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的人性化护理体会,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240例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简单交代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患者为中心、以人性化的理念和方法的护理。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胃肠道反应、使用镇静剂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7.6% vs 75.0%,P<0.01);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77±1.53)h、(9.53±1.97)h、(5.21±0.69)d,对照组则分别为(6.88±2.14)h、(13.22±2.16)h、(6.98±1.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不但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还可大大降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骨创伤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骨创伤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量患者术后第2、4天的疼痛程度,并比较患者住院期间的疼痛认知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4天的疼痛评分均较第2天明显降低(P〈0.01);术后第2、4天,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认知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舒适护理减轻了骨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增加了患者的疼痛认知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规范疼痛评估对急诊创伤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2例急诊创伤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52例急诊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规范疼痛评估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针对性疼痛护理后,实验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3±0.48)分vs(2.35±0.53)分,P〈0.01];实验组满意度为98.1%(51/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4.6%(44/52)(χ=4.379,P〈0.05)。结论通过规范疼痛评估且对疼痛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由患者的需求来决定的护理,以人性化的理念、方式和方法的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及简单交待注意事项。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干预组出现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者明显多于对照组(95.0%vs75.0%),干预组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分别为(23.0±3.0)h、(8.0±1.5)d,对照组则分别为(36.0±2.0)h(、10.5±2.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治疗过程中行为有明显影响,人性化护理能提高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健康教育得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总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健康教育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Hc=6.073,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7-12月我院手术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2014年1-6月同病区的手术患者80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安全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护理安全评分高于对照组[(97.9±1.3)vs(90.0±2.9),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vs 10.0%,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5%vs 88.8%,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提高管理者及各级护士的风险意识,保证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结合图片式的健康教育对肝胆术后胆漏患者恢复时间、焦虑情绪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46例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和图片示范教育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恢复时间、焦虑得分和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痊愈者的恢复时间和焦虑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2±5.2)d vs(19.4±4.3)d,(38.9±5.7)分vs(44.4±6.0)分,P<0.01],且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Hc=6.101,P<0.05)。结论对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进行身心护理能明显缩短其恢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手术室骨科手术患者60例的整体护理进行探讨并分析其效果。方法: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的12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手术安全性,并统计医疗纠纷的发生率,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满意度和焦虑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骨科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患者在手术中的焦虑度,大大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保证了患者医疗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整体上提升了医院的声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传统护理方法与临床护理路径表在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1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9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患者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指导护理和康复过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知识评分、患者满意程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为(14.2±6.5)d,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为(18.4±7.3)d,对照组住院天数多于实验组(P<0.01);实验组患者住院费用为(1.2±0.3)万元,对照组患者住院费用为(2.1±0.4)万元,对照组住院费用多于实验组(P<0.01)。实验组健康知识评分、患者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使患者主动参与护理过程,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对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26)和舒适护理组(S组,n=34),舒适护理组从术前1 d进行舒适护理,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分别在手术前1 d(T1)和手术麻醉前(T2)进行血压、心率和焦虑指数的测量并分析。结果与手术前1d(T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麻醉前(T2)的血压、心率及焦虑指数均明显增加,但以对照组增加得明显(P〈0.01),舒适护理组患者手术麻醉前(T2)的血压、心率及焦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手术患者麻醉前的应激反应水平明显升高,而术前的舒适护理则可以明显缓解腹部手术患者手术麻醉前的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颈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医院进行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按照入院手术序列进行分组,观察组15例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数据对照组,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3.33%(14/1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0.00%(12/1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4.12±2.15)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2.12±2.58)d;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15),对照组为40.00%(6/15)。观察组在护理满意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在子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后,显著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且对提高护理满意度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76例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37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术前、术中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术前、术中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前、术中疼痛和焦虑程度,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桡动脉穿刺PCI术的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准备由心内科病区护理人员完成,实验组术前准备由介入室护士完成;两组患者术中配合均由介入室护士进行;对照组术后护理由病区护士完成,实验组术后护理由介入室护士与病区护士共同完成。结果: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时犹豫不决,担心害怕手术失败,1例患者手术途中要求终止手术。实验组患者能够情绪稳定地面对手术,积极配合医生穿刺,手术顺利进行(P0.05)。实验组患者PCI治疗后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室护理人员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术治疗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全程,能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控制病情及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47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前病情控制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入院后30 min焦虑和疼痛缓解率、心率血压控制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手术前主动脉夹层发生破裂4例,其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能有效缓解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控制心率血压,稳定病情,减少手术前主动脉夹层破裂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应用于创面游离植皮术后的效果。方法 40例行游离植皮修复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的创面采用游离植皮加封闭负压引流术及护理配合。对照组行创面游离植皮术后常规创面缝合打包加压及常规护理。VSD负压引流术后7~10 d打开生物半透膜,观察两组患者游离植皮术后皮片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创面游离植皮术后,皮片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组(Hc=10.095,P<0.01)。结论 VSD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游离植皮手术,细致的观察和护理,保证负压吸引的有效性是促进创面植皮区生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输液室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护理干预前(2011年1-6月)的120例输液患者为对照组,通过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满意度低的项目,针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然后随机抽取干预后(2011年7-12月)的120例输液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穿刺技术、解答问题、输液室环境、告知注意事项、重视患者不适等7方面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或0.05)。结论根据患者需求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士穿刺技术、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救链式护理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急诊抢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原有急救护理,实验组采用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抢救时间为(45.7±11.1)min,比对照组的(82.2±13.3)min明显提前(P<0.01);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3% vs 76.7%、96.7% vs 85.0%,P<0.05)。结论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提前了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为抢救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护患矛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内眼术后配合生理盐水洗眼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1年3-12月内眼术后患者276眼为对照组,2012年1-10月内眼术后患者258眼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配合生理盐水洗眼。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和检查视力、测眼压时的配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以及在检查视力和测量眼压时的配合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并发晶体移位1例,两组均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内眼手术后患者配合生理盐水洗眼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方便视力或眼压检查,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改善老年外科手术患者心理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老年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外科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就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普及率、心理改善状况、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7%vs15.0%,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能改善老年外科手术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plan-do-check-act)护理模式对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后患者早期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的胃穿孔患者83例,随机分为PDCA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PDCA护理组患者给予PDCA模式护理,常规组术后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7 d营养指标变化;患者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 PDCA护理组术后1 d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术后7 d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CA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后应用PDCA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