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去的虎     
在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境内(现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新拨乡)月亮沟西山崖壁洞穴旁,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着“乾隆十七年秋上用虎神枪殪伏虎于此洞”,这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到“木兰围场”行围打猎、习武练兵时,用“虎神枪”在此洞击毙一只猛虎后命工匠刻下的。由此可见,虎曾经也是“木兰围场”的主人。然而,现在虎已经离“木兰围场”远去的无影无踪。从木兰围场地处大兴安岭余脉与阴山山脉交汇处推断,木兰围场曾有的虎应属东北虎。虎离此远去的确切时间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虎离此远去且无影无踪的原因是与清代“木兰围场”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木兰围场”就是一处水草丰沛、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我国辽、金时期,东至内蒙古林西,西至内蒙古多伦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史称“平地松林”或“千里松林”,曾作为辽、金皇帝避暑狩猎之所。清朝初年,康熙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北控漠北,南拱京师,左通盛京(今沈阳),右引察哈尔(今张家口)”的漠南“风水宝地”,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在此设立了“木兰围场”(“木兰”系满语,“哨鹿”之意;“围场”即为行围狩猎的场所),“岁行秋”。一位清朝状元在游历了闽粤、晋豫、...  相似文献   

2.
一、木兰围场野生动物的变迁 “木兰围场”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自古就是一处水草丰沛、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其鼎盛时期面积达到10000多平方公里。辽、金时期这里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史称“平地松林”,曾作为辽、金皇帝避暑、狩猎之所。清康熙二十年(1681)玄烨帝巡幸塞外,设置“木兰围场”,岁行木兰秋弥。  相似文献   

3.
“河北木兰围场狩猎场”建于2004年9月,国家4A级景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蒙自治县境内,距北京384公里、承德153公里,是京、津、承周边众多景区中著名的清代皇家猎苑和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木兰围场”始建于康熙二十年(1681),直属理藩院,共设72围,为清朝最大的皇家猎苑。自  相似文献   

4.
《河北林业》2011,(4):47-48
在中国旅游总评榜组委会获悉,“中国最美潜力景区排行榜”活动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投票统计中。网上投票结果显示,木兰林管局“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入围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森林公园候选名单。  相似文献   

5.
一、五道沟国家级森林公园概况 五道沟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昔日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今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9’20,,~116°59’矿,北纬41°52’1",-42°1’8”,隶属于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规划总面积5351公顷,林地面积4633公顷(全为国有林),其中次生林面积4031公顷.人工林面积602公顷.森林覆盖率86.6%。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是省林业局直属事业单位,全国“百佳国有林场”之一,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滦河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7.
<正>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是我省经营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1963年建立。60年来,木兰林场几代人接续奋斗,守青山、担使命,在塞北荒原打下了一片绿色江山。60年后的今天,木兰林场人初心不改,抓改革、护资源,二次创业,为社会努力创造更多生态价值,树起了中国森林经营的一面旗帜,争做新时代国有林场发展的新样板。木兰林场将森林资源保护好、培育好、利用好定位为国有林场二次创业三大主要任务,按照“生态立场、依法治场、文化兴场、人才强场、科技助场、共赢稳场”的思路,努力实现林场发展高质量、高效益和可持续。  相似文献   

8.
木兰秋称文化源于清朝康乾时期的木兰围场,是清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后,发展生态旅游是必然选择,其文化底蕴就表现为秋称文化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正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隶属于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坐落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域内,管理国有森林资源158万亩,与河北省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十三五”期间林场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取得了扎实成绩。  相似文献   

10.
河北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同(以下简称公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西部,成立于2008年1月。公园总面积5351公顷,主要以自然生态观光和“木兰秋狝”皇家狩猎文化和满蒙民俗文化体验为特色,开设有生态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皇家狩猎体验、漂流、摄影和科学考察等旅游活动。受交通、资金等客观因素制约,目前公园年接待人数不足万人,且主要以内部接待为主,处于亏损经营状态,旅游发展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1.
河北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经过数年的发展,游客量逐步增加。为了保护环境不受破坏,本文通过运用面积法、线路法等一系列测算方法,对该森林公园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详细计算,最终得出河北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日环境容量为1 091人,年游客容量为16.365万人次,为公园的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绿阴云涌、千木妖娆的阴山山系七老图岭余脉的河北省隆化县茅荆坝,与享有“塞外明珠”美誉的塞罕坝并称姊妹坝。天造地化,割晓阴阳,合数一百零八围。地广木兰围场,天分茅荆群山。清王朝在塞外的108围中,72围在木兰围场,36围在茅荆坝地区。昔日康熙、乾隆皇帝长途跋涉、弓鸣兽吼、狝猎强武、  相似文献   

13.
河北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地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坝上地区,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5月经原林业部批准,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基础上建立。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区。公园划分为森林旅游区和生产经营区,森林旅游区共分为木兰(综合服务区)、塞罕塔、龙泉、亮兵台、梨树沟五大景区、49个景点,全园总面积142万亩,其中森林景观110万亩,草原景观13万亩,湿地景观7万亩,森林覆盖率78%,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观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  相似文献   

14.
猎苑保护神     
猎苑保护神王忠民距北京城四百公里的赤峰与承德避暑山庄、木兰围场山水相连,历史上曾是封建帝王和蒙古王公驰骋的“猎苑”。1991年,鹿茸每公斤价值4000元人民币、狍子肉每公斤达15元,在国际市场备受青睐。如此高额的利润使利欲熏心之徒见利忘义,铤而走险,...  相似文献   

15.
在距北京约200公里的河北省围场县境内,有一座世界上最小的喇嘛庙——木兰围场塞罕庙。塞罕庙座落在木栏围场制高点即当年康熙皇帝点将台下。整座寺庙外形好似一座石制的佛龛,高不足3尺,长不足2尺,宽不足1尺,庙里供奉着一尊手托三腿金蟾的佛像,名为塞罕佛。塞罕庙之小,如果没有人指点,你走到跟前也许会把它当作是谁家的佛龛。绝难想到此座非常不起眼的古“建筑”居然是世界之最的瑰宝。  相似文献   

16.
猎苑保护神     
猎苑保护神王忠民距北京城400公里的赤峰,原昭乌达盟,与承德避暑山庄、木兰围场山水相连,曾是几代封建帝王和蒙古王公驰骋的“猎苑”。1991年每公斤鹿茸高达4000元人民币,狍子肉每公斤达15元,国际市场上更是炙手可热。如此高昂利润使利欲熏心之徒见利忘...  相似文献   

17.
<正>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简称木兰林场),是河北省经营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地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滦河上游地区、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境内,北接塞罕坝机械林场,南眺京津冀腹地,既是京津冀地区稳定可靠的水源涵养地,又是护卫京畿生态安全的重要防风固沙绿色屏障,生态区位极为突出。60年来,木兰林场三代建设者积极响应“绿化祖国、拓荒植绿”的号召,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产品特色,并对旅游市场开发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9.
通过总结木兰围场的历史和现状 ,对开发建设木兰围场生态旅游示范区 ,在构建旅游环线 ,加大宣传力度 ,培养导游队伍 ,规范旅游秩序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认识的加深,回归自然、保护环境、旅游者与旅游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主题。河北省塞罕坝的旅游业也在当今生态旅游方兴未艾之时得到蓬勃发展。资源优势定基础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1962年由林业部建场,1969年起改为河北省林业厅直属单位,1993年5月经原林业部批准建立塞罕坝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属著名的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全场总面积9.4万公顷,其中以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桦林为主的有林地(风景林)面积7.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