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牛舍应从"合理设计"考虑 旧式牛槽设计大都采用70cm宽×50cm深长方形红砖、水泥结构.使用时间一长很容易藏污纳垢,对采食卫生不利.牛槽过高,牛床势必加长,以适应牛体趴卧的需要(牛床长度200~220cm).但牛站立采食时,影响牛体卫生.新的牛槽设计为慢凹锅底形,牛趴卧时头部可以占据牛槽部位,牛床长度180cm即可满足站立和趴卧的需要,粪便排泄物直接自然地落人粪尿沟,牛床干净,有和利于牛体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2.
1 牛舍应从“合理设计”考虑旧式牛槽设计大都采用70厘米宽×50厘米深长方形红砖、水泥结构。使用时间一长很容易藏污纳垢,对采食卫生不利。牛槽过高,牛床势必加长,以适应牛体趴卧的需要(牛床长度200~220厘米)。但牛站立采食时,牛床又显得过长,很容易受到粪尿排泄物的污染,影响牛体卫生。新的牛槽设计为慢凹锅底形,牛趴卧时头部可以占据牛槽部位,牛床长度180厘米即可满足站立和趴卧的需要,粪便排泄物直接自然地落入粪尿沟,牛床干净,有利于牛体卫生管理。2 饲养应从“合理日粮”着眼2.1 掌握日粮投入的合理性目前,群众养牛流行的做法是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长光周期(long-day photoperiod)对锦江牛行为和活动量的影响,选用锦江公牛(311.17±18.04)kg和母牛(152.78±21.15)kg各18头,按体重相近原则将试验牛分为长光周期LD组(16L∶8D)和等光周期对照SD组(12L∶12D),每组有公牛和母牛各9头,试验期间观察锦江牛的采食行为、趴卧行为和反刍行为并计算趴卧率和活动量。结果显示:光照前期LD组锦江牛站立时间比SD组降低35.1%(P0.01),趴卧休息时间增加41.5%(P0.01),趴卧反刍时间增加24.7%(P0.05),母牛采食时间比公牛提高52.3%(P0.01);光照前期LD组公牛的趴卧休息率在11:00显著提高(P0.05),LD组母牛的趴卧休息率在11:00和13:00显著提高(P0.05);光照后期LD组锦江牛站立时间降低28.6%(P0.01),趴卧时间提高20.9%(P0.01),母牛趴卧反刍时间比公牛提高44.6%(P0.01),母牛采食时间增加22.3%(P0.01);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数据聚类分析表明LD组锦江公牛静止行为占比提高11.4%(P0.05)。提示:长光周期下锦江牛可减少站立时间,增加趴卧休息时间,减少其活动量。  相似文献   

4.
从第四周到第六周,试验选择200只海兰白羽蛋鸡雏,按照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0组,每组5只鸡。试验鸡只被饲养在14%、17%和19%共3个不同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水平条件下,研究观察鸡只啄羽、采食、寻食、趴卧、站立、走动、饮水和修饰等行为。研究发现蛋白质质量分数对育雏期蛋鸡啄羽、采食、寻食和趴卧行为的影响显著(P0.05);蛋白质质量分数对育雏期蛋鸡站立、走动、饮水和修饰行为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蛋白质质量分数水平的上升,育雏期蛋鸡的趴卧行为逐渐增多,啄羽、采食、寻食、站立和走动等行为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5.
从第4周到第6周,将320只海兰白羽蛋鸡雏,按照试验设计采用4个水平随机分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并将其饲养在5、10、15、20lx4个不同的光照强度条件下。观察鸡只的啄羽行为、采食行为、趴卧行为、修饰行为、寻食行为、饮水行为、站立行为和走动行为。试验发现,光照强度对育雏期蛋鸡啄羽的影响很大;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育雏期蛋鸡的啄羽、修饰、寻食、饮水、站立和走动行为呈增加趋势;采食和趴卧行为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不管是躺卧区域还是站立区域,奶牛都喜欢柔软的表面。深槽卧床是最舒适的卧床,但需要很好的维护。当设计散放场自由卧床时,物理屏障越少越好。限制性硬件投入越多,奶牛越不喜欢。卧床的一些限制硬件可以保持牛床干净,但是为了避免肢蹄病的发生,这些硬件是必须配备好的,如软的、干的地面。饲喂区域的设计和管理很重要。饲养密度过高会增加牛只间的攻击性,使得从属地位的牛远离采食区域。牛只间的物理屏障,包括颈夹和采食槽,能够降低竞争、增加采食时间。  相似文献   

7.
不同放牧强度对西门塔尔牛牧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夏季(7、8月份)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克氏针茅典型草原上测定了不同放牧强度下西门塔尔牛牧食习性,研究了西门塔尔牛的采食、反刍、卧息、、站立、游走和排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西门塔尔牛采食行为、反刍行为有明显影响,放牧强度低时能明显降低采食时间,延长反刍时问·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牛的站立时间减少,而对卧息、游走和排泄行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某农户饲养夏杂黄牛15头,连续两年9头(次)发生跛行,经综合治疗均获痊愈,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1998年夏初,该农户将15头牛由舍饲转为放牧,在放牧开始后的1~3周内,先后有4头牛发生跛行,按发病顺序依次列为A、B、C、D牛,其中A、C牛四肢均不灵活,步态强拘,不愿活动,站立时四肢外展。B牛右前肢、D牛左前肢不敢负重,患肢肘部肌肉震颤,轻击蹄部痛感明显,站立时以蹄尖着地或悬蹄,行走时三足落地。检查所有患牛蹄部均无明显的创伤及蹄漏等变化,体温均在38.5~38.9℃,心跳在100次/min左右,瘤胃蠕动尚好,粪便呈稀糊状。由于疼痛患牛放牧时跟不上群,采食和趴卧交替进行,在舍内补饲时食欲欠佳。  相似文献   

9.
将150只9周龄海兰白蛋鸡随机分2组,每组5只鸡。试验组鸡被饲养在15只/m2和30只/m~2两个不同的饲养密度条件下,观察鸡的啄羽、采食、趴卧、修饰、寻食、饮水、站立和走动行为。研究显示:饲养密度对育成期蛋鸡啄羽的影响很大(P0.05);饲养密度对趴卧行为、寻食行为和走动行为影响显著(P0.05);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育成期蛋鸡的啄羽、趴卧、饮水和站立行为逐渐增加,采食、修饰、寻食和走动行为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0.
1预防1.1保持环境干净搞好环境及牛体卫生,可减少乳房炎的发生。牛舍的设计要合理,保证阳光充足,牛床保持卫生,渗水性要好,定期清除牛床及运动场牛粪。排便尽量落入尿粪沟,减少粪便污染牛床。确保牛床设计合理,大小合适并有足够的垫料。牛舍冬春季应注意保温  相似文献   

11.
牛槽和拴牛环的设计与应用于守德,单立东,刘福军山东省章丘市畜牧局(250200)牛槽侧正面示意图各地规模养牛迅速发展,从几十头到几百头,甚至上千头的牛场相继建立。为适应规模养牛的发展,笔者结合当地牛场建设实际,对牛槽的建造结构和在槽上挂牛的方法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冷刺激时间对肉鸡行为指标的影响,试验从22~42日龄对随机选取的120只AA商品肉鸡从冷刺激时间角度施加低温刺激,试验组(Ⅰ、Ⅱ、Ⅲ组)冷刺激时间分别为1、3和6 h,冷刺激温度比对照组降低3℃,冷刺激结束后鸡仍然在正常的饲养温度条件下饲养。通过行为方面来鉴定肉鸡低温刺激的效果,并从中找到有益的刺激手段。行为指标主要包括趴卧、采食、站立、饮水、走动和修饰等。结果:冷刺激时间对采食和趴卧行为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修饰、饮水、站立和走动行为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表明:冷刺激时间影响AA肉鸡的采食和趴卧行为。  相似文献   

13.
1 保持环境卫生   99.5%的乳房炎是由1~4个乳区细菌感染引起的,这些细菌多是通过奶头进入的.因此,预防措施是牛床设计要合理,大小合适,过大会使奶牛把粪便排泄在牛床上,趴卧时污染乳房;过小又易使牛只接近粪沟.牛床要有足够的垫草,并及时更换.及时清理粪便,保持运动场干燥清洁,经常刷拭牛体,尤其要保持牛的后躯及尾部清洁.饲养密度要合理,如果在过小的空间内饲养较多的奶牛,则易使污染加剧.保证正常通风,避免空气污浊.……  相似文献   

14.
圈养条件下赤斑羚夏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建清 《野生动物》2011,32(5):249-251
2010年6月,在上海动物园繁殖场的赤斑羚饲养区,采用人为观察与摄像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对10只圈养赤斑羚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斑羚一天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趴卧(43.11%)和采食(38.21%),站立行为(12.40%)次之,运动行为(3.53%)和修饰行为(2.45%)较少,其他行为仅占0.31%,所占比例最低。在活动规律上,赤斑羚一般在7:00左右开始活动,一天中趴卧、采食和站立是主要的3种行为。趴卧行为在11:00~11:55和15:00~15:55处形成波峰,在8:00~8:55和14:00~14:55处形成波谷。在9:00~9:55和14:00~14:55是采食高峰,在11:00~11:55是采食低峰。站立行为和运动行为均在8:00~8:55形成波峰。修饰行为和其他行为所占比例较少,在一天中分布的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5.
动物在分娩前后其行为会发生明显变化,而其行为可以对其分娩状况进行评价。为提高母羊的福利水平、持续改善饲养管理措施,试验在自动识别母羊分娩前后不同时期的行走、站立、趴卧、刨地4种运动行为及采食和饮水行为的基础上对以上行为的时间分配及其节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母羊分娩前后不同时期不同行为的变化规律有明显的差别。怀孕期母羊趴卧行为发生的频次较少,每次持续时间都较长,随着产期的接近,母羊趴卧行为所分配的时间呈递减趋势,分娩后昼间趴卧行为分配的时间依然会减少;随着产期的接近,母羊的站立及行走行为分配的时间呈增长趋势,发生的频次逐渐减少,但在分娩当天站立及行走行为时间明显增加,产后站立及行走的行为比产前会增长,但幅度很小;母羊分娩前其采食及饮水行为会呈现增长的趋势,但从产前第5天开始直至分娩该行为发生的时间会缓慢减少,在分娩当天母羊采食及饮水行为的时长降到最低,分娩后又呈现出增长趋势;母羊产前及产后刨地行为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但在分娩当天刨地行为发生的时间及频率明显增加。说明母羊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研究可以为分娩及产前疾病预警。  相似文献   

16.
正牛尾巴的运动虽没有固定的频率,但却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天热比天冷时摆动次数多、幅度大,行走和劳役负荷时比站立静止时摆动次数多,采食时比不采食时摆动次数多,白天比夜晚摆动次数多。发育良好的健康牛,其尾巴粗细长短适中、摆动灵活有力、幅度大;发育不良或患病的牛尾巴细小或弯曲、摆动不灵活、乏力、幅度小,触摸尾体没有弹性,尾椎弯曲性能差。热症病牛常表现尾卷耳耷、活动  相似文献   

17.
1饲养管理要点1.1牛舍要干燥、清洁卫生黄牛喜干燥怕湿,圈舍潮湿容易发病。因此,保持牛舍的干燥清洁特别重要。传统的“自由式”牛舍容易使圈舍又脏又潮,不利于牛的生长发育,现介绍一种保燥保洁的牛舍:适宜于拴系饲养,即牛舍内有隔栏的牛床,牛头拴系固定,可自由站立和躺卧,前边设饲槽和水槽及采食饲料通道,牛只可自由向饲槽内采食青贮和干草及饮水,牛床后设粪沟,保证粪尿排于沟中。便于清扫和冲洗,每天早晚各扫一次,圈舍定期撒适量石灰,以减少臭味和潮气,保持牛舍干燥。1.2防病治病预防为主,养防结合,注意平时的饲…  相似文献   

18.
肉牛养殖场的肉牛舍较简单,可根据各地全年的气温变化和牛的品种、育肥时期、年龄而确定。建牛舍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经济实用,还要符合兽医卫生要求。有条件的可盖质量好的、经久耐用的牛舍。国内常见的肉牛养殖方式有拴系式和散放式两类,牛舍建筑有牛栏舍、牛棚舍、塑料大棚等。北方的肉牛舍,要求能保暖、防寒;南方要求通风、防暑。牛舍内应设牛床、牛槽、粪尿沟、通道、工作室或值班室。牛舍南侧有条件的设有运动场,内设自动饮水槽、凉棚和饲槽等,牛舍四周和道路两旁应绿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增加光照时间对锦江牛生产性能和行为的影响,选用锦江公牛16头、锦江母牛10头随机分为2组,即:自然光照组(10.2~13.8 h)和16 h光照组,每组公牛8头、母牛5头。试验期117 d,期间记录牛的始重、末重、采食行为、休息行为和活动量。结果:与自然光照组相比,16 h光照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1),且干物质采食量增加16.18%,料重比降低9.88%;16 h光照组采食时间、每次采食时间显著降低(P0.01),反刍时间和趴卧休息时间显著增加(P0.01),且反刍次数显著增加(P0.05);16 h光照组趴卧休息率增加(P0.05),公牛活动量降低39.21%。由此可知,增加光照至16 h可以增加锦江牛采食量、反刍时间和趴卧休息时间,减少其活动量,从而提高了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在22日龄到42日龄期间对随机选取的120只AA商品肉鸡从降低不同幅度饲养温度的角度施加低温冷刺激,试验组比对照组的饲养温度分别降低3、5和7℃,冷刺激时间均为3 h,冷刺激结束后鸡只仍然在正常的饲养温度条件下饲养。该试验通过行为方面来鉴定肉鸡育雏过程中低温冷刺激的效果,并从中找到有益的刺激手段。行为指标主要包括趴卧、采食、站立、饮水、走动和修饰等。结果显示,冷刺激降低温度对走动行为影响显著(P〈0.05),对采食、趴卧、修饰、饮水和站立行为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