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是一种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目前,已经有多家科研单位在开展人和动物方面的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研究.其中,一些重要的人用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已经成功地完成了Ⅰ期临床研究试验,针对一些动物疾病的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也已经进入了早期靶动物试验阶段.本文对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侧重对动物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同时对一些重要的人用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技术为植物遗传改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转基因植物也存在潜在的安全性风险.从环境安全性及食品安全性方面综述了转基因植物主要的潜在安全问题,并对潜在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加强研究评价的基础上,严格加强安全管理才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安全性研究进展。介绍了植物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产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植物目的基因的基本类型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已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植物种类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还介绍了转基因产品的安全及安全性评估原则 ;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管理和监控措施。并对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安全性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水稻与普通野生稻及其近缘植物的基因漂流问题,是目前国内外科学家在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方面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笔者综述了转基因水稻向普通野生稻及其他近缘植物基因漂流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转基因水稻基因漂流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安全性研究进展。介绍了植物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产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植物目的基因的基本类型;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现已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植物种类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还介绍了转基因产品的安全及安全性评估原则;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管理和监控措施。并对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安全性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定义及主要方法,综述了目前我国植物转基因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及进展,并对植物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和规范管理做了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植物及产品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转基因植物研制检测和转基因植物及产品的安全评价监测检测两方面对转基因植物及产品检测策略进行了系统地综述。主要介绍了转基因植物及产品检测的主要相关技术如核酸检测技术和蛋白质检测技术,给出了目前已商业化应用的主要外源基因和载体通用基因元件。并对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疫苗是目前预防和控制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转基因植物疫苗作为一种新型口服疫苗是现代疫苗研究的一个热点,以其价廉、安全、有效、易于储存等优点而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从转基因植物疫苗的作用机理、生产方法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转基因植物疫苗的优点及不足,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植物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转基因植物疫苗的获取方法和一些重要人用和畜禽用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转基因植物疫苗的免疫原性和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转基因作物及其安全性评价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技术是生命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动植物遗传育种、医药、食品和环境领域.转基因植物是转基因生物中的最大类别,其中以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最为成功.介绍了国内外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分析了转基因技术存在的优势及潜在危害性,并初步探索了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及其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转基因植物商业化,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尤其是转基因植物中的抗性标记基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人们担心这些抗性标记基因能够潜在地流向杂草、微生物或相关的植物并产生超级杂草、超级微生物或使一些相关的植物产生意外的性状,从而引发食品或生态安全问题。尽管这些担忧尚未有明确的科学根据,但培育无抗性标记基因的工程植株或使用安全性标记基因无疑会提高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并有助于公众对转基因植物的认同和接受。为此,近年来已发展了多种提高植物转基因安全性的策略,该文即对这几种策略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邹明学  申宇欢  陈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582-21583
[目的]进行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试验,挖掘MYB类基因At3g11280和At5g05790所调控的下游基因。[方法]在构建了标签融合蛋白植物表达载体的基础上,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将这些载体转入拟南芥植物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标签融合蛋白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结果]拟南芥植株转基因的效率很高,4种标签蛋白融合载体的转化均获得了20株以上的转基因植株。随机对4种转基因植株的8株T1代植株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4,种转基因植株中均鉴定出阳性植株。融合蛋白的条带大小在30 kD左右,将显色信号条带与Marker比对,显示条带大小与预测蛋白大小相符。[结论]这些有融合蛋白表达的转基因植株为ChIP试验的进行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3.
兼抗虫、除草剂、干旱转基因玉米的获得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培育抗玉米螟、抗草甘膦、抗旱的转基因复合性状玉米种质。【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茎尖遗传转化法,把重组到同一植物表达载体的cry1AcMepspsGATZmPIS转入玉米骨干自交系9801和齐319(Q319),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逐代除草剂筛选、分子检测和抗虫性鉴定,从大量转基因株系中优选出6个优良玉米株系。在此基础上,以非转基因自交系9801、Q319为对照,在严格控制条件下对6个转基因株系进行抗虫、抗除草剂和抗旱性检测。由于不同生长时期植株对玉米螟危害的敏感程度有差异,在抗虫性检测试验中,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转基因玉米的抗虫性,分别进行了田间和室内玉米螟接种试验,并以灌浆期玉米的籽粒和苞叶饲喂玉米螟幼虫检测其杀虫性。在草甘膦抗性鉴定试验中,对6叶期田间玉米植株喷洒大田除草用量的草甘膦溶液评估其应用价值;采用3倍应用剂量的草甘膦溶液喷施3叶期玉米植株测试其草甘膦耐受力。在抗旱性鉴定试验中,对10叶期玉米植株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观测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变化并测定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等参数。【结果】选择出6个遗传稳定的兼抗亚洲玉米螟、抗草甘膦和抗旱性提高的转基因玉米株系,其中株系L1-L3来自自交系9801,Q1-Q3来自自交系Q319。通过RT-PCR检测4个转基因的转录强度,证明它们在转基因植株中有效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ry1Ac蛋白的表达水平,确定其在玉米植株中稳定表达。植株抗虫性鉴定结果显示这6个株系在玉米营养生长期和灌浆期的抗虫能力均显著高于未转基因自交系。在草甘膦抗性测试中,转基因植株表现出明显高于未转基因自交系的草甘膦抗性。在干旱控水期间,转基因植株能维持较强的光合能力和光系统Ⅱ活性,对干旱胁迫的抗性显著高于对照植株。【结论】将cry1AcMepspsGATZmPIS一同转入玉米,赋予了植株抗玉米螟、抗除草剂草甘膦特性,提高了植株的抗旱性,达到生产中应用标准。培育出具有优良复合性状的转基因玉米新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转基因拷贝数对转化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获得的水稻转基因植株为材料,观察其株高、分蘖、扬花、籽粒形状及饱满度、抗虫性等。同时获取PCR为阳性的单株叶片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转入基因的拷贝数,研究转基因拷贝数对转化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T0代转基因植株的农艺性状有较多改变,如白化、矮化、分蘖少及种子畸型等。转基因植株的转基因拷贝数影响其农艺性状,拷贝数越多农艺性状改变越大,目标基因越容易受到抑制而不表达。在T0代表现感虫的转化植株其T1代也表现感虫。[结论]转基因植物商品化时,应选择单拷贝的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15.
针对如何更加科学精准地检测转基因植物的问题,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转基因植物的检测方法及其标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检测,主要包括转基因植物的产品成分检测、环境安全检测、食用安全检测3个方面;2)目前国内外转基因植物检测方法均处于先进水平,但随着不断涌现的转基因植物及产品,检测技术仍需更新换代;3)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研发必须与其标准化及安全管理协调进行,从而保证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在我国长期有效的安全监管。综上,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及其标准化仍需要不断开发和创新,为国家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监管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生长素过度合成对植物韧皮部发育的影响,利用韧皮部特异表达的拟南芥蔗糖合成酶基因启动子与色氨酸单加氧酶基因(iaaM)重组,构建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将其转入烟草,获得了转化的烟草植株。大多转基因烟草都表现出叶片卷曲、植株生长异常的生长素过度表型。转基因烟草植株生长较野生型烟草(对照)植株明显迟缓,但其茎横切面韧皮部细胞显著增多,排列更加紧密整齐,木质部也较早开始分化。转基因烟草茎段有大量不定根分化,其根部则在韧皮部薄壁细胞处诱生大量根原基,在不定根上有大量侧根和根毛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20 0 3年斜纹夜蛾对转Bt基因抗虫棉叶片和生殖器官的危害已经超过常规棉 ,百株虫量是常规棉的近 4倍。原因主要有 3个方面 :一是转Bt基因抗虫棉对斜纹夜蛾幼虫的发育历期、蛹历期、成虫寿命及蛹重没有显著影响 ;二是斜纹夜蛾取食转Bt基因抗虫棉叶后雌性比例、产卵率和产卵量较高 ;三是斜纹夜蛾的发生与棉株营养有密切的关系 ,表现为随着施氮量和磷钾肥配比的提高 ,百株虫量增加。表明在施氮量和磷钾肥配比较高的田块 ,要更加重视斜纹夜蛾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分子农业中,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重组蛋白是近十几年来基因工程研究的一大热点。植物具有完整的真核表达系统、重组蛋白通常可以正确组装、折叠和修饰,同时,由于植物表达体系的方便、廉价等优点,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用蛋白的研究迅猛发展,已有100余种蛋白中得到表达,有些已进入商业化生产。但是植物与动物对蛋白的转译后修饰并不是完全保守的,植物是否能够真正“忠实”地表达出实用、可靠的目的蛋白产品已成为备受瞩目的话题,由于大多数药用蛋白都是分泌型蛋白,因此植物表达重组蛋白的N-糖基化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笔者对植物表达体系对药用蛋白的N-糖基化修饰途径和人源化改造植物表达重组蛋白的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加以综述,并对生物反应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ZmNAP基因在调控玉米抗衰老及产量性状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的ZmNAP基因cDNA序列构建玉米Ubi启动子控制下的ZmNAP的RNA干扰载体pTCK303ihpZmNAP,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对ZmNAP基因进行遗传转化。结果表明:ZmNAP转基因玉米植株在叶片滞绿、籽粒千粒重等方面较野生型植株(WT)有明显优势,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植株千粒重提高15%~30%。ZmNAP基因在玉米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和推广,具有复合性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传统的转基因复合性状作物具有抗虫和耐除草剂性能,聚合其他性状的转基因作物培育逐渐受到重视.转基因玉米株系BBHTL8-1含有Cry1Ab、Cry3Bb、cp4epsps 、ZmHPT和ZmTMT共5个基因表达框,外源插入片段位于玉米基因组第4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