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室内流水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15℃、20℃、25℃和30℃)对长吻幼鱼摄食,生长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吻摄食与生长的起始温度为15℃;适宜温度区为20—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水温为10℃时,长吻 基本不摄食,水温为15—25℃时,长吻摄食率、生长率随永温升高而显著增加,25℃和30℃组间差异不大。饲料转化效率随水温上升明显提高,但水温升至30℃时,饲料转化效率有下降的趋势。长吻幼鱼日投饵量可根据经验公式:C=0.148T ̄(1.626)W ̄(-0.521)计算。  相似文献   

2.
1998年我们所作的泥鳅鱼苗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的试验获得成功,并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翌年4月在本公司水科所良种基地进行了泥鳅苗种批量生产技术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999年共催产亲鳅4批(26()k)。本文仅LZ6月2日一批为例进行分析,此批催产60Kg(1000组),获鱼苗300万尾,育成寸片210万尾,成活率70%。通过实践并总结出一套比较先进、适用、易于推广的技术模式,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内料设备:1.催产、孵化池:规格为10mxsmx1.2m的水泥地。2苗种培育地:规格为50m-c20mxlm的水泥池,坡比为1:1.…  相似文献   

3.
1992年及1993年的5月,用HCG、PG、A型混合激素、高效催产合剂3号等激素对28组鳜亲鱼进行了5批次人工催产。当水温为20.5 ̄26.5℃时,效应时间为18 ̄35小时。平均催产率82.1%,获受精卵29.76万粒,孵出仔鱼19.15万尾,育成鳜夏花和乌仔119856尾。  相似文献   

4.
六线鱼苗种生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人工催产和从自然海区采集的六线鱼受精卵19.6万粒(1091g),在水温10 ̄14℃、微充气、日换水量150 ̄200倍并每日洗卵1次的条件下,孵化出仔鱼11万尾,孵化率为56%。鱼苗培育水温为11.5 ̄16℃,在不同发育期分别使用海水小球藻、褶皱臂尾轮虫、卤虫幼体和不同规格的微型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饲喂,经45 ̄60d精心培育,共育成平均全长3.49cm的六线鱼商品苗种1.83万尾。  相似文献   

5.
专塘培育鳜鱼亲鱼,用HCG+LRH-A作为催产剂,胸腔2次注射,分4批催产,受精率90 ̄98%,将受精卵放入孵化环道流水孵化,孵化率34.0 ̄38.3%,以刚脱膜的团头鲂作为开口饵料,进行鱼苗环道培育,共育出2.5 ̄3.0cm夏花鳜种12.5万尾,成活率30 ̄40%。  相似文献   

6.
1 鱼苗孵化及苗种培育1.1 人工催产 水温控制在21℃-23℃左右,催产季节在4月下旬至6月。每尾雌鳅注射HCG 100~150国际单位或LRH-A5~10ug,雄鳅剂量减半。注射后按雌雄比例 1:2或者1:3放入水缸或水池中,8~10hr后产卵。人工投精的操作方法是:用手轻挤雌雄亲鳅腹部,把卵粒和精液在短时间内同时挤入事先清洗干净的瓷盆内,使卵粒和精液充分混合受精,撒在鱼巢上,放入孵化器进行孵化。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0℃~28℃,每天需换水2次,约30…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海水环境中锌对中国对虾卵子孵化和无节幼体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锌对卵子孵化和无节幼体变态的作用只与游离离子活度有关,而不是与其总浓度有关。锌离子活度在10 ̄(-7.30)mol/L以下时,不影响卵子的孵化率;高于此浓度会显著(P<0.05)降低孵化率;在10 ̄(-5.00)mol/L时卵子完全不能孵化。锌离子活度在10 ̄(-7.60)mol/L时,不影响无节幼体的生长变态;高于此浓度时,明显(P<0.05)减少变态率;高于10 ̄(-6.00)mol/L时。无节幼体完全不能存活。讨论了锌离子对对虾育苗系统的影响,认为育苗过程中锌离子的最佳活度为10 ̄(-7.60)mol/L。  相似文献   

8.
温度,盐度和光照对蜇足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男  蒋双 《水产科学》1997,16(1):1-8
在实验室条件下,就温度、盐度和光照对海蜇足囊形成和萌发的影响进行观察。温度实验在0 ̄30℃范围内设7组,盐度实验在2 ̄32.1‰范围内设16个梯度,光照分为自然光和黑暗两组。实验显示:10℃以上海蜇无足囊繁殖迹象,15 ̄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海蜇足囊繁殖能力增强;6‰以下盐度,海蜇不能进行足囊繁殖,20 ̄22‰是海蜇足囊繁殖的最适盐度;黑暗有利于足囊繁殖。温度是足囊繁殖的关键因子,盐度和光照是  相似文献   

9.
泥鳅全人工繁殖技术及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用人工繁殖获得的泥鳅苗培育成亲鱼和人工催产、孵化技术以及胚胎发育全过程的形态特征。催产亲鱼为二冬龄,健产药物HCO,剂量20-35IU/g,健产率95%,孵化率78.80-85.6%.43天后,幼鱼外部形态发育完全.  相似文献   

10.
泥鳅的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二龄以上、体重在100g以上的雌鳅和体重在30g以上的雄鳅作亲本,进行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人工授精、人工孵化。试验结果:平均催产率为81.3%,平均受精率为77.8%;共获泥鳅卵570万粒,平均孵化率为70.4%;下塘鱼苗为305万尾,经50d左右的精心培育,共获体长5—6em的泥鳅种117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为3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