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PCR扩增特异性16SrDNA和溶血素基因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储卫华 《水产学报》2005,29(1):79-82
根据已发表的气单胞菌16S rDNA基因序列及气单胞菌气溶素(aerolysin)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了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PCR方法。通过对12株气单胞菌的检测,发现16S rDNA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仅对嗜水气单胞菌扩增阳性。而Aero基因引物检测结果与采用生物学方法(鲜血平板法)检测的结果符合率为97.2%,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可检测最低1fg的模板。将16S rDNA与Aero基因结合PCR方法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与用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4.4%。该方法的建立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途径,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近年中国各地大规模流行的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疾病的主要病原,本研究针对GenBank中登录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气溶素基因(hlyA)、溶血素基因(aerA)以及为气单胞菌属所特有的内参照基因16S rRNA保守区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进行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多重PCR产物的测序鉴定与特异性和敏感性实验,试图建立一种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对8株嗜水气单胞菌、16株相关菌株进行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非致病性分离株均未扩增出毒力基因hlyA和aerA,而致病性分离株则至少含有hlyA基因;对40份送检的水产动物样品进行多重PCR检测,结果与常规微生物学检测符合率为97.5%。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最低可检测模板量为10 ng的样品。该方法的建立对水产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Gyr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沉积环境中气单胞菌属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将已知浓度的气单胞菌菌液加入灭菌的沉积物样品中,作为模拟沉积物样品。通过选择和优化沉积物DNA提取方法、特异性引物、标准曲线模板,建立沉积环境中气单胞菌属细菌准确检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溶菌酶-SDS温和裂解法提取沉积物DNA,以扩增GyrB基因片段的IAF和IAR为特异性引物,并直接以模拟沉积物样品DNA为标准品构建标准曲线,可以建立适用于定量检测沉积环境中气单胞菌属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可灵敏、特异、准确地定量检测刺参养殖池塘底泥中气单胞菌属中不同种的细菌,检出效率可达103CFU/g。统计分析显示,变异系数为0.21%-0.80%,均小于5%,表明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根据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标志性毒力基因-气溶素(aerolysin)基因序列,设计出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对22尾临床疑似患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的黄鳝进行了诊断,检测出其中17尾呈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阳性,检测过程仅需6h;而常规细菌分离鉴定则耗时72 h,检出率仅为9/22.  相似文献   

5.
二温式PCR检测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基因库嗜水气单胞菌的脂肪酶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用二温式PCR对从病死罗非鱼体内分离的8株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扩增。特异性结果显示该引物对8株嗜水气单胞菌均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760bp扩增产物,而对弧菌、肠炎杆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扩增均无任何条带。二温式PCR敏感性结果表明可以检测到10pg的嗜水气单胞菌DNA模板。  相似文献   

6.
刘帅  王荻  卢彤岩  曹永生  杨晨  朱国建  李绍戊 《水产学报》2017,41(12):1928-1935
为实现杀鲑气单胞菌早期快速准确定量检测,研究旨在建立杀鲑气单胞菌的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杀鲑气单胞菌毒力阵列蛋白基因(vapA)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对其特异性、灵敏度、可重复性和应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种间特异性,仅对杀鲑气单胞菌及其亚种有阳性扩增,与其他细菌不发生交叉反应。构建的Real-time PCR标准曲线质粒拷贝数与循环阈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所得标准曲线分别为y=–4.8345x+42.535,相关系数R~2为0.998,最低检测限为34拷贝/μL,较常规PCR的灵敏度高出约1000倍。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人工感染的虹鳟病样,15个被检样品呈阳性反应,与细菌常规鉴定方法结果一致。研究表明,所建立的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杀鲑气单胞菌检测方法快速、特异、灵敏,可用于临床诊断和疫病监测。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气单胞菌分离、鉴定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碱性蛋白胨水(APW)的增菌效果与气单胞菌培养基(RYAN)的选择性效果试验,以及对运动性气单胞菌(Motil aeromonads)的培养特性、鉴定特征的比较观察,建立了运动性气单胞菌细菌学分离和鉴定的实验室检测程序。对8个模拟阳性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感染菌包括4株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2株温和气单胞菌(A.sobia)和2株豚鼠气单胞菌(A.cavias)全部被分离到。对鱼粉、肉骨粉、牛肉粉、蛤蚧等60个动物产品样品,5个饲养牛蛙、鲫鱼和泥鳅的水样;6个牛蛙、鲫鱼、金鱼的病料进行检测,结果分离到20株运动性气单胞菌,其中8株嗜水气单胞菌,8株温和气单胞菌和4株豚鼠气单胞菌,实验表明,所建立的分离和鉴定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和敏感的方法,其检测程序不仅运用于进出境动物产品和环境样品的检测,也可用于动物以及淡水养殖动物气单胞菌病的诊断和监测。  相似文献   

8.
根据NCBI公布的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丝氨酸蛋白酶的基因序列,设计并选取一对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检测温和气单胞菌的PCR引物,建立PCR快速检测体系,并对患病的鱼组织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设计的引物能够扩增出与预计大小相符合的131 bp的特异性片段,具有较好的检测特异性,对靶标DNA的检测灵敏度为1.0 pg/20μL,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检测灵敏度为50 cfu/20μL。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实际发病情况一致,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温和气单胞菌常规PCR检测体系,该体系可以用于温和气单胞菌的诊断和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自患病草鱼分离的类志贺邻单胞菌菌株LCCiL90625NA经甲醛灭活后注射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血清,Protein A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抗体,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类志贺邻单胞菌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制备的兔抗类志贺邻单胞菌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28×105,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类志贺邻单胞菌,纯化后的多克隆抗体与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非O-1霍乱弧菌、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易损气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菌等细菌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0×104 CFU·mL-1.该方法的建立为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快速检测和该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根据NCBI已发表的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促旋酶B亚单位基因gyrB和编码细菌RNA聚合酶σ70因子基因rpoD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青虾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青虾源维氏气单胞菌gyrB和rpoD基因PCR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815 bp、554 bp,而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s)、非O1霍乱弧菌(non-O1 Vibrio cholerae)、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扩增结果皆为阴性;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到的最低菌体DNA量为1.8×10-2 ng/μL,且10份送检样本检测结果与传统细菌分离鉴定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双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性高,适用于青虾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白斑综合征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囊膜蛋白VP28基因保守序列,利用Primer Explorerv 4.0软件设计了4条引物,建立了白斑综合征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对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将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与巢式PCR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LAMP最适反应在64℃恒温条件60min内完成,凝胶电泳呈现梯型条带;反应体系中添加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后,绿色的阳性结果明显区别于橙色阴性结果。LAMP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0拷贝/μL,灵敏度较巢式PCR高100倍,而且LAMP方法在1h内即可完成检测,操作简单,无需复杂仪器,肉眼可直接观察检测结果。用建立的LAMP方法对临床发病南美白对虾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LAMP方法适合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13.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is a novel method that amplifies DNA with high specificity and rapidity under isothermal conditions. In this study, using the LAMP method, a protocol for koi herpes virus (KHV) detection in common carp was designed. A set of four primers, two inner and two outer,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sequence of the thymidine kinase (tk) gene of KHV. Time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for detection of KHV were optimized for 60 min at 65 degrees C. The detection limit using LAMP was found to be similar to that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this study, we have developed a highly sensitive and rapid diagnostic procedure for detection of KHV infection in common carp.  相似文献   

14.
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横向流动试纸条技术(Lateral flow dipstick,LFD),建立一种鳗利斯顿氏菌快速检测方法。针对鳗利斯顿氏菌金属蛋白酶基因设计一套特异性引物及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探针,结合生物素标记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扩增反应和横向流动试纸条技术对鳗利斯顿氏菌进行检测;比较LAMP-AGE、LAMP-LFD和PCR-AGE的灵敏度;选取4株鳗利斯顿氏菌和6株非鳗利斯顿氏菌验证LAMP-LFD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应用LAMP-LFD,能在30 min内完成鳗利斯顿氏菌的检测;LAMP-LFD检测的灵敏度为7.7 cfu/ml,LAMP-AGE和PCR-AGE检测的灵敏度均为77 cfu/ml;4株鳗利斯顿氏菌均呈阳性反应,其他6株非鳗利斯顿氏菌均为阴性。应用LAMP-LFD检测鳗利斯顿氏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且操作安全、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5.
为精确定位鲍疱疹病毒(HaHV-1)在宿主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明确HaHV-1的组织亲嗜性和侵染进程,实验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原位杂交技术建立了HaHV-1的原位LAMP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研究了HaHV-1人工感染实验不同时间节点,病毒在杂色鲍主要器官的分布规律和组织亲嗜性。并对已报道的HaHV-1 LAMP扩增引物进行优化,实现对载玻片上原位固定靶组织内病毒DNA的稳定、特异扩增,筛选最佳显色时间等原位杂交反应条件,最后通过免疫酶标技术分析HaHV-1在组织样本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HaHV-1原位LAMP检测方法最适显色时间为60 min。利用该方法对攻毒后24、36、48、60和72 h,HaHV-1在杂色鲍外套膜、鳃、肝胰腺和腹足神经节4种样本的组织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病毒阳性信号最早于36 h出现在腹足神经节,48 h在部分外套膜样本中观察到病毒阳性信号,分布局限于外周神经中。在感染实验后期,病毒阳性信号出现在肝胰腺结缔组织中。病毒阳性信号出现的部位常有大量细胞渗出和浸润,渗出的细胞中可见被病毒感染的血淋巴细胞。本研究建立的HaHV-1原位LAMP检...  相似文献   

16.
黄金鲫温和气单胞菌鉴定及溶血素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的培养特征、理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患病的黄金鲫体内分离到的优势菌YD-1进行了回感试验、表观生物学、药敏试验及毒力因子检测等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盐度1-3%、PH4-9,温度10-30℃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均能生长。该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GenBank收录号: KC561935, 长度1446bp)和gyrB基因序列(GenBank收录号: KC561934, 长度1169bp)分别与其他气单胞菌属细菌的基因同源性相思似在97%-99%之间,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该菌株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人工回感试验可引起健康银鲫死亡。对该菌毒力因子进行检测,可扩增出溶血素基因片段。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多粘菌素、头孢呋辛、米诺环素、复达新、菌必治、新霉素等6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7.
根据ISAV的基因保守序列,利用LAMP Designer软件设计了6条引物,采用新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设备进行扩增和检测,优化了反应条件,分析了所建立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与RT-PCR和实时荧光RT-PCR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该方法最适反应温度为64℃,反应10 min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扩增。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限为78.4 fg RNA,比常规RT-PCR灵敏度高100倍,与实时荧光定量RT-PCR灵敏度相当;特异性好,与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PN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VNNV)、鱼腹水病毒(YAV)等14种主要鱼类病毒没有交叉反应。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了ISAV的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实验能对整个扩增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提高检测灵敏度的同时,防止由于开盖跑电泳或加染料而导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血卵涡鞭虫病是海水甲壳类的重要寄生虫病,其流行范围广、死亡率高、危害非常严重。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sp.)ITS1序列设计了1套引物,该引物可识别目标基因中6个不同区段。以此套引物建立了一种基于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的血卵涡鞕虫病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套引物对血卵涡鞕虫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有效检出血卵涡鞕虫。敏感度试验结果表明,该LAMP技术的灵敏度比常规PCR技术高4个数量级。分别运用LAMP和常规PCR技术对25份临床疑似病例进行检测,LAMP方法共检出感染病例25份,常规PCR检出感染病例23份。该技术能在65℃恒温条件下45~60min完成目的DNA的扩增,可直接通过肉眼观察反应产物中是否产生白色沉淀或经SYBRGreenI染色后通过颜色变化、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来定性判断结果,这将为血卵涡鞕虫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一种更加简便、快速、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A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procedure is described for rapid diagnosis of white tail disease, a viral disease caused by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 (MrNV) and extra small virus (XSV), in the giant freshwater prawn,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This method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conventional RT-PCR for detecting the two viruses. A set of four primers, two outer and two inner, were designed for MrNV detection. An additional pair of loop primers was also used in an accelerated LAMP reaction for detection of XSV. Time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for detection of the two viruses. The LAMP reaction is highly suited for disease diagnosi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amplification of DNA can be detected without the use of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by the production of whitish precipitate of magnesium pyrophosphate as a by-produ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