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凌翔  丁爽  周青 《大豆科学》2008,27(2):255-259
酸雨对作物种子萌发的生态效应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为揭示酸雨影响种子萌发机理,以pH2.0、2.5、3.0、3.5、4.0、4.5、5.0模拟酸雨处理大豆种子,研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呼吸速率、呼吸商、POD活性对酸雨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当酸雨胁迫强度pH=2.0时,种子不能萌发;胁迫强度pH≥2.5时各处理皆可正常萌发,但pH2.5时出苗率(6d)为0,各生理指标在第1天出现异常,POD表现出了参与衰老迹象;胁迫强度pH〉13.0时,大豆种子呼吸强度随胁迫强度升高缓慢下降,动态处理仅有1d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呼吸商随种子成苗逐步降低,与CK趋势不同;POD活性随胁迫强度和时间增加逐步升高,各处理与pH2.5差异显著。呼吸作用伤害阈值(pH≥5.0)=大豆POD活性伤害阈值(pH≥5.0)〉萌发伤害阈值(pH≥3.0)。pH3.5、3.0和2.5时,呼吸速率响应时间(3d、3d、1d)〉呼吸商响应时间(2d.2d,1d)〉POD活性响应时间(1d、1d、1d)。由此推测,酸雨胁迫引起自由基积累,分散呼吸链底物电子,抑制呼吸;呼吸链末端抗氧化酶POD在清除自由基的同时参与了种子衰老。  相似文献   

2.
花生诱变材料及品系芽期耐盐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2个化学诱变处理M。材料共计8708粒花生种子,置于2.0%NaCl溶液中发芽,筛选出81粒露白种子,直接种植于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试验地,结果只有1粒出苗且长势良好。另对74份品系材料在1.0%NaCl浓度下进行了耐盐筛选,L19露白率最高(75%),且长势良好。相关分析表明,花生芽期耐盐性与种子粗脂肪、粗蛋白、...  相似文献   

3.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棉种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克婷  蔡兴旺 《中国棉花》2004,31(10):23-24
利用高压静电场对种子进行处理 ,是提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发育的有效方法之一。1材料和方法1 .1材料棉花种子为中棉所 1 2 ,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提供。1 .2试验仪器种子电场处理仪 ( SDC- 1型 ,韶关学院研制 )、高压电源 ( 1 0 0 KV,东南大学生产 )、稳压电源、培养箱 ( LRH- 2 5 0 - GS)等。1 .3处理方法输出稳恒负高压电场 ,种子经过净度检验后 ,随机抽取足量种子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 ,对种子进行一定时间与强度的电场处理 ,每因素安排 5水平 ,采用均匀设计表 U5 ( 5 4 ) [1]。试验安排如表 1。表 1 不同静电处理…  相似文献   

4.
增苗减氮措施对双季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条件下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比较研究了早稻在N120. 0 kg/hm2+抛栽密度33. 0万蔸/hm2(E1M1)、N 15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E2M2)、N 180. 0kg/hm2+抛栽密度27. 0万蔸/hm2(E3M3)、N 210. 0 kg/hm2+抛栽密度24. 0万蔸/hm2(E4M4),晚稻在N 150. 0kg/hm2+抛栽密度33. 0万蔸/hm2(L1M1)、N 18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L2M2)、N 210. 0 kg/hm2+抛栽密度27. 0万蔸/hm2(L3M3)、N 240. 0 kg/hm2+抛栽密度24. 0万蔸/hm2(L4M4)等不同施氮量与密度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的苗期至孕穗期,各处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E1M1 E2M2 E3M3 E4M4和L1M1 L2M2 L3M3 L4M4;成熟期,分别以E2M2和L2M2处理为最大。早稻和晚稻各个生育时期,各处理植株的根系、茎、叶、穗干重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E4M4 E3M3 E2M2 E1M1和L4M4 L3M3 L2M2 L1M1。早稻产量以E2M2处理为最高,其大小顺序表现为E2M2 E3M3 E1M1 E4M4;晚稻产量以L2M2处理为最高,其大小顺序表现为L2M2 L1M1 L3M3 L4M4。因此,早稻在施N 15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晚稻在施N 18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条件下,水稻植株干物质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酸雨胁迫下稀土元素镧对冬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pH值分别为2.0、2.5、3.0、3.5、4.0、4.5、5.0的模拟酸雨条件和稀土元素镧(10mg/L)处理培养皿中的冬小麦(Triticum aestlvum L.)种子,置于常温状态下萌发,测定不同酸雨胁迫强度下镧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度酸雨(PH2.0)胁迫下,经镧处理及未经处理的冬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为0,POD活性较对照显著降低,MDA含量达到最高。随着酸雨胁迫强度逐渐减弱(pH≥2.5),POD活性逐渐升高,MDA含量逐渐降低,说明经镧处理后,酸雨胁迫强度过高时(pH2.0),冬小麦种子萌发完全受到抑制,镧对种子的防护作用没有明显表现出来;在pH为2.5~5.0的酸雨强度下,镧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的防护效应,减轻了酸雨对萌发期间种子的伤害程度,增强了种子抗酸雨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离子注入在甜菜育种中的诱变功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分析了以35Kev N^ 离子注入甜菜种子出现的各种有益变异,结果表明:1)M0、M1种子发芽率受到抑制;2)M2代主要经济性状出现明显变异,含糖率提高0.28~1.04度;3)在M1代基础上再处理1次后,产量和含糖均有明显提高;4)经离子注入可出现早熟性材料,M2代含糖积累时间较对照提前15~20d。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黑龙江省小麦诱变育种的成就。15年间共育成了8个小麦新品种,占同期全省推广品种总数的13.1%,累计种植面积100多万hm^2;诱变育种手段多样化。有^60Co-γ射线、快中子照射、^32P内照射、辐射与组织培养结合等;诱变对象多样化。有F0种子处理、F1种子处理,纯秒种子处理、组织培养中幼穗、幼胚及成熟胚处理等。育种方法上有辐射与杂交育种相结合、辐射与远缘杂交育种相结合、辐射与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8.
水稻高无机磷突变体的筛选和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摘要: 以3份水稻诱变群体为材料,详细研究了M2~M5代高无机磷(high inorganic phosphorus, HIP)种子出现的频率和传递特征。这些材料来自含水量约13.5%的水稻干种子用300 Gy 60Co伽玛射线 (剂量率0.8 Gy/min)处理,或经250 Gy 处理后再对其萌动种子用1×10-3 mol/L的 NaN3 溶液常温下处理2 h所得M1的后代。在96 孔V型酶标板上, 设置5个用KH2PO4配制的标准P溶液,浓度相当于种子磷含量0.00、 0.15、 0.46、 0.93和1.39 mg/g。分析时每个单株分析8粒种子,无机P(iP)高于0.46 mg/g的籽粒称为高无机磷(HIP)种子,出现至少1粒HIP M3种子的M2单株称为HIP M2单株,M3及高代由此类推。研究发现,从HIP M2单株衍生的M3株系中,HIP株系数要少于HIP M2单株数。但是多数M3 HIP株系后代都获得了更高代的HIP株系。根据M3和M4 HIP株系数推算,水稻HIP突变的实际频率可达0.1%左右。已从籼稻协青早B和粳稻秀水110中各选得一个HIP纯合突变系HIPi1和HIPj1。对HIPi1糙米中各种磷素定量分析表明,突变体中植酸磷含量较对照下降约35%,无机磷含量上升约3.5倍,而总磷基本不变。最后提出了水稻HIP突变体诱发、筛选和选择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9.
通过GA、乙烯利和温水等不同措施对普通油茶种子进行预处理.测定普通油茶种子发芽率和平均发芽时间.结果表明:GA和温水处理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缩短平均发芽时间.其中以0.1%GA处理种子2h发芽率最高。达到72%;始温60℃温水处理种子48h平均发芽时间最短.为17.9d;乙烯利处理会降低种子发芽率和延长平均发芽时间。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六合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区.全年常规农作物播种面积5.95万hm^2.其中水稻2.58万hm^2.油菜1.2万hm^2,小麦1.6万hm^2,其余为玉米。从目前全区种子经营情况来看.常规作物种子的销售主要集中在水稻、油菜和小麦上,其种子质量好坏不仅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影响到我们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种子法》实施后,极大地放开了种子经营市场,  相似文献   

11.
阿克苏是农业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基地。每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7万hm2、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hm2左右,大约需要粮食种子3.5万t、棉花种子1.2万t。所以必须高度认识.并下决心抓紧抓好良繁体系建设。规范种子生产。全面提高种子质量和供种水平.以促进地区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用茶树种子和插穗进行辐射处理,根据成苗率来确定“剂量指标”。插穗受3.000伦琴的辐射剂量时,成苗率为26.5~32.6%;4.000伦琴的成苗率为2~0%,由此推测插穗的辐射“致死剂量”约为5.000伦琴。但品种间不一样。易于扦插成活的品种,能接受较高的剂量。种子在休眠状态下进行辐射,其敏感性较插穗低.用7.000伦琴辐射剂量的成苗率为12%;其“致死剂量”约为13.000伦琴。实验材料中保存下来的有辐射种子的实生材料,目前仍继续进行观察;用同一无性系的插穗进行辐射处理,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水稻单粒干种子为材料.进行了DNA提取方法和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用CTAB法提取的水稻干种子DNA较为完整,降解量少。可获得理想的扩增效果。在试验设计范围内,确定的最佳反应体系为201.11.其中含模板DNA35ng,dNTPs浓度为0.15mm01/L,引物浓度0.41.1m01/L,M矿浓度为1.5mmol/L,Taq酶为1.6U。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黑 龙江省小麦诱变 育种的成就。15 年间共育成了 8 个 小麦新品种,占同期 全省推广品种总数的 13.1% ,累计种植面积 100 多万 hm 2 ;诱变育种手段多样化。有6 0 Co - γ射线、快中 子照射、3 2 P内 照射、辐射与组织培 养结合等;诱变对 象多样化。有 F0 种子处理、 F1 种子处理, 纯系种子 处理、组织培养中幼穗、幼胚及成熟胚处理等。育种方法上有辐射与杂交育种相结合、辐射与远缘杂 交育种相结合、辐射与生物技术育种、纯系诱变育种 等;对小麦诱变育种中的诱变因素、诱变 环境及不同诱变 处理对 象的诱变 效果进行 了研究; 获得了 优质、抗 根腐病、赤霉病、病毒病、白粉病 突变 系,丰富 了种质 资源。并对小麦诱变育种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对影响红麻留种高产优质栽培的播期、密度、施肥技术和留种红麻高产优质的生育规律,经济性状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红麻留种的适宜播期,直播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移栽在8月上旬(苗龄40~50天)。直播定苗1.0~1.5万株/667m2;移栽定苗1.2万株/667m2。施肥量氮素20~25kg/667m2,磷素10~12kg/667m2,钾素18~20kg/667m2。施肥原则:前控、攻中、后补。对留种种子产量≥100kg/667m2的优化技术组合和种子产量150kg/667m2的各项经济指标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学诱变法筛选抗草甘膦大豆突变株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和叠氮化钠,对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的6个农艺性状优良的大豆品种进行种子处理.不同品种按不同处理剂量分区种植,按常规法单株选择收获.不同浓度诱变剂处理大豆种子的M1代成活率均高于半致死浓度处理;对M3代35518个植株于3叶期进行喷洒1.31ai.kg·hm2草甘膦浓度鉴定,其中40株生长正常,所获抗性植株是经5 mmol·L-1叠氮化钠诱变处理的绥农10和黑农44.2008年继续对M4代进行鉴定,抗草甘膦特性可以稳定遗传.应用化学诱变法可以在后代群体中筛选到具有抗草甘膦特性的突变株系.  相似文献   

17.
臂形草属牧草种子生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L25(5^6)正交表,进行了提高臂形草牧草种子产量的试验研究。以臂形草品种、施尿素、抽穗期施硼砂,初花期施硼砂为影响因子,各因子5个水平,作正交试验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通过2a试验,杂交臂形草种子产量最高。第1年为868.6kg/hm,第2年为303.1kg/hm,第1年氮肥不同处理水平间的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第2年种子产量随着尿素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抽穗期施硼砂不论在第1年,还是在第2年均可提高种子产量。抽穗期喷施质量分数1.0%硼砂,产量最高第1年为385.3kg/hm,第2年为208.1kg/hm。初花期施硼砂对种子产量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冀棉 5 1 6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高产、抗病、优质棉花新品种。2 0 0 4年 2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品种选育冀棉 5 1 6来源于 1 995年冬南繁杂交组合 91 1 9× NL 2。 91 1 9是本课题通过海岛棉与陆地棉杂交 ,经多年连续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早熟棉花新品系 ,并于 2 0 0 1年通过新疆自治区种子总站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定名为新陆中 8号。NL2是通过对中棉所 1 2进行60 Co辐射后 ,再经多年连续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新品系。冀棉 5 1 6母本遗传背景丰富 ,纤维品质、产量、早熟性状突出 ,父本 NL2抗病性、产…  相似文献   

19.
表 1项 目单位 1998年 1999年 2 0 0 0年 2 0 0 1年 2 0 0 2年面积千hm2 2 5 2 3 92 5 90 42 3 0 5 62 42 82 2 42 0 0单产kg/hm2 5 2 67 4945 45 984695 490 0总产量万t 13 2 95 12 80 810 60 0 114 0 91185 8进口量万t 2 0 0 45 0 2 0 0总供给万t 13 3 15 12 80 810 60 4114 5 912 0 5 8饲料消费万t 785 0 812 0 83 80 85 0 0 860 0食用消费万t 182 117811771170 3 1685种子用量万t 12 7 113 11912 0 12 0工业消费万t 980 10 75 1180 13 0 0 13 5 0损耗万t 676712 63 5 5 885 61出口量万t 3 3 4993 72 860 0 3 0 0总消费万t 1178812 7941…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快中子辐照对新合成的小麦-黑麦双二倍体染色体结构变化的影响,分别利用5Gy、15Gy和20Gy三种快中子辐照剂量对其种子进行辐射诱变,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M0和M1种子的根尖细胞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三种剂量下发生小麦-黑麦染色体易位的总频率为12.28%,其中发生外源小片段易位、外源大片段易位和罗伯逊易位的频率分别为9.36%,5.85%和2.34%。三种剂量都可引起小麦与黑麦染色体之间发生易位,分别有1.28%、9.04%和44.94%的M1种子产生了易位。说明随着快中子辐照剂量的增加,小麦与黑麦染色体间发生易位的频率也在增高。本研究为外源染色体片段(或优异基因)导入小麦品种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