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连作大豆减产的生理生化机制。试验表明,连作大豆水分胁迫严重;内源激素GA3、IAA、ABA、ZRS含量变化,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抑制了植株的生长发育,尤其对冠部生长不利;连作大豆营养偏耗,根际土及植株中某些元素亏缺,尤以钾亏缺严重;根系活力下降,听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大豆残茬对后茬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大豆残茬浸提液处理及大豆残茬砂培等方法研究了大豆残茬对后茬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残茬具有抑制大豆生长发育的因素,这可能是导致大豆连作减产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大豆残茬对后茬大豆的抑制作用在大豆幼苗阶段就有表现;这些抑制作用在后茬大豆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以根系受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不同微肥对大豆连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5种微肥喷施连作3年大豆,对其产量及产量性状、生长发育、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其结果为:5种微肥对大豆连作的产量及产量性状、生长发育、生理指标都具有良好的效果,不同微肥作为效果不同,其顺序为硼、锌、铜、钼、锰。  相似文献   

4.
土壤灭菌对连作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用连作大豆茬土壤和玉米茬土壤灭菌后栽培大豆表明,灭菌可基本消除大豆连作土壤的不良影响,表现出大豆生长发育良好,产量提高;而且大豆连作土壤还略优于玉米土壤,据此认为前作大豆所形成的土壤生物环境乃为大豆连作障碍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连作对大豆根部酚含量、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连作大豆根部酚含量、病害与产量的关系以及施化肥对克服大豆连作的障碍效应。结果表明,连作大豆的根部病害加重,酚含量增加;连作施化肥对大豆根系内的酚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施化肥的增产效应连作比轮作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连作大豆根分泌物对根腐病病原菌及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砂培、水培和宝内培养等方法研究了连作大豆根分泌物对根腐病病原菌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连作和轮作大豆根分泌物对粉红粘帚菌和尖镰孢菌尤其是对半裸镰孢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低浓度(C1和R1处理的浓度)连作大豆根分泌物对半裸镰孢菌和粉红粘帚菌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轮作大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同一茬口,最高浓度(C3和R3处理的浓度)大豆根分泌物对半裸镰孢菌生长的促进作用小于2个低浓度(C1、C2、R1和R2处理的浓度)的,而且在连作大豆中差异达显著水平。与轮作大豆相比,连作大豆根分泌物有抑制种子萌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柳河县大豆田主要以白浆土为主,我们重点在此土壤类型进行了三要素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的试验,通过试验可以看出:在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氮磷钾配施可以显著增加根瘤重量、根系发达、植株生长旺矗,产量均比其他处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通过随机取样研究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菌剂对0、1年连作大豆成熟期生物量、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AMF侵染率及根腐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以及R.intraradices对大豆根际土壤百菌清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R.intraradices菌剂可以提高大豆植株的生长及养分吸收,显著增加大豆植株生物量、AMF侵染率及AMF孢子密度,同时R.intraradices及百菌清均对大豆根腐病有防治效果,且相比于百菌清,R.intraradices菌剂在防治根腐病的基础上改善了根际土壤微环境、增加根系发达程度等;在不同的连作年限下,R.intraradices菌剂均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百菌清残留量,且在接种菌剂+百菌清处理组中,0年连作大豆百菌清残留量最低。  相似文献   

9.
大豆配方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宜昌低山、丘陵区进行了大豆配方施肥试验,系统分析了9种不同施肥配方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性状、子粒外观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施用N、P、K复合肥 硼肥 钼肥的配方无论是播前施,还是叶面喷洒均有明显改善大豆生长发育状况、提高产量的效果。其次是施用油菜子饼肥也能明显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指导薯豆轮作模式下的大豆生产,选用3种种衣剂,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以不包衣和连作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种衣剂对轮作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薯豆轮作方式下3种种衣剂应用效果优于豆豆连作,大豆种子包衣促进了大豆植株生长和发育,使株高、茎粗、节间数、单株有效结荚数、百粒重和产量增加,底荚高度降低,能促进早结荚,使植株重心降低可抗倒伏,同时也促进了根瘤的发生,且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明显。其中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拌种处理大豆的根瘤数最多,防治大豆根腐病效果最好,促进了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植株粗壮,增加了有效结荚数和产量;精甲·咯菌腈包衣处理的收获株数最多,但对根腐病防治效果最差,发病率最高;阿维·多·福化学药剂处理大豆有效结荚数、百粒重和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大豆专用复肥对轮作、连作大豆营养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施用大豆专用复肥对轮作、连作大豆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肥能提高轮作、连作大豆植株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提高大豆植株的相对生长率和最大生长率,进而提高了产量。上述结果说明,复肥能促进轮作、连作大豆的营养生长,为大豆的丰产丰收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含有沸石、腐殖酸、稀土的大豆专用复混肥对轮作、连作大豆的增产机理。结果表明 ,施用大豆专用复混肥对轮作、连作大豆具有明显的改土、增加肥效、抗逆、提高光合效率和促进大豆生长的作用 ,最终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大豆专用复混肥的综合施用效果以连作大豆好于轮作大豆  相似文献   

13.
关玲敏  田冬梅  魏冉  李丽  孔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704-4704,4708
[目的]探究植物内生真菌R1醇提取物对大豆、玉米、水稻生长的影响。[方法]运用醇提取物处理大豆、玉米、水稻苗,测量各种生长指标。[结果]与复合肥、S-诱抗素相比,发现R1菌丝提取物能够显著地提高3种作物的多个生长指标。[结论]植物内生真菌R1菌丝提取物中含有调节植物生长的植物激素。  相似文献   

14.
曹永庆  任华东  林萍  姚小华  尹润富  叶淑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73+13544-13473,13544
[目的]为了弄清缓释肥在油茶容器育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缓释肥的不同施用方式和施用浓度对油茶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缓释肥的施用与苗木成活率无显著相关性;施用0.3%缓释肥18-18-18+TE+B能显著促进苗木的生长,增加抽穗长度和粗度;缓释肥于嫁接苗移栽前与基质混合施入的施肥方式更佳,明显好于揭膜后撒施。[结论]该研究可为培养容器袋高质量苗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磷能显著促进大豆和玉米生长,提早出叶,使幼苗生物学产量提高,磷对作物地上部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地下部,使两种作物的根茎比降低。施磷提高了两种作物各器官的磷含量,使玉米叶片和大豆根系中砰的比例增大,改变了根磷与茎磷比值;也增加了两种作物根系中根尖对磷的累积。在两种作物的定位叶片中有磷的输出,使叶片中无机磷组分减少,核蛋白磷组分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有机肥对大豆植株性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肥料化和循环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以单施化肥和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以麦草、鸡粪为原料自制的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春播和夏播大豆的植株性状、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能延长大豆生育期、提高大豆的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产量及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且与其他处理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以上指标中,生物有机肥处理与不施肥处理的差异均显著,但与单施化肥处理的差异不显著。提示有机无机复混肥不仅能促进大豆的生长,而且还能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生物有机肥的增产作用与化肥相当,但可以显著提高大豆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1年生文冠果苗高生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文冠果苗的生长规律,提出从局部到整体的波形曲线模拟方法,用实际数据拟合参数,与Logistic,Richards以及二次多项式进行比较,探讨水分、施肥等经营措施对文冠果第1个生命活动周期各生长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波形曲线分析生命运动本质的做法是可行的:Logistic方程模拟1年生文冠果苗累计高生长的精度高于Richards方程;对于1年生文冠果苗的高生长,磷酸二铵底肥对其影响很小,氮肥能够增加高生长量,而土壤水分对其影响较大,较高含水量的土壤不利于苗木高生长。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间作对甘蔗和大豆生长的影响以及间作优势。结果显示:间作大豆的各项植株指标与单作大豆差异不显著,不施肥可以刺激单作和间作大豆根系的生长,增加大豆根瘤数和根瘤重,而间作甘蔗各项指标大多数显著低于单作甘蔗,在不施肥的情况下下降幅度加大,但总根长两者间差异不显著;间作甘蔗的氮、磷、钾积累量均小于单作的甘蔗,以钾的降低幅度最大,而间作大豆仅在不施肥的情况下磷、钾的积累量显著低于单作大豆,氮素在四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两种施肥水平下间作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说明间作有明显的优势,并且间作的氮、磷、钾总养分累积量高于单作,由此可见甘蔗与大豆间作优势不是表现在个体上,而是表现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上。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镍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毒害作用,以黑土作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施镍水平下大豆幼苗的生长情况,并对大豆幼苗镍中毒临界值及中毒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镍量的增加,大豆植株鲜重、干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通过对土壤有效镍与大豆植株干重、土壤有效镍与植株含镍量进行拟合,推导出大豆幼苗生长状态最佳时的土壤有效镍含量为10.88 mg/kg,植株含镍量为26.46 mg/kg;中毒临界值(即某一施镍水平下的植株干物质累积量与不施镍处理相同)土壤有效镍为21.25 mg/kg,植株含镍量38.80 mg/kg;奢侈吸收区间黑土有效镍含量为10.88~21.25 mg/kg。以某一施镍水平下的干重占空白干重的90%~100%为轻度中毒分界点,得出大豆幼苗处于轻度中毒状态时的土壤有效镍含量为21.25~44.76mg/kg,此时植株镍含量为38.80~68.14mg/kg;促使大豆植株出现中度中毒时(干重为空白的80%~90%)的土壤有效镍含量为44.76~69.62mg/kg,此时植株镍含量为68.14~95.48 mg/kg;当土壤有效镍含量>69.62 mg/kg时,大豆植株则处于高度中毒状态(干重为空白的80%以下),此时植株含镍量>95.48 mg/kg。  相似文献   

20.
番茄耐弱光壮苗钙素配方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的耐弱光性,以自然光(CK,实测光通量密度为855.3~1033.6μmol·s-1·m-2)和50%遮光(CKz,422.2~524.6μmol·s-1·m-2)为对照,研究了50%遮光下全株喷施4种耐弱光壮苗钙素配方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与CKz相比,50%遮光下全株喷施4种耐弱光壮苗钙素配方均可抑制番茄植株徒长,显著提高番茄幼苗茎粗、全株干重和壮苗指数,增强SOD、CAT和POD等保护酶活性,促进光合作用,显著增加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其中配方4效果最好,其平均单果重和单株产量比CKz提高了34.2%和31.7%,可作为番茄育苗的耐弱光钙素壮苗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