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朐县供电公司坚持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农电管理、有利于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农电工队伍素质、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的“五个有利于”原则,在全县农电工队伍中全面推行动态管理,实现了岗位靠竞争、收入凭奉献、岗位能升能降、收入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实现了优化农电工队伍素质的良性循环,农电管理工作跨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农电体制改革后,农电工成了县供电企业新的群体,他们作为农电“四到户”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在农村用电营销、服务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到底怎么管,是所有县供电企业关心、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山东省胶州市供电公司“以人为本,改革农电工管理机制”的做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农电体制改革后,农电工成了县供电企业新的群体,他们作为农电“四到户”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在农村用电营销、服务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到底怎么管,是所有县供电企业关心、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山东省胶州市供电公司“以人为本,改革农电工管理机制”的做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刘奇 《农村电工》2006,14(2):15
在农电新旧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转换过程中,湖北省十堰市城郊供电公司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企业发展的农电管理模式。1创新用人机制,实施劳保代理制和劳务管理农电体制改革后,农电工虽然都与县供电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对其身份没有一个合理的界定,许多农电工对供电企业缺乏归属感。因考核指标多,并且低压线损和抄表、收费、管理设备、故障处理等都与农电工的工资直接挂钩,农电工承担了变压器低压装置及以下资产的全部管理责任。加上农电工工资待遇相对较低,部分农电工持有“合算就干,不合算就走人”的观念,旧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改制后,如何加强农电工管理、保持队伍稳定,已成为县级供电企业的当务之急。在这方面,山东省安丘市供电公司做了积极、大胆的尝试,实行“零距离”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1 为农电设计“新出路”一是多渠道增加收入。对农电工实行“基本工资与浮动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保证农电工有基本稳定的收入;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农电工技术比武,对成绩优异者给予物质奖励,对特别突出者奖励一级  相似文献   

6.
朱长芝 《农电管理》2012,(10):32-34
加强党的建设,是国网公司提出的加强“三个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滨城区供电公司在创新、总结的基础上,着眼长效机制的建设,将“两制”管理模式的成功做法固化为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 农电体制改革后,随着供电企业直接销售、抄表、收费、服务四到户,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的实施,农电工已成为供电企业服务于农村基层的生力军。然而,在农电工队伍中存在着农电工党员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党员组织关系分散在各个行政村,因工作关系脱离了党组织的管理与监督,甚至游离于组织之外。这部分党员也因缺乏组织生活而没有组织归属感,如同“散兵游勇”,学习和组织生活几乎为零,对党的知识,国家的时势政治了解不多,作为农电工作的“脊梁”,农电工党员队伍没有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同耀 《农村电工》2003,11(7):10-11
1基础工作实行“五化”管理1.1工作考核指标化。对供电所工作人员及农电工的考核,实行指标化管理,即高低压线损率、电费回收率、售电量、平均电价、安全、供电可靠性等指标全部进行量化,分解到电工组,落实到人头,做到凡事有人负责,有章可循,有人监督,有人考核。对农电工工资、奖金实行包干,按管理配电变压器计量表位计酬,电工组长每个表位23元,副组长每个表位21元,农电工每个表位19元。农电体制改革时,按400户左右配备一名农电工,现在增人不增工资,减人不减工资,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各项经营指标任务也能很好地完成。1.2资料…  相似文献   

8.
《农电管理》2011,(5):16-16
山东省共有151个县级供电单位。其中,直供县级供电单位53个,趸售县供电企业98个(其中全资子公司31个,代管县公司67个),长期职工5.7万余人,农电工4.7万余人。多年来,山东电力公司大力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强化“三抓一创”,农电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正>国网湖北随州供电公司培训中心,试点为随州曾都供电公司的农电工进行了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现结合实际做法进行一些浅探,希望对今后农电工能力提升培训有借鉴作用。1培训的背景2013年,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提出:要带着感情管农电,要逐步提升农电工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2013年7月,湖北省电力公司农电部在对三个试点公司进行深入调研及充分征求意见后,制定了《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2013年规范农电工管理试点工作能力提升轮训方案》。  相似文献   

10.
韩金福  胡顺婷 《农村电工》2006,14(12):22-22
赵一民是山东省莒南县坪上供电所的一名农电工。他参加工作21年来,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3次,多次被临沂供电公司、莒南县供电公司评为“先进个人”、“文明职工”和“双文明标兵”称号。2002年,他设计的“杆架式配电箱”荣获国家专利,同年,荣获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农电岗位技术技能竞赛个人第二名,并被授予“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农电工技术能手”。  相似文献   

11.
姚永刚 《农村电工》2006,14(10):19-19
陈平川,河南省卫辉市庞寨供电所电工班班长,连年被新乡供电公司、卫辉市电业局评为“优秀农电工”,人们很难将这个朴实、直爽的农村汉子与“发明家”、“维修高手”、“服务精英”联系在一起。他把工作以来的体会,编成了4句“农电三字经”。  相似文献   

12.
袁振东 《农村电工》2006,14(3):12-12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电工,她的工作是抄表、收费和管理。然而,就是在这些平凡的工作中,她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改写了梨园村用电管理“记录”,用心血谱写了一首“光明曲”。她,就是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顺河供电所女农电工朱敏。一股冲动顺河镇梨园村,在全镇供电管理中是公认的“老  相似文献   

13.
面对农村用电管理“四到户”的新形势,如何提高农电工的整体水平,努力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农电工队伍?山东省临朐县电业局卧龙供电所以“农村供电所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创新管理机制,落实管理措施,使农电工队伍由游击式“土八路”建设为高素质的“正规军”,开创了农电管理工作新局面。1戴“紧箍咒”———建立约束机制农电体制改革后,卧龙供电所设立4个电工组,聘用农电工42人,担负着58个行政村,13566个“农村低压客户,42个企业、事业单位及私营企业供用电管理和服务工作。由于农电工素质参差不齐,农…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沭阳供电公司要求近千名农电工把每天的工作安排、完成情况、次日计划等内容详细认真地写在日记本上,每月底上交给供电所所长,所长不定期地根据农电工的工作日记进行实地核实,而所长的工作日记每季上交公司农电管理所.该公司还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由农电管理所随机抽查,并把所长、农电工所记的工作日记作为季度、年终考核农电工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济南供电公司农电系统包括4个供电部和6个趸售县供电企业,拥有供电所82个,农电工2338人,负责全市314万农村人口的供电任务。2005年4月,济南供电公司农电系统率先在全省全面实现了供电所专业化管理。实施供电所专业化管理以来,取得了巨大成效。供电所专业化管理体现了“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于促进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存华 《农村电工》2008,16(2):15-15
吴书春,一个默默无闻的农电工,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多年来奋斗在农电工作第一线.因工作出色,2007年3月,他被江苏省连云港供电公司评为"农电十佳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17.
汤宇新 《农村电工》2006,14(2):12-12
农电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受聘于当地供电企业,又不能完全脱离农业和农村;虽然是为供电企业效力的专职电工,服务对象却是乡里乡亲的“熟人圈”。由于他们大多来自农村,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较低。就笔者所在的供电公司,2005年重新招聘农电工111人,其中大多数是原农电管理站的职工,也有优秀村电工,还有城镇待业人员等。尽管农电工是按程序考试考核招聘的,但从思想意识和业务水平上看,并不能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部分农电工缺乏服务意识,长期养成的“电老大”思想未能从根本上肃清,甚至“吃农”、“坑农”现象也时有发生,不仅给用户造成损失,而且有损农电工队伍的形象。给供电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深化 ,“两改一同价”工作的推进 ,“四到户”的深入 ,农村电工被纳入到县供电企业的管理之中 ,农村用电管理面临着许多矛盾和新的问题。在新形势下 ,农电管理工作中 ,供电所长工作量大、任务重 ,怎样当好供电所所长、调动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 ,直接影响着县供电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 ,供电所长要管理好电工队伍 ,创造业绩 ,应首先研究和掌握调动电工积极性的方法。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 ,提出以下方法供参考。一是奖罚严明法。供电所长对职工奖罚严明 ,一般都有较高的威信 ,也最能调动农电工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供…  相似文献   

19.
薛菲 《农村电工》2006,14(2):8-8
农电体制改革以来,通过供电所规范化建设,农电工在供电企业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但农电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供电企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由此带来的是农电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因此提高农电工技能素质成为供电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江苏省南通供电公司针对当前农电安全存在的实际问题,着重从提高农电工技能素质下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俞伟 《农电管理》2004,(11):18-19
江苏省宜兴市供电公司在“两改一同价”工作中,成立了农电责任有限公司,将农电工招为农电公司的合同制员工,规范了农电用工行为,稳定了农电队伍,为农电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支撑,但是随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