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MTT测定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对正常组、乳房炎组、疫苗组、中药组、联合组奶山羊血液、脾、乳上淋巴结T、B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以及淋巴细胞IL-1、IL-6、TNF-α诱生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疫苗和中药可增强奶山羊血液和免疫器官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B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对淋巴细胞TNF-α、IL-1、IL-6免疫调节机能有促进作用,奶山羊在患乳房炎后其上述被检指标均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乳房炎对奶牛生理代谢的影响,给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血液学依据,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定量检测法对临床型乳房炎奶牛、隐性乳房炎奶牛和健康奶牛血液中的细胞因子TNF-α、IL-1β含量及其mRNA基因表达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乳房炎奶牛血液中TNF-α、IL-1β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奶牛。本研究为揭示乳房炎的免疫学机制、辅助乳房炎的诊断、评估其治疗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奶山羊乳房炎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及产色葡萄球菌为材料,经甲醛37℃灭活,按照6∶1(V/V)与铝胶盐充分混匀,分别经腹股沟皮下、颈部皮下注射途径,免疫泌乳期奶山羊,免疫剂量均为2 mL,共免疫2次,每次间隔14 d。分别在免疫前及第1次免疫后10、24、60、180 d 采集血样和乳样,ELISA 测定抗体效价,用快速诊断液检测隐性乳房炎,统计患病奶山羊的数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两次免疫后血液及乳汁中针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及产色葡萄球菌的抗体效价含量均显著增加(P <0.05),抗体维持时间长;颈部皮下免疫组免疫后180 d,腹股沟皮下免疫组免疫后的60 d,隐性乳房炎奶山羊数量均明显下降。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奶山羊乳房炎疫苗不仅能够刺激机体产生较好的体液免疫应答,而且还对隐性乳房炎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蒲公英散及其水提物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疗效,试验将12头健康奶牛作为对照组(A组),试验过程中不给予任何药物;将24头临床型乳房炎奶牛随机分为蒲公英散灌服组(B组,灌服蒲公英散,每头每天250 g)和乳房灌注蒲公英散水提物组(C组,乳房灌注蒲公英散水提物,每头每天100 mL),1次/d,连续给药7 d,观察至第12天。给药后根据乳房或患病乳区的临床症状、产奶量、泌乳和乳汁质量判断治愈情况,统计治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在试验第1,4,7,12天检测试验奶牛的产奶量、乳汁体细胞数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B、C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41.67%和75.00%,治愈率分别25.00%和58.33%。B、C组奶牛乳汁体细胞数及乳清IL-1β、IL-6、IL-8和TNF-α质量浓度在试验第1,4,7,12天均极显著高于A组(P<0.01),但随用药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而B、C组产奶量在试验第1,4,7,12天均极显著低于A组(P<0.01),并随用...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取63头荷斯坦奶牛,比较研究临床健康奶牛和乳房炎奶牛的血液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1)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在120,70,50,30 s-1等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积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P<0.01或P<0.05),而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2)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清中IL-1β、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1或P<0.05),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清中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隐性乳房炎奶牛(P<0.05),而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中各细胞因子水平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证实了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瘀证"的客观存在,乳腺炎症反应参与了血瘀证的形成,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中IL-8、TNF-α可以用作乳房炎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和活疫苗免疫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NF-κB、IL-6、IL-8、IL-10、MHC-Ⅱ等5种免疫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用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和BX株活疫苗免疫1日龄SPF鸡,并设立空白对照组,于免疫后7 d、14 d、21 d、28 d、35 d、42 d取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淋巴细胞中NF-κB、IL-6、IL-8、IL-10、MHC-Ⅱ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免疫后7~42 d,活疫苗组NF-κB、IL-6、IL-8、IL-10、MHC-ⅡmRNA表达均呈现上调,且上调时间主要在免疫后7~14 d;免疫复合物疫苗对NF-κB、IL-6、IL-8、IL-10、MHC-ⅡmRNA表达基本无影响。提示IBD活疫苗免疫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大于免疫复合物疫苗。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洋葱槲皮素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将330只健康1日龄海兰褐公鸡雏分为6个组,1组为空白对照组,2组为阳性对照组(0.05 g/L左旋咪唑添加组),3、4、5和6组分别为添加1、2、4和8 g/kg洋葱槲皮素组。试验鸡自由采食、饮水,7日龄用鸡新城疫弱毒疫苗进行基础免疫,28日龄用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在21、28、35和42日龄,采用HA和HI检测洋葱槲皮素对新城疫病毒(NDV)抗体效价的影响;30日龄时,采用MTT法检测洋葱槲皮素对鸡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洋葱槲皮素对鸡脾淋巴细胞分泌IL-6和TNF-α的影响。结果显示:洋葱槲皮素能够提高NDV抗体效价,提高淋巴细胞刺激指数,诱导淋巴细胞TNF-α的分泌,5组的作用效果优于3、4和6组,具有双向调节作用。6组抑制淋巴细胞IL-6分泌效果优于3、4和5组,具有单向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洋葱槲皮素可通过刺激鸡NDV抗体的产生,促进淋巴细胞增殖,诱导淋巴细胞TNF-α分泌,抑制淋巴细胞IL-6分泌,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增强奶山羊自身对隐性乳房炎的抵抗能力,24头莎能奶山羊,年龄(5.1±0.6)岁、胎次(3.6±0.6)胎、泌乳天数(156±14)天、体重(68.1±7.6)kg、5分制体况评分为(1.6±0.5)分,随机分为4组(A1、A2、B1、B2),每组6头。首先给A1、A2组注射2,4-噻唑烷二酮,B1、B2组注射生理盐水;其次给A1、B1组注射链球菌(使之患乳房炎),给A2、B2组注射生理盐水。试验期20天,给奶山羊称重、采样,分析产奶量和乳成分、血液代谢参数、血液矿物质、炎症与肝脏应激、血液中的多形核白细胞和吞噬作用、基因表达和脂肪细胞大小等。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患有隐性乳房炎的泌乳奶山羊,2,4-噻唑烷二酮处理对产奶量、乳成分和总体代谢有相对适中的效果,可暂时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炎症应答、体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有强烈效果;虽然对白细胞吞噬作用没有影响,但可增加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可改善机体对乳房感染的反应。尽管不会增加乳脂肪的合成,但可减弱因乳房感染而导致的乳脂肪合成的下降。对基因转录没有或只有极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乳房炎对奶牛血清细胞因子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随机选择48头泌乳期奶牛,按体细胞数(SCC)高低分为健康组和乳房炎组,分别采用体细胞计数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分析法、全自动生化分析法和比色法测定乳汁SCC和各项血清细胞因子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乳房炎组奶牛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表达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或P0.01),乳房炎组与健康组奶牛血清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房炎组奶牛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白蛋白(ALB)水平、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或P0.01),乳房炎组与健康组奶牛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奶牛血清免疫指标、生化指标与乳房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特别是IL-1β、IL-8、ALB水平及NAGase活性的显著变化与乳房炎的感染和发生关系密切,故这些指标可作为诊断奶牛乳房炎和乳腺组织损伤程度的血清学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中药地翁颗粒在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设置高(100mg/L)、中(10mg/L)、低(1mg/L)3个剂量组,采用3 H法进行刀豆蛋白A(ConA)、脂多糖(LPS)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ELISA方法检测ConA或金黄色葡萄球菌Cown株灭活菌体(SAC)刺激的脾淋巴细胞上清液IL-2、IL-6、IL-10、IL-12、IFN-γ和TNF-α的含量。结果显示,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地翁颗粒能够明显促进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能够促进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分泌INF-γ;能够促进SAC刺激的淋巴细胞分泌IL-12、INF-γ和IL-6,并抑制IL-10的分泌。结果表明,地翁颗粒能够有效调节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功能,促进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奶山羊乳房炎灭活疫苗的有效佐剂,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及产色葡萄球菌为材料,经甲醛37℃灭活,分别与铝胶盐、蜂胶和转移因子混合,制备铝胶盐佐剂疫苗、蜂胶佐剂疫苗和转移因子佐剂疫苗,免疫泌乳期奶山羊,免疫剂量为2mL,共免疫2次,免疫间隔14d。分别在免疫前及每次免疫后第10天采集血样和乳样,ELISA测定抗体效价,用快速诊断液检测隐性乳房炎,统计隐性乳房炎检出率。结果显示,铝胶盐佐剂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在首免和二免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免疫组中,铝胶盐组抗体水平最高,转移因子组次之,蜂胶组则不显著;铝胶盐佐剂疫苗还能显著降低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使隐性乳房炎检出率由免疫前的60%下降至二免后的30%。结果表明,同蜂胶和转移因子相比,铝胶盐佐剂能刺激机体产生更强的体液免疫应答,对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柴胡口服液作用下5 d和10 d热应激肉鸡血清中炎性因子的表达,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肉鸡肺脏中炎症相关因子(NF-κB p65、NLRP3、IL-1β、IL-6和TNF-α)蛋白表达,并观察肺脏病理切片.发现慢性热应激5 d与10 d显著提高了肉鸡血清中促炎因子IL-1β和IL-6、TNF-α的含量,肉...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牛肺泡巨噬细胞(BAMs)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是否与RAGE-TLR4相关信号通路串扰有关。将BAMs随机分为正常糖组(NG)、高糖组(HG)、高糖+RAGE抑制剂组(H+F)、高糖+TLR4抑制剂组(H+T)及DMSO组,处理12 h后收集上清及下层细胞。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RAGE、TLR4、MyD88、NF-κB p65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ELISA检测上清TNF-α、IL-1β、IL-6浓度。结果表明,高糖极显著上调RAGE、TLR4、MyD88和NF-κB p65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浓度(P<0.01);RAGE抑制剂与TLR4抑制剂均极显著抑制高糖引起的RAGE、TLR4、MyD88和NF-κB p65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以及IL-1β、IL-6、TNF-α释放(P<0.01),即RAGE与TLR4均在激活RAGE/TLR4/MyD88/NF-κB炎症信号通路中发挥调控作用。综上所述,高糖能够通过RAGE-TLR4串扰引起牛肺泡巨噬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进一步阐明了高糖促进牛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和活疫苗免疫对鸡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中NF-κB、IL-6、IL-8、IL-10、MHC-Ⅱ等5种免疫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试验用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和BX株活疫苗免疫1日龄SPF鸡,并设立空白对照。于免疫后7 d、14 d、21 d、28 d、35 d、42 d取外周血和脾脏,采用ELISA方法测外周血血清和LPS刺激后脾脏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NF-κB、IL-6、IL-8、IL-10、MHC-Ⅱ浓度。结果表明,免疫复合物疫苗免疫对鸡外周血中NF-κB、IL-6、IL-8、IL-10、MHC-Ⅱ表达基本无影响,活疫苗免疫能引起NF-κB、IL-6、IL-8、IL-10、MHC-Ⅱ表达水平上调;免疫复合物疫苗和活疫苗免疫再经LPS刺激后均能引起脾脏淋巴细胞中NF-κB、IL-8、IL-10表达水平上调,但对IL-6表达水平起下调作用,对MHC-Ⅱ表达水平无影响。提示IBD活疫苗免疫对鸡外周血和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大,结果为IBD免疫复合物疫苗的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成年健康绵羊投服无机钼15mg/(kg·d)即可引起免疫功能的损伤,同时加喂7g硫酸钠则能加剧免疫功能损伤。对钼中毒绵羊血液T、B淋巴细胞百分率及其绝对值和血清α_1、α_2、β、γ球蛋白含量的测定证实,超高水平的钼能导致血液B淋巴细胞百分率及绝对值降低,血清γ球蛋白含量下降;加喂硫酸钠不仅引起血液B淋巴细胞百分率及绝对值、血清γ球蛋白含量减少,而且可导致T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  相似文献   

16.
观察金丝桃苷对小鼠免疫系统的作用,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在第1、3、5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免疫抑制组(在第1、3、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给药组(在第1、3、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第1~7天每天以150/300mg/kg金丝桃苷水溶液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在第1、3、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第1~7天每天以0.2mg/kg黄芪多糖水溶液灌胃)。用ELISA法测定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以及细胞因子IL-4、IL-6、IL-10、IFN-γ、TNF-α的水平。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免疫抑制组的CD_3、CD_4、CD_8水平以及血清细胞因子IFN-γ、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IL-4、IL-6及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给予金丝桃苷后第8天,与免疫抑制组相比,CD_3、CD_4、CD_8水平以及血清细胞因子IFN-γ、TNF-α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IL-4、IL-6、IL-10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金丝桃苷能通过提高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CD_3、CD_4、CD_8水平以及细胞因子IFN-γ及TNF-α水平,降低IL-4、IL-6、IL-10水平,来拮抗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机能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探讨鸡马立克病CVI988疫苗不同的接种部位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将96只1日龄海兰褐公雏鸡随机分成对照组(C)、腹腔注射接种组(PI)和颈部皮下接种组(HI),C组腹腔注射0.2mL疫苗稀释液,PI组和HI组注射0.2mL CVI988疫苗。在第3、6、10、15、20、26、35、45天对3组各4只鸡进行心脏采血,制作血涂片,分别进行ANAE和甲基绿-派洛宁染色,观察血液中阳性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免疫早期(3日龄~6日龄),免疫组的阳性T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阳性B淋巴细胞在第3天就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免疫中后期,免疫组的阳性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基本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PI组的阳性T淋巴细胞高于或显著高于HI组,阳性B淋巴细胞在第15天显著高于HI组。由此可见,CVI988疫苗接种第3天产生体液免疫效应,10d后细胞免疫效应高于对照组,即早期免疫效果主要靠体液免疫,腹部免疫接种效果优于颈部免疫,为马立克病更有效的免疫接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对陕北白绒山羊和关中奶山羊乳房炎阳性率调查的基础上,以乳房炎山羊乳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二联灭活疫苗,对处于妊娠期的陕北白绒山羊进行免疫接种,观察制备的灭活疫苗对陕北白绒山羊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陕北白绒山羊乳房炎发病率(11.5%)显著低于关中奶山羊(66%),说明山羊乳房炎发病率受不同经济用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免疫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14d和28d,免疫山羊抗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免疫前的水平(P<0.5),表明制备的乳房炎二联疫苗能有效激发山羊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的抗体,研究结果对不同品种山羊乳房炎的防控和乳房炎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u 15 mg/kg)、高铜Ⅰ组(Cu 30 mg/kg)和高铜Ⅱ组(Cu 60 mg/kg)并饲喂不同含量的碱式氯化铜日粮。饲喂24周后采集脾脏组织,制作组织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NFκB及其相关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IL-2和IL-10)mRNA转录水平,免疫印迹检测NFκB、phos-NFκB和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铜Ⅱ组中NFκB、TNF-α、IL-6、IL-2、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和NFκB、phos-NFκB、IL-1β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IL-10 mRNA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高铜可诱导大鼠脾脏NFκB信号通路及其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仔猪首次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弱毒疫苗对血清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本试验筛选PRRSV抗原与抗体均为阴性的7日龄仔猪40头,平均分为4组,其中试验A、B、C组均为14日龄首次免疫经典弱毒疫苗,试验A组35日龄二免用高致病性灭活疫苗,试验B组35日龄二免用经典弱毒疫苗,试验C组35日龄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首免后1,2,3周和二免后1,2,3,4,5,6周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细胞因子ELISA方法检测IFN-γ、TNF-α、IL-2、IL-10和IL-12细胞免疫水平。结果显示,仔猪14日龄首次免疫弱毒疫苗后能迅速分泌细胞因子,首免3周以内,试验组IFN-γ分泌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TNF-α分泌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且试验A组试验B组试验C组,其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IL-2分泌量高于对照组,试验A组最高,其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IL-10分泌量高于对照组,试验C组最高,其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IL-12分泌量高于对照组,试验A组最高,其差异显著(P0.05)。35日龄二免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3周后,除IFN-γ外,试验A组的TNF-α、IL-2、IL-10和IL-12分泌水平均高于试验B组和试验C组。结果表明,14日龄首免PRRSV弱毒疫苗和35日龄二免PRRSV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仅单独2次免疫PRRSV弱毒疫苗或1次免疫PRRSV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