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棉花花铃期是从开花到开始吐絮的时期,历经60d左右。进入此期的棉株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即现蕾、开花、结铃为主,此期也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花铃期棉株的长相要求是:株型紧凑,茎秆下部粗壮,向上渐细,节间较短,果枝健壮,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田试验对比调查,梨棉间作能显著提高棉花现蕾数、开花数、成铃数及吐絮数,甚至能提高棉花结铃率,表现为处理结铃率较对照提高5.6%,收获后处理根及植株干物质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病性。[方法]以棉花品种中棉所35为对照,研究新陆中29、鲁棉28、科1等13个棉花品种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病性。[结果]海陆杂交棉科1前期长势明显优于常规棉和陆陆杂交棉;陆陆杂交棉苗期长势弱于常规棉,但其现蕾、开花的节位较低;杂交棉的现蕾量明显多于常规棉。鲁棉28、科14、038、吉田4号、中40和3号对黄萎病的耐性较强,新陆中29和天杂1号抗病性较差。在供试品种中,吉田4号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为最高,分别比对照高19.1%和27.7%;其次是豫杂37号,比对照高11.0%和20.3%。[结论]陆陆杂交棉更适宜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4.
新棉1号是一种抗病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具有抗枯黄萎病、产量高、品质好、吐絮畅、易拾花等特点,对降低植棉成本、提高植棉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一、特性特征新棉1号(代号:新GK-4)是以新陆早13号为母本、新陆中1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新棉1号属早熟陆地棉,株型略松散,呈塔形。株高64.9厘米,果枝II式,茎秆紫红,有较多茸毛。叶片中等偏大,叶色浅绿,叶背有茸毛,开花结铃集中,铃呈卵圆形,每铃4~5室,单株结铃6.8个,内围铃多而集中,单铃  相似文献   

5.
新疆前海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从2009年开始引进示范杂交棉中棉所57号,总结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一、长势长相及生育特点 中棉所57号生育期140天左右。叶色浅绿色,叶片中等大小,茎叶茸毛稀少;株型紧凑,塔型;铃卵圆形,五室铃居多;结铃性强,单铃重5.6~6.3克,衣分43%~44%;吐絮畅而集中;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虫性强;现蕾较早,前期生长稳健,中后期长势强。  相似文献   

6.
高产制种棉田棉花的发育特性与产量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面积高产制种棉田为基础,结合定点调查与室内考种,研究高产制处棉田棉花的发育特性与产量构成。结果表明,苏北地区高产制种棉田的生育进程与一般高产棉生产田基本一致,果枝果节总量较少,而现蕾开花强度相对较高,最高峰时单株日开花量可达1.5个以上。结铃的时空分布特性是伏桃比例占总结铃数的70%以上,中部果枝的结铃数占总结铃数的50%左右。其产量构成,不仅与结铃数、铃重有关,而且与僵花率和虫籽率也有关。  相似文献   

7.
对五年六个品种19个点次模式图观察的近15000个数据,应用PC-1500计算机通过数学模拟,得出了棉花现蕾、开花和吐絮与果枝、节位的回归方程;惠民地区5月1日出苗的棉花,现蕾、开花和吐絮的模式及已知播种期条件下对现蕾、开花和吐絮进行预测的方法;结合本地区生态气候条件,初步探讨了有效结铃期及结铃部位。  相似文献   

8.
湘杂棉3号     
该品种为抗虫杂交棉品种。全生育期126天,中熟;植株呈塔型,棉高128厘米,棉型较松散,叶片大小适中,叶色深绿;结铃性强,内围铃及中批花单铃重6.3克,衣分42%左右,籽指11.0左右,霜前花率高,吐絮畅,易采摘。产量:1999~2001年湖南省区试667平方米产皮棉142.07千克,较对照中杂29增产1  相似文献   

9.
银杂棉8号     
《湖南农业》2010,(1):6-7
<正>银杂棉8号棉花是由王仁祥选育而成,2009年通过湖南省审定(湘审棉2009006),适宜在湖南省种植。特征特性中熟,生育期118天左右。株高12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呈塔型。叶片中等大小,叶色中绿,茎秆粗壮。铃卵圆形,较大,铃壳薄。结铃集中,上桃快,烂铃少。吐絮畅,易  相似文献   

10.
<正> 鲁棉890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电话:0531-8621915)最新选育的抗虫早熟短季棉新品种。 (一)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06天左右,比中棉所30号早2~3天。叶片较小,株型紧凑,果枝上冲。前期发育快,长势旺,上桃快,开花结铃集中。铃卵圆型,铃壳薄,吐絮畅,早熟不早衰,单铃重4.8克,衣分42.8%,  相似文献   

11.
麦后直播短季棉地膜覆盖效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传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52-6253
[目的]探索短季棉麦后直播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方法]以中棉所50为试材,通过覆膜与不覆膜对照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地温、叶面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后,土温显著增。地膜覆盖45 d,5、101、5 cm各土层增加积温分别为123.74、105.75和87.5℃;土壤水分含量也有提高。与对照相比,地膜覆盖后麦后直播的短季棉苗期、蕾期的叶面积增长速度快,现蕾期早4 d,开花期早6 d,吐絮期早8~10 d,株高高3.1 cm,单株叶片多2.2个,果枝增加1.3个,蕾增加2.7个,霜前花率提高11.15%,比对照增产33.2%。[结论]短季棉麦后直播地膜覆盖可以明显增加单株铃数、单铃量、霜前花,显著提高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12.
以鄂杂棉2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果节、单铃重、单株成铃数、成铃率下降,现蕾果节位升高,群体总铃数增加,伏桃比例上升.在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施氮量300kg/hm2条件下,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达一定密度后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以60000株/hm2产量最高,施氮量300 kg/hm2条件下以52 500株/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杂交棉品种高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杂交棉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方法]在相同的密度和栽培条件下,研究常规棉花与不同品种杂交棉的性状表现.[结果]杂交棉新陆中31号和新杂1号与常规棉中棉43号相比,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含量要高且保持时间长,从盛花到初絮间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明显较高,分别高出10;和70;左右,且杂交棉成铃数多,单株成铃6~7个,成铃率高,单铃重大于5 g.[结论]棉铃在空间分布上,以中、下部果枝为主,而杂交棉第2果节的棉铃数与常规棉相比对产量的增加起了更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条件下,以中熟高抗枯萎病苏棉8号为材料,研究了有机肥全部基施、1/2基施1/2花施和全部花施对棉花产量和棉铃经济性状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1/2基施1/2花施比有机肥全部基施和全部花施总铃数、铃重、皮棉产量分别提高6.16%~10.15%、1.96%~4.93%和8.27%~15.32%,伏桃、早秋桃、晚秋桃以及中部果枝内外围棉铃经济性状的时空分布明显改善。说明本试验条件下有机肥1/2基施1/2花施是创棉花超高产最好的施肥运筹。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氮肥对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干物质的积累动态与分配规律的影响,为南疆陆地棉膜下滴灌高产棉田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棉所49号为材料,在田间通过不同施纯氮量(0、150、300、450、600和750 kg/hm2)试验,对不同生育时期公顷干物质的积累及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并建立施纯氮量与籽棉产量的回归方程.[结果]全生育期根、茎枝、叶片的干物质积累与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蕾花铃在结铃期呈极显著负相关.茎枝的分配比例与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蕾花铃呈负相关;叶片的分配比例在开花期之前与施氮量呈负相关,开花期之后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纯氮300~450 kg/hm2,可提高干物质积累速率,延长其快速积累持续期,调节棉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增加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提高棉花产量.施纯氮量与籽棉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4 171.870+12.881 X-0.015X2,当施纯氮量X=427.832 kg/hm2,得到籽棉理论最高产量为Y=6 937.17 kg/hm2.  相似文献   

16.
棉花早熟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短季棉生产力,协调早熟与高产优质的矛盾.[方法]利用陆地棉晋13和海岛棉海7124杂交的F_2群体,分析现蕾天数、开花天数、吐絮天数等生育期性状和株高、果枝始节等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相关性状QTL分析.[结果]现蕾、开花、现铃与吐絮呈极显著正相关,各生育期与株高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果枝始节相关不显著.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18个QTL.控制吐絮的QTL检测到4个,在染色体C2、C22、C25和D3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9.6;~89.9;;在染色体C2、C25和D3上的相同位置还检测到现蕾-吐絮,开花-吐絮的QTL 4个;在染色体C9和C17上检测到控制现蕾的QTL各1个;在染色体C15和C26上检测到控制开花QTL各1个,在相同位置还检测到控制现铃的QTL;在染色体A3上发现了控制株高和果枝始节的QTL各1个.[结论]这些QTL的发现为棉花早熟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砂姜黑土区棉花不同叶枝留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1998年研究了砂姜黑土区不同叶枝留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叶枝与常规整枝相比单株成铃增多,铃重大,成铃时空分布合理,烂铃减少,优质铃增加,但不同叶枝留量效果不同,T4效果最好,皮棉增产31.5%,霜前花率提高16.6%。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氮肥运筹对雹后重播受旱棉花生长特性及产量影响。【方法】主区为正常蕾期灌水处理(CK),蕾期中度水分胁迫处理,副区为4种施氮比例不施氮(N0)、以盛铃期为界限分为(蕾期肥+花期肥)∶铃期肥3∶7 (N37)、(蕾期肥+花期肥)∶铃期肥5∶5 (N55)、(蕾期肥+花期肥)∶铃期肥7∶3 (N73),研究雹后重播受旱棉花的最佳氮肥运筹。【结果】在同一氮肥处理下,蕾期中度水分胁迫较CK处理生育进程提前,茎粗、有效果枝、倒四叶宽、双铃率以及LAI、Pn均有所降低,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及出现时间、拐点提前;干物质最大积累量、干物质向生殖器官分配比例,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有所下降,单铃重、衣分无显著差异;在同一水分处理下,铃期肥比例增加,生育进程延后,倒四叶宽增加;不同追肥比例在茎粗、有效果枝数、倒四叶宽、双铃率、 LAI、Pn均优于N0处理,干物质最大积累量、最大积累速率、单株结铃数、籽棉产量均高于N0处理;在正常蕾期灌水处理(CK)下N55  相似文献   

19.
“平丹1号”余甘春季开花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余甘"平丹1号"的春季开花特性。[方法]以平丹1号为试材,调查从始花期起至终花期为止每天开花量,各类花的数量,花朵着生的叶腋位以及从多年生的第3级分枝到到1年生末次梢所抽生的花枝数量。[结果]余甘花朵着生在花枝叶腋间,平均每个花枝着生花朵的叶腋有9.86个,其中有4.32个为正常叶片的叶腋。平均每个叶腋着生花数为18.2朵,其中雌花1.34朵,占总雌花数的85.53%。第1至第6叶腋位的成花率为100.0%。花枝下部的第1至第3叶腋位着生雄花较多。从多年生的第3级分枝到一年生的末次梢都能抽生花枝,平均每级分枝14.24条。雌雄花花期相遇期为14d。温度变化对雌花开放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为提高"平丹1号"余甘的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切花月季品种的引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荣  韩卫民  秦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30-2732
[目的]筛选出最适合石河子地区栽培的切花月季品种。[方法]从河南信阳引进9个切花月季品种在石河子地区大棚种植,观察植株的生长状况、切花品质、年产量、抗病性及瓶插寿命。[结果]红柏林、红衣主教和金奖章的切花直立健壮。红衣主教和金奖章的抗病性较强;科威帝、红柏林和罗佩斯的抗病性中等。红柏林、红衣主教、瑞非拉和金奖章花色纯正,花型最佳,花枝挺直,切花品质较好。各切花月季品种现蕾到初花所需天数为28~32 d,产量均较高,瓶插寿命都在10 d以上。[结论]金奖章、红柏林和红衣主教抗病性较强,花色纯正,产量高,瓶插寿命长,适合石河子地区作大棚切花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