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20年玉林市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20年来玉林市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其灾变规律,剖析了近年来其发生为害偏重原因。认为近年来稻飞虱发生面积和范围扩大,暴发频率增加,为害加重,主要受稻飞虱抗药性、迁入虫量、迁入时间、防治、水稻栽培技术及气候等因素影响。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历史资料分析及调查研究,总结了防城港市沿海稻区稻飞虱迁入发生规律及1993年以来发生新特点。如稻飞虱灯下、田间始见期提早,迁入峰次多,主害代为害峰次增加、为害期延长、严重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加等;影响当地稻飞虱发生的主要因素有迁入量、食料条件、气候因子、田间小气候、地理、天敌及稻飞虱翅型、化学防治措施等。  相似文献   

3.
稻飞虱是崇阳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因近年来,连续大暴发,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直接影响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总结分析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形成原因及对其它地区的影响,对研究因水稻种植结构、品种调整稻飞虱新的发生为害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稻飞虱发生危害特点1.1各代田间发生期稻飞虱从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迁入我县,一年内在水稻上发生不完整5代,个别年份发生6代。危害盛期在7月上旬至10月中旬,混栽区中稻和双季稻晚稻受害最为严重。在早、中、晚稻混栽区,第1代长翅型成虫盛期在5月中旬,第2…  相似文献   

4.
由于稻飞虱发生为害具有迁飞性、隐蔽性、突发性、分布不均衡性、暴发性等特点,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研究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分析其大发生的原因,从而制定科学的防控技术措施,是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1发生特点1·1发生早,田间虫量高2006年的稻飞虱迁入我市的时间为4月20日,比常年要早。6月2日调查早稻田最高百蔸虫量达1980头,同期虫量历年少见,第4代稻飞虱在部分中稻田块特大发生,个别田块最高百蔸虫量达到10万头,实属罕见。第5代稻飞虱在晚稻上大发生,百蔸虫量最高4万头。1·2发生面积大、范围广我市水稻种植面积3·33万hm2…  相似文献   

5.
泰和县近十年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善忠 《江西植保》2003,26(3):117-119
泰和县近十年稻飞虱发生特点总的属于中等偏重发生态势,有连续性发生和间隙性重发生的特点,1991年、1995年、1997年为重发生,1994年、1996年、1998年、2000年、2001年、2002年为中等偏重发生,1992年、1993年、1999年为中等发生,其原因为:(1)迁入早、峰次多。形成种群早是大发生的主要原因。(2)食料丰富、气候适宜是稻飞虱发生的首要条件。(3)肥水管理不当是稻飞虱发生的辅助条件。(4)片面用药是诱发稻飞虱再度猖獗的一个重要因素。(5)水稻品种的抗性差异对稻飞虱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混合用药,综合治理是控制稻飞虱暴发为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养蟹稻田稻飞虱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明确了养蟹稻田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养蟹田和非养蟹田稻飞虱的发生期基本一致。由于螃蟹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养蟹稻田稻飞虱的发生量比不施药对照田明显偏低,一般发生年份,不用药防治,即可控制稻飞虱的为害。养蟹田稻飞虱的分布与距养殖沟的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距养殖沟越远,虫量越高,防治时应注意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2007年当阳市水稻种植面积3万hm^2,稻飞虱发生继2006年之后又一特大发生年,具有迁入时间早、迁入峰次多、迁入虫量大、田间发生程度重的特点,全市累计发生面积9.1万hm^2,防治面积9.8万hm^2,我们始终采取“压前控后”、“治早治小”的防控策略,将稻飞虱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现将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广西水稻稻飞虱的发生演变规律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有飞虱科昆虫49种[10],能对水稻造成危害的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混合种群,俗称为稻飞虱.稻飞虱是目前广西水稻发生面积最大,为害程度最重的病虫.本文叙述了稻飞虱在广西的发生演变规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稻飞虱多年发生面积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应用虫口模型蕴藏的虫口消长路线图进行分析,创建了稻飞虱发生面积预测值速查表,得到了稻飞虱发生面积发展变化的规律,提出并实证了预测值速查表可作为实用有效的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10.
竹山县位于湖北西北部。属中稻产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6667hm^2左右。对稻飞虱的发生规律进行探研,对2007年暴发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将有利于以后的预测预报,采取科学防控措施。1 稻飞虱发生规律1.11974年以来稻飞虱发生情况近34年以来稻飞虱发生程度:1—2级24年,3-4级6年,5级4年。大发生年份分别为1982年、1991年、2002年、2007年,田间百蔸虫量平均分别为4672头、3916头、2800头、3700头,发生面积分别为5000hm^2、5533hm^2、5333hm^2、6467hm^2。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又是稻飞虱大发生的一年,为了进一步摸清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及规律,为下一步防治稻飞虱害虫探讨最佳防治方案,特总结如下: 1发生特点 1.1迁入早 今年灯下见虫为5月6日,比一般年份早15d ~ 20d,比去年早32d,属偏早年份.迁入偏早稻飞虱可多繁殖一代,危害多一代,大大增加主害代虫源基数. 1.2迁入量大 5月7日全市普查,均见白背飞虱、百蔸虫量平均30头,往年田间零星见虫,百蔸虫量不足5头. 1.3迁入范围广 5月21日全市普查,全市主产水稻乡镇均见白背飞虱,往年5月份仅在我市西部顾家店、白洋等镇见虫.  相似文献   

12.
枣阳市2006年水稻种植面积4·97万hm2,稻飞虱发生是继1987年、1991年后又一个大发生年,第3代、第4代稻飞虱发生面积累计达7·67万hm2,挽回稻谷损失18·65万t,笔者对其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进行观察分析如下:1发生特点1·1发生期早2006年我市第3代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为7月20~30日,第4代稻飞虱为8月15~25日,比1987年、1991年分别早5d、7d。1·2发生数量多第3代稻飞虱发生高峰期平均百蔸虫量为2300头,最高达8 000头,第4代稻飞虱百蔸平均为6 050头,最高达1·5万头,比1987年高8·18%,与1991年持平。1·3短翅型成虫数量多第3代稻飞虱短翅型成虫百…  相似文献   

13.
对岑溪市2008~2013年水稻稻飞虱大发生世代资料进行整理,结果发现,该市稻飞虱大发生世代多集中在水稻孕穗末期至抽穗灌浆期,具有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前代虫口基数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沙洋县以中稻种植为主,种植面积5.13万hm^2,2007年稻飞虱发生程度超过2006年,迁入时间早、发生重极为罕见,全县累计发生面积4.03万hm^2,防治面积11.67万hm^2次,通过防治挽回稻谷损失2.44万t。为全面掌握稻飞虱发生规律,探讨稻飞虱综合治理措施,特进行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15.
达州地区历年水稻稻飞虱发生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达县近20年来水稻稻飞虱发生为害情况连续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基本摸清了本地区稻飞虱的发生演变规律.明确了白背飞虱是本地区水稻致害成灾的主要虫种,7月上、中旬的四(2)代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初的五(3)代是本区一季中稻上的主要为害世代,并对本地区稻飞虱发生为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本地区稻飞虱的监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庐江县稻飞虱群落演变特点、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及田间试验,归纳了安徽省庐江县稻飞虱群落演变规律,分析了2006年褐飞虱发生特点、大发生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1964年以来稻飞虱群落演变规律可分为4个阶段,其间相对于白背飞虱,褐飞虱种群数量分别为高、低、平、高水平,总态势近于“U”字形。当前褐飞虱发生特点主要有迁入虫源早、迁入量大,种群增量大,危害时间长,危害世代多,危害面积广。回升和暴发可能的原因包括水稻品种、作物布局和栽培措施改变,秋季气温升高,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抗药性,害虫天敌下降,以及农民防治组织缺乏。防治对策强调改进虫情测报、适时早治、适当多治、选用正确药剂、改进施药方法,并建立健全基层防治组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历史资料分析、调查研究及田间试验,总结山区一季杂交中稻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分析影响稻飞虱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出防治稻飞虱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枣阳市稻飞虱是继2006年以后又一个大发生年,为了摸清稻飞虱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02年泰和县稻飞虱监测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稻飞虱监测,能全面了解稻飞虱的迁飞习性及发生规律,提高害虫发生早期预警能力,为预测预报和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广西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及成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稻飞虱是广西水稻的主要害虫,全区各稻区普遍遭受其危害,2005年全区达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程度,部分稻区发生为害严重,个别田块出现了“落窝穿顶”现象。据统计,全区年发生面积达140·4万hm2次,占种植面积67·7%,防治面积154·8万hm2次,经防治后挽回损失63·5万t,实际损失6·6万t。与常年相比,稻飞虱迁入期属偏早年份,迁入峰次多,峰期长,迁入面广虫量多,田间主害期增多,虫口密度高,晚稻后期发生面积广、密度高,为近年所罕见。1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1·1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广西稻飞虱年发生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约为120万hm2次,90年代中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