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bcl-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85例子宫内膜增生和62例子宫内膜癌中的bcl-2表达情况。结果(1)bcl-2在正常子宫内膜中阳性表达率为40.0%(8/20),主要表现为增生期腺体胞质的表达。(2)bcl-2在子宫内膜增生的总阳性表达率为71.8%(61/85),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cl-2在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的阳性表达率为87.0%(20/23),在无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的阳性表达率为66.1%(41/6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cl-2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为50.0%(31/62),与子宫内膜增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不同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基因可能在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发展及子宫内膜癌的早期阶段发挥作用;bcl-2表达的监测有助子宫内膜癌癌细胞分化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0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ER、PR和PTEN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其临床表现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或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ER、PR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TEN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ER、PR有助于了解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或(和)术后的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ER、PR和nm23基因表达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对其在不同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进行了比较。结果:(1)ER、PR、nm2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1.0%、65.4%、64.5%。(2)ER:Ⅰ级的阳性表达率与Ⅲ级比较,P<0.01;肌层浸润>1/2的阳性表达率与无肌层浸润和肌层浸润≤1/2的比较,P<0.01;临床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Ⅲ、Ⅳ期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1)。(3)PR:Ⅰ级的阳性表达率与Ⅲ级的比较,P<0.01;肌层浸润>1/2和肌层浸润≤1/2的阳性表达率与无肌层浸润的比较.P均<0.01;临床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Ⅲ、Ⅵ期的比较,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比较,P<0.05。(4)nm23:Ⅰ级、Ⅱ级的阳性表达率与Ⅲ级的比较,P<0.01;临床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Ⅲ、Ⅳ期的比较,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比较,P<0.05。结论:.ER、PR、nm23的检测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或(和)术后的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survivin、PTE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EM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PTEN、PCNA蛋白在48例EMC、19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在EMC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表达。结果survivin、PCNA和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EMC中的表达不同,不典型增生组、EMC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典型增生组与EM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C临床Ⅱ期、ⅢⅣ期survivin表达与Ⅰ期有不同,Ⅲ~Ⅳ期PTEN、PCNA表达与Ⅰ期有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G2、G3 survivin、PTEN、PCNA表达与G1有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无肌层浸润或浸润程度≤1/2组PTEN、PCNA表达与浸润程度>1/2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survivin、PTEN、PCNA三者的表达水平对判断EMC的恶性程度及预测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芦荟治疗对子宫内膜癌中凋亡相关基因surv iv in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芦荟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3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治疗前后癌组织中surv iv in的表达水平。结果:芦荟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癌组织surv iv in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分别为71.4%、(19.36±4.78)和25.7%、(13.35±2.93),治疗后子宫内膜癌surv iv in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显著降低(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 iv in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级、手术分期、肿瘤大小均呈正相关(r=0.412,0.398,0.408,P均<0.05)。结论:芦荟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癌组织surv iv 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CD44v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 癌的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其与子宫内膜癌的 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癌组织浸润肌层深度无关。结论: CD44v6的低表达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
运用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了38例犬乳腺肿瘤病例(包括15例良性乳腺肿瘤和23例恶性乳腺肿瘤)、4例正常乳腺组织.结果表明:在犬恶性乳腺肿瘤组织中,VEGF-C表达量明显高于良性乳腺肿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两者差异极显著(P<0.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犬乳腺癌组织中,VEGF-C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没有发现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但VEGF-C的表达量与肿瘤的大小和发病动物年龄无关.由此表明,VEGF-C在犬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远高于其在正常乳腺和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且与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相关,因此VEGF-C有可能作为乳腺癌转移、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增生症癌变中EMP2与TTF-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990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初次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症(包括单纯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且随访时再次行子宫诊刮或手术切除子宫的患者51例.根据是否癌变分为两组: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组28例,子宫内膜增生非癌变组23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两组组织标本EMP2和TTF-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子宫内膜增生非癌变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组标本组织中,E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39%和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1,P<0.05);TT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87%和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9,P<0.05).EMP2阳性者的比例随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5),而TTF-1阳性者的比例随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逐渐下降(P<0.01或0.05).结论 EMP2和TTF-1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p16^INK4a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在CyclinD-CDK4/6-pRb-E2F通路中发挥重要负反馈调节作用,大部分恶性肿瘤中均发现该基因表达缺失。p16^INK4a低表达是卵巢癌不利的预后指数,可作为卵巢癌独立的预后因子;p16^INK4a在宫颈癌中呈过表达,有助于宫颈癌的筛查;p16INK4a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子宫内膜癌转移灶发生率的增加密切相关;而在外阴癌HPV感染型中,常有p16^INK4a过表达,是可靠的HPV阳性外阴癌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miR-302a-3p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物学特征和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qRT-PCR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以及食管鳞癌细胞ECA109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中miR-302a-3p的表达;ECA109细胞处理后分为NC组、miR-NC组和miR-302a-3p mimic组,MTT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Transwell试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TUNEL试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卡方检验分析miR-302a-3p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miR-302a-3p在食管鳞癌组织和食管鳞癌细胞ECA109中低表达;与miR-NC组相比,miR-302a-3p mimic组ECA109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临床数据分析显示,miR-302a-3p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NM分期和转归(P<0.01)相关。这一研究提示miR-302a-3p通过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在食管鳞癌的发展中起到肿瘤抑制作用,其低表达有望成...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大豆葺元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对雌激素受体报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 外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系(HEC 1B),采用四甲基偶氮哩盐法(M1"P)检测不同 浓度大豆葺元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检测大豆葺元对雌激素应答原件(ERE)调控的雌激素受体。 (ERa)和雌激素受体(3 ( ER(3)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大豆葺元对HEC-1B细胞体外增殖有明显 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抑制作用有明显量效和时效性特征〔在浓度为20-80x 1 O}mol/L的大豆葺 元作用卜,报告基因1u。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80x 10-`mol/L时到达最高 值;大豆葺元通过ER日介导的报告基因表达水平的升高程度强于E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豆葺 元可通过调节子宫内膜癌细胞ER。和ER日介导的报告基因的表达,调整ERa/ER日比例,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细 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 p5 3及 PCNA在皮肤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结果 :皮肤癌组织中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 ( P<0 .0 1 ) ;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而上升 ( P<0 .0 5 ) ;PTNM 、 期皮肤癌组织中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 PTNM 、 期 ( P<0 .0 5 )。PCNA指数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 P<0 .0 5 ) ;PTNM 、 期皮肤癌组织中 PCNA指数明显高于 PTNM 、 期 ( P<0 .0 5 )。p5 3阳性组 PCNA指数明显高于 p5 3阴性组 ( P<0 .0 5 )。结论 :p5 3及 PCNA表达与皮肤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 ,皮肤癌的发生与演进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两者的检测对估测皮肤癌的恶性度、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未接受剥除术晚期增殖期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育龄期女性依据子宫内膜病变状况结合用药方式分为异位对照组(正常培养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及异位地诺孕素组(以50 nmol·L~(-1)地诺孕素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进行处理)各组46例;92例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正常并行子宫全切术者依据用药方式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及正常地诺孕素组(以5092例nM地诺孕素对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进行处理)各46例。观察各组Bcl-2、NF-κB、Bcl-XL、p21Waf1/Cip1、p16INK4a等指标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细胞凋亡状况。结果异位地诺孕素组Bcl-2、NF-κB、Bcl-XL、p21Waf1/Cip1、p16INK4a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地诺孕素组、异位对照组,且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经Bcl-2、NF-κB、Bcl-XL、p21Waf1/Cip1、p16INK4a等有关因子及NF-κB通路途径促使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凋亡.抑制DNA合成,实现治疗目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潜伏膜蛋白-1(LMP-l)在鼻咽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6例鼻咽癌活检标本(鼻咽癌组)和32例正常鼻咽黏膜组织常规石蜡切片标本(正常组)的COX-2、LMP-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及颈部转移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中COX-2及LMP-1在的阳性率分别为73.6%和63.2%,高于正常组织的6.2%和9.4%(均P<0.01)。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的COX-2及LMP-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6%和80.0%,均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的47.6%和57.1%(P<0.01或0.05)。而鼻咽癌组中的早期与晚期的COX-2及LMP-1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OX-2、LMP-1在鼻咽癌的发生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醋酸甲地孕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醋酸甲地孕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BAX表达.结果 观察组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均于对照组(P<0.01或0.05),观察组治疗后PCNA、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醋酸甲地孕酮联合米非司酮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癌,这可能与其调节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方法 :采用以 PCR为基础的端粒酶重复扩增方法及非变性 PAGE银染定性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率较正常宫颈、不典型增生宫颈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高 (P<0 .0 1 ) ,且不同临床分期的子宫颈癌宫颈组织间端粒酶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但不同病理分级的子宫颈癌宫颈组织间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端粒酶在子宫颈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 ,且与临床分期有关 ,端粒酶可望成为检测子宫颈癌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及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96例患者组织切片中PR与PTE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在PR阴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TEN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R阳性表达缺失率随组织病理分级越高表达缺失水平越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其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无相关性(P0.05);PTEN阳性表达缺失与组织病理分级及手术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TEN阳性表达缺失率在肿瘤发展早期高于晚期;PR阴性时PTEN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结论:P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PR与PTEN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孕激素治疗效果;PTEN可能参与PR阴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16和CyclinD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骨肉瘤和l6例骨软骨瘤组织中p16和CyclinD1的表达,并比较p16、Cyclin D1表达在骨肉瘤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间的差异。结果46例骨肉瘤组织中p16和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和69.6%;而它们在骨软骨瘤的阳性表达率为18.8%和25.0%,与骨肉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肉瘤中,低分化组织p16的阳性率明显低于高分化组织(P<0.05);低分化组织CyclinD1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织(P<0.05),p16、CyclinD1在不同组织类型骨肉瘤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肉瘤中p16和CyclinD1的表达异常,两者的表达都与骨肉瘤的病理分期无关,但与分化程度有关。提示它们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粘附分子CD44v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CD44v6在69例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的CD44v6呈阴性表达。69例宫颈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68.1%(47/69)。CD44v6的阳性表达在不同的病灶大小、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在不同的病理类型及年龄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V6可能在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望作为反映宫颈癌恶性潜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KISS-1基因编码产物metastin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70例乳腺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VEGF和metastin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6%(62/7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9%(30/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tast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0%(21/7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9%(51/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etastin表达水平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VEGF和metast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VEGF与metastin表达水平的同时检测,对分析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