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大田模拟环境下水稻种子耐缺氧能力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模拟水稻试验田的生长环境,设计了土壤介质幼苗耐缺氧能力测定试验,对92份品种资源的种子缺氧萌发时芽鞘长度和直播成苗率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缺氧芽鞘长度和直播成苗率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水稻缺氧萌发时其胚芽鞘长度在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广泛变异,其中迟熟中粳生态型变异系数最大,变异系数为12.6%。缺氧条件下芽鞘萌发长度与水稻直播14 d后的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从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两个生态类型中筛选到泗稻12号、早丰9号、盐糯12、盐粳5号、南粳45综合耐淹能力较强的品种资源,为直播稻新品种选育提供优异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自然条件及30℃、12 h光照控制条件下6个生态类型的95个粳稻品种芽鞘长度、不完全叶长度及7 d后苗高3个幼苗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株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5个品种中3个幼苗性状都存在真实的遗传变异;3个幼苗性状平均值的大小与生育期长短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控制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和苗高小于自然条件下的;在两种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在不同生态类型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与株高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不完全叶长度可以作为鉴别株高差异大的亲本所配F1杂种种子纯度的幼苗性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自然条件及30℃、12h光照控制条件下6个生态类型的95个粳稻品种芽鞘长度、不完全叶长度及7d后苗高3个幼苗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株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5个品种中3个幼苗性状都存在真实的遗传变异;3个幼苗性状平均值的大小与生育期长短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控制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和苗高小于自然条件下的;在两种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在不同生态类型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与株高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不完全叶长度可以作为鉴别株高差异大的亲本所配F1杂种种子纯度的幼苗性状。  相似文献   

4.
水稻耐淹成苗率相关性状全基因组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 耐淹成苗率低是限制直播稻产量的重要因素,挖掘高种子活力、低氧萌发能力强的水稻材料是提高耐淹成苗率的关键,但控制耐淹成苗率的遗传位点的挖掘仍然比较有限。目的 利用来源广泛的自然种质,分析影响耐淹成苗率的关键表型性状,挖掘相关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为直播稻耐淹成苗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材料基础。方法 以200份来源广泛的水稻种质为材料,在有氧环境下进行发芽试验,测量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在低氧条件下测量芽鞘长和芽鞘直径;进行耐淹成苗试验,水深10 cm,20 d后测量耐淹成苗率。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挖掘影响耐淹成苗率的关键性状;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对以上6个表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与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并在关联区间内筛选候选基因;对02428和YZX 2份材料进行有氧、无氧以及氧气含量转换条件下的转录组检测,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分析候选基因的表达模式差异。结果 种子活力、芽鞘表型和耐淹成苗率在200份材料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其中,芽鞘长和活力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芽鞘长、活力指数与耐淹成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出8个与活力指数显著关联的位点,15个与芽鞘长显著关联的位点;结合基因组注释,在关联区间筛选出6个与活力指数相关的候选基因,7个与芽鞘长度相关的候选基因;进一步比较13个基因在有氧、无氧及氧气转换条件下的表达模式以及表达量的变化,发现Os02g0657000Os03g0592500Os08g0380100表达量变化显著,表现出对氧气处理的敏感性。结论 种子活力、芽鞘长与耐淹成苗率密切相关,可作为筛选高耐淹成苗水稻材料的重要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转录组分析与基因表达模式比较的联合应用可提高候选基因的筛选效率。水稻耐淹成苗过程可能受到与逆境胁迫、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辐射诱变对寒地粳稻种子活力及幼苗发育的影响,为开展寒地水稻突变体筛选和辐射诱变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6个不同积温带主栽粳稻品种(龙稻18、松粳28、垦稻12、绥粳18、龙粳31和龙粳46)为试验材料,分别设4个钴60-γ(60Co-γ)射线辐射剂量(0、220、250和280 Gy)及5个辐射后缓冲期(5、10、15、20和25 d)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处理对粳稻种子活力及秧苗发育的影响.[结果]种子活力分析结果表明,寒地粳稻种子经60Co-γ射线辐射后,不同缓冲期对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影响显著(P<0.05,下同),对芽长和根活力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品种与辐射剂量效应因素确定辐射后15 d为种子活力最佳表达期.幼苗发育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辐射剂量对幼苗出苗率影响最大,且品种间辐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品种耐辐射性依次为绥粳18>龙稻18>垦稻12>松粳28>龙粳46>龙粳31.建立品种辐射剂量(x)对成苗率(Yvn)最优拟合度回归方程,计算获得龙稻18、松粳28、垦稻12、绥粳18、龙粳31和龙粳4650%成苗率的最佳辐射剂量分别约为220、130、220、230、70和65 Gy.[结论]在220~280 Gy辐射剂量条件下,寒地粳稻种子经60Co-γ射线辐射后15 d为最佳苗床播种缓冲期,其幼苗发育指标适宜作为辐照剂量和辐照敏感性测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直播稻品种的筛选与育种策略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通过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3个晚粳品种和3个晚粳品系的栽培比较试验,认为适宜直播栽培的粳稻品种除具备一般水稻良种应有的优良性状外,还必须具有相对较短的基部节间、较强的发芽势以及耐(抗)除草剂等性状.结合近年来直播稻的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7.
杉木种子园种子品质性状变异及遗传参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进一步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子品质遗传变异规律,对浙江省22个不同世代不同类型种子园,连续4 a采种、取样和测定,系统地分析了种子千粒质量、涩籽率、发芽率、发芽指数、芽苗长度和活力指数等6项品质性状的变异、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种子活力指数表型变异与遗传变异均最大,涩籽率变异次之,芽苗长度变异最小.种子千粒质量遗传力最大,涩籽率次之,其后依次为芽苗长度、发芽率、活力指数和发芽指数.千粒质量与各性状具有轻度和中度的遗传相关关系,涩籽率在遗传上除与千粒质量呈轻度负相关外,与其他性状没有相关关系,发芽率与发芽指数以及发芽指数、芽苗长度与活力指数遗传相关紧密.表4参12  相似文献   

8.
正以江苏省种植的9个迟熟中粳水稻品种和6个早熟晚粳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条直播种植,研究迟熟中粳、早熟晚粳这两种类型品种在正常施肥(NPK)、不施磷肥(NK)和不施氮肥(PK)3种处理下的产量表现及氮、磷肥贡献率和农学利用率的差异。结果显示,迟熟中粳品种较早熟晚粳品种同时具有高产和高氮、磷利用率特性。迟熟中粳中苏粳815、南粳9108和早熟晚粳中南粳5055是相对较理想的品种。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收集辽宁省4个主要水稻科研机构近20年育成的50个品种(品系),采用室内培养皿培养法,对处于发芽期和3叶期的各品种进行低温胁迫处理5℃下10d和10℃下7d,室温下缓苗10 d,调查成苗率、萎蔫率和死苗率等指标以评价供试品种的耐冷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低温胁迫下发芽期和3叶期的耐低温能力差异显著,供试50个品种发芽期低温胁迫下,只有盐粳48和铁粳14两个品种成苗率在50%以上,说明供试品种的芽期耐低温冷害能力普遍较低;供试50个品种3叶期低温胁迫下,有9个品种的萎蔫率在50%以下,表现耐低温能力较强的品种有盐粳22和沈农1501-2等;有22个品种的死苗率在50%以下,其中耐低温能力较强的有铁粳11、铁粳14、盐粳22等;综合芽期和苗期供试品种的表现,具有较强耐低温能力的品种是铁粳14和盐粳22,可以作为耐低温的推荐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广西双季稻区直播生产中常用水稻品种的耐低温和耐低氧能力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合早稻直播的耐低温低氧品种,为解决广西早造直播稻全苗难的问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人工模拟低温(12、15和18℃)和低氧环境,对供试的22份水稻品种进行发芽试验,考察种子活力相关指标,通过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对其萌发活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低温和低氧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各项种子活力指标存在明显差异,耐低温、耐低氧能力不同,其中品种桂育9号、桂育11号、桂野丰、百香139、Y两优l号、中浙优8号、粤晶丝苗2号和优质农家种2的耐低温和耐低氧能力均较强.种子活力指标的变异系数分析结果显示,15℃低温条件下,发芽指数更具代表性;18℃低温条件下,苗干重、根干重和活力指数的代表性和灵敏性更强;低氧条件下胚芽鞘鲜重更具代表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和低氧条件下各提取到3个和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5.643%和80.458%,低温条件下主要由18℃的活力指数、苗长、苗鲜重、苗干重、根长和根鲜重等指标决定,低氧条件下主要由缺氧反应指数决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低氧条件下的直播性状与低温条件下的直播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对水稻直播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桂育9号等8个耐低温低氧的优良水稻品种,这些品种既可为直播生产提供服务,也为下一步水稻低温低氧相关基因的QTL定位和分子育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疆梭梭种子活力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筛选影响其活力的主导因子。【方法】以新疆梭梭种子为材料,通过理化分析检测土壤因子(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应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梭梭种子鲜重、干重、幼苗高、发芽势和发芽率与种子活力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性,不同地区种子幼苗性状及种子活力的比较发现托克逊县种源发芽势与发芽率优于其他种子来源地;不同地区梭梭土壤养分含量和ph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不同种源种子幼苗性状及种子活力的比较发现托克逊县种源发芽势与发芽率优于其他种子来源地。2)土壤因子中的pH对种子鲜重、干重、发芽率、活力指数Ⅰ、活力指数Ⅱ和活力指数Ⅲ的关联度系数相对较高,同时也是影响活力指数Ⅲ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早期评价及筛选白桦三倍体制种园的母树,加快制种园的改良进程,以园中18 株白桦四倍体及5 株二 倍体母树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种育苗,开展半同胞家系间种子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苗高、地径等性状 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6 个性状在白桦半同胞家系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 0.01);在种子 千粒重方面,四倍体家系普遍较重,其平均值较二倍体家系重了22.42%;在种子活力方面,四倍体Q53 半同胞家系 表现最好,其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分别为56.67%、37.62,但其他四倍体家系普遍低于二倍体家系;苗期生长性状方 面,白桦二倍体高生长优于四倍体家系,苗高排序前3 位的均为二倍体家系,其中最高的CK1 家系高于其他家系的 31郾04%,而地径生长则四倍体家系表现较好,排在前13 位的家系中有12 个为四倍体家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 择Q53、Q65、Q13、Q27 等为四倍体优良家系,初步认为这些家系的母树是三倍体制种园改建的首选母树。   相似文献   

13.
砂引发对甜玉米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以皖玉10号、安甜3号两个甜玉米品种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含水量的砂基质引发对甜玉米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砂引发处理均能明显提高甜玉米种子幼苗生长测定的发芽势、芽长、苗鲜重、苗干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减少种子的平均发芽日数,同时,明显提高低温处理试验的芽鲜重、芽干重和简化活力指数.砂引发对甜玉米种子电导率的影响,两个品种的表现不同,皖玉10号的电导率与活力指数、模拟田间出苗率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安甜3号种子则存在一定的负相关.两个甜玉米品种种子砂引发基质的最适水分含量均为7.4%.  相似文献   

14.
以储藏1年的玉米种子东丹12为材料,分别用含有稀土元素La、Ce、Gd的氯化镧(LaCl3.nH2O),氯化亚铈(CeCl3.7H2O),碳酸钆[Gd2(CO3)3.XH2O]不同浓度的盐溶液浸种处理的方法,研究它们对玉米种子发芽指标、种子活力、种子电导率、种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浓度0.03%、0.06%条件下,对玉米种子的发芽指标、种子活力、种子电导率、种苗生长指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浓度0.3%时促进作用减弱,在浓度1.5%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验对低温逆境下20个烟草品种发芽和苗期生理生化特性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其耐寒性进行鉴定。在常温(20~30℃)和低温(11℃)逆境下测定种子发芽特性及幼苗生长、生理生化等指标,将各性状在低温与常温下测定值的比值作为耐寒性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和相对丙二醛(MDA)含量之间显著相关,是较好的耐寒性评价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20个品种分为耐寒型、中等耐寒型和低温敏感型3类,聚类结果与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双氧水与PEG协同引发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测定了引发处理后冬小麦的苗长(SL)、根长(RL)、发芽势(GE)、发芽率(GP)等9个种子活力指标。结果表明,‘长7170’在0.25%H2O2浸泡6 h+10%PEG浸泡4 h(处理3)条件下比对照(处理1)的发芽势、发芽指数、苗长、活力指数显著升高了18.4%、30.2%、26.1%、48.4%,对比于0%H2O2浸泡12 h+0%PEG浸泡12 h(处理2)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根重分别升高了20.7%、16.2%、13.6%、22.8%。‘长6388’在0.25%H2O2浸泡6 h+10%PEG浸泡4 h(处理3)条件下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1)及0.5%H2O2浸泡6 h+5%PEG浸泡4 h(处理9),发芽指数与0.5%H2O2浸泡12 h+10%PEG浸泡2 h(处理8)相比升高了12%。种子活力的综合评价结果(D值)显示,2个品种均在处理3的协同引发下最大,分别为0.9482、0.8293;GGE双标图分析表明,0.25% H2O2浸泡6 h+10%PEG浸泡4 h(处理3)协同引发下,2个品种都在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根长上表现良好,这些指标可以作为小麦种子活力鉴定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大麦种子成熟度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研究不同品种的最佳收获期。【方法】选取不同成熟度的P13-3和甘啤4号大麦种子,恒温发芽试验测定电导率。发芽前测定不同成熟度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鲜重、千粒干重和含水量等物理指标,发芽过程中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苗长、幼苗根长、幼苗鲜重和幼苗干重等种子活力指标。【结果】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两个大麦品种种子均为先增长,后增宽,最后增厚;千粒鲜重、千粒干重、含水量和电导率差异显著,含水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呈下降并趋于平稳的趋势;苗长、根长、幼苗鲜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除幼苗干重外,其余活力指标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结论】种子成熟度对种子活力有较大影响,其中千粒干重、电导率、幼苗鲜重、苗长和根长可作为检验种子活力的参考指标。P13-3种子在开花后36~42 d,甘啤4号种子在开花后30 d活力相关指标较好,幼苗质量较好,为适宜收获期。  相似文献   

18.
经过静电处理的紫穗槐种子活力指标:电导率、呼吸强度、活力指数、脱氢酶活性及ATP含量分别为对照的91.7,112.7,129.7,128.7,107.5%;苗高、地径、合格苗产量、单株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4.1,17.8,18.4,4.81%。  相似文献   

19.
玉米萌芽期水分胁迫的抗旱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PEG渗透胁迫人工模拟干旱条件,对山西省新近育成和当前常见的18个玉米杂交种进行了萌芽期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萌发期水分胁迫降低了各玉米品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阻碍了胚芽和胚根的生长,降低了种子中贮藏物质的运转率。但不同的玉米品种在抗旱性上存在极显著差异,抗旱性强的品种在水分胁迫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活力抗旱指数和萌发抗旱指数可以良好地反映品种间抗旱性的差别。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测定,可以较好地反映出玉米品种萌芽期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2 mmol/L草酸溶液进行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幼苗高度等指标,以相对活力指数评价油菜资源对草酸的耐性。结果表明:不同遗传来源的46个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平均相对发芽率为78.22%,平均相对茎长系数为66.85%,平均相对活力指数53.13%,体现出不同材料耐草酸性的遗传差异。在鉴定的材料中挑选26个草酸耐性不同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在苗期进行离体叶菌核病接种鉴定,其病斑直径与耐草酸活力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可以用该方法来进行油菜耐菌核病的鉴定和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