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蚕血液型脓病俗称脓病、脓蚕,是对陆良县桑蚕生产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蚕病,在陆良县蚕桑技术力量较薄弱的中枢镇、芳华镇、小百户镇发病较严重,每年因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千万元以上。现将陆良县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长春市桑蚕生产上常见的蚕病主要有脓病、软化病、僵病等。春蚕期一般发病较少,秋蚕期由于高温多湿,蚕病的发生较春期多。  相似文献   

3.
1脓病及防治方法1.1症状柞蚕脓病俗称黄烂病、老虎病、嫩起子、水眠子、里倒山或油烂茧等。它是一种由病毒侵染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对柞蚕生产危害很大。柞蚕脓病主要发生在蚕期和蛹期,一般1龄期发生脓病的情况很少见,  相似文献   

4.
桑蚕几种常见病毒病的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病毒病包括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脓核病等。这些病害严重制约蚕农生产。尤其以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为严重。目前.尚未有特效药能治疗病毒病。但是,可以通过综合防治的办法来控制其发生蔓延。为此,笔者特将桑蚕几种常见病毒病的识别和防治技术推荐如下.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血液型脓病是对桑蚕生产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为杜绝或尽量减少该病对蚕茧生产造成的损失,现提出以下识别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蚕病是影响蚕农收入的重要因素。在辽西地区蚕病尤其脓病的蔓延,是困扰桑蚕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本次引进"华康一号"抗脓病品种就是验证该品种在辽西地区的抗脓病能力,为蚕区蚕农脱贫奔小康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正> 桑蚕流行病毒病包括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等。这类病害严重制约蚕业生产。尤其以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为严重。目前,尚未有特效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桑蚕脓病防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养桑蚕发生脓病的主要因素,一是养殖场所连续使用,饲养场所和周围环境受到病源污染,病源有了一定的积累,在养蚕前消毒不彻底,防病措施不力;二是饲喂不良叶子,为病原微生物侵袭幼虫提供了发病条件,造成幼虫体质下降,因此很容易暴发脓病。现就饲养桑蚕防止发生脓病的主要措施简  相似文献   

9.
家蚕脓病是目前养蚕生产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一类蚕病,脓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蚕茧的产质。家蚕脓病防治重点在于群体性控制,要根据蚕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季节和不同蚕区的发生情况,因地制宜,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柞蚕脓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生症状,通过对发病原因的分析,归纳整理出较为科学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减少柞蚕脓病的发病率及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1、病毒病由病毒引起的蚕病,主要有: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病毒性软化病、浓核病等。1)核型多角体病核型多角体病,又称血液型脓病。病原为桑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杆状病毒科。春蚕期较多发生,经  相似文献   

12.
脓病是蚕病中危害十分严重,而且极难防治的一种主要病害。蚕脓病病死率极高,每年给养蚕业带来极大损失。为此,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蚕桑生产技术指导工作中对此病的一些了解,总结了家蚕脓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为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爱华 《新农业》2013,(23):34-34
柞蚕脓病是危害柞蚕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俗你“老虎病”“老虎斑”等,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其病毒在蚕体内能迅速繁殖,从而加重病情。在凤城市老蚕区,该病发生较为普遍,发病率低时约30%,严重时50%以上,严重影响柞蚕茧的产量、质量和蚕农收入,挫伤蚕民的养蚕积极性,制约着柞蚕生产发展。根据近年凤城老蚕区柞蚕脓病发生情况,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摸清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流行规律,并研究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动态数学模型,为精准防控蚕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2008—2018年的蚕病调查数据和气象数据为基础,将家蚕血液型脓病危害情况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构建回归预测模型.[结果]2008—2018年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呈波动发生态势,年均发生率为11.35%,危害等级为重度(Ⅲ级)和超重度(Ⅳ级)的出现频率达55.56%;月均发病趋势呈正态分布,7月发病率最高(18.04%),其次是6和8月,发病率分别为16.00%和15.36%.夏蚕期(6—8月)广西蚕区家蚕血液型脓病危害等级大部分达Ⅳ级,占比为62.79%,各蚕区发病率由高至低排序为贵港(18.15%)>南宁(17.89%)>河池(16.27%)>百色(15.82%)>柳州(14.16%);春蚕期(3—5月)发病率绝大部分在中度(Ⅱ级)以内,发病率由高至低排序为柳州(10.13%)>河池(9.65%)>百色(7.43%)>贵港(7.00%)>南宁(6.68%);秋蚕期(9—10月)各蚕区发病率均在Ⅱ级以内,差异不显著(P>0.05).降雨量和气温是影响广西蚕区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病率的最主要气象因子,据此建立的预测预报模型为y=0.15116+0.0037371x1+0.00018527x2+0.000051826x3-0.0000030415x4-0.00000082702x5+0.00063798x6(y为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病率,x1为旬平均气温与23.75℃差值的二次方,x2为上一旬降水量,x3为上两旬平均气温的二次方,x4为上两旬日照时数的二次方,x5为前三旬降雨量之和的二次方,x6为近四旬降雨量之和),发病等级的建模拟合准确率为78.89%,对2018年9批监测数据的预测准确率为66.67%.[结论]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危害较严重,夏蚕期(6—8月)是发病高峰期.建立的预测模型可用于广西蚕桑生产中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危害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山区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特点及传染规律,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了桑蚕脓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血液型脓病 血液型脓病是一种病毒病,俗称脓病。在养蚕季节都可能发生,此病从感染到发病只有三五天,以春蚕和中晚秋蚕发生较多,尤以蚁蚕和起蚕最易感染。  相似文献   

17.
夏焱 《吉林农业》2011,(8):54-54
柞蚕脓病和空酮病(软化病)是影响柞蚕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脓病和空酮病在生产上发生非常普遍,在每年的开始见茧期均有发生,尤其是前一年发病较为严重的蚕场进行放蚕时,该病的发生率会更高,给柞蚕的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传统的防治方法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而且费时费力、且投入成本比较高。为了将脓病和软化病的大发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黑龙江省佳未斯市蚕业技术指导站引进了沈阳农业大学新药保蚕宁,在室内小区试验的基础上,在山上进行了蚕场试验示范,为进一步推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中常见、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其中以核型多角体病最为多见.核型多角体病病毒寄生在血细胞和体腔内各种组织细胞的细胞核中,并在其中形成多角体,又称血液型脓病或脓病.以前血液型脓病多数为零星发病,危害不重,但近年来趋于多发,甚至达到地区性流行,造成部分蚕户颗粒无收.笔者通过对云南省蒙自、陆良、大姚3个县原蚕区的调查分析,总结其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吴玉林 《新农业》2004,(10):48-48
柞蚕是在野外饲养的群集性经济昆虫.传染病年年都有发生.有的年份相当严重。最近几年柞蚕空胴病(俗称稀屎腚)、微粒子病(俗称锈病)核型多角体病(俗称脓病)发病率为上升趋势。2004年春蚕由于天旱,加上防病不利.三种  相似文献   

20.
家蚕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上最常见、危害又最严重的一类疾病,依其病原种类和寄生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血液型脓病(亦称核型多角体病)、中肠型脓病(亦称质型多角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俗称空头病)。为达到提高养蚕效益之目的,就需要充分认识和掌握病毒病的发病规律,以便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