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兰州市和陇南市1981—2019年温度降水资料变化趋势对比分析得出:两地各时段平均气温1981-1990年为相对偏冷期,1991-2000年为正常时期,2001-2019年为相对偏暖期;两地各时段平均降水量1981-1990年和2011-2019年均为明显的上升趋势,1991-2000年兰州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武都为明显的下降趋势,2001-2010年均为明显的下降趋势;目前,两地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研究结果对指导两地科学规划、周密部署防汛抗旱及农业生产、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兰州市和陇南市(武都区)1981—2019年温度、降水资料变化趋势对比分析得出:两地各时段平均气温1981—1990年为相对偏冷期,1991—2000年为正常时期,2001—2019年为相对偏暖期;两地各时段平均降水量1981—1990年和2011—2019年均为明显的上升趋势,1991—2000年兰州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武都为明显的下降趋势,2001—2010年均为明显的下降趋势;目前,两地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研究结果对指导两地科学规划和周密部署防汛抗旱、农业生产及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陇南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小麦白粉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志强  陈俊  樊明  马敬霞  尹翔  魏邦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31-16936
根据陇南山区1971~2009年气象资料和相应的小麦白粉病流行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陇南各地各时段平均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十分明显,与1971~2000年平均值比较,2001~2009年年平均气温上升0.6~0.9℃;其中,春季增温最为显著,为0.9~1.1℃,尤以2~3月增幅最大,月平均气温增幅为1.2~1.7℃,由于陇南春季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与上年9月~次年3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所以,近10年冬末春初显著增暖趋势与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逐年加重趋势相一致,由于气候偏暖,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相比,陇南山区冬小麦种植高度及白粉病越冬越夏高界明显提高了100~300m,致使小麦白粉病危害范围扩大,早春发病平均病田率上升10%~20%,发病高峰期由5月上旬提前到4月中、下旬。而陇南各地各时段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因此,与90年代以前相比,90年代后降水量的变化对小麦白粉病流行的影响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绥化市以农业为主,气候条件中温度和降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绥化市50年气候资料,分析其温度、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为绥化市农业生产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和方法 本文所用气象资料为绥化气象站1958-2007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利用1971-2000年作为基本统计时段,计算气候平均值.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根据绥化市气温和降水的50年滑动平均值,分析气候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20世纪气温上升较明显,且降雨分布不均,易受干旱灾害影响。为了解黑龙江省不同地区耕地干旱多年变化特征、发生频率、发展趋势及引起干旱变化的气象因素,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结合趋势分析方法,探究黑龙江省2000-2021年来干旱变化和发展趋势特征,并探讨引起省内干旱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0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三江平原、张广才岭、松嫩平原4个区的TVDI值较高,较易发生干旱,2013和2019年属于湿润年,其中松嫩平原多年处于干旱状态;按月份分析,5月和9月易处于干旱状态,特别是松嫩平原区,7月常处于湿润状态,表明省内春秋易发生干旱,夏季较湿润;从干旱发生频率分析,大兴安岭、三江平原、张广才岭和松嫩平原干旱发生频率分别为70.00%、80.91%、85.45%和92.73%,强度以轻旱和中旱为主,研究时间段内仅有松嫩平原有10%概率的重旱发生,该地春季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最大;黑龙江省22年来干旱趋势呈基本稳定偏减少,其中东部有干旱趋势轻度增加像元;月干旱趋势中,6月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面积占比达61.08%,5月、7月、8...  相似文献   

6.
典型喀斯特高原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以贵州省西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0-2009年研究区13个气象台站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了近30年典型喀斯特区域长江、珠江分水岭处的气候变化,比较了研究区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力求说明该区域近3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30年气候变化的整体趋势是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2)按照年代际变化趋势,1990年为研究区的快速升温期,降水则分为1980-1990年的下降期、1990-2000年的上升期和2000年以来的平稳期3个时段.(3)气候变化速率呈现一定的差异性,研究区内珠江流域气温的变化速率小于长江流域,而降水的变化速率则相反,且分水岭线上的降水变化速率均高于两个流域内部.  相似文献   

7.
以中牟县为例,构建了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1990、1995、2000、2003、2005、2007、2008年7个时段的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近20年,中牟县农业生态安全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00年是研究区农业生态安全变化的转折点,安全状态从1990年的风险态下降到2000年的恶化态,从2000年起,农业生态安全有所回升,安全等级处于Ⅳ-Ⅴ-Ⅳ级。在分析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8.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土地生态安全对京津冀区域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环首都经济圈土地利用特点,从经济、社会和自然因素三方面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环首都绿色经济圈2000~2015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发现环首都经济圈2000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均处于良好级,2015年处于敏感级,土地生态安全的风险在增大,有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西安1971~2010年逐日气温、气压、最大风速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F检验法分析了西安数九期间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结果发现:西安冬季寒冷的时段出现在"三九"至"四九"之间,最冷时段出现于"三九","三九"期间日平均气温为-0.01℃,日最低气温为-3.62℃;西安"一九"至"三九"期间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要素处于降温趋势,其他各"九"气温处于上升趋势;西安"数九"节气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随年际变化均呈增温趋势,其中,平均气温在80年代发生转温突变,于1993年之后出现显著增温,日最低气温于2005年之后出现显著增温。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我国华北地区17个站1951—2003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秋季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秋季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前处于偏暖时段,90年代中期以后急剧降温,气温随着时间变化而降低的趋势显著,从降温的幅度上看,华北的西部比东部大。  相似文献   

11.
在1986~2000年连续15年田间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花生病毒病的年度流行程度(发病率)与相关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病毒病的年度流行程度与花生苗期(5~6月份)蚜量的正相关系数、通径系数最大,是花生病毒病流行程度的主导因子,生产上可以花生苗期的蚜量为主要依据,及时提出必要的防治措施,控制花生病毒病的流行程度。  相似文献   

12.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田间流行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时间(季节)流行动态和空间流行动态的系统研究,绘制出时间流行曲线和空间流行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菌株在不同玉米品种上及不同菌株在相同玉米品种上的致病性和发展速度有差异,并随着调查时间的延后,病情指数有增加趋势,流行曲线经过升高—平稳的循环过程达到高峰值,8月下旬至9月初各个品种均达到发病高峰。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以中心传播方式进行传播,随着距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大,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病情指数均有降低趋势。不同发病时期每个距离调查点的不同方向病情指数存在差异,距菌源中心较远处,东向比西向发病重,而发病前期和发病中期南向比北向发病重,发病后期距菌源中心近处各个方向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用判别分析法预测早稻穗瘟流行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判别分析法对 1 981~ 1 995年广东化州市早稻穗瘟的流行程度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早稻穗瘟流行程度的判别函数。经检验 ,判别效果显著 ,而且历史符合率达93 .3 % ,1 996~ 2 0 0 0年的预报准确率达 80 %。  相似文献   

14.
豫北地区小麦纹枯病春季中短期流行预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小麦纹枯病拔节后危害期和抽白穗显症期2个阶段的流行特点,以豫北地区9个常栽品种为代表,利用多年定点系统调查数据,采取统计学和流行学相结合的方法,组建了感病品种与抗病品种2组中短期流行动态预测的回归模型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对中短期小麦纹枯病预测式进行了初步检验和验证,证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具有非线性传染率kIS(1+αI2)-1的SIRS传染病模型.当人口基数N0比较大时,该模型具有一个非零平衡态,对平衡态进行稳定性分析表明该SIRS传染病将趋于地方病(endemic)平衡,不存在极限环.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情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调查表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玉米品种间感病性有差异,病残组织可在四川省田间自然越冬,多雨、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玉米于苗期即可发病,穗期病情达到最高峰,成熟期病情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年多点小麦白粉病防治适期的小区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结果分析,小麦白粉病的最佳防治适期为:病害发生一般年份为小麦拔节期,病害流行年份或高感品种种植区为小麦起身期和拔节期.此项技术在1989-1990两年间的应用面积分别为9万余亩和15万余亩,各占当年应防面积的40.9%和81.5%.两年39个点的数据统计表明,适期防治的防病、保产作用大,适期一次防治比常规一次防治平均可增产5.9%,亩增收21.6元.  相似文献   

18.
烤烟高效栽培及套种免耕玉米关键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烟、夏玉米同处于一个生长季节,烟粮争地矛盾突出。为解决烟粮争地的矛盾,探索出烟套玉米技术模式:烤烟套种玉米即当烤烟采收至中上部叶片时(时间规定在6月底至7月20日),在其行间或株间种植玉米,让烤烟与玉米共生一段时间,烤烟采收完后及时管护玉米。试验表明,该模式提高了复种指数,烤烟收入2000元以上,免耕玉米收入450㎏以上,达到钱粮双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小麦根病苗期田间种群扩散指数和五种聚集度指标的测定表明,小麦根病在苗期病株率达50%以下时,田间病株呈聚集分布(负二项分布);而当病株率在50%以上时,则呈随机分布(潘松分布)。保证抽样质量的适合理论抽样数量为1700~2000株,并随发病率变化而异,比较几种抽样方法,采用双对角线法取样差异最小。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生猪价格波动特征及形成机理的异质性,借助2000年1月至2017年3月生猪价格数据,从结构突变的视角出发,借助非参数Mann-kendall识别价格数据的结构变点,并利用Census-X12和协方差分析方法探索三种成分在不同阶段对生猪价格贡献度的异质性,构建统计模型分析生猪价格波动的成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00年1月-2017年3月间,生猪价格在2007年5月发生了突变;相对于前一阶段,2007年6月-2017年3月期间价格的不规则成分影响增大,季节性越来越明显,2007年5月之后生猪价格背后影响因素对其非线性作用更为突出;不规则因素对生猪价格的贡献度从第一阶段的0.004增加到第二阶段的0.014,季节因素的贡献度从0.029上升到0.065,但趋势周期因素的贡献度从0.967下降为0.921。整体来说,猪肉价格和仔猪价格对生猪价格的影响较大,不同影响因素在不同的阶段对生猪价格的作用大小及作用方向存在差异,养殖成本和疫情成为新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