控制。此文综述了猪的毛色类型、猪毛色的遗传以及猪毛色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并对目前我国养猪业中出现的一些毛色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进行大河乌猪品种培育过程中,在提高和固定数量性状的同时,开展了毛色类型分离和毛色遗传背景的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出固定大河乌猪毛色的方法,确定了可以固定的毛色类型—黑毛,加快了新品种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4.
张建  陈伟  王慧  曾勇庆 《猪业科学》2013,(1):100-103
毛色是家猪重要的品种特征之一,是一种易观察的表型遗传标记,在育种实践中可用于分析品种的纯度、亲缘关系和确定杂交组合类型等,因而,毛色遗传机制的研究倍受育种学家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猪毛色类型、形成与遗传机制及其毛色相关基因的近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猪的毛色遗传极其复杂,至少受7个位点基因控制.现综述猪毛色的类型、猪毛色的遗传以及猪毛色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对目前我国养猪业中出现的一些毛色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猪毛色遗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猪的毛色类型、猪的毛色遗传模式,着重综述了猪毛色基因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问题并就未来发展方向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猪的毛色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猪的毛色遗传极其复杂,至少受7个位点基因控制。现综述猪毛色的类型、猪毛色的遗传以及猪毛色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对目前我国养猪业中出现的一些毛色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猪的毛色类型、猪的毛色遗传模式,着重综述了猪毛色基因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问题并就未来发展方向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养猪》2021,(4)
在湘沙猪配套系的培育过程中,为筛选亲本开展了一系列的杂交组合试验,最终确定了3个专门化品系,并进行了品系间配合力测定。在杂交组合筛选及配合力测定等研究中,将猪的毛色作为一个重要性状进行考虑。文章就湘沙猪配套系培育过程中开展的毛色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湘沙猪配套系毛色遗传研究资料,为开展猪的毛色遗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家猪毛色的基因定位,染色体标记和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猪的黑、白毛色基因定位于8号染色进行并与核仁组织者区(NOR)连锁的研究结果,和进一步研究猪的毛色遗传规律,测定了86头不同毛色的长白×枫泾猪(长枫猪)F2代的8号染色体上Ag-NOR的分布,分析了长枫F2、F3、F4仔猪的毛色分离,用已知8号染色体上Ag-NOR分布特点的不同毛色的长枫猪进行交配试验,记录了23窝(白猪×白猪:8窝:花猪×黑猪:5窝;黑猪×黑猪:5窝;花猪×花猪:5窝)22  相似文献   

11.
<正> 关于白毛色猪种皮肤黑斑的遗传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为了揭示白毛色猪皮肤黑斑的遗传规律,我们在1983年和1984年春对华中农大试验猪场的部分湖北白猪Ⅳ系仔猪额部皮肤黑斑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结果如下:1 观察额部无皮肤黑斑的公母猪交配产生了额部皮肤  相似文献   

12.
<正> 前言为探讨桂阳系猪的毛色基因频率及毛色遗传情况,加速毛色基因型的纯合,提高桂阳系猪及其杂交后代的被毛一致性及整齐度。本文利用1—5世代仔猪毛色表现型,根据哈得温伯定律计算各世代花斑毛隐毛基因频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监督管理,实现“由量到质、由表及里”的跨越,指导保种企业的生产实践,挖掘、评估、鉴定猪种遗传资源,揭示种质特性遗传机制,为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全国畜牧总站制定了地方猪品种登记实施细则。潘玉春对地方猪品种登记的内容包括地方品种猪的系谱、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4.
章胜乔  徐宁迎 《养猪》2001,(4):29-30
猪的毛色遗传主要是由显性白色和毛色扩展2个基因位点中不同的等位基因所控制的。在德系皮特兰猪的选育过程中发现,其后代毛色分离类型符合猪毛色遗传规律的理论假定,即杂合子白色皮特兰之间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色和花色两种毛色分离类型,但其比例为3:1;白色皮特兰与花色皮特兰酱,其后代亦出现白色和花色两种分离类型,按1:1分离;而花色皮特兰之间交配不出现毛色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用75头纯白长嘉母猪和13头白中带黑斑长嘉母猪与杜洛克公猪配种,根据猪的毛色遗传规律,研究杜长嘉杂种猪的毛色遗传类型.结果表明,表型为纯白的长嘉母猪比有黑斑的长嘉母猪后代全白猪比例高8.5%,棕红色猪比例高11.9%,全黑色猪比例低5.2%.对上述试验进行X2独立性检验,求得X2=39.41,当自由度df=5时,X20.05=11.07,说明长嘉母猪毛色对后代杜长嘉杂种猪毛色有一定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BMY牛和婆罗门牛的毛色遗传,本文分析了BMY牛和婆罗门牛的生产资料,以期在BMY牛新品系的经济性状达到稳定遗传的同时,也达到毛色的相对固定。BMY牛和婆罗门牛的红色、黑色和灰色所占比例分别为31.55%、16.04%、14.98%和44.03%、0、11.19%。BMY牛3个毛色个体的比例占群体的62.57%,这暗示着还存在很大的选择潜力。基于毛色的遗传基础,推测BMY牛红毛和灰毛两个品系将快于黑毛品系育成。另外,我们也认为尽管毛色标志着品种的基本特征,但也不能一味强调对毛色的选种选配,而应更注重于经济性状的选择与提高。  相似文献   

17.
猪肌纤维性状形成和肌内脂肪沉积的遗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通过改变肌纤维性状和肌内脂肪含量改善猪肌肉品质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肌纤维性状形成和肌内脂肪沉积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对猪肌纤维性状形成和和肌内脂肪沉积的遗传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寻求调控及改善猪肌肉品质的方法。猪肌纤维性状形成和肌内脂肪沉积的遗传机制非常复杂,受基因、转录因子及信号通路的复杂网络调控。猪肌纤维的生长发育主要受生肌决定因子(myogenic determinant,MyoD)基因家族和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一正一负协同调控。能量感应网络AMPK/SIRT1/PGC-1α在猪肌纤维类型转化中起重要作用。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与猪肌内脂肪沉积有密切关系。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与肌纤维性状形成和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基因已被鉴定出来,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猪肌纤维性状形成和肌内脂肪沉积的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18.
生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我国的生猪养殖和猪肉消费量均占全球50%以上,但种猪性能与国外差距较大。因此,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性状优良的种猪是保障我国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而揭示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是猪遗传改良的基础。表观基因组学是在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研究基因组上的化学修饰和空间结构变化影响基因表达调控和功能的一门学科,近年来在猪遗传育种领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表观基因组学在解释分子功能机制、挖掘功能靶点、探究进化过程方面有着突出优势,为研究猪复杂性状和环境适应的生物分子调控机制提供新思路。本文分析和总结了表观基因组学在猪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阐明猪重要经济性状形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苏淮猪是通过选用大约克和新淮猪为原始亲本品种 ,在理想杂种的基础上 ,经多世代闭锁繁育培育的新型瘦肉品系。对苏淮猪育种过程中的毛色分离现象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猪的毛色遗传相当复杂 ,不但受到很多基因控制 ,而且各座位间还可能存在互作。但是 ,通过同质选配与严格选择可以分别形成白毛与黑毛 2个类群 ,而要彻底清除杂色基因尚需结合其他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丹麦养猪业技术先进、体系成熟,在各个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因此丹麦是名副其实的养猪强国。随着高通量测序的日益成熟,成本逐渐降低,丹麦对丹系猪品种开展了大规模基因组选择育种,进一步加快了遗传进展,以提高其生产效益。本文主要从丹系猪品种起源与育种模式、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挖掘与标记筛选、全基因组预测模型方法以及我国猪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丹系猪选择育种的现状、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提高我国猪生产性能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