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麦后机械化裸苗移栽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人口日益增长,耕地日渐减少,我国农业生产中粮棉争地矛盾不断加剧。麦棉套作可提高复种指数,缓解粮棉争地矛盾,但麦棉套作引起的迟发、晚熟、低产、劣质的问题客观存在,改麦棉套作为麦后棉花连作,发展麦后棉花机械化裸苗移栽新技术,是充分利用耕地和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人力、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粮、棉双高产,改善品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对麦后棉花连作进行了不少有益的研究,由于品种、栽培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未能在生产上应用,随着棉花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新技术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适于鲁西南气候条件的、效益最佳的短季棉种植模式,为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短季棉提供依据,从而提高鲁西南棉花的种植效益,稳定棉花种植面积,以单价转抗虫基因常规夏棉品种鲁棉532为研究对象,以蒜套棉(转抗虫基因中早熟杂交品种德棉998)作对照,设置蒜后直播和麦后直播2个处理,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当地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势方面,蒜套棉处理比短季棉直播处理略好;9月10日,短季棉直播处理的单株果枝数、结铃数、吐絮铃数均少于蒜套棉处理;蒜后直播、麦后直播模式的籽棉产量均低于蒜套棉模式,但两者用工均减少90.4个·hm-2,物化投入均减少792元·hm-2,纯收益分别增加3 775和1 775元·hm-2。综上,鲁西南蒜套棉种植模式下棉花产量较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潜力,但用工较多,物化投入大;短季棉直播可明显减少管理用工,降低植棉物化投入,使纯收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陈传印 《中国棉花》2008,35(7):10-11
研究表明,在麦后直播短季棉的农艺措施中,种植密度和缩节胺化控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 ,盐城市粮棉种植地区 ,探索出麦后移栽棉的“双高”培管技术 ,不仅稳定棉花种植面积 ,而且增加了粮食产量 ,促进粮棉双丰收 ,使土地利用提高 5 0 %左右 ,经济效益显著。1麦后棉的增产机理1 .1调节生育期。棉花具有较强的自身调节能力和补偿能力。通过塑料薄膜的增温保湿、早播培育壮苗、加快生育进程、调节株型及生育期等 ,才能使麦后移栽棉获得高产稳产。1 .2增加有效铃。棉花产量由伏前桃、伏桃、秋桃构成。麦后移栽棉培管早、发育快、有效结铃多 ,据考查 ,伏前桃和伏桃占总桃数的 66.6% ,而且铃重大、衣分高。从 1 999年考查得…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生产上人均占耕地面积少,耕地资源短缺,实行两熟制乃至多熟制可以大幅度增产。在黄淮地区,温光资源相对短缺。而棉花生育期长,对温光资源要求多,所以,育苗移栽实行麦棉连作,可延长棉花生育期,提高产量和品质。本文就延津县王楼乡乔杏村2hm^2试验示范麦后无土移栽夏棉棉田种植、管理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棉花麦后移栽与麦棉套作两种方式的比较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阳棉花麦后移栽和麦棉套种两种种植模式的综合比较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麦棉套种相比,麦后移栽种植模式下棉花枯黄萎病发病期推迟,且显著减轻;小麦的播种、管理和收获都利于机械化操作,显著提高了管理效率;麦后移栽比麦棉套种的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豫东地区进行麦棉套种和麦后移栽条件下棉花统一密度、不同行距的试验,以探讨简化栽培并适用于机械收获的植棉模式.结果表明:麦套棉行距76 cm、株距19.5 cm,种植密度6.75万株·hm-2;麦后移栽棉行距76 cm、株距17.5 cm,种植密度7.50万株·hm-2;这两种种植模式下产量高,是较为理想的机采棉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适宜的移栽密度、科学的肥料运筹是实现棉花超高产量重要的因素。里下河棉区大麦后移栽棉适宜的密度为4.5万株.hm^-2左右,最佳施肥水平337.5kg.hm^-2,N:P2O5:K2O为1:0.4:0.8,施肥水平、肥料配比及密度对单株果枝数影响较大,单位面积果枝数、总果节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密度大于。在施N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对单株果枝数影响较大,单面积果枝数、总果节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密度大小。在施N水平提高的情况下(>262.5kg.hm^-2),单株成铃数、铃重及产量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播期对鄂中地区麦后直播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鄂中地区麦后直播棉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了播期对直播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棉花始果枝位节数增加,成铃数减少,导致籽棉和皮棉产量降低。因此,麦后直播棉花应该在土壤墒情允许的前提下,尽早播种。  相似文献   

10.
棉花机械化育苗移栽农艺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后棉花机械化育苗移栽是山西南部棉区充分利用耕地和光热资源 ,实现麦棉两熟 ,提高农业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与之配套的机制土钵规格、移栽苗的苗龄等农艺指标则直接影响着机械化育苗移栽的整体效益。我们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 ,确定了适宜于棉花机械化育苗移栽的营养钵规格、移栽苗苗龄等农艺指标 ,从而提高和完善了棉花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1试验方法试验设在山西棉花所试验农场 ,供试棉花品种为中棉所 1 6、晋棉 1 7。配套机具为山西农机所研制的 2 ZB— 2型制钵机和 2 ZYB— 2型钵苗移栽机。表 1 不同钵体规格和移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棉田种植结构调整,麦后移栽棉在湖北省发展很快。与麦套棉相比,麦后棉迟播、迟栽、晚发、晚熟,棉花生育进程后延,有效现蕾、开花结铃期缩短,影响棉花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提升。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通过麦后棉生产调研,开展试验示范,制订技术规程,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并集成为选用早熟品种、安全除草、机械覆膜、增加种植密度、合理运筹肥水、全程化调、协调生育等麦后移栽地膜棉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永年县位于河北省南部,现有耕地约6万hm^2,农业人口81.96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棉花、小麦是永年县主要作物。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棉田综合生产能力,缓解人多地少、粮棉争地的矛盾,2009年永年县开始试验、示范推广麦后棉苗移栽新技术,利用移栽棉和小麦连作,在植棉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一年多收一茬小麦,棉花一年一熟种植改为棉花、小麦一年两熟种植,将春棉田撂荒白地变为麦田,实现四季长青。  相似文献   

13.
麦后移栽棉不同时期喷施催熟剂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麦后移栽和麦后直播棉生长后期的4个不同时期用乙稀利催熟,研究其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10日过早喷施催熟剂,铃重、衣分和成铃数均极显著降低,导致子棉、皮棉产量也极显著降低;且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5项指标均极显著减小。麦后移栽棉田喷施催熟剂的适宜时期在10月上旬,可提高霜前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对纤维品质无不良影响。育苗移栽可促进麦后棉早发早熟,提高产量和霜前花率并改善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棉花基质苗5种不同龄期进行移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棉花基质苗移栽期的推迟,棉花的子棉与皮棉产量、总桃数、果枝层数、单铃重、衣分等均相应减少;不同移栽期对棉花的株高和生育期无影响;基质苗一叶期移栽是最佳适宜期.  相似文献   

15.
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麦棉花套栽种植模式为对照,设置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方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的棉花产量和两熟效益。结果表明,传统的营养钵育苗麦套移栽棉产量和效益均最高;走后基质育苗移栽棉产量和效益低于套栽棉,但略高于走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麦后中熟直播棉产量和效益均最低,走后早熟直播棉产量与走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相当、但效益与营养钵育苗走套移栽棉相当。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的形势下,走棉套栽种植方式必将会被生产淘汰,麦后棉适宜于机械化与轻简化,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短季棉与马铃薯连作是湖北棉区一种新型棉田高效种植模式。通过棉花与马铃薯的轻简化生产的实践,提出了湖北棉区应用短季棉与马铃薯连作高效种植模式的品种、播期、密度、播种全苗、简化施肥、化学除草、化学调控、机械收获等主要关键技术措施,并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麦后移栽地膜棉基追肥分配试验总结缪永泉王新林龚梭钢(如东县潮桥乡农技站226401)麦后移栽地膜棉在潮桥乡已示范推广了3年。由于地膜的增温保湿效应,对缩短棉花缓苗期,棉花早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完善和配套麦后移栽地膜棉施肥技术,充分发挥移栽地...  相似文献   

18.
滨海旱碱地不同植棉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植棉为对照,在沧州市轻度(0.24%)和重度(0.47%)旱碱地条件下,研究了微沟覆膜、基质育苗移栽、晚春播短季棉植棉模式对棉花出苗率、成苗率以及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轻度旱碱地,与常规植棉相比,微沟覆膜下出苗率提高了19%,现蕾期株高、茎粗、干物质分别提高了10.5%、6.9%、8.9%,铃重与产量分别提高了7.3%、8.1%,说明微沟覆膜通过集雨压盐,改善了棉花根区的生长环境,增强了棉苗素质,从而提高产量。在重度旱碱地,与常规模式相比,晚春播短季棉的出苗率提高了59.4%,产量提高了14.7%,说明晚春播短季棉在重度旱碱地具有较好的保苗效果及产量水平。基质育苗移栽处理在重度旱碱地移栽成活率只有15%,不适于重度旱碱地。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江汉平原棉区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在农业部棉花轻简化栽培项目的资助下,于2015年在湖北省潜江市进行了麦后短季棉机械直播栽培示范,同时以人工点播为参照。结果表明:在湖北潜江地区小麦收获后,可选择生育期100天左右的短季棉品种直播,其产量不低于常规春播棉,是一项适合江汉棉区推广的棉花轻简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大麦后移栽棉(简称麦后棉)是7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两熟制度。随着棉花育苗移栽技术的全面推广,这一种植制度发展较快,目前麦后棉已占全省植棉面积的87.0%。实践表明,这一耕作制度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