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琼海市郊菜区今年“谷雨”前后因阴雨天气影响,蕹菜白锈病发生流行。一般发病率5%~10%,个别重病田发病率达50%以上。病菜品质变劣、商品价值低,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现将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简介于下:1 症状病叶背面和病茎肿大部分出现白色的疱状斑点,内有白色粉末状的孢子囊和孢囊梗,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嫩茎也有受害。病叶表面呈淡黄斑点,病叶生长受阻,叶片呈镰刀状畸形,茎部受害刺激徒长并呈肿瘤状。2 病原菌及病害流行规律病害是由旋花白锈菌〔Albugoipomoeaepandura…  相似文献   

2.
茭白广泛栽培于许多地方,对调剂蔬莱淡季起重要作用。根据南昌、抚州调查得知,茭白锈病发生普遍,危害一般减产10%~20%,危害严重的可减产30%~40%。1989~1990年间进行了观察和防治研究。一、症状茭白锈病病原菌为茭白单孢锈菌(Ur-omyces coronatus Miyabe et Nishida.),属锈菌目蔬单孢锈菌属。茭白锈病发生在叶部,叶面及叶背生黄褐色斑点(夏孢子堆),冬孢子堆与夏孢子堆生在同一叶面,呈黑褐  相似文献   

3.
<正>由粟单胞锈菌(Uromyces setariae-italicae)引起的谷子锈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可在短期内大面积流行,通常导致减产10%~30%。谷子锈病病原菌U.setariae-italicae,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柄锈菌科(Pucciniaceae)、单胞锈菌属(Uromyces),是一种多孢型转  相似文献   

4.
白锈菌属Albugo,隶属于菌物界Mycosyste。真菌门EUmycota鞭毛菌亚门Mistigomycotina卵菌纲mmycetes霜霉目Peronospord。白锈菌科Albuginaceae,该科仅一届,均为高等植物地上部分的专性寄生菌,其寄主专化性强。由于在寄主上产生白色状抱子难,症状象锈病,故称白锈菌。至90年代初,世界上已知白锈菌属约有45种及10个变种和生理型,主要为害草本被子植物。我国已知白锈菌约15种。造成经济损失较大的有十字花科的白锈菌、菜菜白锈菌和苋菜白锈菌。据有关资料报道,1979年广西桂林发现苋白锈,Albugo,bliti为害凹头党,发病株率高达94%…  相似文献   

5.
油菜霜霉病和白锈病是油菜常见的病害。从苗期至开花结荚期均为害,使叶片提早枯死、脱落、影响了油菜生长发育。二病常并发,为害花轴,病部肿大,畸形、弯曲呈“龙头状”;后期在病部长出白色霜霉状物;长出白色“泡斑”为白锈病。轻者结实  相似文献   

6.
苹果锈病又称苹果赤星病、羊胡子,因其秋冬为害桧柏,春夏为害苹果,又称苹桧锈病。病原为苹果东方胶锈菌或称山田胶锈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苹果锈病近几年在陕西、山西、山东等苹果产区大面积发生,严重时,叶  相似文献   

7.
马齿苋又称马苋、马齿草,是马齿苋科一年生肉质状草本植物,菜药两用。具有提神、清热利湿、滋补、凉血、杀菌防病之功效。白锈病是马齿苋栽培上最主要的病害,一般病叶率3%~35%,重者60%~80%,严重影响商品的外观和食用价值。为此,笔者于1999~2001年对白锈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1症状马齿苋白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淡黄色小斑块,边缘不明显,后在叶片正面长出白色疱状小突起。疱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0.2~2.5mm。随着病害发展蔓延,疱斑越来越多,导致整片叶发病。…  相似文献   

8.
扫螨净防治荔枝瘿螨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家南 《广西植保》2000,13(1):28-29
荔枝瘿螨 ( Eriophes litchiicheif er)属蜱螨目 ,瘿螨科。俗称毛蜘蛛。其成、若螨刺吸荔枝叶片 ,花穗和幼果汁液 ,使受害部位长出似毛毡的绒毛 ,这种由于荔枝瘿螨为害所引起的荔枝叶片和果实产生畸形的症状称为荔枝毛毡病。荔枝瘿螨是荔枝主要害虫之一 ,在荔枝产地几乎每年都有发生 ,由于瘿螨隐蔽躲藏在毛毡内 ,药物很难渗透到毛毡内部将瘿螨杀死 ,所以 ,产生毛毡病后一般药剂的防治效果都很差。过去防治荔枝瘿螨使用的药剂主要是三氯杀螨醇和克螨特 ,由于经常使用 ,瘿螨容易产生抗药性 ,为了寻找其它有效的防治药剂 ,笔者于 1999年春、夏…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一种抗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nelsona Arth.)引起的锈病的筛选技术作了改进。从野生的平铺圆柏(Juniperus horizontalis)收集冬孢子(菌瘿),并在试验室里使之产生担孢子。将担子1%或2%的糖溶液喷洒野生寄主叶片,经培养(12天后)产生性孢子病斑,随叶片生长和病斑密度变化而计算出植株的被侵染率,从而较容易地测定、筛选出抗病单株。  相似文献   

10.
新疆新源县发现油葵白锈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在新疆新源县,发现1种油葵新病害,根据南京农业大学许志刚教授鉴定,此病为油葵白锈病。这种病害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油葵白锈病典型症状为病叶背面和病茎肿大部分出现白色的疱状点,内有白色粉末状的孢子囊和孢囊梗,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主要为害叶片,病叶表面呈淡黄斑点,病叶生长受阻,对产量影响很大。 据调查,新源县800 hm2油葵发生白锈病,占油葵种植面积的57%,较严重的占20%,主要分布在该县东部。其中阿热勒托别镇八大队种植的 200hm2美国  相似文献   

11.
大蒜锈病对大蒜品质和产量均有较大的影响。要有效地控制该病,必须正确掌握识别与防治方法。大蒜锈病由葱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除侵染大蒜外,还侵染洋葱、韭菜等。病菌主要侵染叶片和假茎。病部初为梭形褪绿斑,后在表皮下出现圆形或圆形稍凸起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粉状物,即夏孢子。病斑四周有黄色晕圈,后病斑连片致全叶黄枯,植株提前枯死。生长后期,在未破裂的夏孢子堆上产出表皮不破裂的黑色冬孢子堆。病菌多以夏孢子在留种葱和越冬青葱及大蒜病组织上越冬。翌年入夏形成多次再侵染,这时正值蒜头形成或膨大期,为…  相似文献   

12.
 菊花白色锈病(chrysanthemum white rust,CWR)是影响菊花生产效益的重要病害,明确菊花高抗品种‘C029’的抗病基因CmWRKY15-1响应菊花白色锈病的分子机制,对于培育菊花抗病新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菊花高抗品种‘C029’为试验材料,构建沉默载体pTRV2-CmWRKY15-1与过表达载体pBI121-CmWRKY15-1,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菊花‘C029’,分别获得8株沉默株系,表达效率约为正常水平的30%~60%,和3株过表达株系,其中一株的表达水平为野生型(WT)的3.4倍,命名为OE-1。在病原菌侵染条件下,qRT-PCR测定WT与转基因株系中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探究CmWRKY15-1在菊花抵抗白色锈病过程中的功能。病原菌侵染后,在WT与OE-1中,NPR1和PR5的表达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表达量在OE-1中早于WT(分别在24和38 h)达到最高峰,PR1的表达量在OE-1于38 h达到峰值。在沉默株系中,NPR1和PR5的表达则受到抑制,且一直低于WT与OE-1株系。结果表明:CmWRKY15-1通过调控病程相关基因参与菊花抵抗白色锈病的反应。综上,CmWRKY15-1对菊花‘C029’抗白色锈病起到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叶白蜡树锈病及其重寄生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黄云  叶华智  黄天述 《植物病理学报》2002,32(4):351-355,360
 小叶白蜡树锈孢锈菌(Aecidium fraxinibungeanae Diet.)引起大叶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var.rhynchophylla Hemsl)锈病为国内新记录。该锈病在我国重要白蜡产区乐山市严重发生,病株率和病叶率分别可达100%和56%,造成叶片病部坏死,病叶脱落,严重影响白蜡产量。大叶白蜡树锈病菌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sp.)为国内外首次报道。该重寄生菌在乐山市及雅安市大叶白蜡树锈病菌上寄生很普遍,自然重寄生率达46.8%。重寄生菌寄生在大叶白蜡树锈菌春孢子器(锈子器)出口处,阻碍春孢子(锈孢子)的释放。本文还报道了大叶白蜡树锈病的危害、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大叶白蜡树锈病菌的重寄生现象和重寄生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小驳骨锈病的重寄生现象及重寄生菌鉴定(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驳骨锈病的冬孢子堆上发现一种重寄生菌。被重寄生菌寄生的病斑表面可见到一层白色菌丝体。光学显微镜下发现,被寄生的柄锈菌菌丝和冬孢子断裂、变形和退色。18S rDNA PCR扩增及测序结果表明,重寄生菌为刀孢轮枝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本文首次报道刀孢轮枝菌寄生柄锈菌。  相似文献   

15.
正1西瓜霜霉病的发病症状西瓜霜霉病由鞭毛菌亚门假霜霉菌属病原真菌侵染而引起,病菌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霜霉病只危害西瓜叶片,感染后西瓜叶片上出现水渍状褪绿小点,而后发展为黄色小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则成多角形黄褐色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处长出紫黑色霉状物,病害严重时,病斑联合成片,使叶片干枯卷缩。病害从下部叶片向上扩展蔓延,严重时  相似文献   

16.
南方玉米锈病及其抗性鉴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玉米锈病在世界各玉米主产区均有发生,它有3种类型:由玉米柄锈菌Puccinia sorghi Schw.引起的普通玉米锈病,由玉米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南方玉米锈病和由玉米壳锈菌Physopella zeae (Mains) Cummins and Ramachar引起的热带玉米锈病。  相似文献   

17.
罗布麻锈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1—2014年新疆阿勒泰地区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种植田普遍发生锈病,为明确引起罗布麻锈病的病原菌,通过研究其致病性、形态学特征以及寄主范围,并结合r DNA-ITS和28S r DNA D1/D2区段的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引起罗布麻锈病的病原菌为罗布麻栅锈菌Melampsora apocyni,可侵染罗布麻叶片、枝条和果实,造成大量叶片枯黄凋落,病害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罗布麻锈病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病害发生期可持续至罗布麻生长季结束,该病害引起的病田率、病株率和病叶率最高均可达100%。寄主范围测定表明,该病原菌不仅可侵染罗布麻,也可侵染白麻Poacynum pictum和大叶白麻P.hendersonii,且在白麻和大叶白麻上的发病率分别为83%和99%,均高于罗布麻,表明白麻可作为罗布麻栅锈菌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18.
银白杨,杨属植物,广泛种植于中国东北部地区,其锈病发生特别严重。在本研究中,根据形态特征和生活史将白杨锈菌鉴定为Melampsora laricis。使用杨树锈病叶片上的担孢子对日本落叶松及白山落叶松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证实了其精子器和锈子器世代发生在落叶松植物上。  相似文献   

19.
华中五味子锈病菌及其重寄生菌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五味子属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五味子春孢锈菌(Aecidium schisandrae J. Y. Zhuang)引起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锈病为国内外新报道。该病在四川省雅安市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华中五味子生长地造成严重危害,其病株率91%,病叶率36%,造成叶片枯斑、脱落。华中五味子锈病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sp.)为国内外首次报道。该重寄生菌的自然重寄生率达35.5%,重寄生菌寄生在华中五味子锈菌春孢子器(锈子器)出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华中五味子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华中五味子锈菌的重寄生现象和重寄生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于2007年4月2日公布,为防止感染菊花白锈病,美国对菊花白锈病疫区的鲜切花进入美国提出要求:必须对切花种植场所经过考核、认可并经过登记注册,鲜切花入境时必须附有官方植物检疫证书以申请该产地和整个装运过程均经过检查而没有感染菊花白锈病;在包装箱的唛头上和其他相关单据上注明入境鲜切花的产地等相关信息。该法规于5月3日正式实施。菊花白锈病是一种严重的由真菌(Puccina horiana)引起的病害,其主要传播途径是植物繁殖体和鲜切花。上述检疫法规应引起我国鲜切花产地和相关企业的关注。美国发布菊花白锈病的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