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以黄淮地区主要栽培的有限和亚有限2种结荚习性的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结荚部位籽粒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两种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其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是上部最高、中部次之、下部最低;而脂肪含量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2.
不同大豆品种开花结荚习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宋书宏  董钻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1):1420-1423
 选用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 ,经 2年定株观测 ,发现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主茎由始花部位依次向上、向下开 ,分枝均由基部依次向顶部开 ;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主茎开花 ,自下而上 ,分枝由基部依次向顶部开。无限结荚习性品种主茎开花自下而上。有限型品种主茎坐荚多集中在主茎上部 ;亚有限型在中上部 ,无限型在中部。  相似文献   

3.
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进行选种的一种方法。此法适用于各种农作物,且在品种的提纯复壮、防止种性退化、提高良种种性及花卉草木无病系繁殖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玉米中部优势作物。按照生物全息律,其强遗传势区在果穗中下部。选用这些部位所...  相似文献   

4.
不同株型大豆品种的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本项研究,确定在吉林省中部区域无限结荚习性分枝型大豆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5万株/hm2,亚有限结荚习性主茎型大豆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0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主栽大豆品种推广与农艺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1980-2006年推广的大豆品种种植面积、历年推广大豆品种审定材料中的主要农艺性状资料为材料,以9年为1个时段进行比较,研究辽宁省大豆品种推广过程中农艺性状的演变。结果表明:在大豆主栽品种的更替过程中,有百粒重、主茎节数、密度增加;推广面积减少;而生命周期、生育期、株高有先增后减的趋势;结荚习性由有限结荚习性向亚有限结荚习性变化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DTOPSIS法对8个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进行综合评估的结果,在光照充足,雨量分布较均匀的地区,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可能比无限结荚习性品种更能发挥品种自身生产潜力。认为,不同环境条件要求不同的结荚习性大豆品种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大豆结荚习性和产量潜力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条件下的产量比较试验和超高产潜力试验,对大豆的结荚习性和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辽宁的生态环境中,在高肥足水的栽培条件下大豆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比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更容易发挥其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8.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综合生产力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的综合生产力进行了两年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肥力条件下,亚有限型结荚习性大豆综合生产力优于有限型结荚习性大豆。亚有限型大豆辽豆14号的产量及综合生产力都显著优于其他品种(系)。而在育种目标相似的情况下,不同结荚习性大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来说,产量构成主导因素均是单株荚数、单株分枝荚数。努力提高大豆单株荚数是今后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
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根据全息生物学原理,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进行选种的一种新方法。这种选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农作物,并且在品种的提纯复壮、防止种性退化、提高良种种性和花卉草木无病系繁殖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农业增产新技术。1. 玉米。中部优势作物  相似文献   

10.
<正>大豆花荚脱落是影响大豆产量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生产上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花荚脱落主要是指花蕾、花朵和花荚的脱落。田间调查结果显示,一般花荚脱落率在48%~72%之间,大豆开花3~5d落花最多,一般10~15d落荚较多,落蕾较少。一般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花荚脱落较少,无限结荚习性品种花荚脱落较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植株下部脱落较多,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则以植株上部脱落较多;同一植株上分枝的花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不同生态条件气候因素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谷子籽粒产量是谷子生产最重要指标之一。气候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研究山东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气候因素的变化对谷子产量的影响,解析不同生态条件下育成谷子品种籽粒产量的变化规律,为优质特色谷子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华北夏谷区选育的8个优质、特色谷子新品种,2016—2017年种植在山东省不同生态条件下的5个试点,成熟收获后测定谷子籽粒产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利用Duncan方法检测籽粒产量差异显著性;利用Pearson方法对谷子产量和谷子生育期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年份、地点×年份、地点×品种对谷子籽粒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品种×年份、地点×品种×年份对籽粒产量影响显著(P<0.05)。地点、地点×年份、地点×品种、品种对谷子产量变异贡献率较大,分别为50.05%、19.76%、12.32%和8.67%;年份、品种×年份变异贡献率相对较小,分别为2.70%和1.69%。2017年谷子产量总体比2016年提高4.55%,但是试点之间表现不一致;济南市、临沂市、济宁市2017年产量比2016年分别提高21.64%、18.47%和3.96%,而德州市、泰安市试点2017年产量水平分别比2016年低8.66%和9.78%,同一试点不同年份之间产量差异显著的原因主要由气候因素引起,特别是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分布。2年5个试点8个谷子品种平均产量为5 657.2 kg·hm-2,变幅为5 267.8—5 926.0 kg·hm-2,豫谷18产量最低,济谷20产量最高。济谷20、济谷22、济绿谷1号、济糯谷2号和中谷2号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济谷19和豫谷18。相关性分析表明,谷子籽粒产量与各时段平均气温正相关(P>0.05);与生育期总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各时段最高温度正相关(P>0.05);与6月中旬、6月下旬苗期降雨量负相关(P>0.05),与7月下旬至8月中旬孕穗至开花期的降雨量负相关(P>0.05);与9月中下旬灌浆中后期光照时间正相关(P>0.05)。【结论】 山东地区不同年份、地点、品种、地点×年份、地点×品种等因素对谷子产量影响有较大影响;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气温和降水是影响谷子产量的重要原因,谷子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升高提高了谷子籽粒产量;苗期、抽穗开花期降雨多对谷子产量有不利影响。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品种产量存在较大差异,济谷20、济谷22、济绿谷1号、济糯谷2号、中谷2号等品种在山东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新陆早53 号棉花各器官发生规律及蕾铃空间分布情况,探明该品种的生育特点及规律,为该 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及科学制定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设两个试验点,每点各选10 株棉花,调查整个生育 期。新陆早53 号第1 果节蕾与同位主茎叶的同伸关系为n-2.6耀n+2(n 为主茎叶龄),第1 果节花与同位主茎叶的同 伸关系为n-8.9耀n-5.7(n 为主茎叶龄);该品种总体结铃表现为中、下部成铃率高,上、中、下部结铃分别占整株收获 铃数的17.50%、31.35%、43.12%;棉株第1 果节成铃率78.86%,结铃稳定,第2 果节结铃率为21.14%。因此,新陆早 53 号中下部内围铃是棉铃主体,中下部外围铃和上部内围铃是实现超高产的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播种期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以分期播种研究生态环境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已有不少报导。这些研究因供试品种与我省当前生产用早、中熟品种差异大,或与我省生态条件很不一致,因而参考价值不大。本文以1978—1982年度的分期播种试验资料,研究不同熟性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大豆开花落花及时空分布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大豆开花、落花全过程,分析不同品种开花、落花特点和规律,为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对6个品种的72株植株逐日(42 d)观察开花、落花及节位。【结果】材料开花过程呈现每天开花数量“少-多-少-极少”的变化规律,可分为初花、盛花、慢花、末花4个阶段:初花期阶段很短(3 d左右),每天开花量4朵以下,阶段开花量5.73朵,占总花量4.09%,开花集中在植株中部节位;盛花阶段每天开花多在5—12朵,持续时间较长(12—18 d),阶段花量108.75朵,占77.60%,开花由中部向上下两端延伸分布,其中以中部最多;慢花阶段每天开花1—5朵,持续时间在品种间有较大差异,阶段花量21.24朵,占15.16%,分布在植株各个节位;末花阶段每天只有部分植株开花,平均不足1朵,直至开花结束,阶段开花4.42朵,零星分布在植株上。初花期3 d后至终花期或终花期后落花普遍发生,落花节位遍及开花的所有节位,落花率为末花阶段(77.96%)>慢花阶段(65.54%)>初花阶段(51.76%)>盛花阶段(36.97%);每天平均落花3—9朵的不正常脱落高峰与该阶段阴雨寡照的气候有关。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最早开花部位为中部,随后向上部、下部扩展,开花3—7 d以后扩展到底部,9—15 d扩展到顶部。无限结荚习性品种最早开花部位是中下部(7—10节位),随后向下部、上部扩展,初花2—3 d后达到最下部,随后向上部扩展,初花24—26 d以后扩展到顶部。【结论】大豆不同开花阶段每天开花数量差异明显,开花节位、持续期有所不同,不同阶段花的脱落率也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5.
大豆叶面积垂直分布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于大豆开花期对亚有限大豆品种东农 594进行 3种密度、 8种组合的人工去叶裂区设计试验 ,评价了大豆垂直方向上不同叶层面积大小对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大豆生育后期 ,中层叶片对产量及农艺性状有重大影响 ,上层次之 ,下层影响甚微。根据试验结果认为 ,大豆生育后期的中层叶片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层次。大豆垂直叶面积分布最合理的类型与无限型大豆相类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和施氮耦合对烟草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方法】在烤烟旺长期采用不同灌溉(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和施肥(低氮、中氮和高氮)组合进行盆栽试验。【结果】中氮处理(615 mg N/kg土)下,可促进植株干物质积累,适当干旱胁迫有利于上部叶的生长,而充足的水分有利于中下部叶的生长;在水分充足时施中氮(615 mg N/kg土),或水分胁迫时施高氮(923 mg N/kg土)能提高干物质在中部叶的积累;水分充足时施高氮(923 mg N/kg土),可促进干物质在上部叶的积累。【结论】轻度干旱时施高氮(923 mg N/kg土),或水分胁迫时施中氮(615 mg N/kg土)可以提高烤烟的中上部烟叶产量。  相似文献   

17.
8个美国烤烟品种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合贵州生产上利用的优良后备品种,对8个新引美国烤烟品种进行了试种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各材料大田表现为前期长势中等至较强,中后期长势中等至较强或强.初烤烟叶产量以GL26H表现最高,达3 010.05 kg/hm2;其次是NC196,为2 625.00 kg/hm2;其余品种与对照产量相差不大.所有参试品种气候斑...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我国典型区域烤烟不同部位烤烟烟叶氢氰酸和焦油释放量的差异,采集了我国典型植烟区域的60个烤烟样品,运用数理统计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区域、部位和基因型间的氢氰酸和焦油释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烤烟烟叶焦油和氢氰酸释放量在部位间存在显著差异,且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的部位特征;区域、基因型对氢氰酸释放量影响不显著,但是焦油释放量在区域间差异显著,其中以黄淮烟区焦油释放量最高,区域、部位和基因型三因素的相互作用对焦油和氢氰酸释放量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工业企业在原料选择、叶组配方或库存优化等方面兼顾产地和品种因素,可着重考虑原料部位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基质配方对设施栽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津研2号黄瓜品种为试材,以草炭土、蛭石和炉渣混合物为有机基质进行温室栽培,研究不同配方基质对温室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炭土、蛭石和炉渣以2:2:1的比例配比为最佳配方,黄瓜生长势最好,结瓜习性最好,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