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伍家岗地区城市景观格局和马尾松林的斑块特征,以松褐天牛飞行距离作为因子,在区域尺度下分析了松材线虫病的扩散风险。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扩散风险性低,伍家岗区城市居民用地和灌木林地斑块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4.95%和36.22%,破碎化程度低;灌木林地斑块数最多,达到215个,没有充足扩散条件;研究地林地斑块面积较小,仅占总面积10.88%,且破碎化程度高,斑块数达188个;林地中,马尾松纯林比例小,针阔混交林斑块密度高。针阔混交林风险较高,应加强风险斑块的管理,建立边缘隔离区、人工廊道;在城市建设工程中保护自然廊道,隔绝有害生物的自然传播和人为携带扩散。  相似文献   

2.
"累积性因果循环理论"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冈纳.米尔达尔的"累积性因果循环理论"分析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地区经济水平较低的时候应该采用区域不平衡的发展战略使"回波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又应该使"扩散效应"大于"回波效应"促使区域的协调发展,从而保证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政策制度是一个突破地区恶性累积性因果循环很好的因素.此外,根据"累积性因果循环理论"的主体和渠道还分析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冈纳、米尔达尔的“累积性因果循环理论”分析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地区经济水平较低的时候应该采用区域不平衡的发展战略使“回波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又应该使“扩散效应”大于“回波效应”促使区域的协调发展,从而保证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政策制度是一个突破地区恶性累积性因果循环很好的因素。此外,根据“累积性因果循环理论”的主体和渠道还分析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根据吉林省美国白蛾的发生状况及疫区冬季的实际温度条件,分析了美国白蛾越冬的安全性与扩散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在吉林省未感染区域的冬季气温条件下可以安全越冬,冬季低温不能阻止美国白蛾在吉林境内的进一步扩散;提出了疫区以根除为主、边界区以监控为主、非感染区以保护预防为主的阻止美国白蛾扩散对策。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环境风险评价是整个环评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及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硫酸泄漏为硫酸生产中的主要环境风险,硫酸泄漏的主要原因是储运设施缺乏维护,造成罐体或管道开裂引起硫酸泄漏。根据项目生产规模计算出了某项目硫酸泄漏速度为0.752kg/s,20min泄漏量约为902.4kg。以浓硫酸密度为1.84t/m~3,硫酸在地面形成的液体厚度0.005m推算,泄露的硫酸在地面形成的面积为735m~2。硫酸泄漏采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的多烟团扩散模式进行预测,计算事故后释放的气体扩散,依据事故源强预测风险值大小,当硫酸发生泄漏时,年平均风速下硫酸储罐泄漏影响范围为1273m。  相似文献   

6.
松材线虫病疫情分布、危害及传播具有一定地理空间分布与时间演变规律,以湖北省宜昌市2018—2021年松材线虫病疫情危害松林位置空间信息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数据统计分析与地图可视化、反距离权重法、时空模式挖掘、Slope趋势分析等分析疫情传播扩散时空演变,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宜昌市属危害严重区域,2018年松材线虫病疫情出现危害高峰值,疫情由点状扩散到面状辐射蔓延,经政府主导防治后危害呈逐年递减趋势。危害高发区域随时间转移,2018年和2019年危害程度集聚性最高。反距离权重插值图显示疫情传播的最危险和严重性区域分布在夷陵区和当阳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Slope线性回归预测松材线虫病疫情治理与扩散变化趋势呈现危害增加和危害减少两种类型。疫情时空热点呈分散型,空间演变体现治理成效特征,冷点趋势类别为连续冷点、持续冷点、分散冷点,分布区域长阳县、五峰县治理成效显著,危害较轻。辅助空间统计建模分析、测度时空演变差异性以及挖掘相关影响因子,为研究松材线虫病疫情传播扩散蔓延提供了借鉴,为探索综合防控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7.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瓣海桑的扩散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无瓣海桑分布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无瓣海桑尚处于扩散的早期阶段,个体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中游咸淡水交汇区是无瓣海桑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且多沿潮沟生长分布;(3)无瓣海桑和乡土红树植物的生态位重叠;(4)保护区内无瓣海桑幼苗主要来源于自然扩散。  相似文献   

8.
大气污染与抗污染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三大危机之一,尤其是大气污染更为严重。利用植物,特别是抗污染植物来防治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治理环境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我国目前国民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利用这条途径防治环境污染便显得极为重要。大气污染及其危害随着现代工农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物质通过大气、水源、土壤扩散到整个生物圈中,影响人体健康,对动植物造成危害,其中大气污染最为突出。工业生产中的废气、交通工具排出的尾气、  相似文献   

9.
光肩星天牛种群扩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光肩星天牛成虫在自然界中种群扩散的模式和种群数量变动等问题,在甘肃省永靖县采用标记-回捕的方法进行了光肩星天牛的扩散规律研究。系统收集了光肩星天牛成虫种群在时间序列过程中的扩散资料,按照动态分析方法,对天牛成虫在杨树农田林网中的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天牛成虫扩散的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群扩散有明显的方向性,由环境因素引起。对气象因素分析表明扩散格局主要受风向影响,各方向的回收数量都与其相同风向呈负相关,而与相反风向呈正相关,但与风速、温度和相对湿度关系不密切。成虫的扩散密度随距离和时间  相似文献   

10.
对松突圆蚧优势本土寄生蜂——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林间人工释放后的扩散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友恩蚜小蜂在林间释放后,360d的寄生扩散半径可达到200m,在山地横向扩散速度快于纵向扩散。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该蜂繁殖量影响较大,而对扩散速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突发公共卫事件发生后若应对不当,往往会借助自然系统或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产生扩散演化,形成一系列次生事件。文章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演化路径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演化方式、扩散演化周期、扩散演化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曹大勇  李涛  李盟 《国土绿化》2008,(12):47-48
焦炭是冶金行业的主要原料,但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有害气体、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环境的物质。焦化生产区域成为钢铁冶金企业环境污染相对较重的区域。因此,钢铁企业焦化区域小环境的改善,对于减少污染,改善钢铁企业整体环境状况,保障职工身体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飞速扩大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衰竭、人口膨胀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和恢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越来越受到城市整体设计者的关注。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水域陆地共同构成的区域,包括城市水域、水际线和城市陆地三个部分,分为河滨、江滨、湖滨和海滨,是城市生态环境中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达  相似文献   

14.
木材内部水分扩散特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扩散是水分在木材内部移动的一种重要途径。文中围绕木材内部水分的扩散机理、测试方法及其影响因素3个方面阐述水分扩散的驱动力类型及其在木材内部的基本移动路径,总结稳态和非稳态水分扩散系数的测试及计算方法;综述树种、早/晚材、心/边材、幼龄/成熟材等因素对水分扩散特性的影响机制;归纳木材含水率、温度等因素对木材内部水分扩散的作用规律;结合国内外关于水分扩散的研究现状,指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木材干燥、木结构建筑、木质包装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用乱流扩散法研究了杉木人工林水汽扩散传输规律.结果表明:水汽交换量的年变化呈双峰型,峰期在5月和7月;日变化特点是,向上方扩散以日出后至午后13时逐渐增加,13时后逐渐减弱,向下方扩散日变化正好与向上方扩散日变化情形相反;其空间变化情况是,林冠上(距地面18.5m)以下空间,随高度降低,其交换量迅速减少,林冠上表面及其以上空间水汽交换量较大;水流交换后水汽量亏盈情况是,冠层空间亏损量最大,其次是近地表空间,再次是冠上空间,而冠下空间是盈余大于亏损.  相似文献   

16.
清远林长制     
<正>林长制是以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为目标,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干部责任为核心,构建由市、县、镇、村党委政府领导担任林长的责任体系,实现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中共清远市委办公室清远市人民府办公室于2021年11月15日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2021年12月29日清远市印发《清远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试行)》及《清远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会议制度(试行)》等七项配套制度。现清远已建立四级林长体系,明确各级林长责任区域和工作职责,形成四级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良好局面。本文旨在介绍清远林长制的产生及工作实施运行情况,阐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例举了一些事例,以期供各地推深做实林长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湿地松粉蚧有效积温及其在国内可能扩散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恒温条件下直线回归法,对湿地松粉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粉蚧完成1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8±1.0℃,最适发育温度为24~25℃,有效积温为1042.9±88.4日度;粉蚧向北扩散,在华南地区为年发生4代区,在长江以南地区为年发生3代区,在黄河以南地区为年发生2代区;粉蚧的最适生境在湖南省、江西省中南端区域  相似文献   

18.
基于ArcGIS软件空间数据管理功能,对湖北远安县松材线虫病疫点数据采用空间可视化、三维趋势,空间自相关、多环缓冲区、克里金插值进行分析;阐述松材线虫病疫情空间分布特征,风险性估计建模,对疫情传播建立风险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为松材线虫病疫情扩散蔓延、风险预测、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区域疫情存在一定区域范围与疫...  相似文献   

19.
运用遥感技术,采用监督分类法提取1988—2005年泉州湾河口互花米草;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互花米草进行景观格局分析,探讨互花米草的分布扩散规律。研究表明,泉州湾河口湿地互花米草扩散规律为:先在某些地点定居,通过快速扩散和生长,由点变成面后集中连成片,然后再向更远的距离扩散,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达到一定的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苹小吉丁成虫在林间的自然扩散行为规律,以制定合理的害虫监控策略。[方法]于伊犁巩留县五乡栽培苹果园内采用标记-重捕法监测苹小吉丁雌雄试虫在不同方向、不同距离的扩散数量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对扩散速度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林间种群数量进行了预估。[结果]结果表明:苹小吉丁在林间的扩散对方向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向北面、南面及东北面进行扩散,分别回捕到标记释放总虫数的3.2%、3.2%和2.7%;东南面和西南面均未回捕到标记试虫。随着回捕点距离的增加,标记试虫回捕数量逐渐降低,扩散至5 m处的数量最多,占标记释放总虫数的6.6%,最远扩散至北面35 m,说明标记试虫由果园北面迁出的潜在性较大,扩散距离整体呈指数分布趋势(R~2=0.926 2)。苹小吉丁雄虫扩散速度高峰出现在第3 d,为1.7 m·d~(-1);而雌虫扩散速度高峰出现在第12 d,达到2.5 m·d~(-1)。随着释放时间的推移苹小吉丁雌雄虫的扩散率逐渐上升。由种群数量预估方程计算得知,试验田间苹小吉丁估计种群数量为2 253头,雌成虫估计值为1 262头,雄成虫估计值为989头。[结论]苹小吉丁在林间具有一定的自然扩散能力,最远可达35 m,且雌虫的扩散能力要强于雄虫。林间种群数量预估结果能为苹小吉丁发生动态预测和控制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