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研究以感染苹果花叶病毒(APMV)的金帅苹果叶片为试材,对APMV的双链核糖核酸(APMV—dsRNA)进行了提取。其粗提液经冰冻高速离心,(?)MK纤维素柱层析及核酸酶降解,获得了纯净的病毒特异性双链核糖核酸液经紫外分光检测看出:感病株在260nm处有一明显吸收峰,而无毒对照未出现此吸收峰。这一显著差异在果树脱毒研究中,对病毒的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金属硫蛋白在铜缺乏奶牛肝脏中的代谢特征,选择铜缺乏区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奶牛6头,采集肝脏样品后用差速离心法分离肝脏金属硫蛋白,以Sephadex-G75进行层析纯化,测定洗脱液中蛋白质、巯基含量、紫外光扫描值、216nm和260nm处吸收峰值及荧光扫描值。将6头健康奶牛的肝脏样品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发病奶牛肝细胞浆Sephadex-G75凝胶层析液第1峰值各管中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第2、第3峰值各管中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巯基含量的检测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发病奶牛紫外吸收值及荧光吸收值出现第2峰或第3峰,且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结论:铜缺乏能够改变奶牛肝脏中金属硫蛋白的代谢。  相似文献   

3.
钝顶螺旋藻藻胆蛋白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对钝顶螺旋藻藻胆蛋白粗提液进行纯化,得到藻蓝蛋白(PC)和别藻蓝蛋白(APC)纯化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得PC和APC的最大可见吸收峰分别在620 nm和650 nm处;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得它们的室温荧光发射峰分别在645 nm和656 nm处。经12% SDS-PAGE法分析,PC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其分子量分别为16.3 kD和18.9 kD;APC也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其分子量分别为15.0 kD和16.9 kD。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PC和APC的氨基酸组成作了测定,发现二者的氨基酸组成比较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彩色棉色素含量.[方法]对不同浓度天然彩色棉纤维色素粗提液扫描分析.[结果]绿色棉纤维色素提取液在252 nm附近吸收峰随色素浓度减小向短波长方向小幅度移动,棕色棉纤维色素吸收峰随浓度减小向紫外短波长方向移动幅度较大.对色素粗提液200~700 nm所有吸收值与相对浓度的相关系数进行筛选,选择最大相关系数对应波长为定量分析特征波长,确定绿色棉纤维提取液定量分析特征波长为417 nm,棕色棉纤维提取液定量分析特征波长为613 nm,并且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回归方程分别为:C绿=0.053 5 A,R~2=0.996 5;C_棕=0.021 7 A,R~2=0.987 8.相关系数均达到0.99以上.[结论]彩色棉纤维色素吸收值对相对浓度的回归方程有明确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镉暴露家兔睾丸和肝脏中小分子金属结合蛋白分离与比较,揭示动物睾丸组织镉高敏感性的机制。【方法】6月龄雄性青紫兰家兔经皮下染镉,9 d后将兔子杀死,制备睾丸和肝脏匀浆超离上清液,用Sephadex G-75凝胶层析法进行蛋白分离,经双波长(280 nm和254 nm)测定紫外吸收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d、Zn元素含量两种方法确定洗脱液小分子量金属结合蛋白峰管;通过试验比较它们的紫外扫描特性、热稳定性、镉锌元素比值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肝脏分离蛋白分子量为6.0~10.0 kD,有254 nm特征紫外吸收峰,OD250nm/OD280nm的值为13.13,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不被无水乙醇抽提,每摩尔物质中Cd与Zn的摩尔比为4.7﹕2,半胱氨酸相对比例为32.89%、不含芳香族氨基酸、氨基酸组成与MT的理论值非常接近。睾丸分离蛋白无254 nm特征紫外吸收峰,Cd结合能力低,半胱氨酸相对含量只有2.36%,氨基酸组成与MT的理论组成相差较大。【结论】雄性动物睾丸对镉暴露敏感性高的原因是睾丸中不能被诱导产生能够拮抗重金属镉毒性作用的特殊蛋白质——金属硫蛋白。  相似文献   

6.
冠突散囊菌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突散囊菌液体深层发酵滤液经浓缩,醇析,透析冻干得多糖粗品.粗多糖经Sevag法脱蛋白,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得到4种多糖.将含量最高的多糖ECP-A经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得到纯化的冠突散囊菌胞外多糖(ECP-A1和ECP-A2),并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鉴定该多糖,紫外光谱分析未见蛋白质(280 nm)与核酸(260 nm)的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揭示ECP-A1具有典型的多糖特征吸收峰,表明ECP-A1和ECP-A2为单一均匀组分的多糖.  相似文献   

7.
四季桂花瓣色素的初步鉴定与提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 ‘Siji Gui’花瓣色素溶液进行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鄄可见光谱法鉴定,并对色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单因素与正交试验设计组合分析。结果表明:四季桂花瓣色素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其次为类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在320 nm处,该类色素最佳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水溶液作为提取剂,以1 ∶ 20的料液比(花瓣粉末单位为g,提取剂单位为mL),在75 ℃的水浴中提取3 h。类胡萝卜素中的3种常见化合物叶黄素、番茄红素、胡萝卜素,其特征吸收峰分别在443,472 和502 nm处。该类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用丙酮∶乙醇(1 ∶ 1)溶液作为提取剂,以1 ∶ 10的料液比,在50 ℃的水浴锅中提取3 h。图3表5参17  相似文献   

8.
试验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法对肌肉中钙激活酶(Calpain)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确定了Calpain粗提液制备工艺。对Calpain粗提液进行全波长紫外扫描说明276~280nm处有一个吸收高峰。应用DEAE离子交换层析对Calpain进行纯化,用0~500mmol·L-1NaClTris-HCl进行离子强度线性梯度洗脱,在280nm波长下测定洗脱液的光吸收值,洗脱得3个蛋白峰,μ-Calpain和m-Calpain分别在NaCl为130~180mmol·L-1和260~300mmol·L-1时洗脱下来,钙激活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在NaCl为70~110mmol·L-1时洗脱下来。Calpain分子量为110000u,通过电泳试验表明,本检测结果提取液正好在分子量约为110000u处有一条清晰的带,说明所得提取物为Cal-pain,而且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微囊藻毒素MCLR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萃取和常压柱层析色谱技术的合理组合,建立了从实验室培养的铜绿微囊藻中提纯微囊藻毒素MCLR的有效方法。MCLR粗提液先经过正己烷萃取脱脂、固相萃取净化,再用Sephadex LH-20凝胶过滤层析色谱分离去除杂质和色度,流出液分管收集,通过测定流出组分在238nm处的吸光度值,并对峰值组分进行鉴定,证明第2个洗脱峰为MCLR,其纯度为40.5%。最后利用DEAE Sepharose CL-6B阴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以水为初始缓冲液,以3mmol/L NaCl水溶液洗脱MCLR,得到MCLR在238nm的特征吸收峰,MCLR的纯度达90%以上,最终得率为66.2%。  相似文献   

10.
广佛手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相关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与纯化广佛手中提取到的水溶性粗多糖.并分析其相关化学成分。方法:广佛手经醚和醇提后的药渣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Sevag法去蛋白后,逆向流水透析得多糖精品。用气相色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得到的水溶性多糖为单一多糖.无核酸和蛋白吸收.显示多糖类特征吸收峰。证实广佛手多糖是由D-木糖、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和L-鼠李糖组成。结论:广佛手多糖为杂多糖。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试管微型薯在广西岩溶大石山地区的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大化县七百弄乡进行马铃薯试管微型薯(MT)与普通种薯(CT),以及与当地主要作物玉米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MT作种薯的生育期较CT的长;马铃薯的商品薯数不受种薯类型的影响;CT和MT作种薯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38450和26300kg/ha,分别是2006年全国马铃薯平均产量的259%和177%;MT作种薯的商品薯鲜重和干重分别是CT的69%和71%;以CT和MT作种薯种植的马铃薯商品薯折干产量1999年分别为6400和4300kg/ha,等于或高于当年8个玉米新品种的平均产量,2000年分别达7500和5600kg/ha,等于或高于当年8户农民的玉米高产示范田平均产量。因此,在广西岩溶大石山地区可以利用MT作种薯来发展马铃薯生产,并可利用该地区作为秋冬种马铃薯的种薯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2.
单倍体育种技术(double haploid,DH)具有加速育种进程的突出优势,已成为玉米育种关键性核心技术并在国外广泛应用,成为国外一些大公司玉米商业育种的主要手段。利用诱导系MT1诱导国内有代表性玉米自交系,分析不同玉米自交系的单倍体诱导率。结果表明,不同玉米主产区自交系的单倍体诱导率存在一定差异,北方春播玉米区(5.16%)>南方丘陵玉米区(5.14%)=西南山地玉米区(5.14%)>黄淮海夏播玉米区(4.44%);不同杂种优势群自交系的单倍体诱导率大小不同,表现为兰卡斯特群(5.64%)>Suwan群(553%)>瑞得群(5.43%)>旅大红骨群(4.96%)>四平头群(2.76%);温带自交系的单倍体诱导率为5.17%,明显高于热带自交系的单倍体诱导率(3.63%),说明单倍体诱导率因母本的遗传背景不同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高产高效夏玉米的冠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研究高产高效夏玉米的冠层结构特性,探讨高产高效形成的生理机制,为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播种方式、播种时间、种植密度、施肥时期及用量和收获时间等综合农艺管理措施的合理优化,设置综合生产管理(MT)和施氮量试验(NT),研究探讨高产高效夏玉米的冠层结构特征和光合特性。【结果】施氮量试验中,施氮184.5 kg•hm-2(N2)时,产量、穗位及底层透光率达到最高,超过这一水平,产量、透光率和净光合速率均有所降低。综合生产管理中,再高产高效处理的叶面积指数从大喇叭口期(V12)到抽雄后6周(6WAT)始终维持在4.4以上,生育后期下降缓慢;穗位及底层透光率以及茎粗、穗位茎节长、株高和穗位高等植株性状整齐度相对较高,获得了10.91 t•hm-2的产量和54.97 kg•kg-1的氮素利用效率。【结论】单一增施氮肥,产量没有持续增加,冠层透光率有所下降;将栽培方式与肥料运筹结合,再高产高效处理的叶面积指数高值持续时间较长,穗位叶层透光率、植株性状整齐度和净光合速率较高,实现了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4.
活性氧清除剂在提高玉米抗旱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抽雄期水分胁迫时,叶施外源性氧清除剂有明显的抗旱增产的效果。与干旱处理比较,活性氧清除剂中甘露醇(MT)的增产效果最小,乙酰水杨酸(ASA)的增产效果最明显。VE和VC的效果相当;外源活性氧清除剂的抗旱效果因品种的抗旱性不同而存在差异;分析了外源活性氧清除剂抗旱增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褪黑激素受体(melatonin receptor,MTNR)基因的进化模式,为褪黑激素受体基因相关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和软件对来自11个物种的褪黑激素受体1a(MT1)和褪黑激素受体1b(MT2)基因的系统发生关系、基因相似性、选择压力、选择方向等进行系统地分析。【结果】MT1和MT2基因可能由共同祖先基因通过基因重复产生, MT1可能保持着源基因的功能,MT2为新产生的功能基因。MT1基因在物种间的相似性极显著高于MT2基因(P<0.01);MT1基因主要受纯化选择,MT2基因受到显著的正选择;MT1与MT2基因均承受着较强的选择压力,且选择压力在2基因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T1基因主要受纯化选择可能是MT1基因与动物季节性繁殖关联研究结论不统一的原因,MT2基因受正选择提示正选择可能是驱动MT2与MT1发生分化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高产栽培条件下种植方式对不同生育类型粳稻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稻米品质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为材料,比较研究高产栽培条件下手栽、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差异,并对米质性状与灌浆结实期的温光条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糙米率在不同种植方式间没有明显差异,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早熟晚粳手栽>机插>直播,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机插>手栽>直播;(2)垩白率手栽>机插>直播,垩白大小机插>手栽>直播,垩白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机插>手栽>直播;(3)直链淀粉含量直播>机插>手栽,胶稠度手栽>机插>直播;(4)蛋白质含量手栽与机插基本相当,直播略低,且除中熟中粳外与手栽和机插的差异不显著;(5)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手栽>机插>直播,回复值直播>机插>手栽,峰值时间不同种植方式间没有明显差异,最终黏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直播>机插>手栽,糊化温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直播>机插>手栽,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结论】与手栽和机插相比,直播外观品质略优,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变劣;手栽与机插间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优劣因品种类型而异,蒸煮食味品质手栽优于机插,营养品质大体相当。因此,选择合理的种植方式,并配套适宜的水稻品种类型,有利于获得优良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温下重金属镉诱导金属硫蛋白在鲫鱼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重金属镉的胁迫对鲫鱼不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体长为(15.32±0.63)cm、平均体重为(310.6±5.69)g的鲫鱼不同组织中的MT本底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1),含量顺序为肝脏>肾脏;不同水温条件下鲫鱼相同组织中的MT本底值差异显著(P<0.01),鲫鱼肝脏中的MT本底值平均含量在水温(26.5±1)℃和(16.5±1)℃时分别为3.50和3.25μg·g~(-1);肾脏中的MT平均含量分别为3.20和2.72μg·g~(-1);不同水温下,经不同的暴露时间、不同暴露浓度的Cd~(2+)胁迫下MT在鲫鱼肝脏和肾脏中的表达趋势较为一致,都是旱先升高后稳定的状态,在试验后的6 h内的增加速率最大,MT的含量在12 h时达到峰值.鲫鱼的肝脏和肾脏组织在12 h内MT的增加量与Cd~(2+)的浓度呈较好的相关性,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一效应关系.表明水体中的Cd~(2+)可诱导鲫鱼组织中MT的合成与表达,且主要诱导时间在12 h之内.相同Cd~(2+)质量浓度胁迫下,水温的改变不影响Cd~(2+)胁迫MT在鲫鱼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但影响MT表达的含量和速率,相同Cd~(2+)质量浓度下MT在鲫鱼组织中的表达含量和速率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金属硫蛋白作为重金属污染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金属硫蛋白(MT)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热稳定性、可诱导型非酶蛋白,具有维持生物体内金属含量动态平衡和重金属解毒作用双重机制.大量研究表明,MT可作为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标志物,用来预测生物体受重金属暴露的状况和重金属污染的压力,且对制定预防性的管理措施、及时监控环境污染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查阅及综合分析,主要阐述了金属硫蛋白的基本结构、多态性、生理功能及其作为生物标志物在环境污染检测与诊断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并展望其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水稻少侧根突变体MT10的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水稻少侧根突变系MT10及其野生型IR8的根系全蛋白质组,建立二者间的差异表达图谱,得到了11个差异点,其中只在MT10中表达的蛋白点有2个,只在IR8中表达的蛋白点有4个,两者间有明显差异的蛋白点有5个。  相似文献   

20.
研究Tris-HCl浓度、pH、温度、光照和乙醇对金属硫蛋白提取液稳定性的影响,为金属硫蛋白的研究提供资料.结果表明,金属硫蛋白在低浓度Tris-HCl中较稳定,0.01和0.02 mol/L Tris-HCl对其稳定性影响最小;pH对金属硫蛋白稳定性影响较大,pH 6~7时较稳定;光照对金属硫蛋白稳定性影响比较明显,其对硫蛋白具有破坏作用;乙醇对金属硫蛋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金属硫蛋白具有很强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