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厄贝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9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1.25-10 mg和厄贝沙坦75-150 mg,均为每天1次。比索洛尔开始服用剂量为1.25 mg,逐渐增加剂量至患者能耐受之最大剂量且能长期维持治疗到本试验结束;厄贝沙坦初始剂量为75 mg,随访时间为1 a。治疗前后分别进行6 min步行试验并记录步行距离,以及进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共有96例完成试验(治疗组、对照组各48例)。治疗期间治疗组的再住院率为22.9%(1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9%(23/48)(χ^2=6.558,P〈0.05);治疗1 a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5.050,P〈0.05);和治疗前相比较,治疗组血压、6min步行距离、LVFS及LVEF有显著改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改善则不明显。结论比索洛尔利联合厄贝沙坦能明显改善CHF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氯沙坦与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联合应用是否可以减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复发。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经电转复或药物恢复窦性心律的178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每组89例。两组恢复窦律后均选用胺碘酮维持窦律,氯沙坦组以氯沙坦100~150mg/d作为基础用药,氨氯地平组以氨氯地平5~10mg/d作为基础用药,疗程为1a。观察两组患者1a内的房颤复发率并比较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AD)、左房舒张末期容量(LAEDV)、左房收缩末期容量(LAESV)及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结果氯沙坦组房颤复发率比氨氯地平组明显降低(16.9%哪32.6%,P〈0.05)。治疗后氯沙坦组LAD、LAEDV及LAESV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氨氯地平组则无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的LAEF均明显增加,且以氯沙坦组增加更为显著(P〈0.01)。结论氯沙坦能够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可以延缓左心房扩大,进而改善心房的电重塑与结构重塑,从而减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用对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7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厄贝沙坦,观察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用治疗,疗程为8周。8周后,检测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血肌酐、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内皮素和血清脂联素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压、血肌酐、肌酐清除率、24h尿总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脂联素、内皮素变化有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可以较好地降压效果,及早应用降血压药物可以预防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高血压合并2型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在常规控制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服厄贝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连续治疗8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有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联合氨茶碱缓释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疗效.方法 62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COPD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32例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和氨茶碱缓释片.比较两组3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1 s用力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照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左心室射l分数(LVEF)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NT-proBNP浓度、6 min步行试验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LVEDV、LVES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I、SV、LVEF、6 min步行距离则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血清NT-proBNP均低于治疗前,且以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或0.01).结论 采用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心房纤颤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旨在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对近来7年收治的53例心房纤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痊愈18例,好转30例,死亡5例。45例患者随访0.5~5.3a,2例再次出现心源性脑梗塞。结论:心房纤颤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坎地沙坦,治疗组口服坎地沙坦和比索洛尔,治疗24周后观察心功能情况及左室射血分数、心率、6 min步行距离和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UP)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心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脑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行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标准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溶栓有效组8例,无效组32例,有效率为20.0%,出血转化率为22.5%(9/40)。两组相比,溶栓后NIHSS评分及大脑中动脉闭塞/狭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但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脑卒中患者常伴有颅内大血管严重闭塞或狭窄,溶栓血管再通率低,但与不溶栓的房颤患者相比,溶栓仍可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诊阵发性房颤的效果。方法急诊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心律转复情况、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心律转复例数为42例,总有效率为84.0%;转复时间为(7.2±3.0)h。对照组心律转复例数为32例,总有效率为64.0%;转复时间为(9.3±3.9)h。两组的总有效率及转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在急诊阵发性房颤患者中,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律转复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使用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肾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观察组治疗后BUN、UAER、SCr、24hUpro、β_2-MG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改善肾脏微循环,促进肾功能的修复,减少尿蛋白的排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清晨7 时口服厄贝沙坦,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定患者LVH及HRV.结果 治疗后的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 IVST)、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与治疗前相比,相邻正常RR 间期标准差 (SDNN)、相邻正常RR 间期差值的方差(RMSSD)、相邻正常RR 间期差值大于50 ms 的窦性心律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高频功率(HF)明显增加(P<0.01),而低频功率(LF)及LF/HF则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 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LVH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对HRV有显著的扭转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小儿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24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22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采用富马酸比索洛尔,总疗程18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彩色超声的指标改善的情况.结果 常规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心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P<0.01),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心率及心胸比率参数较治疗前下降,而心脏射血分数及E/A值上升(P<0.01或0.05),且心脏射血分数、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心胸比率及E/A值较同期的常规组改善(P<0.01或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小儿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有效抑制心室重构,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的临床疗效,对患者心率、血压及QTc的影响和副作用.方法45例患者,按心律失常类型分为室性早搏组、房性早搏组和阵发性房颤组.所有病例均给予索他洛尔(120~240)mg/d口服.结果室早组总有效率68.9%;房早组总有效率63.6%;5例阵发性房颤,3例维持治疗未再复发.本组总有效率66.7%(30/45).结论索他洛尔具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副作用较小,安全性较高.但用药期间仍应注意观察心率、血压及QTc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9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单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前列地尔及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0.01)。结论前列地尔和厄贝沙坦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的肾脏保护具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回顾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T)无变化(P>0.05),FIB水平、APTT水平、PT水平、TT水平、PA-ADP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FIB水平、APTT水平、PT水平、TT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后仅PA-ADP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且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消失及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心绞痛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心绞痛症状,具有较高安全性,为预后改善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剂量比索洛尔+伊伐布雷定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的临床效果及对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150例HFpE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高剂量比索洛尔治疗,研究组给予高剂量比索洛尔+伊伐布雷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sST2、GDF-15、NT-proBNP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GDF-15、sST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6MWD高于对照组(P<0.05),HR及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伐布雷定与高剂量比索洛尔联合治疗HFpEF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清sST2、GDF-15、NT-proBNP水平,有效调节心率,提高总有效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胺碘酮转复心房纤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57例房颤患者给予胺碘酮转律治疗,先静脉匀速注射,后静脉滴注同时口服维持用药。结果157例中139例转律成功,占88.5%,用药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无1例因护理配合不当而影响治疗。结论胺碘酮转复心房纤颤疗效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加强护理、准确用药和严密监测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制复律汤及胺碘酮联合治疗方案对房颤患者心脏各腔室充盈情况及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房颤患者16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80例,以接受胺碘酮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自制复律汤及胺碘酮联合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室各腔室充盈情况及射血分数变化情况。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间左房内径(LA)、右房内径(R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及右室内径(RV)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 LA、RA、LVD及 RV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同时,接受治疗前,两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 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制复律汤及胺碘酮联合治疗方案可更为有效的改善房颤患者的心脏各腔室充盈情况及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拜新同+安博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硝苯地平缓释片+依那普利对中重度高血压的疗效、成本-效果。方法 120例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拜新同+安博诺组)、B(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组)、C(硝苯地平缓释片+依那普利组)组,观察用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副作用,判断疗效,再通过药物经济学比较其成本-效果。结果拜新同+安博诺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组降压及缓解临床症状的效果明显优于C组,且副作用明显减少;硝苯地平缓释片+依那普利组降压效果低于前2组,但成本最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组降压效果较好,成本效果较低。结论从疗效分析,A组最佳,费用较高;从成本效果分析,C组为最佳,但C组的不良反应率较高;综合分析,B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率较低,为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