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2年分别从广西和福建等台资农场引进火龙果,利用冬暖式大棚保护越冬栽培.第2年开始结果,3年生666.7m2产果3267.7kg,4年生4500kg以上.采用扦插法育苗,单立柱结合篱架扶持植株栽培.遵循薄肥勤施原则,及时疏花疏果,进行人工授粉,注意越冬期温、湿度调控.  相似文献   

2.
凯特杏果个大 ,品质好 ,早期丰产 ,抗逆性强 ,促成保护地栽培 ,经济效益高。我们于1 998年春 ,在郑母镇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栽植速成凯特杏芽苗 ,当年促花 ,同年 1 2月中旬扣棚 ,第 2年 6 6 6 .7m2 (亩 )产 789.9kg,第3年达 1 96 4.8kg,平均单果重 1 30 g,平均株产 7.2 kg,最高达 1 8.5 kg,可溶性固形物1 4.5 % ,风味香甜 ,比露地栽培提前 5 0天上市 ,6 6 6 .7m2 (亩 )产值 2 .9万元。现将管理技术总结如下。1 设施概况大棚采用冬暖式结构 ,长 70 m,跨度 9m脊高 3.2 m。棚内栽植为南北行向 ,共 35行 ,每行 8株 ,共 2 72株。主栽品种为凯特杏…  相似文献   

3.
2001年从华南农业大学引进了高朗1号等3个毛叶枣品种,进行冬暖式大棚栽培试验。定植株行距2m×3m,第2年间伐为4m×3m。2~3月份定植在蔬菜大棚中,与蔬菜共生3~4个月,5月底去掉棚膜,9月底再盖棚。当年春节前成熟上市,666.7m2产果1500kg,第2~3年产果均达3000kg以上。平均单果重85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  相似文献   

4.
在冬暖式塑料大棚内进行黄瓜间平菇越冬栽培是一种高效立体种植模式。黄瓜亩产量6458公斤,产值11458元,平菇亩产量3125公斤,产值6250元,总收入17709元。黄瓜间作平菇比单作黄瓜亩净增产值8543元,明显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出和产值。本技术采用冬暖式大棚,东西长50米,跨度8.2米,面积410平方米。  相似文献   

5.
陈菊芳 《长江蔬菜》2018,(15):40-42
正导读:浙中地区采用大棚早熟西葫芦—菜豆一年二熟绿色高效栽培模式,开展西葫芦越冬栽培,上市期早,病虫害少,消费者喜欢,效益较好,667 m2产量5 000 kg以上,产值1.0万~1.2万元,利润0.8万~1.0万元;秋菜豆上市正逢高山菜豆落市,效益不错,667 m2产量2 400 kg以上,产值1.2万~1.4万元,利润0.9万~1.1万元。  相似文献   

6.
红阳猕猴桃早结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鹏 《广西园艺》2011,(3):18-20
通过高标准建园、加强土肥水管理、合理的架式及科学整形、人工辅助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病虫防治等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种植第二年试果,第四年进入盛产期,667 m 2产果1 500 kg,产值26 400元。  相似文献   

7.
梨寄接两熟高效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省温岭市,通过在早熟品种翠冠梨树上寄接晚熟品种蒲瓜梨,实现梨树一年两次采收。该项技术在露地和大棚条件下均可应用,大棚栽培条件下增产、增效更显著,每667m2可生产翠冠梨1184.5kg、蒲瓜梨762.2kg,产值16336元,利润11784元,实现增产64.3%,增加产值72.4%,增加利润111.2%。  相似文献   

8.
盖州市双台镇花红沟村村民倍成宽于1995年春在自家门前东山脚下建3 000 m2短枝红富士苹果园,株行距为3 m×4 m,250株.1998年(4年生)开花结果,2002年产果7 250 kg(套袋果1 000kg),收入1.4万元,平均666.7 m2产果1 616kg,收入3 100元;2003年产果9 900 kg(套袋果2 000kg),收入2.2万元,平均666.7m2产果2 200kg,收入4 880元;2004年产果14500kg(套袋果3000kg),收入3.4万元,平均666.7m2产果3 220 kg,收入7 550元;2005年产果18 000kg(套袋果6000 kg),收入4.68万元,平均666.7m2产果4 000kg,收入1.04万元.  相似文献   

9.
大棚紫果叶菜——丝瓜-芹菜高效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如城镇钱桥村菜农利用大棚紫果叶菜一丝.瓜一芹菜高效种植模式,667m^2年产值达1万元,其中紫果叶菜667m^2产2500kg,产值4000元;丝瓜667m^2产2000-2500kg,产值2000元;芹菜667m^2产3000-4000kg,产值4000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灌南县北陈集镇、新集乡利用设施反季节种植黄瓜,采用冬暖式大棚,全部利用先进嫁接技术,平均单产黄瓜1~27万kg,每667m^2产值达2~37万元。  相似文献   

11.
秋大棚番茄在怀柔平原地区设施蔬菜生产中是重要茬口,因此抓好秋大棚番茄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对于促进我区设施蔬菜产业的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7月,我们在怀柔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展示园做了秋大棚番茄高产高效示范栽培,400m2(长50m、宽8m)大棚产番茄3250kg,平均每kg价格1.6元,400m2大棚产值5200元;折合666.7m2产5363kg,666.7m2产值8580元。现将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选择优良品种秋大棚种植正好赶上高温季节,所以要选择抗病、耐热、生长旺盛的丰产品种。西安皇冠蔬菜研究所的金棚一号,无限生长型,生长势中等,开花早,节间短、早熟。果高圆,无绿肩,粉果,低温下着色好,畸形果少。高抗番茄花叶病毒、叶霉病和枯萎病,中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灰霉病、晚疫病。2栽培技术措施2.1育苗2.1.1播种怀柔平原地区秋大棚种植番茄选择适宜的播期非常重要,播种过早,会因高温不易座果和形成畸形果;播期过晚,番茄生长后期遇上低温,易感染晚疫病落花落果,成熟困难。所以在前茬作物收获前一个月进行播种,以提早采收成熟果实。在实际生产中,前茬蔬菜一般在7月中旬拉秧,所以秋大棚番茄在...  相似文献   

12.
火龙果又名红龙果、仙蜜果,属仙人掌科三角柱属。原产中美洲,20世纪80年代台湾开始引种。由于其独特亮丽的外形,果肉细滑、清甜爽口的特佳风味,很快风靡宝岛。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海南的试种成功,南方各省市也纷纷引种。我们于2003年3月,分别从广西、福建等台资农场引进红肉和白肉等火龙果,进行大棚试验栽培。通过近4年的栽培试验,总结出了更适合北方温室栽培的独特架式:单柱式+篱架栽培法。结合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试验园2年结果,3年生平均株产2.96kg,合667m^2(1104株)产果3267.8kg,按北方最低批发价10元/kg计,产值约3.2万元;4年生667m^2产量达4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3.
高接翠冠梨早结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萍 《广西园艺》2008,19(2):46-47
蒋怀中梨场位于全州县龙水镇长井村委长井村,地势平坦,黄壤土,土壤肥力中等.1997年春种植本地蜜梨、授粉品种黄花梨,株行距3 m×4 m,面积2 hm2,2002年春高接翠冠,按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4∶1的比例高接授粉品种清香梨.由于管理水平较高,高接的翠冠、清香长势健壮,2003年挂果4.6 kg2,2004年平均株产15.3 kg,2005年平均株产达25.6 kg,梨果品质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 11.3 %~12.1 %.优果率89 %,套袋果售价3.6~4元/kg,非套袋果售价2.5~3.0元/kg.高接第三年667 m2产量达1 443.6 kg,产值4387.5元,获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该场高接梨早结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周丽红  马兴国 《中国园艺文摘》2012,28(3):174-174,182
摘要:灵武长枣是经多年自然筛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鲜食枣品种,为促进山沙区幼龄灵武长枣丰产,多年来进行了一系列提高坐果率的试验,总结出一套促进灵武长枣早果丰产的技术措施,使得5年生灵武长枣每667m2产达200kg,产值达1200元;4年生每667m2产600kg,产值为5600元。  相似文献   

15.
2000~2011年对早熟葡萄品种‘黄香蜜’进行了春暖式大棚和冬暖式大棚栽培试验,苗木栽植第3年,666.7m2产量2000kg以上,春暖式大棚栽培果实7月中旬成熟,冬暖式大棚栽培5月中下句成熟,比露地栽培8月初成熟分别提前10天和60天以上。总结了黄香蜜葡萄的设施栽培技术,包括设施建设、苗木定植与管理、结果树V形篱架整形,设施内温湿度调控、花果管理、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棚白苦瓜在我市的栽培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 2 0 0 1年种植面积达 6 6 7hm2 ,2 0 0 2年上升到30hm2 ,产品主要销往衢州、金华等地市场 ,因白苦瓜品质好 ,符合当地的消费习惯 ,深受市场欢迎。最高售价在 7~ 8元 /kg ,每 6 6 7m2 产量 2 5 0 0~ 30 0 0kg ,产值5 0 0 0元左右 ,种植利润颇高 ,面积仍有扩大空间。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品种选择选用建德市地方品种———千岛白玉苦瓜。该品种为早熟种 ,植株生长旺盛 ,主蔓第 8~ 11节着生第1朵雌花 ,主侧蔓均能结瓜。瓜色雪白 ,长圆筒形 ,瓜长 30~ 4 5cm。瓜表皮有瘤状突起 ,…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常山县大棚长季节西瓜发展迅速,2013年种植面积超过933.3hm~2。大棚西瓜一般在2月上中旬定植,5月中下旬开始采收,可连续采收至秋季,最迟可至11月,全年667m2产量7000kg以上,产值1.5万元左右。大棚西瓜10月下旬采收结束后,许多农户常常套种1茬青菜或大白菜等,翌年2~3月份上市,由于此时正值叶菜上市高峰期,市场竞争激烈,经济效益较低。为此,2009年我们开始在大棚长季节西瓜采收结束后,利用西瓜大棚反季节套种1茬冬季马铃薯,10月下旬播种,春节期间上市,售价高,667m~2产值超过6000元,经济效益显著。大棚长季节西瓜-冬季马铃薯种植模式全年667m2产值超过2万元,纯收入超过1.2万元,深受  相似文献   

18.
陈可可 《长江蔬菜》2000,(12):18-20
利用越冬番茄大棚已有的温度、空间及棚架设施,冬季套种丝瓜,不仅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大棚利用率,而且丝瓜上市期提早到2月下旬,比一般小棚丝瓜提早了40多天。番茄667m2产7 000 kg,产值11 000元;丝瓜667m2产2 000 kg,产值4 000元,两项合计667m2产值达15 000元。现将该项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导读:为解决大余县冬寒期短、全年无霜期长、年最低气温低等严重影响蔬菜生产的问题,该县总结了一整套冬暖式钢架大棚栽培技术。该冬暖式大棚夏可遮阳,冬可保暖,能使大余县常年种植辣椒。现介绍该技术,为气候相似的地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温岭西瓜因上市早,果个适中,品质优,享誉省内外。温岭西瓜从露地栽培发展到目前的三膜覆盖栽培,每667m2产量从过去的2500kg发展到现在4000多kg,原来只采收2批瓜,现在能采收4~6批瓜。但是西瓜在第4~6批采收时,产量和商品性都明显不如前几批,主要表现在果个偏小,商品性和品质下降。2001年,在农技部门的指导下,温岭瓜农开始双季大棚西瓜栽培,2002年双季大棚西瓜有较大面积的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双季大棚西瓜比单季每667m2增产1000多kg,产值增加2000~3000元。双季大棚西瓜栽培,即秋季西瓜利用前季的大棚膜、沟、畦、渠,只在原畦上重新栽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