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α-半乳糖苷酶对猪血红细胞进行处理后,输入到犬的体内,观察输血前后犬的临床指标变化,并检测其血常规和尿常规指标.待犬的临床指标和尿常规、血常规指标都恢复正常后进行第2次输血,以探讨异源猪红细胞输给犬的可能性.结果表明,2次输血均未引起明显的临床异常反应,提示猪红细胞用于犬异源输血存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滤除白细胞并灭活病毒(以下简称滤白灭活)的冰冻血浆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提高临床输血质量的作用。方法以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应用冰冻血浆的5133人次作为对照组,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应用滤白灭活冰冻血浆的6053人次作为实验组。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率。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18例次,输血不良反应率0.35%;实验组输血不良反应7例次,输血不良反应率0.1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滤白灭活冰冻血浆能够有效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通过输血不良反应网上填报系统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输血治疗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43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输注血浆不良发生率高于输注其他血液成分,有输血史、年龄较大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例数较多。结论:输血有风险,要高度注意有输血史、年龄较大的患者输血时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探究有效的预防和降低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手段和措施。方法:将输血不良反应纸质上报与输血不良反应网上直报的回报率、24h回报及时性、临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517例输血病例,共计14406U成分输血。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纸质上报方法的回报率为59.5%、24h回报率为20.5%、临床科室使用满意度为1.7%;网上直报方法回报率为100.0%、24h回报率为84.9%、临床科室使用满意度为98.3%。结论:输血不良反应网上直报在回报率、24h回报及时性、临床满意度上均高于传统的输血不良反应纸质上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突发电刺激结合间歇性导尿对脑卒中后排尿潴留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留置导尿管理,观察组采用突发电刺激结合间歇性导尿。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尿常规白细胞阳性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以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后观察组尿常规白细胞阳性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电刺激结合间歇性导尿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减少因尿潴留引起的并发症,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常规血凝各项指标在接受输血治疗的异位妊娠大出血监测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输血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和未出现不良反应的异位妊娠大出血疾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采用血液分析仪和凝血分析仪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指标和血凝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1组在输血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和血凝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小于研究2组。结论:接受输血治疗的异位妊娠大出血疾病患者,在治疗前后期血常规和血凝指标水平均会有大幅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汤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给予口服凉血解毒汤治疗6周,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受累体表面积(BSA)和病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并且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后患者BSA、PASI评分及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凉血解毒汤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对碘对比剂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的意识,加强预防、处理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CT检查中使用碘对比剂患者580例,其中CT增强332例,CTA248例,排除临床其他因素,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18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检查前预防手段及不良反应发生后的处理措施。结果 18例不良反应病例中,Ⅰ度14例,Ⅱ度0例,Ⅲ度0例,分别占比2.4%、0.7%、0%,检查前均给予水化、对比剂加热等预防措施,并排除高危因素,不良反应发生后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无严重病例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重视碘对比剂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通过有效预防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处理可减少危重病例及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血液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建立输血不良反应上报系统将对输血不良反应及差错事故进行监测和监控,有助于提高安全用血、合理用血。ASP.NET是一个用于构建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创建的Web站点和Web服务的免费Web框架。利用ASP.NET技术建立输血不良反应上报系统将有助于医院安全用血、差错分析,使输血过程信息化,降低输血患者的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蒋益兰  赵晔  蔡美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2,32(11):61-64
目的观察益肾调肝方对乳腺癌患者类更年期综合征证候群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益肾调肝方口服,对照组予更年安胶囊口服。比较两组病人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积分、临床主症症状积分、生活质量、雌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更年期综合征症状、临床主症、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临床主症的改善方面以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尤为明显,改善率分别为96.67%和93.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激素及卵泡刺激素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计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心电图方面异常。结论益肾调肝方治疗乳腺癌合并类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化疗合并高压氧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高效、低毒的方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和应用NC方案 (包括国产长春瑞滨、卡铂 )及NC方案合并高压氧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3 2例 ;按全国抗肿瘤药物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同时对全部病例治疗前后静脉取血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结果 :采用NC方案合并高压氧治疗组有效率 ( 68.75 %)虽高于单用NC方案组 ( 4 3 .75 %) ,但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NC方案合并高压氧治疗后红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单纯NC方案治疗后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治疗前 (P <0 .0 0 1)。结论 :NC方案合并高压氧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虽比单纯NC方案高 ,但无明显差异 ;然而 ,高压氧能减少NC方案的不良反应和免疫抑制 ,提高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 ,值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云泮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均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静滴,同时辅以去甲肾上腺素口服;云泮组采用泮托拉唑静滴,辅以云南白药口服,连续治疗5d。对比两组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5d后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的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云泮组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1)。连续治疗5d后,云泮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Hc=5.437,P<0.05)。两组的再出血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白药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CNP)在断指再植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断指再植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进行CNP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2组干预前及干预1周后焦虑及抑郁情况;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 I274)评价2组术后3个月时生活质量;并对住院期间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前2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GQOL I274评分中3个纬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干预可纠正断指再植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输尿管淀粉样变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常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国内少有报道,我院于2004年收治1例,现将该例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男,32岁。2004年2月20日因反复右中下腹间歇性疼痛伴肉眼血尿4年,加重1月入院。体检:右肾区叩痛( )。尿常规:红细胞( ),白细胞9~10/HP;尿蛋白阴性。KUB、IVP、MRI、B超等示双侧输尿管结石伴输尿管扩张及肾盂积水。于3月24日行左肾、左输尿管探查术,术中见管腔内豆腐渣样新生物,3次送冰冻切片检查均考虑为淀粉样变,未见癌细胞。行输尿管病变部切除 端端吻合术。1月后再次入院行右肾…  相似文献   

15.
以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为基质制备栓剂,对栓剂的外观与色泽、重量、融变时限、局部刺激性做了质量控制测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测定阿司匹林丁香酚酯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栓剂制备工艺可行,含量测定方法可靠;外观与色泽、重量、融变时限均符合药典规定,对兔直肠无刺激性;质量可控,稳定性好,无刺激性与不良反应,使用安全,可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早期肺功能康复训练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常规组各40例,康复组患者于术后24 h内由护理人员协助、指导下进行早期肺功能康复训练,常规组术后行常规处置。使用剖胸术后疼痛定量评测法(Prince-Henry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第3、4、5天时疼痛情况;观察患者术前及出院时肺功能指标变化;使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康复组患者术后第3、4、5天Prince-Henry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手术前2组患者FVC、FEV1及6M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FVC、FEV1及6MWD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康复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出院时2组患者QLQ-C30评分量表中认知纬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情绪、躯体、角色、社会维度及总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早期肺功能康复训练可缓解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术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奥施康定与路盖克对晚期癌症患者中重度疼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2例中重度晚期癌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奥施康定组和路盖克组,每组21例,分别采用奥施康定与路盖克镇痛,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同组中VAS评分为4~6分者与VAS评分为7~10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奥施康定组总的镇痛效果优于路克组(Hc=4.1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1),且以奥施康定组更优(P<0.05);路盖克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奥施康定组(71.4% vs38.1%,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施康定临床镇痛效果优于路盖克,且副作用相对较轻,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腹直肌旁入路骨盆骨折(pelvic fracture, PF)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骨盆功能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直肌旁入路PF手术术后患者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组及常规组各20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使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使用Majeed SA骨盆骨折评分系统对患者骨盆功能进行评价,并向患者发放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SF-36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SF-36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综合组干预后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干预后骨盆功能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行腹直肌旁入路PF术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骨盆功能及护理满意度,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30例,康复组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术后4周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于干预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使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系统对2组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2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及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4周时2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关节活动度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及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2组LYSHOLM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关节镜下行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受血者输血前4项传染病标志物进行检测,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931例受血者血清中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 3931例中,HBsAg、抗-HCV、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15.80%、5.34%和1.25%,抗-HIV只检测到1例,阳性率为0.03%.其中不同年度间的HBsAg、抗-HCV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TP阳性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P<0.01).结论 对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是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治,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也可以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避免因输血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