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宝军  王宇  付立东  李旭  隋鑫  任海 《北方水稻》2012,42(4):15-18,22
炼芽取代育秧的水稻乳苗抛栽技术,是通过种子处理技术,即在浸种、催芽的基础上增加了炼芽处理,将种子制备成乳苗,直接用于配套的乳苗抛栽,该技术免去了育秧工序,节省了育秧成本,抛秧过程中还具有省工、省力的优点,但与常规手插秧相比有不同程度减产,两年平均减产一期为19.1%、二期为23.6%。  相似文献   

2.
早稻穴盘旱育抛秧出苗成秧快 ,发根力强 ,抛栽后大田期植株地上部生长迅速、旺盛 ,并且省工、高产 ,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但旱育抛秧培育壮秧技术难以掌握 ,而在使用了水稻壮秧营养剂后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 ,抛栽大田后缓苗期短 ,穗分化提前 ,能提高成穗率和穗粒数 ,增加产量。早稻穴盘旱育抛栽既有穴盘抛栽省工、省力的特点 ,又有旱育秧苗根系发达的优势 ,在晋安区新店镇深受农民的喜爱 ,通过试验和示范表明 ,在其它栽培措施基本一致的前提下 ,应用穴盘旱育抛栽技术能提高水稻产量 5 % ,但是培育旱育壮秧的技术措施在生产上难以到位 ,尤其是…  相似文献   

3.
再生稻是三明市近10a在中海拔种一季有余,种二季不足的稻区新开发的一种稻作制,每667m2产量可比单季稻增产200kg左右。水稻软盘育秧抛栽具有秧苗白根多,抛栽后发根快、起苗早,能有效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支出、增加单位产量的特点。1995年三明市将水稻软盘育秧抛栽技术应用于再生稻生产,获得增产增收的效果。为进一步明确再生稻采用软盘育秧抛栽与手插秧在栽培技术上的不同,该站1998年着手进行抛秧再生稻丰产栽培综合因素研究。1999年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安排验证、示范、应用。经2a的试验、研究、应用、初步形成有别于原手插秧再生稻的…  相似文献   

4.
水稻机械抛秧的优势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1996年引进水稻抛秧机开展机械抛秧,1998年机械抛秧面积已发展到1.17万hm2。经3年多点试验与大面积生产实践,基本明确了其主要优势及配套技术,为探索水稻移栽机械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机械抛秧技术的主要优势1.移栽速度快机械抛秧最直观的效果是抛栽速度快、工效高。据14个机抛示范方的观察统计,每台抛秧机平均作业人数为8.7人,平均每天(按8/J‘时计抛栽3.43hm‘;折每人每天抛栽O.394hm’,是人工抛秧每人每天O.183hm’的2.几倍。机械抛秧整个生产过程平均投工111.9个/hm’,比常规手抛节省32.l个。2抛栽质…  相似文献   

5.
水稻抛秧技术是我国水稻栽培史上的重大变革。它既可以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又可缩短秧苗返青期,促进水稻的低节位分蘖,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由于目前抛秧作业均由手工完成,随机性较大,其抛撒均匀度和密度难以有效控制,直接影响抛秧稻增产优势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6年早季,青阳镇农技站开展22PY系列水稻抛秧机抛栽示范,在种粮专业户李金钟承包田里抛栽水稻“汕优016”124亩。经泉州市、晋江市农业部门联合验收,平均亩产455.2kg,比常规手插田亩增稻谷53.9kg,增产13.4%,比手抛田亩增33.4kg,增产7…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无盘抛栽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旱育秧与软盘抛秧两项技术 ,是 90年代水稻栽培技术的两大突破 ,都有秧苗素质高、分蘖节位低、穗大粒多、省工省本、增产增收的特点。旱育秧秧龄弹性大 ,但拔秧、插秧劳动强度大 ;软盘抛秧劳动强度小 ,但秧龄弹性小 ,长秧龄抛栽 ,秧苗素质反而变差 ,抛后易减产 ,同时购秧盘一次性投资大 ,因而制约抛秧 ,特别是中晚稻抛秧的推广。理论上水稻旱育无盘带土抛栽 ,可结合旱育秧和软盘育秧的优点 ,克服彼此的弱点。但其可行性如何 ?为此 1 998年我们进行了试验示范。早、晚稻在培丰镇长流村示范 1 .34 hm2和 2 hm2 ,中稻在坎市镇文馆村、培丰镇振…  相似文献   

7.
不同秧龄双季双抛对双季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双季双抛栽培技术是指早稻和连作晚稻都采用抛秧栽培、都实行机耕机收的一项水稻生产新技术。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晚稻抛秧秧龄都以20 d以下为宜;每667 m2抛秧播种量早稻以4.0~4.5 kg为宜,晚稻以5.0 kg为宜;适当早抛有利于早发,提高每穗粒数和产量,早稻15 d秧龄抛栽比30 d秧龄抛栽产量提高15.7%,晚稻15 d秧龄抛栽比30 d秧龄抛栽产量提高7.7%左右。  相似文献   

8.
浅谈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抛秧技术是利用塑料软盘育秧,依靠秧苗带土重力进行抛栽的一项栽培新技术,它把农民从几千年来“曲背弯腰,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手插秧艰苦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减轻育秧和插秧的劳动量.具有省工、省钱、省种、增苗、增穗和增粒等增产、增收优点,是水稻栽培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通过多次实践抛秧栽培技术的探索认为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一、育秧准备方面1、选择塑料秧盘.目前规格较多,可根据实际选用.通常用60×30cm,561孔软盘,用量公式为:秧盘用量(个)=抛秧面积(m2)×抛秧密度(穴/m2+秧盘穴数(穴/个).2、配制营…  相似文献   

9.
对水稻抛秧栽培几个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秧是水稻栽种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属于轻型栽培技术。全国SO年代初开始试验研究,SO年代中期以后逐步进入大面积示范;90年代初局部地区投入生产应用。1987~1990年全国年平均抛栽面积达3.43万公顷;1991~1994年平均达18.33万公顷。从1995年起,加快了发展速度,达到了68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O6倍;1996年扩大到154万公顷,又比上年增长1.2倍,其中,早稻抛秧35.93万公顷,占抛栽总面积23.3%,中稻抛秧85万公顷,占55.2%,双季晚稻抛秧33.07万公顷,占21.5%。水稻抛秧东北起步早,至1996年东北三省面积达34.87万公顷,…  相似文献   

10.
对寒地水稻乳苗早栽(5月2日)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乳勒早栽在苗期抗寒性强,自分蘖期开始,乳苗平均4.62d长出一片叶,对照平均5.31d长出一片叶,株高,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对照,乳苗早栽的分蘖节位低,有效分蘖高于对照20.81%,产量高于旱育移植14.76%。此外,它具有成本低,减少秧田面积,省工,省时,可缓解农时等优点。乳苗早栽在寒地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水稻钵体育苗摆栽增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钵体育苗人工摆栽技术,是在旱育稀植和抛秧栽培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轻简高产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成本、高产、高效、优质特点。1996年我们在小区试验同时在大田示范,均取得显著的效果,小区试验人工摆栽单产9O90kg/hm‘,抛栽单产8550kg/hm’,手插单产8160kg/hm’。钵体摆栽技术上除要落实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规程外,还应着重抓好以下环节。(-)选用中早熟品种可选用分美力强、矮秆耐肥、抗病优质、适应性强的中早熟品种。通过调查,以合江23、上育397、藤系144搭配垦鉴90-31、合江19(主茎叶数均为11~1…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更省工省本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扩大抛秧的应用领域,福建省从1995年起进行了抛秧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先后在尤溪、泰宁、莆田、长泰、云霄等地进行试验示范。现将初步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情况(一)试验地点.试验安排在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再生稻区,海拔280m,选择在地形开阔,肥力中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稻田中进行。(二)试验设计1995年进行再生稻(抛栽)—一养鱼试验,面积1.15亩;1996年进行抛秧再生稻—一养鱼和湿润秧手插再生稻—一养鱼简比试验,面.积5.3亩。两年均采用作畦栽培,并开十字纵横主沟,畦沟…  相似文献   

13.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的立苗与根系生长以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条件下,在晚季对免耕抛秧、常耕抛秧、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稻草还田常耕抛秧的立苗速度与立苗期的根系生长及其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比常耕抛秧增产7.64%,稻草还田免耕抛秧与稻草还田常耕抛秧产量差异不大,但分别比常耕抛秧高10.72%和8.22%。免耕抛栽秧苗前期立苗速度较慢,后期立苗速度较快,总的立苗时间较常耕抛栽秧苗多1 d。免耕使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根系的总长度和根毛区长度及根系氧化能力下降。但是,稻草还田增加了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和根系长度,提高了根系氧化能力,因而对抛栽水稻立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在免耕条件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示范推广水稻免耕抛秧的经验及成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代银 《中国稻米》2006,12(1):54-55
本文简述了近年四川水稻生产上重点推广的四种免耕抛秧技术模式;分析了不同抛秧育秧方式免耕抛栽的经济效益;介绍了示范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主要经验及成效。  相似文献   

15.
1997年根据市、区“一优二高”早稻丰收计划,在横屿村建立优质早籼——协作20高产抛栽示范片100亩,主要推广以软盘抛秧技术为主的建立产量因素协调的高产群体结构为口标的规范、模式化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示范。七月二十五日示范片经现场验收,抛栽亩产量最高达527kg,平均亩产485.4kg,与手插移栽稻相比亩产增加10.08%,每亩省工2.18工,节本近50元,比1996年同片同面积早稻,每亩增产53.26kg,增产率达12.3%,取得了显著增产,也为我镇发展抛秧稻生产,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起了示范作用。现就“协作—20”特性观察及丰产抛栽技术作一初…  相似文献   

16.
一、水稻抛秧机的抛栽效果水稻抛秧机是利用离心力原理将秧苗甩出去,秧苗借助土索重量,根朝下、叶朝上栽植入泥,在抛秧机正后方形成一个扇形抛秧带。它具有保证密度、带土浅栽、稻株呈“满天星”式分布,早发快长,而且省工、省力、增产增收等特点。据1996年试验:机抛亩产485.1kg,比手插(438.4kg)增产10.7%,比机插(424.gkg)增产13.8%;每平方米德数分别比手插,机插多8.9%、8.0%9每穗粒数比手插多1.5粒,比机插少4.5粒(表及)。增产原因主要是抛秧相互遮荫少,返青快,分蘖早,有效穗多,光合结构配置合理,每平方…  相似文献   

17.
抛秧是一项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轻型栽培新技术。海安县从1989年起引进该技术,通过近10年的试验、示范、推广,抛栽面积由小到大,不断完善了水稻抛秧社会化服务,促进了农技服务向产业化纵深发展。1997年,水稻平均单产达8970kg/hm‘,创历史最高记录,荣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1998年,全县抛秧面积达3.67万hm’,占水稻面积的95%,基本实现抛秧化,由此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抛秧第一县”。(-)水稻抛秧服务产业化的实践及其效益为提高水稻生产集约化经营水平,海安县从1990年开始,针对抛秧稻占用秧田面积小、易于集中育秧…  相似文献   

18.
水稻营养钵育苗抛秧移栽技术,自1992年引入我县以来,发展迅速,到1995年推广面积已达到5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1.4%.特别是在气象条件不利条件下,更加显示出其抗灾、抗病能力强,增产效果显著.但因个别稻农没有掌握该项栽培技术要点,出现了不增产或减产现象。为此.本人根据多年实践,就抛秧移栽产量提高的几个主要因素浅析如下:1提高秧苗素质“大地过水式”旱育苗,秧苗素质差,在抛栽后3天不建立水层的情况下,秧苗茎叶表现失水,最终出现大缓苗,甚至死苗(见表).而高台育苗素质好、秧苗体内的自由水含量低、于物质多,抛后…  相似文献   

19.
水稻抛秧技术是利用塑料软盘育秧,依靠秧苗根部带土重力进行抛栽的一项栽培新技术。平和县抛秧稻技术已引进试验、示范,推广3a5季,其具有省秧地,省工,省种,丰产早熟等优点,优势已被充分肯定和实践证明,也深受示范区粮农欢迎和接受,1998年,文峰镇黄井村67hm2抛秧...  相似文献   

20.
不同叶龄抛栽对免耕抛秧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晚造进行的免耕抛秧不同叶龄抛栽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晚稻在3.5~4.5叶时进行适时抛栽,立苗回青快,禾苗长势好,有效蘖多,成穗率高,能明显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保持良好的经济性状,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