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数字新闻     
《内蒙古林业》2005,(5):47-47
●30我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红色旅游要实现的六大目标之一,是配套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使其成为产品项目成熟、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项目密切配合、交通连接通畅、选择性和适应性强、受广大旅游者普遍欢迎的热点旅游。●100国家旅游局最近确定了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我区的呼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和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入选。天安门入选为红色经典。●12我国确立了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有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有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1南方航空海…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节庆期间游客对景区旅游形象感知,以杭州超山梅花节为例,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把近4a梅花节期间游客在各大旅游网站上的评论和游记作为研究样本,以景区整体环境、景区旅游资源、游客行为活动、旅游设施服务作为游客旅游形象感知的构成元素,对游客关于梅花节期间景区的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景区整体环境认知良好;认为景区对现有资源利用不充分;在对景区内开展的各项娱乐活动较为满意的同时认为景区旅游元素过于单一;对景区的旅游设施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消极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基础设施服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游客旅游体验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游客满意度作为旅游业竞争力及游客需求的一项关键性指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林芝市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娱乐活动、导游服务、旅游商品等方面进行了游客满意度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林芝市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内容、旅游餐饮等满意度较高,对旅游交通、旅游商品满意度一般,据此提出了提升林芝市游客满意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教育现状基础上,提出了该保护区突出教育资源特点、满足教育活动需求、确保资源与游客安全等环境教育规划原则,环境背景、地质地貌气候与水资源、生物资源、自然保护、环境伦理、旅游信息等方面解说应体现或包括的资源特色、主要内容和载体,并建议将环境教育小区规划为科普教育区、森林体验区和高山探险区,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通道县侗寨旅游、红军长征通道转兵红色线路旅游等旅游线路的情况,指出了通道县境内的动植物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极为丰富,对通道森林旅游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喀纳斯景区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旅行费用法对喀纳斯景区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价。在计算了喀纳斯景区万人旅游率、旅游成本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万人旅游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并据此构建了喀纳斯景区旅游人数与追加旅行费用之间的回归模型,从而得到旅游消费曲线。通过计算,喀纳斯景区游客的消费者剩余为5.817175亿元,2008年,喀纳斯景区旅游资源游憩价值为14.476亿元,远远高于其5.6亿元的旅游收入,反映出喀纳斯旅游资源巨大的价值潜力。  相似文献   

7.
在现今森林旅游发展成为朝阳产业情形下,探讨了陕西省黑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旅游产品营销问题。研究认为,黑河森林公园森林旅游产品营销主要存在游客需求季节分布不均,旅游产品单一,森林资源与人文资源融合不足等问题,黑河森林公园森林旅游产品营销对策为构建旅游目的地品牌及其服务体系,网络交互,联动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森林旅游产品种类。  相似文献   

8.
滚龙沟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资源,可以建设成为著名的西柏坡红色旅游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成为现在正在大力提倡的乡村旅游试验示范.文章提出了开展滚龙沟旅游的方向及规划要点,认为为了保证红色旅游的顺利开展,还必须在森林生态景观方面作适当的补充,并对植被恢复及旅游发展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资源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资源进行详细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游客需求提出利用植物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及体验活动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694篇国内森林旅游领域的核心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分析国内森林旅游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国内森林旅游的研究已形成一定规模,总体呈现波动增长趋势;研究涉及学科具有一定局限性,缺乏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森林公园建设与管理、森林旅游资源评价与利用、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路径与对策以及森林旅游产品创新与开发四个方面.最后,本文预测国内森林旅游领域的未来研究热点为: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研究提升森林旅游产品的内涵与品质;以多学科融合为突破口,拓展森林旅游研究视角;以国家政策战略为契机,研究创新森林旅游新业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瑞金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明显,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从瑞金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出发,基于波特的"钻石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行竞争、机会、政府6个方面,对瑞金红色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进而为提升瑞金红色旅游业的竞争力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随着旅游需求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业与信息产业开始融合发展,以此提高旅游产品的多样性与旅游服务质量,由此促使旅游新业态的形成,这也是目前解决国际旅游业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和选择。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管理、运营及业态创新三个方面详细地分析并总结了国际旅游业和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探讨了上述经验在青海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原来那种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诉求。深度旅游与观光旅游相比,注重的是旅游的内容,意在调动游客的参与和体验的积极性。对处于旅游开发初级阶段的大山包旅游,如何深度开发,打造成为“精品”,是昭通旅游发展的关键。在分析大山包旅游开发现状、深度旅游开发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从经营养生旅游商品体验店、增设体验型旅游活动特色农家乐、完善观鸟设施、实现游客与鸟类近距离接触等方面对大山包深度旅游开发给予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英  潘晓华 《绿色科技》2012,(6):258-260
对遵义红色旅游资源,以及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将遵义的红色旅游业与经济、环境、社会、资源等方面相结合,以遵义会议会址为核心的遵义红色旅游发展的建议及措施,以实现遵义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旅游,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研究意义重大。分析了临沂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发展多元产业、加强教育宣传、建立红色旅游特色小镇和完善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临沂市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晶晶 《绿色科技》2020,(3):209-210,216
指出了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文化绚烂多姿,纳西族、摩梭人、傈僳族等各具特色的饮食、民族服饰、民俗活动、传统节日等都是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但是,目前丽江乡村旅游总体还存在发展不平衡、旅游产品单一、商业化严重等问题,乡村旅游发展处在亚健康状态。通过分析丽江乡村旅游现状存在问题,结合游客参与周边乡村旅游意愿,乡村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促进生态、文化和旅游的相互融合。森林旅游解说作为森林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传播手段,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往的文献中,多从游客角度来研究旅游解说规划,空间视角的相关文献甚少,且研究单一。旅游移动性作为旅游的本质属性,从空间视角认识旅游解说规划中的信息与媒体关系将有助于编制科学的旅游解说规划。以湖南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实地访谈法与内容分析法,通过对点-线-功能区-公园-区域等5个空间尺度下的80名游客解说需求与媒体偏好进行研究,构建了森林公园解说规划空间尺度、信息需求与媒体偏好概念模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发现,处于不同空间尺度下的游客对解说信息与媒体偏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并指出游客解说信息需求呈现一定的尺度上升趋势,反之则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森林生态精华之地集纳丰富景观资源空气清新爽洁"体育+健康+旅游"完美融合游客增加,收入增长特供森呼吸旅游线路和产品森林旅游发展新平台中国森林旅游创新力、成长力高地森林,是最为壮观的植被景观,也是地球之肺。到森林中走一走,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那是森林植物分泌的精气,能杀灭细菌,让空气清新爽洁。在森林里,在缓缓的深呼吸中,会感到心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绍兴市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森林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从以生态理念为先导、进一步秉承自然和谐,以资源特色为依托、进一步打造旅游精品,以游客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注重休闲体验,以服务质量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整体形象等方面提出了了绍兴市森林休闲旅游的开发利用理念和产品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滨海浴场旅游环境容量,以三亚最大滨海浴场——三亚湾滨海浴场为研究对象,从沙滩和海水资源及基础设施等角度,定量研究了该滨海浴场的旅游环境容量。结果表明:三亚湾滨海浴场在满足游客舒适的空间使用面积的前提下,沙滩资源旅游环境容量为99000人/d,高峰时段(13:30~17:30)则为33000人,海水资源旅游环境容量为176000人/d,高峰时段则为58700人。2019年春节期间的统计数据表明,旺季高峰时段三亚滨海浴场瞬时游客数量预计约为2.72万人,考虑到游客在三亚湾滨海浴场为斑块式分布特征,局部沙滩和海水区域处于超载状态。此外,针对基础设施中公厕和垃圾桶等数量目前并不能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提出了通过拓展沙滩外延休闲娱乐空间和开展有特色的海洋节庆活动来提高三亚湾滨海浴场的旅游环境容量的建议,以期解决旺季局部区域超载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