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历史文化村镇是我国传统人居环境的优秀代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多学科密切追踪的热点课题。选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嵩口古镇作为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网络文本大数据进行采集、清洗、预处理、内容挖掘与可视化解析,完成了景观认知形象分析与情感分析,结果表明:(1)景观认知形象要素的关注度与认知深刻度由高至低为环境背景、物质人文景观、游览体验、非物质人文景观、配套服务设施、自然景致。(2)总体、男性与女性网络文本语义网络均呈显著的"核心-次核心-过渡-外围"圈层发散结构。男性与女性在景观偏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3)网络文本的游客整体满意度较高,引发消极情绪的主要因素分别为负面游览体验、配套服务设施不佳及物质人文景观不佳。为此,尝试从增强山水自然感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丰富游览体验3个方面提出了嵩口古镇景观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AHP法结合Delphi法构建以植物景观、水体景观、建筑及小品景观、配套设施、交通系统及文化体验6个方面为评价准则的广西苍梧县观光茶园景观满意度测评体系,并选取广西苍梧县4个观光茶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了解游客对苍梧县观光茶园的景观满意度现状。结果显示,准则层权重排序为植物景观(0.335 9)水体景观(0.206 8)文化体验(0.188 5)建筑及小品景观(0.108 4)交通系统(0.088 4)配套设施(0.072 0)。4个观光茶园总体满意度等级排序为苍松六堡茶厂生态茶园八集山庄生态茶园双贵生态茶园天洪岭六堡茶生态茶园。广西苍梧县观光茶园现状景观存在着景观单调,文化底蕴不足,体验项目缺乏创新,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藉此,提出提升茶园景观,丰富文化内涵,创新体验项目及完善配套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林业》2022,(1):85-89
文章通过采集大众点评网上福州市30个公园的评论数据,从景观景点感知、特色环境感知、服务设施感知、游憩活动感知4类进行公园形象感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公园游客对于景观景点感知最为强烈,最为关注公园的自然环境;对于特色环境感知较为薄弱,普遍认为公园景观特色不够突出。2)游客对于福州市公园普遍以积极评价为主,但对于公园的卫生条件、停车位设置和公园特色方面还存在一些意见。3)不同类型的公园优化提升方向不同,即综合公园建设应着重于公园的文化氛围营造;生态公园应重视维护生态环境,打造富有特色的植物景观;游乐公园则应健全公园游憩设施与管理体系,从而营造更好的游憩体验。  相似文献   

4.
白荞祯  程遂营 《绿色科技》2014,(4):296-300,304
对安徽屯溪老街历史文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从三个维度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游客对屯溪老街建筑的特色、控高、色彩及其历史文化氛围和整体景观效果满意度较高,而街区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对当地生活体验的游客满意度稍低;游客对街区便利的交通、环境卫生、治安、噪音和拥挤度等的满意度较高,而对卫生间、休息设施、车辆停放等的满意度较低;游客对购物商店环境和商品特色、餐馆就餐环境等的满意度较高,而餐饮价格、娱乐场所数量和娱乐项目种类的满意度稍低,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屯溪老街旅游发展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互联网络游客评论为数据来源,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从词频分析、社会网络和语义分析、情感分析3个方面对洛阳市王城公园景观形象感知进行分析,以了解王城公园旅游地形象。结果表明,王城公园景观形象由空间场地、植物景观、景观设施和人文景观组成;游客感知由游客关注点、游客行为特征以及游客评价组成;游客对王城公园的整体感知印象较好,情感倾向以正面为主,负面情绪多集中在服务管理、景观设施和景观维护等方面。最后,基于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游憩体验,提出改善设施服务、提升互动体验、丰富景观内涵、加强高峰期与数字化的管理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照片共享平台,通过GooSeeker爬取靖港古镇旅游照片作为研究数据,应NVivo11.0和Ucinet6软件,采用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结合扎根理论、旅游凝视等理论分析游客对于靖港古镇的景观关注度。研究结果显示:靖港古镇物质文化景观与非物质文化景观关系处于破裂与失衡状态,游客与靖港古镇仍处于单向凝视关系,因此对古镇景观规划提出以下建议:①打造古镇名片,发展古镇特色;②增强游客体验,创造文化氛围;③规划景观布局,丰富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梳理总结叙事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讨论植物景观的叙事性内涵和特征,并从时间组织方式、空间组合方式、文化意蕴表达3个层面对植物景观叙事性的表达方式进行探讨,试图将叙事性表达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体验融入到现代的植物设计语汇中,以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和延续场所文脉,从而为体验者创造有情感意义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各种游憩地,步道系统是其重要的交通配套设施,也是特色游览线路的主要承担者,具有布局自由灵活、节省开发资金、保护资源环境、增强游人游兴等优点。结合具体案例,以自然游憩地步道系统分类为基础,从景观序列组织、景观节点布局、线路选择、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等方面,总结几种典型的规划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9.
海岛绿道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景观风貌的绿道,在满足一般绿道作为绿色基础设施功能的基础上,更要突出对海岛自然、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串联功能。游客作为绿道的主要服务对象,其游览体验质量会对绿道建设产生很大的影响。文章从海岛绿道游客体验需求角度出发,以福州市平潭北部绿道为例,确定影响游客体验满意度的20个因子,运用IPA分析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平潭北部绿道需重点提升文化景观知名度、道路交叉口通行、交通指示连续性、夜间照明、骑行坡度、慢行设施分布情况等因子,并从突出海岛景观特色、提升骑行体验感、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分段打造多主题游览路径4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为我国海岛绿道建设与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三叠井森林公园四类景观标识系统进行实地勘察与现状问题分析,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赋值法,对景观标识系统的游客满意度进行调研,得出游客满意度得分排序为:指示性标识系统(3.15) > 识别性标识系统(2.99) > 管理性标识系统(2.74) > 植物信息说明性标识系统(2.41) > 景点信息说明性标识系统(2.27)。依此对三叠井森林公园景观标识系统的优化方案进行探寻,实现其景观标识系统的功能完善与拓展,以期为森林公园更深入和全面的旅游开发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1.
以福州市飞凤山奥体公园健身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健身步道的游客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飞凤山奥体公园健身步道的总体游客满意度达到优秀水平;准则层中游客满意度的排序为环境品质体验感受步道设计配套设施,除配套设施外均为优秀水平;18个指标层中有12个指标达到优秀,6个良好。其中娱乐设施、智能设施与步道特色得分较低。建议相应地在配套设施的建设上增加娱乐设施,改善智能设施,在步道设计中体现城市色彩,丰富细节设计。  相似文献   

12.
城市景观空间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延伸,为加强交通空间连接城市绿地,拓展城市生态、休闲、美学、文化等功能,通过对北京市二环内旧城区地铁沿线出入口广场景观空间的调查,采用AHP目标——层次分析法,建立地铁出入口景观空间评价体系,以雍和宫地铁站为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3项评价准则层中,公路交通景观是最重要的因素,占该层权重值76.1%;13项评价因子中,出入口建筑、服务设施、地域历史景观保护是决定广场景观空间的重点评价因子,分别占该层37.1%、27.6%、9.5%;方案层6个出入口广场景观中,西南出入口权重值最高,占总体29%,在出入口建筑、服务设施、地域历史景观保护、植物配置等方面有着良好的表现。因此,旧城区地铁出入口交通广场建立的评价体系是有效的,体现交通广场景观差异性,并反映出各层级差异程度,量化了评价等级;评价层级反映了地铁出入口广场存在不足,应在在满足结构需求的情况下,从景观角度合理安排出入口建筑、服务设施等要素,既满足交通出行的需要,又妥善处理沿线的历史景观风貌,改善交通广场环境。  相似文献   

13.
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景观类课程的发展历经"植物造景""花卉应用""花卉应用设计""种植设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等课程更迭。目前,植物景观类课程教学存在着与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有重合、与"园林设计"课程衔接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植物景观类课程体系优化的途径:首先,明确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其次,细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建设;第三,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加强相关课程间的衔接。植物景观类课程体系优化后,课程教学内容的架构和教学方法的组织逐步走向成熟,教学研究的发展开始专注于模块化建设,有利地推动了学科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4.
周练  曹艳雯  关云洁 《绿色科技》2023,(19):14-19+34
乡村公共空间是村民公共生活的重要平台,也是承载、体现乡土文化的重要场所。为了让乡土文化成为乡村公共空间的精神内核,实现更好地传承,以景观叙事理论为切入点对乡村公共空间设计进行了研究,并以长沙市宁乡县沩水源村公共空间为对象开展了景观设计实践。结合实地调查、文献查阅等方法梳理、整合沩水源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应用于乡村公共空间叙事性景观设计中。通过确定叙事主题、组织叙事结构、营造叙事氛围,将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文化与村民生活、游客体验紧密联结起来,在凸显了乡土文化特质的同时增强了村民文化认同感和游客的体验感,为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升唐山南湖公园的五感景观以更好的服务游人,基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采用实地调研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从植物、水体、园路、广场等公园构成元素方面对唐山南湖公园的五感景观现状进行了满意度问卷调查,发现其存在视觉景观和听觉景观丰富、嗅觉景观和触觉景观稀少、味觉景观难以体现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游人的感官需求;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提出加强植物、水体等自然元素的营造,弱化人为因素影响的观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满足游人全方位的感官需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6.
赵辉  陈娟  薛高洁  汪琦  宴瑾 《绿色科技》2024,(1):18-23+30
基于AVC[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itality)和承载力(capacity)]理论,对传统村落景观资源及景观的发展进行了探究,并揭示了传统村落景观存在的问题,力求提出改善传统村落进行景观的方案。选取临沂智圣诸葛故里——沂南县竹泉村为案例,进行了传统村落景观综合评价研究。以AVC理论为指导,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AVC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吸引力、生命力、承载力3个方面的11个因素层和37个指标层,13位相关领域专家对指标两两比较打分评价,运用yaahp软件确定各层级权重值,结果表明:竹泉村承载力(0.4233)权重值最高,具备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条件,最大游客容量(0.0121)成为其发展旅游的最大影响因素。生命力(0.2728)和吸引力(0.3039)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当前得出的权重数据,提出了竹泉村景观保护与更新策略:(1)修复村落历史风貌,建设村落生态景观;(2)保护文化景观,加大文化遗产宣传力度;(3)完善村落基础设施;(4)引入外来企业,带动村民参与;以期为村落景观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梳理,对废弃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类型、特征、环境危害及利用潜质进行介绍.阐述雨洪管控技术、植被重建技术、自然稀释、隔层封装等废弃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措施,提出农林用地、绿地类和服务设施类3种景观再造模式,并通过西班牙拉维琼垃圾填埋场(农林再生模式)、拜斯比公园(绿地类模式)、深圳玉龙坑精英高尔夫练球场(服务设施类...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理论研究方式,通过景观评价要素筛选和专家打分,确定各个景观要素影响因子的初步权重,并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分析汉回村作为长沙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落景观的合理性,揭示汉回村景观特色主导元素,同时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地区乡村景观进行评价,旨在为乡村景观评价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汉回村乡村景观优势类型:民俗文化景观>自然生态景观>农业产业景观>建筑聚落景观,应保持与发展民俗文化景观优势,改善建筑聚落景观劣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游憩资源的利用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借助SPSS 22.0软件进行定量研究,运用聚类分析和K-W检验分析的方法,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的动机及其对森林景观的偏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可按游客动机分为5类,即休闲娱乐型、家庭亲情型、积极参与型、自我进取型和追求情趣型;5类游客中,家庭亲情型游客所占比例最高(33.64%),其次是积极参与型游客,追求情趣型游客占比最低(8.24%);5类游客对湖泊景观、湿地景观、林间空地、沟谷秋景、纯林林外景观和混交林林外秋景偏好程度基本一致,这些景观的特点是含有水体、视野开阔、色彩浓烈、质地均匀。此外,游客对颜色单调的森林景观和人工痕迹较重的森林景观偏好差异明显,积极参与型游客比较喜欢人工痕迹较重的森林景观,而休闲娱乐型和家庭亲情型游客不喜欢;积极参与型和家庭亲情型游客对颜色单调的森林景观表现出了明显的偏好,而休闲娱乐型游客比较不喜欢这类景观,尤其是追求情趣型游客不喜欢林海景观,自我进取型游客对落叶松和樟子松林内景观均不喜欢。  相似文献   

20.
保护区游客管理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客管理的难题包括游客对资源的影响控制、游客不良行为控制、游客体验质量的下降以及游客服务设施的兴建等。经过30余年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全球保护区游客管理形成了多种模式和框架。文章初步分析了这些模式的管理目标、管理方式和决策模式等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