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 1 997年以来 ,缙云县单季稻区恶苗病出现明显的回升趋势 ,发病株率不断上升。 1 998年发病面积为50 0hm2 ,占全县单季稻总面积的 1 0 %左右 ,一般田块病株率为 3 %~ 5%,1 999年发病面积扩大到 2 0 0 0hm2 ,占总面积的 50 %以上 ,发病株率一般为 1 0 %~2 5%,严重的高达 3 0 %~ 50 %,甚至出现毁种 ,重播常规稻 ,已严重威胁到单季稻产量的提高。为此 ,我们于1 998~ 1 999年开展了单季稻恶苗病发病因子与防治对策的专题调查和试验研究 ,现将主要结果综述如下。1 重发原因分析1 .1 品种感病性 不同水稻类型 ,不同品种间的感病性存…  相似文献   

2.
倪大炜 《植物检疫》1998,12(6):351-352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是一种严重危害松树的检疫性病害,浙江省自1991年9月首次在象山县发现以来,仅六七年时间,已扩展到舟山、宁波、杭州等地,截至到1997年,全省发病面积已达26200hm2,病死松树近200...  相似文献   

3.
过去3年的调查表明,在江苏南京镇江松材线虫病区内雪松(Cedrus deodara)自然枯死相对很少,在采得的22株枯死雪松松材中,从未查见松材线虫。在1987—1989年用松材线虫分离物1号、3号或4号(分别分离自江苏和深圳罹病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马尾松P.masso-niana病材中),分5次接种60株4或7—8年生雪松苗或20多年及30多年生雪松树,仅2株4年生接种苗发病死亡,从死苗中分离到的松材线虫数量远低于接进的虫量。可见雪松苗期至成材期在江苏病区都能高度抵抗松材线虫。黄山上4年生黄山松(P.taiwanensis)苗在南京人工接种条件下,对松材线虫分离物1号及3号都高度感染,20株接种苗全部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4.
 过去3年的调查表明,在江苏南京镇江松材线虫病区内雪松(Cedrus deodara)自然枯死相对很少,在采得的22株枯死雪松松材中,从未查见松材线虫。在1987-1989年用松材线虫分离物1号、3号或4号(分别分离自江苏和深圳罹病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马尾松P.masso-niana病材中),分5次接种60株4或7-8年生雪松苗或20多年及30多年生雪松树,仅2株4年生接种苗发病死亡,从死苗中分离到的松材线虫数量远低于接进的虫量。可见雪松苗期至成材期在江苏病区都能高度抵抗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5.
黄岩橘区柑橘黄龙病发生流行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11月,黄岩橘区首次发现柑橘黄龙病疫情,当年全区只有院桥、沙埠2镇的36个行政村发生,病树8 510株。2003年有7个乡(镇、街道)共99个行政村发病,病树增加到113 115株。到2004年,整个黄岩橘区除富山乡、北城街道之外,其余17个乡(镇、街道)都已发生柑橘黄龙病,发病村数为225个,病树达312 105株。发病比较严重的9个乡(镇、街道),病株率为1!47%~44!61%,发病较轻的8个乡(镇、街道),病株率为0!0008%~0!85%。为此,笔者对近3年黄岩橘区柑橘黄龙病发生流行的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了防控对策。1发生流行原因分析1)未经检疫,擅自调运柑橘类苗…  相似文献   

6.
1987年7月中旬,南京药物园内一株海岸松Pinus pinaster出现了与周围健康树明显不同的失水现象,针叶暗淡,后逐渐枯萎,到8月初整株枯死,前后仅20多天。我们对这株病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松树萎蔫的初期,折取上部枝条(约2cm粗),从中分离到了许多线虫;当全株枯死后,锯取主干上、中部各一段,同样分离到大量线虫。经对其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是我区主要用材树种之一,种植面积广,但常遭受松毛虫的为害,猖獗年份针叶可全被吃光,轻者影响松树生长,重者致使枯死.据玉林地区林科所从1973年起进行观察记载,该所1959年种植的松树,1973~1978年曾发生三次严重的松毛虫为害,其中发现若干株松树能避免受害,经编号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江西省吉安市松材线虫病的林间调查、监测及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全市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21ha,病死松树1339株,平均病株率为0.623%,分布在吉州区、井开区和吉安县;发病树种主要为马尾松,发病率与树龄有关,成林松林显著重于幼林;每年发病时间为7~10月,8月为病树发生高峰期,10月为不明显的次高峰期,这与吉安市松墨天牛处生活史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江西省吉安市松材线虫病的林间调查、监测及室内试验后发现,全市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21 hm2,病死松树1339株,平均病株率为0.623%,分布在吉州区、井开区和吉安县;发病树种主要为马尾松,发病率与树龄有关,成林松林显著重于幼林;每年发病时间为7—10月,8月为病树发生高峰期,10月为不明显的次高峰期,这与吉安市松墨天牛生活史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对黎母山林场普查中死亡46株松树取样鉴定松材线虫,明确该林场松树的死亡原因。得出相应结论,指导林场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松树萎蔫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危险性流行病。它的病原是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 1934)Nickle 1970,以昆虫为传播媒介,同时随着被侵染的原木调运而迅速地扩展蔓延。一、分布与为害松树萎蔫线虫病最早于1905年在日本九州长崎市周围发生,之后,该病逐渐扩展到九州、四国和本州的广大地区。1939年松树的年损失量增加到20万立方米;1948年达123  相似文献   

12.
1990年9月中旬,长岛县林业部门在南长山镇鹊咀村南信号山上60亩黑松林内查出发病树40株,其中死病树27株,发病树占总树木的1.1%。经中国林科院林研所鉴定为松材线虫。烟台动植物检疫所的植物检疫人员也曾去疫区考察,将取回的标本经室内分离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在福建省福州市及广东省侥平县两地进行。1978年以来,在福州市以蕉柑、福桔和新会甜橙病树为毒源树,以柑桔实生健苗为指示植物,进行木虱传试验。结果在329株指示苗中,发病40株,发病率12.2%,潜育期短的半年,长的5年。对照指示苗72株均未见发病。1982~1984年,在饶平县以蕉柑病树为毒源树,以椪柑实生健苗为指示植物,共试验70株,发病33株,发病率47.1%,潜育期短的2个月,长的8个月。对照指示苗9株未见发病。木虱传染病苗的病状与毒源树的病状相同,均表现黄梢和叶片斑驳。获"毒"木虱的唾液腺和脂肪体的超薄切片样本在电镜下均观察到原核细胞微生物(称为类立次克体或类细菌)。唾液腺内的病原体分布在外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和腺腔内。其菌体的形状大小和膜壁结构等特征均与毒源树及木虱传染病苗的筛管细胞内的相同,木虱获得和传递柑桔黄龙病病原的方式与蚜虫传播病毒中的持久性类型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14.
松针褐斑病病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 acicola)原是美国南方松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据报道可危害长叶松(Pinus plaustris),湿地松(P.elliotii)和火世松(P.taeda)等28种松树或松树品种,我国自1978年在福建发现以来,已在江西,安徽,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和浙江省(区)的湿地松幼林中陆续发生了松针褐斑病,感病植株轻者生长受影响,重者整株枯死,在严重地区还常造成8年生以下幼林成片毁灭,在我国松针褐斑病除危害湿地松外,火矩松(P.taeda),日本黑松(P.thungergii),黄山松(P.tawanensis),马尾松(P.massonia)等松树也有发病,是重要的植物疫对象,本文就湿地松松针褐斑病病原从培养物特征,生理特性和致病性等方面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5.
油菜白锈病是突发性病害,大流行年发病高于菌核病。据上海地区的发病情况,1967年以前重发年较多,龙头株率达11~18%;以后逐年下降。1973年大发生,受害面积达50余万亩。据奉贤、嘉定等县调查,平均龙头株率72.6%,最重达100%,每亩减产40斤左右。 侵染规律: 病菌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残留在土壤中的病叶、茎、角果和花轴“龙头”内的卵孢子,以及带病种子。卵孢子在1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萌发。  相似文献   

16.
台湾简讯     
1.松材线虫登陆台湾岛在日本造成每年数百万株松树死亡的“松材线虫”,今年5月被证实已登陆台湾。在台北县石门乡造成两公顷琉球松调萎死亡。台湾有关专家说,“这是大灾难的开始,是本省松树大洁劫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柑桔裙腐病在宜昌县从1965年后,上升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整个鄂西甜橙产区,裙腐病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柑桔病害。1973年,宜昌县调查84768株柑桔,发病8.3%;最严重的黄陵庙公社南沱大队发病22.5%。瓦窑坪公社,在调查前的五年时间内,因该病死去柑桔3976株。  相似文献   

18.
松材线虫萎蔫病的发生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松材线虫萎蔫病是日本森林的特大病害。它的发生特点是病原线虫由昆虫传播,不是土壤传染而是地上部受侵,使木质部分被害,最后导致全株性枯萎死亡。1934年 Steiner 和 Buhrer 首次报道美国长叶松 Pinus palustris 原木内的松材线虫,定名为 Aphelenchoides xylophilus。以后改为现名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1934)Nickle,1970。当时不了解松树萎蔫病和松材线虫之间的联系,直到1971年在日本通过接种才证实它是松树  相似文献   

19.
桉树焦枯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桉树焦枯病Eucalyptusdieback是国内森林检疫性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桉树苗木和 4年生以下的幼林中 ,同时也侵染萌芽林。多发生在 5~ 9月高温高湿季节。从植株下部枝叶开始发病 ,逐渐向上蔓延。 2 0 0 0年 4~ 9月 ,广西合浦常乐、曲樟等地普遍发生 ,发病株率达 75%以上 ,感病程度Ⅲ -Ⅳ级达2 8% ,个别林分达Ⅴ级 ,直至整株枯死。严重发生面积 48hm2 ,严重发病的植株中下部叶片几乎全部感病 ,枝条失水变硬、干枯 ,叶片脱落达植株的 2 /3以上。春季感病早的至 9月份仍可生长出少量新叶 ,但叶片细小 ,发育不良 ,影响了当…  相似文献   

20.
陈方景 《广西植保》2003,16(2):19-20
马铃薯是浙江省西南山区景宁县经济效益较好的粮食、蔬菜、饲料作物。近年来 ,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 ,马铃薯种植面积越来越大 ,从 2 0世纪 90年代种植马铃薯 1 80 0 hm2增加到 2 0 0 2年的 43 0 0 hm2 ,占春粮经济作物总面积的 75 %。但与此同时马铃薯青枯病在我县呈现加重为害的趋势 ,其株发病率一般在 1 5 %~ 3 5 % ,重者达 5 5 %以上 ,年损失马铃薯产量均在 1 70 0 0 t以上 ,产植均在 1 0 2 0多万元。为此 ,笔者对马铃薯青枯病进行了 3 a的试验调查和研究 ,现将其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总结如下。1 发病症状  马铃薯青枯病是马铃薯主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