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L."redglobe")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其进行诱变,并采用RAPD技术鉴定诱变株系。结果表明:(1)秋水仙素诱变红地球葡萄带芽茎段采用浸泡法的效果好于混培法。浸泡6 h,红地球葡萄均未产生变异;浸泡12 h,只有0.1%和0.2%的秋水仙素处理才能诱导红地球葡萄产生变异;浸泡24 h,除了0.005%秋水仙素处理外均有变异产生,变异率最高的是0.05%秋水仙素处理,达13.79%。(2)混培处理后发现,秋水仙素浓度高于50 mg/L以后变异开始出现,并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大,红地球葡萄变异的几率随之增大;诱变率最高的是300 mg/L秋水仙素处理,变异率可达13.51%。  相似文献   

2.
秋水仙素诱导离体培养越橘多倍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试验研究了秋水仙素不同处理方法、浓度和时间对美登、达柔和埃利奥特3个越橘品种试管苗的诱变效果,并采用根尖压片方法和流式细胞仪对诱变材料倍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药剂培养基法处理效果不如茎段浸渍法。经秋水仙素处理的所有品种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达柔用0.1%秋水仙素浸渍24h的处理效果最好,变异率达到22.6%,诱变株系为嵌合体。流式细胞仪测定DNA含量方法与根尖压片方法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连翘多倍体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连翘籽苗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生长点的诱变,茎尖细胞染色体计数检测及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连翘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连翘籽苗生长点72 h变异株率最高,达到583%,诱导效果最佳.经秋水仙素诱导后形成的多倍体植株叶片变宽变大,叶色变深,茎变粗且节距变大,气孔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秋水仙素诱变及倍性鉴定的技术条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分别对新疆紫草幼苗茎尖和无菌苗茎尖进行点涂、振荡浸泡处理,采用形态学、气孔及染色体计数法对变异株进行鉴定.[结果]对新疆紫草幼苗采用点涂法,秋水仙素浓度为500 mg/L时,幼苗的成活率和变异率分别为67.44;、40.59;.其变异株叶片宽度明显大于对照株,变异株的气孔长度和宽度显著大于对照株,变异株叶片下表皮每个视野平均气孔数目(9个)较对照株(19个)明显减少;对新疆紫草无菌苗采用振荡浸泡法,秋水仙素浓度为700 mg/L、处理时间为4h时,成活率和变异率分别为68.18;、86.67;;秋水仙素浓度在200 ~500 mg/L范围内,茎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8条的比例最高达68.4;;诱变后茎尖成活率还受培养基中激素组合的影响;秋水仙素诱变后产生大量形态变异.[结论]影响染色体加倍效果的因素是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5.
越橘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经过多次继代培养繁殖的越橘组培苗进行倍性鉴定,并对组培苗后代田间生物学特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经过几十次至上百次继代的越橘组培苗仍保持原有的二倍体倍性,倍性稳定.移栽至田问栽培生产后,单株问的枝条生长量、叶片与果实等性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没有出现后代变异.茎段组织培养方法可用干越橘组培苗木生产和种质资源离体保存.  相似文献   

6.
半支莲多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半支莲植株不同部位组织进行诱变处理,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变异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对半支莲萌动种子,0.05%秋水仙素处理12h的变异率最大、为11%;对茎尖生长点,0.10%秋水仙素处理48h的变异率最大、为75%;对根尖,采用4%二甲亚砜与0.05%秋水仙素混合溶液处理8h和16h的变异率最大、为16.7%。可见,秋水仙素诱导半支莲茎尖的效果最好,其次为改良浸根法,萌动种子效果较差。形态学鉴定结果发现,变异株叶片明显变短、变宽,叶色浓绿,花径变大;解剖学鉴定结果表明,变异株气孔长度和宽度明显大于对照株,气孔数少于对照株,花粉直径也明显增大;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初选的13株拟多倍体进行DNA含量分析,有11株产生了多倍体变异,总变异率达84.6%,其中四倍体7株、八倍体3株、嵌合体1株。  相似文献   

7.
通过秋水仙素诱变对‘清水紫花苜蓿’萌动种子诱变后幼苗变异率的测定,并观察其幼苗成活率及部分生长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秋水仙素不同质量浓度(0.05%、0.10%、0.20%)溶液对清水紫花苜蓿萌动种子分别处理4、8、12h,0.10%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苗变异率较高,8h处理时间产生较大变异.总体上幼苗变异率随着秋水仙素质量浓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呈现增加趋势,质量浓度与时间互作处理0.1%+8h苜蓿幼苗变异率最大为35.73%;其次0.2%+4h处理,为30.6%;再次0.1%+12h处理,为28.80%.而苜蓿幼苗成活率与处理质量浓度及处理时间呈负相关关系.秋水仙素处理后苜蓿幼苗的生长速度、叶宽、叶厚、茎粗与真叶数出现不同程度增加;苗长、根长、叶长、叶型指数、节间距与节间数则出现不同程度减小;处理苗第30d的株高在0.05%、0.1%质量浓度处理4h时较对照苗增加.苜蓿幼苗变异的秋水仙素最适剂量为0.1%+8h.  相似文献   

8.
四倍体葡萄诱导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利用茎段浸泡和秋水仙素培养基两种方法对二倍体京秀和红地球2个品种的葡萄(Vitis. vinifera)组培苗进行诱导,并采用流式分析仪对诱变植株的细胞DNA含量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茎段浸泡秋水仙素法诱导四倍体葡萄的效果优于秋水仙素培养基法。在低浓度秋水仙素(2000 mg•L-1或低于2000 mg•L-1)溶液中浸泡时间短于48 h的所有处理,仅在继代2~5次后获得了纯合四倍体植株;在秋水仙素浓度2000 mg•L-1对茎段浸泡3 ~4 d或3000 mg•L-1 和4000 mg•L-1对茎段浸泡2~4 d,在茎段扦插的当代就获得了纯合四倍体植株,诱变四倍体植株的适宜条件为在秋水仙素3000 mg• L-1 茎段浸泡3~4 d,纯合四倍体植株获得的比率为16.7~23.3%。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倍体诱导技术改良草棉种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二倍体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 L.)为材料,采用改良初生分生组织处理法对其进行多倍体诱变,并对获得的草棉变异株进行形态学、生理指标及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最佳诱变参数为:用0.2%秋水仙素处理草棉幼苗茎尖生长点24 h,诱变率最高,为16.67%。形态及生理特征变化:与对照相比,诱变株草棉各个时期生长速度明显减缓,新叶萌发时间晚。诱变株叶片皱缩、肥厚,颜色加深,对照株叶形指数(长/宽)为0.81,变异株叶形指数为0.72,较对照减小11.11%,变异株较对照茎结间变短,茎秆变粗;变异株叶绿素相对含量较对照株高。细胞遗传学差异表现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变异株染色体发生不均等或不完全分裂,出现二分体、三分体和微核,而对照株中则全为正常四分体。  相似文献   

10.
平阳霉素对盆栽小菊意大利红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2、4、8 mg·L-1平阳霉素(PYM)对小菊品种意大利红离体培养的叶片和茎段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PYM对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PYM质量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对茎段外植体经不同质量浓度PYM处理后的M1代,进行田间主要观赏性状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诱变后代与对照相比,平均株高、冠幅、节间长度和叶片长/宽均减小,花径增大,管状花数目和舌状花数目增加.诱变后代中还出现了叶色、叶型、花色以及花型变异的植株.随着PYM质量浓度由低到高,花型的变异率分别为0、2.5%、3.3%和1.2%,花型多为舌状花向下翻卷,或舌状花前端变尖;花色的变异率分别为0、4.9%、8.2%和1.2%,花色均往浅色方向变异.PYM最适的诱变质量浓度为2~4 mg·L-1.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选育过程德日二号是河南省民权县民权种业有限公司选用西德青皮萝卜和日本大白皮萝卜作亲本材料 ,用特殊的专利育种方法培育而成 ,于 2 0 0 3年5月 2 8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号 :ZL 991 1 8778· 4;该品种已于 2 0 0 4年 9月 1日获得植物新品种权 ,品种权号为 :CNA2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