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初认识燕燕是从她的一本散文集《女人独自上路》开始的。品读作品的过程就是阅读燕燕的人生的过程。我被女作家细腻、深刻、温婉而略带忧伤的思想和优美、独特的文笔深深打动。文如其人,我仿佛看到一位独立、自强、不肯被琐碎、庸常的生活所淹没的女性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追求和品位,寻求人生的情趣与快乐。我被这种情绪感染着并产生了强烈的结识她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袁志明 《湖南林业》2013,(Z1):46-46
30年前,当我开始看得懂报刊杂志的时候,《湖南林业》已经创刊30周年了;当她完成从《湖南林业》到《林业与生态》升级版蜕变后,不知不觉中她已经陪伴我30周年了。是亲爱的她,引领我成长为一名林业工作者、一名基层播绿使者。《林业与生态》与我相伴30年,使我领悟到,一个人的成长也应该是享受绿色的过程。人生应该充满生机活力,应该享受绿色生活。这种"绿色"就是代表一个人所应拥有的活力。拥有活力的人通常可以做  相似文献   

3.
1998年,一部反映了军医大学大学生的青春励志片《红十字方队》不知道感动多少年轻的灵魂,不知道燃起了多少人对部队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一个个绿色的背景走过,谱写了一首首优美动听的乐章,演奏着一曲曲美妙的人生交响乐。才17岁的黄艳,便被这其中每一个人物的点点滴滴所深深触动。高三的时候,黄艳怀揣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壮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军,开始了她三年的军旅生活。  相似文献   

4.
街角上蹲着一个卖板栗的女人,短头发有点蓬乱,红碎花的短袖衫有点旧了,胳膊和脸都被晒得黑黑的。看见她有点狼狈,我不免生出了些许同情。 晨练回来的我,经过她身边时,她竟然叫了声我的名字。惊异中我认出:她是我高中的同学胡多多。她的脚下并排放着两个筐,一个里面盛着油黑润亮的板栗米,一个里面盛着青翠欲滴张口含笑的板栗蓬。她一边和我说话一边剥着板栗蓬。  相似文献   

5.
一本绿色封皮的书摆上了我的案头,书名与封皮色彩相协调:《绿镜头》。这是我的记者朋友汪永晨的新著,是我看到的她已经出版的作品中最引人入胜的一部。这本书的问世,使中国图书领域在拥有《红镜头》、《黑镜头》和《白镜头》之后,终于形成了中国新闻摄影作品的“镜头系列”。  相似文献   

6.
正认识张赫凡是从阅读她的作品开始的,被她卓尔不群的经历所吸引,被她细腻真挚的文字所打动,所以我主动联系到她,希望有机会能为野马事业的宣传工作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一拍即合,于是有了我们合作的第一本科学诗集《野性的呼唤-纪念野马重返故乡三十周年》。该作品获得了第五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科普作品图书类金奖,让我们深感惊喜。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是《中国林业》杂志创刊五十五周年。回首往事,我深切地意识到,是《中国林业》这一精神航标帮我选定了专业方向,引领着我的人生历程。五十五年来,我几乎与她同步于绿色天涯。直至如今虽已是耄耋之年,还在循着她的导向行走于天涯林海,做着不醒的绿色之梦。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的成立使我这个热血沸腾的青年放弃了报考大学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初衷,计划着参军南下的征程。不料老父突患脑溢血卧病在床,为尽侍父之责,我投笔从戎的愿望未能实现。然而设计前程、求知进步的期望从未停顿。在江南小城,我经常走访书店。偶然间,读到了…  相似文献   

8.
睡我下铺的是个女孩,年龄大约二十一二岁。当我上车爬上6号中铺的时候,我就发现下铺是个女孩。那时,天还没完全黑,在充满行李味和粘稠不甚明亮的光线下,我看见女孩蜷曲成一团。她的头被毛毯裹着,毛毯上覆盖着她的红色毛衣,铺下无言地站立着一双松糕高筒皮鞋。  相似文献   

9.
“绿色仙子”──—我的挚友王本泉一本爱不释手的杂志犹如一位平易近人而又学识渊博的良师,使我常常带着渴望的灵魂接近她、拜访她,把她当作忠实的挚友。最初晓得《中国林业》是在1984年调入木材公司工作时,我从来没有读过这种杂志,于是我好奇地读起来。杂志中有...  相似文献   

10.
山仑 《沙棘》2003,16(4):1-1
高雅厚重、端庄大方、学术性 (技术性 )与导向性较强 ,这是我见到《沙棘》杂志时的第一印象。 1 5年过去了 ,这种第一印象在不断加深着我的记意并有了新的发展。作为一名旱地农业和水土保持科学工作者 ,从创刊伊始我就是《沙棘》杂志编辑委员会的特邀顾问 ,顺理成章 ,我也就每期必读成了她的忠实读者。值此 ,《沙棘》杂志创刊 1 5周年之际 ,为示贺忱谨从宏观上就《沙棘》杂志的办刊理念、特色谈些意见和希望 ,以期与之共勉。1 5年办刊历程清楚地告诉我们 ,《沙棘》杂志坚持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沙棘开发利用事业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念是完全…  相似文献   

11.
苏州古城有一艺术馆,是由明代的一所住宅改建的,古典的园林风格被馆主巧妙地加以现代元素,整个艺术馆呈现着东方文化的神韵。在这所艺术馆里,人们感受到的是清灵、隽秀,是远离尘世喧嚣的静谧。馆中展出的绝大部分是摄影作品,每一幅摄影作品都像是静静地诉说着摄影者对人生的感受。摄影者与馆主是同一个人,她叫王小慧。  相似文献   

12.
十年树木,这是古人用来形容创业艰辛但卓有成效的话语。《沙棘》杂志和沙棘这种植物一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被世人逐渐认识的过程,但终于长大成材了。她不仅已跻身于国家级科技期刊之林,而且在国际沙棘界一花独放,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期刊。 我们作为《沙棘》杂志的忠实读者,又是10年前的刊物建议者,亲眼目睹了她的茁壮成长,亲身领会了她的有益教诲,亲耳聆听过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她的赞誉,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值此《沙棘》杂志  相似文献   

13.
神来之笔     
在李青松作品研讨会上,我落座后,忽然有一本瓦蓝布面烫金字的小书,擦过我左肩到我桌前,我悔不该回头看,认识了丽人方敏。回家后,我一口气读完了《大迁徙》《大拼搏》《大毁灭》,享受得一塌糊涂,累得我七荤八素,半夜做梦都梦见小红蟹、褐马鸡和旅鼠。这本书 1994年已震撼文坛,我竟全然不知不晓。   接着又收到我嘱方敏寄我的《大绝唱》,我又悔不该看了 180字的“作者介绍”,清醒地明白作者是可以填在表格里的一位中国公民。灵长类,智能种,是个人。   一个若演戏、若作画、若为文,演绝了、画绝了、写绝了的时候,连自己也…  相似文献   

14.
在宣威市占地5.13公顷的中心苗圃里,人们经常看到一个人经常在忙碌着,她就是宣威市中心苗圃生产经营负责人晏成云。 一 1982年,晏成云从省建八公司调入宣威市林业局种苗站,从事林业种苗生产工作,这一干就是18年。用她的话说:“也许是缘分,我过去是砌墙的泥水匠,现在是生产绿色底料的泥巴匠,干来干去,都与泥土有关,时间长了,还真有点舍不得离开这片黄土地了”。 刚刚踏入苗圃的晏成云,面对的是一份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她决定从头学起。于是,她从专业技术人员手里借来《森林学》、《植物学》、《营林手册》、《森林作…  相似文献   

15.
也许是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吧,自从事资料室工作以来,我已和《新疆林业》有十多年的交情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好象我们已结下不解之缘,长期以来,她不仅是我们资料室必存的资料,也是我必读的期刊之一。如今她也是我们许多资料中借阅率较高的一种资料。因为,阅读了《新疆林业》就能对新疆林业的发展及动向有个较全面的了解。首先,就拿《新疆林业》杂志的封面来讲吧,她每期的封面都很有特色。看到荒凉的沙漠面面,会给全区林业工作者一种无形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一来任感——任重道远。看到绿色的大森林和丰收后的累累果实,感到是对全区…  相似文献   

16.
生活调色板     
飘落孙以荪我总以为,飘落是一个很妙的过程,也是一种很美的状态。“轻飘飘地落”。对干词典上这种解释,我不以为然。这个短句,远没有示出真情真景的飘落。譬如我喜次秋天,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喜欢独自静观这个季节里树叶的飘落。看各种形态、各样颜色的叶片从高高低低的树枝上翻转回旋着飘而落下,那优美的舞姿、奇妙的韵律和其中蕴含的人生况味,都让人如醉如痴,浑然忘我。尽管如此,我依然以为,这种对子飘落的感受,也仅只是站在旁观者角度的欣赏。而真正令我心动并发现其中大义的飘落,却是源于近期发生的一件小事。我的一篇小文在某…  相似文献   

17.
舞台上的刘媛媛是德艺双馨的著名青年歌唱家,她用歌声和爱心奉献社会。生活中的刘媛媛是什么样子?她又有着怎样的休闲生活?本期《星·美文》栏目特别邀请刘媛媛撰写《刘媛媛:我的"修"闲时光》的文章以飨读者。书茶之间感悟人生我与普洱茶的结缘还要从小时候说起。  相似文献   

18.
一路跋涉     
与《广西林业》风雨相依,走过了十八年又几个月,我人生中最美丽的时期。编辑部的故事说不完。坎坎坷坷那些路,那是一个温暖的春天,我的调令上丐着:请于1991年2月30日前到自治区林业厅报到。而邯一年的2月跟绝大多数2月一样,只有28天。那一年的春节是2月15日,22日上班,我25日便到林业厅报到,开始了“码字”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何蕊 《新疆林业》2014,(6):43-44
通过一次征文大赛我初次拜读张赫凡关于《野马》的作品,结识她我才了解到在我们这个辽阔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比大熊猫还要珍稀的濒危物种——普氏野马。这个充满野性和传奇色彩的大自然的精灵,这个古老的"活化石"物种,让我只是读张赫凡的作品就心生向往。我所在的中国林业出版社是中央级的科技专业出版社,很少涉足文学类的选题,但张赫凡和所有野马保护者们对野马的深情眷恋和无悔付出令我深感钦佩,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总觉得自己可以为野马保护事业和生态文学做一点事情,于是这本《野性的呼唤——纪念野马重返故乡三十周年》科学诗歌集便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20.
伴随2014年元旦的钟声,我们为生态建设的改革者和实千家贾治邦先生出版了一部传记作品——《唯实:贾治邦的为政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