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含水量和胡敏酸对有机氯农药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丽亚  章钢娅  靳伟 《土壤学报》2006,43(2):332-336
尽管我国从1983年就开始禁用有机氯农药,但环境中仍有大量残留存在。土壤中污染物的残留是吸附、降解和迁移等各种理化作用和生物作用的综合结果,其中降解是制约其残留量的关键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影响土壤中农药降解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土壤有机质、土壤温度、土壤pH和土壤含水量等,因为这些因素显著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微生物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有一部分来自农药和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微生物对其降解起着重要作用。胡敏酸(HA)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分,因此以HA代表土壤有机质对农药降解的影响是合理的,也有很多关于HA对农药在土壤中吸附等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波辅助光催化降解和直接光解实验方法,研究了苯噻草胺在光催化和直接光解两种体系下的降解情况,并考察了初始pH值、腐植酸浓度以及阿特拉津对其光催化降解和直接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照4min内,苯噻草胺直接光解效率为93.3%,较光催化降解效率高出28.9%;初始pH值从1.88增加至10.28时,苯噻草胺光催化和光解速率常数分别提高了250%和58.6%;添加腐植酸对苯噻草胺的直接光解和光催化均具有抑制效应,并且抑制效应随着腐植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腐植酸浓度增加至40mg·L^-1时,直接光解和光催化降解速率分别降低了51.8%和47.5%;10mg·L^-1的阿特拉津抑制了苯噻草胺的前期降解,整体直接光解速率降低了46.3%,但整体光催化降解速率没有减小。此外,采用GC—MS对苯噻草胺两种降解体系下的主要中间产物进行鉴定,并提出了主要的光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虱螨脲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吸附和移动特性。结果表明:25℃下,虱螨脲在江西红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01d,属于中等降解农药;在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74.5d和55.5d,属于较易降解农药。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虱螨脲降解速率的主要因素;3种土壤对虱螨脲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且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对虱螨脲的吸附性越强;3种土壤对虱螨脲的吸附自由能变化均小于40kJ·mol^-1,属于物理吸附;虱螨脲在土壤中不易移动,正常条件下不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有机磷农药氧化乐果在土壤中降解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大田、盆栽及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氧化乐果在兰州地区蔬菜土壤中的残留和降解并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光照、有机肥含量对其降解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土壤中氧化乐果的降解速率。结果表明,微生物寻氧化乐果的降解作用影响较大,光照的影响次之,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对其降解有促进作用,在耕种灌淤土中的降解速率大于自然灰钙土。田间试验得出氧化乐果在自然条件下降解的半衰期2-3d,需17d就可基本降解完毕。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哒螨灵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吸附和移动特性。结果表明,25℃下,哒螨灵在江西红壤、河南二合土和东北黑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1.0、55.9和72.2d,属于易降解农药,其降解速率依次为江西红壤〉河南二合土〉东北黑土。酸性条件有利于哒螨灵的降解,土壤pH值对哒螨灵降解的影响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大。3种土壤对哒螨灵农药的吸附均较好地符合Freundich方程,吸附系数鼠值分别为3.35×10^3,6.17×10^3和8.48×10^3,具有极强的吸附性,且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对哒螨灵的吸附性越强。土壤对哒螨灵的吸附自由能变化均小于40kJ·mol^-1,属于物理吸附。哒螨灵在土壤中不易移动,3种土壤薄层移动试验的Rf值均仅为0.05,正常条件下不会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氰戊菊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莉  章钢娅  胡锋 《土壤学报》2008,45(1):90-97
研究了氰戊菊酯在青紫泥、乌栅土以及黄泥土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并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外界环境条件等对其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5.3、19.4、17.7d,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274、0.0357、0.0392,即在青紫泥中降解最慢,黄泥土中降解最快。而经过灭菌后的土壤,其降解明显减缓,半衰期延长。由此可见,土壤中降解过程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影响降解的最主要因素是有机质含量,其次为土壤酸碱度,即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碱性越强,则其半衰期越短,降解速度越快。除此之外,外界环境条件对氰戊菊酯的降解影响也较大,温度越高,湿度越大,降解越快;另外,药剂的添加浓度对降解也有重要的影响,添加浓度越高,降解速率越慢。  相似文献   

7.
叶央芳  闵航 《土壤学报》2006,43(2):287-294
本文探讨了酰胺类除草剂苯噻草胺对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短期影响。本研究采用微生物群落基质利用潜力测定(Biolog法)评估生物群落。结果表明,苯噻草胺污染引起了水稻田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下降,降低了微生物对单-碳源底物的利用能力,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在试验最终没有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下降。多食鞘氨醇杆菌Y1(Sphingobacterium multiuorum)的添加有利于提高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3个处理土壤的群落代谢剖面值与培养时间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其变化过程符合微生物种群生长动态模型(S形)。模型模拟分析表明,动力学参数a和x0能更灵敏地表征苯噻草胺和Y1菌株处理对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在本实验研究中,多样性指标指数Shannon(H)能灵敏而有效地指示污染环境的微生物学变化,但群落丰富度指标颜色变化孔数(S)提供的信息较片面。  相似文献   

8.
苯噻草胺对水田土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除草剂苯噻草胺对水稻田土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的影响。表明苯噻草胺使用后初期刺激土壤呼吸作用但随后产生轻微抑制 ,能激活脱氢酶的活性 ,但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后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苯噻草胺强烈抑制脲酶活性 ,轻微抑制蛋白酶活性 ,但对磷酸酶具有刺激作用 ,而且随苯噻草胺施用浓度的增加而刺激作用增强。苯噻草胺比上一代除草剂丁草胺所造成的对水稻田土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酰胺类除草剂在土壤上吸附的位置能量分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和丁草胺在六种土壤上的等温吸附结果 ,计算了它们在六种土壤上的位置能量分布和有机质标化的平均分配常数。结果表明 :四种除草剂在六种土壤上的吸附等温线为Freundlich型 ;低浓度范围内 ,农药在土壤上的吸附首先发生在土壤表面的高能吸附位置上 ;土壤表面位置能量分布的具体情况与被吸附农药性质有关 ;土壤上的吸附位置数或吸附容量主要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 ,粘土对吸附也有一定的贡献 ;疏水键合机理在四种酰胺类除草剂吸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以太湖水稻土、江西红壤和东北黑土为代表性土壤,研究了噻虫啉等3种烟碱类杀虫剂在土壤中的降解、吸附特性,并利用GUS(Ground Ubiquity Score)指数分析了其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烟碱类杀虫剂在3种土壤中均较易降解,降解半衰期在5~31d之间,属于易降解农药,降解特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农药本身性质有关。3种烟碱类杀虫剂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与东北黑土中的吸附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Kd值在0.30~14.70之间,KOC在42.8~1750.9之间,属难吸附农药。吸附性强弱与农药本身溶解性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水溶性越强吸附越弱,有机质含量越高,吸附性越强。3种烟碱类杀虫剂在太湖水稻土中的GUS值均小于1.8,而在江西红壤中,其GUS值均大于1.8,这3种杀虫剂在江西红壤中均有一定的淋溶性,对地下水均有一定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物理化学行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德平 《土壤》1996,28(3):128-133
本文就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行为与土壤有关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该类除草剂进入土壤过后,主要经受迁移、转化、吸附、降解等过程,而这些过程又受土壤pH、温度、湿度、微生物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娟  张乃明 《土壤》2020,52(5):883-890
噻虫嗪是当前全球销售量最大的新烟碱类农药之一,随着噻虫嗪的广泛使用,噻虫嗪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宿问题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噻虫嗪对陆生生物(蜜蜂、蚕、蚯蚓、鹌鹑)、水生生物(藻类、大型溞、斑马鱼等)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系统综述了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吸附解析以及迁移与淋溶等环境行为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指出了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应该关注的重点和方向,以期为噻虫嗪的科学安全使用以及保障农田土壤生态环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C-氟乐灵在土壤中的迁移和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麟  王福钧 《核农学报》1993,7(1):37-44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氟乐灵(Trifluralin)在土壤中的吸附、迁移和降解。结果表明:氟乐灵在土壤中的吸附性很强,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率为73.89%~90.66%。土壤有机质含重对吸附有重要影响。氟乐灵在有机质丰富、粘粒含量较高的草甸黑土中淋溶很低,而在砂土中淋溶较高,易向下迁移。在厌氧条件的土壤中,氟乐灵降解较快,30天在土壤提取态中有60.2%~64.2%降解,610天有90.0%~94.7%降解,主要降解产物为R_f值等于0.06,0.15和0.42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壬基酚(NP)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和吸附特性。结果表明,NP在土壤中的降解分为快速和慢速降解阶段,半衰期分别为6.74~9.72d和70.02~78.77d。降解前期3种土壤中的降解速率相差较大,依次为黑龙江黑土〉北京潮土〉广西红壤,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一致,随培养时间推移,降解速率差异减小。NP在土壤中具有不同结合状态及异构体降解性不同可能是出现慢速降解阶段的主要原因。土壤对NP的吸附较为符合Linear等温吸附方程(r≥0.9686),黑龙江黑土、北京潮土和广西红壤中吸附常数Kd值分别为65.52、31.66和32.71,黑龙江黑土对NP的吸附最强,广西红壤和北京潮土的吸附能力较为接近。各土壤理化性质参数中,以土壤有机质含量对NP吸附的影响最大(r=0.9950),阳离子交换量对吸附也有一定影响,粘粒含量和pH对吸附的影响较小。NP在3种土壤中的有机碳吸附常数KOC在3696.22~4334.51之间,移动性很弱,吸附自由能变化均小于40kJ·mol-1,NP在土壤中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草甘膦及其降解产物氨甲基磷酸 (AMPA)在土壤中的持久性及其环境风险日益受到关注。然而,草甘膦与磷酸盐结构相似且带电荷,可能与磷酸盐在土壤颗粒表面产生吸附竞争,进而影响其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土壤 磷的生物有效性。本研究通过室内控制试验,对不同磷肥施用水平(0,50 mg.kg-1,100 mg.kg-1)及水分条件下 (20%田间持水量 (20FC),60%田间持水量 (60FC)),黄土中草甘膦农药降解动力学、土壤速效磷及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不同磷肥施用及水分条件下,草甘膦农药在喷施初期降解速率较快,后期逐渐减缓;不同磷肥施用水平对草甘膦降解影响不显著,但不同水分梯度对其影响差异显著。其降解产物AMPA的含量随着草甘膦农药的降解而增加,不同磷肥施用水平处理AMPA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水分条件下其峰值及变化特征差异显著,即:20FC 条件下到喷施后第14 d达到峰值,而60FC条件下在喷施后第7d 就达到峰值。通过拟合发现,草甘膦残留数量特征符合污染物一级动力学衰减模型,其半衰期分别为 69.3~77.0 d (20FC)和10.5~12.8 d (60FC)。2) 草甘膦农药喷施后,土壤中速效磷含量随草甘膦农药的降解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特征,土壤水分对其影响差异显著。此外,草甘膦农药喷施后,磷酸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N-乙酰胺基-β-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亮氨酸酶活性波动较大。不同磷肥施用水平对以上四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不同水分梯度对其影响较大。由此表明:黄土中磷水平对草甘膦农药降解特征的影响不显著,但土壤水分状况显著影响草甘膦农药的衰减速率及其降解产物的残留水平;同时,草甘膦农药喷施,对黄土中速效磷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可能对土壤P循环及植物利用产生影响。因此,后续研究还应考虑草甘膦与土壤磷组分及相关酶活性的互馈效应,特别是在干旱条件下草甘膦及其降解产物的持久性与土壤健康的关系研究,以期为黄土区草甘膦农药的安全喷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药在土壤中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运用非饱和土壤中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基本理论,建立了非饱和土壤中农药运移的数值模拟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农药在土壤中迁移与转化的主要过程:附土壤水分的对流;水动力弥散;土壤吸附及生物化学降解等.模型得到了室内土柱中灭幼脲-Ⅲ号杀虫剂淋溶试验的验证.文中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该农药存土壤中迁移的影响,并且对两种不同的农药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在本文所研究的条件下影响农药在土壤中迁移与转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吸附和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17.
咪鲜胺及其三种主要代谢物在六种水稻土中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咪鲜胺及其三种主要代谢物BTS44595、BTS44596和BTS45186在六种水稻土中的吸附。结果表明:水稻土以物理吸附作用来吸附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吸附平衡时间为7—14h,吸附过程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描述。水稻土对咪鲜胺吸附能力均比其代谢物要强,三种代谢物之间的吸附量差异性不是很大。咪鲜胺在水稻土中的吸附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粘粒含量成显著正相关,而BTS44595、BTS44596和BTS45186在水稻土中的吸附主要受土壤pH值的控制。这说明咪鲜胺在降解代谢后改变了它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与吸附机理,对此应予以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磺胺类抗生素在沉积物中降解行为,以最常用的磺胺类药物——磺胺甲恶唑(SMZ)为对象,通过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其在沉积物中的降解动态以及相关环境因素(微生物、含氧量、光照、沉积物种类和药物起始浓度等)对降解过程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SMZ在沉积物中的降解途径主要为兼性厌氧微生物降解,非生物降解等其他降解途径只占较小比例。SMZ的降解速率与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高有机质含量的沉积物中SMZ的降解更快,沉积物中的光敏剂也能促进SMZ的降解。高浓度的SMZ通过抑制沉积物微生物的活性,使得其降解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黑碳对农药敌草隆的吸附-解吸迟滞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批处理振荡法和连续稀释法分别测定了敌草隆在人工添加黑碳土壤和自然形成的不同有机质和黑碳含量的土壤中的吸附一解吸行为。吸附结果表明,人工添加黑碳的土壤对敌草隆的吸附强度和吸附容量以及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均随土壤黑碳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自然土壤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随土壤总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但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则与土壤中黑碳对有机质的相对含量有关,黑碳比例越高,等温线非线性越大。解吸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人工添加黑碳的土壤还是自然土壤,对敌草隆的解吸迟滞作用均随土壤黑碳含量增高而愈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任路路  胡艳芳  颜冬云  徐绍辉  徐振 《土壤》2010,42(3):358-363
微生物降解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从土壤中消去的主要途径。本文介绍了拟除虫菊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基因的克隆以及微生物降解机理研究的近期成果,综合介绍了拟除虫菊酯异构体选择降解的特征、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效应,重点分析了农药疏水性、土壤吸附、重金属、土壤养分及长期施肥、共存农药对土壤中拟除虫菊酯微生物降解的影响,最后对土壤微生物修复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