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5、苏6原种黑种冷藏浸酸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种生产上常因布局变化或入库原种存在质量问题等,需要增加入库时却已过了冷藏浸酸的入库适期。为使一代杂交种生产不受影响,可采用黑种冷藏方法作为应急措施。关于杂交种黑种冷藏浸酸研究,李伟清等已有报道[1]。笔者等于1999年秋期进行了原种黑种冷藏浸酸试验,探讨符合生产要求的较短冷藏期原种黑种冷藏浸酸的实用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蚕品种1999年春制苏5、苏6原种。12 试验方法取苏5、苏6原种各20蛾,每个品种分设2组冷藏处理,每组10蛾,产卵后都用25℃保护。第1组苏5、苏6各10蛾于产卵后第7天入库,第2组苏5、苏6各10蛾于产卵后第…  相似文献   

2.
蚕卵作为一种经济昆虫的种子,由于受饲育季节性和保存时效性的影响,进行余种调剂,实现供求平衡有一定局限性。提前或延长过剩蚕种的有效使用期,满足生产需要,减少经济损失,历来是蚕种界关心的一个课题。蚕种短期冷藏浸酸,延期冷藏,超期冷藏,黑种浸酸冷藏浸酸等都是调节蚕种使用期的  相似文献   

3.
杂交原种黑种延期冷藏孵化试验结果表明黑种冷藏达到130日以上时,不需经过浸酸,可直接进行卵面消毒催青,且冷藏期限可相应推迟30~40天.  相似文献   

4.
杂交原种黑种延期冷藏试验结果表明:黑种冷藏达到130日以,不需经过浸酸,可直接进行卵面消毒催青,且冷藏期可相应推迟30-40天。  相似文献   

5.
<正> 滞育卵冷藏浸酸法,也叫黑种冷藏浸酸法。是对已超过冷藏浸酸法施行适期的蚕种采取应急措施。在生产中有一定的实用性。滞育卵浸酸后,冷藏时间多长能完全解除滞育,达到一定孵化率?我场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试验。采用浸酸后冷藏再浸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些家蚕品种(特别是日系及以日系为母本的普种)易发生生种.虽在入库冷藏前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入库冷藏前逐张检验铲除生种蚕卵,对生种较多的单张采取了黑种冷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对于生种较少且分布零星的蚕种入库冷藏前很难铲除,浸酸后盐水比选又难以将生种分离淘汰,因此成品卵中难免有生种存在.近几年来部分用户反映:中秋用蚕种冷藏浸酸取回后解剖胚胎,发现同一批蚕种相差3~4个发育胚胎;也有的用户反映有早出蚁现象.为了搞清这些问题,我们对生种冷藏浸酸后的胚胎发育、催青孵化及蚁蚕生命力情况进行了试验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产卵后不同温度和时间保护与蚕种中短期冷藏浸酸试验结果表明:中短期冷藏漫酸种在有效用种期限内提早出库用种时,盐酸的刺激强度(浸渍时间)应和有效用种期限内的冷藏浸酸标准有所差异,蚕种入库后在15天前出库浸酸的,浸渍时间稍短,15—30天出库浸酸的浸渍时间较长,30—40天又偏短些,40—50天和15前的浸渍时间差不多,这样可获得稳定的理想的实用孵化率。  相似文献   

8.
新九×7532、9·芙×7·湘蚕种即时浸酸后置于有NaCl溶液的缸中保护,冷藏时间90天,实用孵化率保持在88%以上,冷藏至120天,其实用孵化率仍不低于85%。9·芙×7·湘蚕种即浸后冷藏至140天的养蚕结果,孵化率为80%左右,稚蚕发育不够齐一,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略低于正常冷藏的蚕种。对即浸冷藏期不同的蚕卵进行生化分析,粗脂肪、山梨醇和蛋白质含量均随着冷藏天数增加而下降,但降幅均低于常规冷藏的蚕种。  相似文献   

9.
周卫阳 《江苏蚕业》2006,28(2):19-21
<正>春制蚕种冷藏浸酸主要供应秋用蚕种,实际生产中冷藏浸酸蚕种容易出现孵化不良、死卵多等问题,提高冷藏浸酸蚕种的孵化率,确保秋用蚕种质量,是蚕种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1 蚕种冷藏浸酸的生物学原理分析冷藏浸酸蚕种在产卵后25℃左右保护约2d后开始冷藏,冷藏过程中蚕卵的滞育进程虽然迟缓下来,但不停止,至少在冷藏开始后20-30d内蚕卵没  相似文献   

10.
广东现行推广种二化性春制秋用“8301”出现孵化率低,主要是表现多产生化乌死卵。产生化乌死卵的主要原因,除认为与蚕种种质有关外,还与蚕种保护、冷藏时间、浸酸处理、催青方法等综合因素均有密切关系。要减少“8301”发生化乌死卵,提高蚕种孵化率,根据我场生产实践和本试验结果认为:在提高蚕种种质的前提下,春制的“8301”黑种的蚕种保护可于产卵后用75~76°F,干湿球差3~4°F保护5~6天(卵色为近固有色或刚刚转为固有色)再入予备库(予库温度63~65°F)放置7~10天,才入内库,冷藏110~140天,出库浸酸处理。浸酸方法是:盐酸比重1.092,液温118°F,浸渍时间6~7分。至于催青方法问题,催青期千万避免81°F以上高温催青(特别是催青期前半时间更应避免),最好采取渐进温度的催青方法,即蚕种出库浸酸后第1—2天用70~72°F,3~4天用72~75°F,5~6天用75~76°F,6天以后用77~78°F进行催青,采用这个催青温度,不会影响下代少产黑种。如果没有降温设备的普通场(站),可于蚕种出库浸酸后,放置有降温设备的原种场按上述催青温度催青6~7天后,才把蚕种运走,因催青期后半期接触高温的危害较催青期前半期接触高温危害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不同冷藏时间条件下,常温浸酸对我省现行生产使用蚕品种孵化率的影响,在盐酸比重1.125、浸酸时间40 min,冷藏时间在40~70 d的范围内,常温浸酸对孵化率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家蚕即时浸酸种浸酸后冷藏抑制的有效时间(有效期)与蚕种质量和冷藏处理方法关系密切。一般认为,即浸后蚕种冷藏抑制的有效期有20-45d,本试验发现,即浸种冷藏抑制有效期因蚕种质量和冷藏处理方法的差异而呈现出很大的不同,好的可达60d,差的只有10d左右。加强浸酸处理,提高浸酸后冷藏抑制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即时浸酸蚕种浸酸后冷藏抑制的安全性,延长有效冷藏时间。  相似文献   

13.
<正>延长即时浸酸种浸酸后冷藏的有效期限,以利调节蚕种的供应时期,提高蚕种的使用率已是蚕种生产的成功技术了。但是,笔者通过蚕种冷藏多年的生产实践,就如何延长即时浸酸种浸酸前的冷藏抑制和浸酸后的乙胚子、丙胚子、丁胚子不同发育阶段的冷藏抑制技术谈几点体会。1掌握浸酸适期即时浸酸时期适当与否,对蚕种孵化及死卵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浸酸过早,易发生死卵;过迟,蚕卵的滞育性趋向稳定,会引起孵化不齐甚  相似文献   

14.
延长冷藏浸酸蚕种的再冷藏时间,以利于调节蚕种的供应期,提高蚕种的使用率,是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试验取用现行生产蚕品种,在常规冷藏浸酸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冷藏抑制,探讨延长冷藏浸酸种再冷藏抑制的时间和方法。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供试蚕品种新九、7532及其正反交一代杂种、均由我所提供。二、试验方法与分区将1988年21—26/10制种,外温保护20天,10—15/11入库的新九原种和6—9/11制种,外温保护10天,17—20/11入库的7532原  相似文献   

15.
双控干热空气处理设备可应用于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控制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为了解使用该设备是否会影响蚕种质量,对经干热空气处理后的蚕种进行常规与非常规浸酸(不同浸酸时间)以及在不同条件下保护,调查蚕种的孵化率和蚁蚕生命力,据此确定适合的浸酸与保护条件。结果表明:经过干热空气处理的蚕种即时浸酸适期为卵产下在25℃环境中保护24 h后,最适浸渍时间正交种为8.0 min、反交种为9.5 min,浸酸后的蚕种直接催青,或22℃调节3~4 h再转15℃调节13h、37 h、2.5 d后催青,或22℃调节16 h再转15℃调节1 d、2 d后催青,其实用孵化率均可达到93%以上;经干热空气处理的蚕种短期冷藏(保护至卵色呈赤豆色)和长期冷藏(保护至卵色呈固有色)后按常规浸酸,其实用孵化率也可达到93%以上,并且孵化蚁蚕的体质亦无不良影响。经双控干热空气设备处理的蚕种,蚕卵胚胎发育比正常条件下的蚕卵胚胎发育慢,故即时浸酸适期也要相应推迟;经干热空气处理后的蚕种依然耐冷藏,对孵化亦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探索延期冷藏两广二号桑蚕种的有效时间和最适贮藏方法,可以提高生产中大量延期冷藏种的利用率。对已经冷藏160d.320d两广二号蚕种进行延期冷藏调查研究,试验中对蚕种设计了单式冷藏浸酸、单式冷藏不浸酸、复式冷藏浸酸、复式冷藏不浸酸区等处理方式。主要调查了实用孵化率、绝食80h蚁蚕生命率。结果表明延期冷藏蚕种孵化率随着冷藏时间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不浸酸区孵化率稍高于浸酸区,复式冷藏孵化率稍高于单式冷藏。  相似文献   

17.
家蚕各品种对盐酸的耐受性增强,冷藏浸酸标准可适当提高。短期冷藏蚕种浸酸时,更应提高盐酸比重或延长浸酸时间。冷藏日数不足30d的蚕种,最好不要浸酸。  相似文献   

18.
<正> 在蚕茧生产中,常因某种原因需要推迟收蚁。冷藏浸酸蚕种的再冷藏技术,在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以前,不少人对此进行过研究,对白死卵的产生,对再冷藏的天数有不全一致的论述。为方止或减少白死卵的发生,有人还提出冷藏蚕种浸酸后蚕卵的保护时间以及再冷藏天数的限度。本试验通过冷藏蚕种浸酸后保护不同时间,再冷藏不同天数,调查孵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广东历来对秋繁春用越年蚕种采用冷藏浸酸法,这种方法不但有一项浸酸工序,要消耗一定数量的盐酸,而且由于广东春季阴雨天多,浸酸后不易干燥,对孵化有不良影响。本文针对这一影响,探索采取别的方法,免除浸酸而不影响实用孵化率。我们用复式冷藏代替过去的单式冷藏,通过试验,证明这一改革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在常规冷藏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蚕卵生理特点,以拓宽春、夏、秋各期蚕种的冷藏、使用期限,使之能在适当范围内调节使用,达到满足生产需要和节余补缺,避免损失为目的。我们在1986~1988年分别作了夏用种提前作春用种使用;夏用种推迟作早秋用种;早秋冷藏浸酸后再冷藏移作中秋种使用;冷藏浸酸种提前浸酸后,用丁_2胚子短期抑制3~5日,集中配发等4项冷藏试验并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