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提起河北省平泉县的食用菌产业,了解的人们都会异口同声地用“基地铺天盖地,龙头顶天立地”来形容。什么样的政策指引平泉人民走上了富民强县的道路?带着这个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平泉县县长刘文勤。 他向记者讲述了整个平泉县的发展现状,目前,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平泉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养殖蘑菇也成了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首选之路。平泉的食用菌产业拥有自己的发展特色,但仍需要科技的支撑、政府的支持,仍需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按照“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城镇带动、产业富民与时代引领”的总体部署,靖边县全力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步伐。启动并实施了富民工程,把设施蔬菜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首选产业和优势产业来抓,蔬菜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按照“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城镇带动、产业富民与时代引领”的总体部署,靖边县全力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步伐.启动并实施了富民工程,把设施蔬菜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首选产业和优势产业来抓,蔬菜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平泉县近几年通过对周边几个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大县和“药都”安国市中药材市场进行调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坚持稳粮增效调结构的原则,继续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做支撑,切实抓好中药材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本文针对平泉气候环境土地资源优势,根据目前中药材发展现状,提出平泉县中药材发展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总体规划和指导思想,强化保障措施,以便形成富民强县的另一产业,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以质地柔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保健功能突出而闻名,被誉为“健康食品”,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继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之后的第三大食物来源,发达国家把“荤食—素食—菌食”作为最佳膳食结构加以提倡。夏邑县食用菌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夏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富民强县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面详实掌握食用菌产业的第一手资料,科学谋划布局食用菌产业发展,夏邑县组织农技人员利用半年时间深入各乡镇开展调查调研,彻底理清了夏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提升对策和建议,给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食用菌产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积极抓住国家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机遇,以实现民“富”县“强”、促进农民增收和壮大县(市)财政实力为宗旨,以培育具有较强区域带动能力的特色支柱产业为重点,全面推进富民强县工作。 2005年以来,安徽省共有15个县(市)开展富民强县工作,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有效提高了试点县(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了特色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任鸣。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以科技为支撑,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部、财政部在2005年启动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并共同研究制定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试行)》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迄今为止,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已经启动三批国家级科技示范试点县(市),完成了富民强县第一步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武义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在武义县发展的优势与潜力,探讨了制约产业健康发展面临的难题与挑战,从持续深化"品种多样化、原料生态化、生产机械化、基地规模化、产品精深化、经营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思路,扎实推进食用菌由脱贫产业向富民产业提升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12,(11)
据中国农产品加工网消息,甘肃省康乐县把以肉牛为龙头的草食畜牧业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探索出“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基地支撑,科技服务、市场运作”的“康乐模式”,全县93%的农户都参与到畜牧产业各个环节中,养殖业成为康乐县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10.
自2007年被科技部、财政部批准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以来,綦江县组织实施“綦江县15万亩加工型优质辣椒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并以此为契机加快辣椒产业的发展。一年来,綦江县紧紧围绕富民强县项目的实施方案,始终坚持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注重成果转化应用、狠抓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近日,记者采访了重庆市綦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一军。  相似文献   

11.
<正>一、基本情况平泉县地处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农业县。全县自然资源丰富、生态优良,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8.3%。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平泉县就利用境内农林牧三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用力,目前食用菌产业已经形成科技研发、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市场物流、品牌打造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全县食用菌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6万亩,生产规模达到5.6亿袋,产量52万吨,产值54亿元。县内拥有食用菌生产  相似文献   

12.
素有全国绿茶第一县之称的四川省名山县,围绕茶叶产业,以实施科技兴茶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了茶叶产业的发展水平,培养和壮大了地方特色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项目实施三年来,全县植茶面积、农民人均种茶面积和人均茶叶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被列为国家”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和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3.
2011年,黑龙江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以"围绕产业链抓创新创业链,促进县域产业结构调整"为宗旨,推进"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争取到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9项,省级科技富民强县计划项目支持10个县(市)。  相似文献   

14.
在曲靖市食用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积极谋划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曲靖市食用菌产业的升级发展,以特色产业助力“十三五”脱贫攻坚和高原特色农产品开发,充分发挥气候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强化政府引导,突出科技支撑,壮大经营主体,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健全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园区化、标准化、工厂化、品牌化生产,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强市的绿色产业,我们提出了曲靖市食用菌产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日,由果洛州科技局组织久治县、班玛县、甘德县申报的"久治县高原牦牛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良种繁育示范推广"、"班玛县生态畜牧业示范技术推广"、"甘德县牦牛产业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已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国家科技部给予617万元的资金支持。这是继2011年申报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取得零突破后,果洛州又一次获准国家科技部立项。目前,果洛州6县已有5县成功申报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近几年,果洛州科技局把申报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作为全州科技工作的重点,由局领导亲自带头,项目科室负责人抓好项目的遴选、咨询、指导服务工  相似文献   

16.
朱涛 《农家科技》2014,(10):54-57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全面部暑。在林业上升为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发展战略之际,按照重庆市委提出的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和五大功能区域林业发展定位,城口县坚持“生态立县、涵养发展、整体转型、同步小康”的发展思路,以“生态建设立位、林业产业强位”的理念,走“基地兴林、产业强林”的林业发展之路。有力地推进了城口生态经济强县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具有食药两用优点,是新时代保健食品。食用菌生产具有高效、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绿色环保、经验风险小等特点,近年在成县发展较快,成为当地富民富县的新型产业,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充分认识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优势与机遇,作者提出了食用菌产业科学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促进成县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特色优势产业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知之深,爱之切》一书中说:"发展县域经济问题,在一个县治理中处于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各具特色的富民强县之路"。陇西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挖掘、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中医药产业,并形成全产业链发展,为富民强县做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总结、探索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两当县食用菌产业年平均消耗全县秸秆总量的30%以上,食用菌产业作为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在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两当县农业生产中,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的支柱性富民产业,呈现出稳定、持续、健康的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新农业》2011,(11):16-16
河北平泉县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合作,10月22日开工建设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预计投资6000余万元,建筑面积为23207平方米。项目包括食用菌种质圃、改良中心、菌种良繁中心、栽培技术研究示范中心、新产品加工技术中心、菌渣利用生物技术中心、职业培训基地,重点开展食用菌产业技术的研发、科技成果示范与转化、技术培训、农村科技创业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