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目的】了解海南石灰岩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性质等基本特征.【方法】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和结论】海南石灰岩地区现共记录种子植物1 176种58变种1变型,隶属于142科645属,其中裸子植物5科5属7种,被子植物137科640属1 169种58变种1变型.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尤其是热带亚洲成分为主,热带、亚热带成分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73.24%和87.75%;温带成分在海南石灰岩地区得到一定的发展,温带性质科占总科数的11.97%,属占总属数的7.29%.该地区物种丰富,以占不到全岛2%的面积,分布高达27.26%的种类,但属内种类较为贫乏,以单种科和寡种科为主,共计113科,占总科数的79.58%;中国特有属有2属.  相似文献   

2.
河南大别山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大别山位于北纬31°25′—32°20′N.,东经114°00′—5°50′E.,是从北亚热带至南暖温带的过渡带。南北植物交错分布,种类较丰富,计有种子植物146科、709属、1667种及130变种(包括变型)。其中,裸子植物6科、7属、10种,被子植物140科、702属、1657种和130变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118科、543属、1296种及109变种;单子叶植物22科、159属、361种及21变种。河南大别山的裸子植物种类并不丰富,但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马尾松P.massoniana 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是组成本区主要的森林树种,占整个森林面积的60%以上,表现为绝对优势。在全部140科被子植物中,30种以上的大科有12个,占8.6%;1—3种的寡种科54个,占38.6%;4—9种的小科41个,占29.3%;10—19种的科25个,占17.9%;20—29种的科8个,占5.8%。构成河南大别山的主要建群种及优势种有3个科:壳斗科Fag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和胡桃科Juglandaceae,多数属种为典型的亚热带地区成分和温带地区成分。通过分析,河南大别山的种子植物区系有如下特点:1.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本区含有一定数量的特有种,具有不少原始的孑遗种类,单种科属为数众多,代表被子植物原始类型的离生心皮类植物的科、属、种,在本区占有一定的比重。2.植物区系成分复杂:河南大别山是长江以北植物区系成分较丰富的地区之一,不仅是许多热带、亚热带植物分布的北界,而且也为一些温带成分分布的南部边缘。3.植物区系成分与华东,华中区系成分密切相关:含有不少华东,华中地区特有种,同时也含有一些西南,华北成分的属种。4.植物区系以温带、亚热带成分为主,也保存有一些热带成分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云南思茅翠云石灰岩山地区森林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茅翠云石灰岩地区森林是一种热带北缘森林类型,群落面积462.07 km2. 经野外详细的采集调查,共有维管束植物133科248属348种,其中种子植物107科240属340种、亚种和变种。森林群落为原生性状和次生性状两种类型构成。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组成是:热带、主产热带或主产亚热带的科占总数的71.0%,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72.5%,其中,16.7%为热带亚洲分布属,分布区类型组成表明,该植物区系属于热带边沿性质,是热带亚洲区系的一部分。由于该区地理位置特殊,是许多热带植物的分布北界,同时又是几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成分的交汇地带,使翠云石灰岩森林植物区系带有热带边沿性质和几种地理成分交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徐锦祥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192-195
根据福建仙游木兰溪源植物区系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仙游木兰溪源植物种类丰富,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资源171科657属1366种、变种和亚种,其中蕨类植物共有34科65属128种(含1个变种),裸子植物共有7科11属16种(含1个变种),被子植物130科581属1222种,植物成分复杂,热带、亚热带成分多,属、种分别占55.09%和67.04%,其植被为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度类型;8个主要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老山石栎林为最高,Dsh达3.6912,其次为木兰溪源锥林群落,Dsh达3.0263,而马尾松林群落最低,Dsh指数仅为1.5612;群落各层片物种多样性以灌木层为最高,呈现灌木〉乔木层〉草本〉藤本的变化趋势,说明仙游木兰溪源的区系组成和福建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带气候具有较丰富的热量和水分条件是一致的、水热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5.
安徽大别山北坡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大别山北坡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和华东、华中、华北三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区,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据初步统计,该区有维管植物173科648属1477种,其中种子植物有146科595属1380种。该区植物区系具有下列基本特点:1)区系成分比较丰富;2)古老和孑遗成分繁多;3)特有成分较少;4)区系成分过渡性明显。该区种子植物可区分为15种地理成分(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分布的属占33.2%,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属占66.8%。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四川卧龙地区木本植物类群的详细调查和对过往研究资料的系统收集、统计分析 ,表明 :卧龙地区有木本植物 83科、2 2 4属和 6 84种 (含种以下等级 ,不含栽培种 ) ;卧龙地区以温带成分为主 ,占总属数 5 8 33% ,热带成分占 36 5 6 % ;卧龙地区稀有濒危植物、单种属、少种属、中国特有属均占较大比重 ,说明其历史起源的古老性 ;卧龙林区木本植物地理成分复杂 ,联系广泛 ,分布交错 ,特别是热带、亚热带科、属中耐寒种类及中国西南特有成分的增多 ,为“川西山地欧亚大陆热带、亚热带的高山温带成分的发源地”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7.
经初步研究,大娄山脉共有野生药用维管植物215科1130属4277种,含4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30科,共602属2505种,分别占本区系科、属、种的14.0%、53.3%和58.6%。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大娄山脉药用维管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十分复杂,区系起源古老,特有种类丰富,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相互交错,偏向温带性质,温带分布550属,不计世界分布属,占属数的53.0%;热带分布487属,占属数的47.0%,与大娄山脉气候由亚热带向温带过渡有关,也与我国许多亚热带区域温带性质属、种反而占多数的现象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初步研究表明,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共有蕨类植物178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0科67属。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明显,优势科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三叉蕨科Aspid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铁线蕨科Adiantaceae;优势属有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蕨属Pteris,毛蕨属Cyclosorus,铁线蕨属Adiantun,短肠蕨属Allantadia,铁角蕨属Asplenium,线蕨属Colysis。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蕨类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包含世界广布成分、热带成分、热带亚热带成分、亚热带成分、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等6个成分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含26属)为主,频率达44.83%;种的区系成分包含世界广布成分、热带成分、热带亚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等6个成分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含103种),频率达59.5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蕨类区系与深圳南山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组成最为相似、图1表3参26  相似文献   

9.
徐洪峰  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495-7501,7510
为了全面系统了解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苔藓植物种类、分布和生态环境,笔者于2013年1~11月对该区苔藓植物进行系统调查,比较分析该区九大景区内苔藓植物种类、区系成分和生境。结果表明:①该区苔藓植物共39科61属115种,其中苔类植物15科19属31种,藓类植物24科42属84种。②该地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以东亚成分、北温带成分为主,其次是热带亚洲成分,分别占40.40%、22.22%和12.12%,具有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特征。③该区内的钱江景区和灵竺景区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这可能与该地区适宜的生境有一定关系。建议景区各级部门今后还应加强对西湖风景名胜区苔藓植物及其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 15 5科 ,6 89属 ,1375种 ,8亚种 ,10 7变种 ,10变型 .其中裸子植物 7科 ,16属 ,18种 ,1变种 ;被子植物 148科 ,6 73属 ,136 7种 ,8亚种 ,10 6变种 ,10变型 ;栽培植物 6科 ,41属 ,6 9种 ,4变种 ,1变型 .扣除栽培种类 ,则古田山的自然分布种子植物有 149科 ,6 48属 ,142 6种 (包括种下分类等级 ) .根据地史资料和自然条件 ,通过对种子植物种类的组成和地理成分的分析 ,并与周邻植物区系种类比较 ,认为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种类丰富 ,珍稀特有植物多 ,起源古老 ,区系成分复杂 ,与华南、华中和西南、华北、台湾及日本国的植物区系均有密切的联系 ;古田山位于华东植物区系的南缘  相似文献   

11.
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实地调查及历史文献资料整理结果,统计分析了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特征。结果表明:(1)保护区植物种类多样性丰富,区系地位重要,已知维管束植物219科912属2 233种(含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30科76属150种,裸子植物8科9属16种,被子植物181科827属2 067种;(2)区系特有性强,单种及寡种的属极为丰富,中国特有科1科,特有属9属;(3)区系起源古老,珍稀濒危植物多,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其中Ⅰ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4)居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区系热带边缘性明显,热带性质与温带性质属数之比值(即R/T)为4.56;(5)区系以木本植物占优势(种数占47.5%),藤本植物占一定比例(13.6%),雨林植物景观突出。总的来说,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具有古热带植物区-马来西亚植物亚区-北部湾地区的区系特点,但表现出明显的热带北缘性质。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大中山有种子植物749种,隶属于137科,396属.区系成分中,世界分布33属,占总属数的8.33%;热带分布206属,占除世界分布属以外的56.75%;温带分布148属,中国特有9属.该地区植物种类丰富,古老、孑遗植物多,优势科、优势属明显,其中樟科、壳斗科、山茶科等是该区系的表征科;种子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亚热带特性.  相似文献   

13.
河南大别山计有药用植物160科、597属、1168种,是我国长江以北丰富的区系之一,具有从北亚热带到暖温带明显的过渡性质。多种成分汇集,以华东、华中区系成分为主,受华北区系的强烈影响及西南区系成分的渗透。原始、古老种类的拥现多是与该区地史上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岳麓山风景区野生藤本植物共计45种,隶属于23科34属。其基本特点是:蕨类植物1科1属1种;单子叶植物3科3属5种:双子叶植物19科30属39种。在其科属纽成中,单种科和单种属最多,大种科和大种属缺乏。区系成分分析表明.泛热带成分居首位(21.21%),其次是北温带成分(15.15%)、东亚及北美间断成分(15.15%)和热带亚洲成分(12.12%),以热带性成分为主.温带性成分占有一定的比例,具有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性质。生活型以高位芽藤本29种(64.4%)占优势,其后依次为地上芽藤本7种(15.6%)、地面芽藤本4种(8.9%)、一年生藤本3种(6.7%)和地下芽藤本2种(4.4%),这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活型谱相接近。藤本植物中以大中型的较多.大多攀附在群落的先锋树种之上。  相似文献   

15.
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天目山清凉峰共有维管束植物181科,601属,1228种(包括种下等级)。蕨类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属占显著优势(占蕨类植物属总数的71.10%),但本区蕨类区系不属于熟带蕨类区系,而应划归耳蕨—鳞毛蕨类植物区系。种子植物属以温带性成分占优势(占种子植物属总数的63.03%),也兼有热带性成分(33.54%),呈现亚热带特性。通过维管束植物区系地理分析,揭示了本区植物区系作为华夏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具有地理成分复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凤凰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兴华  曹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527-1530,1534
辽宁省凤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东部,区内植物种类丰富。维管柬植物共计有110科440属950种。区内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比较丰富。区系种的分布区类型复杂多样,共有20个类型18个亚型,分属于世界分布型、寒带性质分布型、温带性质分布型、热带性质分布型四大类分布型。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的为主,寒带和热带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显示了该区系植物的多样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蓟县八仙山自然保护区 木本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仙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津市蓟县东北部山区,面积1049.3hm~2。经调查,共有高等维管植物90科、239属、364种,其中木本植物44科、82属、123种。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范围虽小,但地理成分复杂,与世界区系有广泛的联系,木本植物区系有13个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属41.5%、东亚分布属10.9%、东亚与北美间断分布属及泛热带分布属均为9.7%、中国特有分布属4.9%,明显温带成分占优势,并具有一定的热带亚热带成分。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资源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每株定位,使用生长锥、测高仪、胸径卷尺、皮尺等采取分区、分点、逐株、实地测量,于2006年11月对九华山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生长状况、树龄、级别,并针对它们的科研和利用价值、保护管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现有古树360株,隶属22科29属33种;有名木7株,隶属3科3属3种;古树群1处,属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顶级群落。  相似文献   

19.
通过样方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对安徽南漪湖水生维管植物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南漪湖水生维管束植物有26科33属47种。植物区系分析显示,除世界分布属外,温带分布在湖区占优势地位,表明南漪湖地处亚热带,为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热带、亚热带与温带的性质,以温带性质为主。通过濒危植物分析,发现南漪湖单种属、寡种属、少种属植物在所属33种植物所占比例超过60%,水生维管植物共(47种)占安徽省水生维管植物(共151种,包括3亚种,6变种)的31.2%,多样性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