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困难,后肢无力。此病虽然为良性经过,但发病面广,流行快,奶牛感染后产奶量急剧下降,部分奶牛因后肢无力长期卧地不起而被淘汰,故此病对奶牛业带来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正>奶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困难、后肢无力等。此病虽然为良性经过,但发病面广,流行快,奶牛感染后产奶量急剧下降,部分奶牛因后肢无力长期卧地不起而被淘汰,急性病例可造成死亡,发病后怀孕牛可造成流产,故此病应引起广大奶  相似文献   

3.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困难,后肢无力。此病虽然为良性经过,但发病面广,流行快,奶牛感染后产奶量急剧下降,部分奶牛因后  相似文献   

4.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困难,后肢无力。此病虽然为良性经过,但发病面广,流行快,奶牛感染后产奶量急剧下降,部分奶牛因后肢无力长期卧地不起而被淘汰,故此病对奶牛业带来较大的损失。我新桥街道2004年8月份统计共存栏奶牛567头,从8月8日开始到9月13日持续一个多月,共发生该病326头,发病率为57%。急性死亡12头,因病瘫痪淘汰9头,发病后流产20头。1流行病学调查本病主要侵害牛,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犊牛症状较轻,高产牛、重胎牛症状严重。从8月初起,该…  相似文献   

5.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困难,后肢无力.  相似文献   

6.
2004年10月邹平县孙镇一带奶牛出现了以高热、流泪、泡涑性流涎、后肢僵硬、跛行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初步诊断为牛流行热。  相似文献   

7.
牛流行热是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不论是黄牛、水牛,还是乳牛都可发生该病。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40C以上),流泪,呼吸道和消化道器官严重卡他性炎症和全身麻痹,后肢无力,跛行,有些牛只膝关节肿胀明显等运动机能障碍。发病急、流行猛,但大多数发病牛只为良性经过,病程一般为2~3天,之后恢复正常至痊愈,  相似文献   

8.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不论是黄牛、水牛还是乳牛都能感染发病。在我县,主要是黄牛更易发病,其主要症状是突然出现高热,表现为严重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炎症,全身麻痹,后肢无力,跛行。该病流行快,发病率高,但一般都能治愈。  相似文献   

9.
牛床地面较滑,地面坡度大于5%,奶牛站立、起卧太快,易引起后肢撕伤。如卧地不起,病程太长,半个月不能站立的牛,往往被淘汰,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奶牛前肢肌肉、韧带撕伤治愈的病例报道较多,但中西结合治愈奶牛后肢撕伤的病例少见报道。现将中西医结合治愈奶牛后肢肌肉、韧带撕伤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赵春霖  石峰 《兽医导刊》2016,(16):146-146
牛卧地不起是奶牛临近分娩和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卧地不起为特征临床综合症。双丰镇奶牛场多见于分娩后3~24h内发生,病牛多表现体温、呼吸、脉搏正常,且表现精神、食欲都正常。长时间呈正卧或侧卧姿势,驱赶时表现后肢无力,不能正常站起。  相似文献   

11.
2006年8月4日上午,滦南县扒齿港镇东高庄村的一怀孕奶牛突然卧地不能站立,约笔者前去诊治。 1症状 此牛怀孕6个月,8月1日准备断奶,则1~3日只喂干草,没有喂给精料。8月4日早晨出现后肢无力,不能站立。该牛昂首,眼睛有神,驱赶欲站起而不能。患牛鼻镜湿润,反刍正常,吃食正常。  相似文献   

12.
奶牛产前瘫痪是奶牛在妊娠末期,一般距分娩10d左右.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如腰、臀部、后肢无损伤,又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后肢无法站立的一种疾病。此病多见于老龄牛,近几年,随着奶牛饲养量的增加,成年牛也时有发生。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须仔细诊断鉴别,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1发病经过2003年东旗某镇牧户一头怀孕5个月的奶牛,在预防注射口蹄疫疫苗后发现有过敏反应,防疫员用肾上腺素救治缓解。第2天,该牛发烧、食欲减退,经当地兽医用生理盐水、抗生素治疗不见好转,后肢逐渐显得无力,走路摇摆,喜卧。鉴于此又加用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用后症状加重,卧地不起,用人力将其抬起尚能行走,当第3组钙剂静脉滴注后,病牛已完全瘫痪。2症状患牛精神呆滞,消瘦,后肢伸展,有轻度震颤,触诊后肢无炎性表征,泌乳停止,有异食史。反刍、饮食欲、大小便均正常。3治疗快补磷(哈尔滨三马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日70g口疗第3天患牛可以自行…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东旗某镇牧户一头怀孕5个月的奶牛,在预防注射口蹄疫疫苗后发现有过敏反应,防疫员用肾上腺素救治缓解。第2天,该牛发烧、食欲减退,经当地兽医用生理盐水、抗生素治疗不见好转,后肢逐渐显得无力,走路摇摆,喜卧。鉴于此又加用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用后症状加重,卧地不起,  相似文献   

15.
奶牛子宫破裂李让富(四川荣昌县农科所良种场,632460)临诊症状及治疗经过荣昌县良种场奶牛舍61号荷兰黑白花奶牛,4岁,怀孕8个月。该奶牛右后肢外叶底部中央坏死,有腐臭味。1989年5月17日上午就诊,六栏柱保定,然后将该牛后肢蹄底后翻转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前瘫痪是奶牛妊娠末期常发生的疾病。一般距分娩半月左右,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如腰、臀部、后肢无损伤,又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后肢无法站立的一种疾病,此病多见于老龄牛。近几年.随着奶牛饲养量的增加,成年小牛也时有发生。该病如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可能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牛床地面较滑,建设地面坡度大于5%,奶牛站立、起卧太快,易引起后肢撕伤,卧地不起;因病程太长,长时不能站立而被淘汰。对奶牛前肢肌肉、韧带撕伤治愈的病例较多,但治愈奶牛后肢肌肉、韧带撕伤的病例少见。现将中西医结合治愈奶牛“躺卧不起综合症”一例报告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的蹄变形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选取12个规模奶牛场的5 659头牛进行了为期2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蹄变形奶牛617头,平均发病率为10.90%;后肢变形蹄数显著高于前肢变形蹄数;春季奶牛蹄变形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奶产量高的牛更易发生蹄变形;前肢变形蹄以长蹄为主,后肢变形蹄以扁蹄为主。  相似文献   

19.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对奶牛的产奶量有明显的影响,且部分患病牛常因瘫痪而被淘汰,给奶牛养殖业带来经济损失。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牛流行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牛流行热(Bovine epizootic fever)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izootic fever virus)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牛流行热病毒主要侵害牛,黄牛、奶牛、水牛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奶牛最为易感,不同性别、年龄及品种的奶牛都可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